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延续南宋国祚20年的“钓鱼城之战”

延续南宋国祚20年的“钓鱼城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37 更新时间:2023/12/11 8:33:23

[var1]

13世纪初,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古帝国大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正面战场分为两淮、荆湖和四川三大战区,当时称为三边。

蒙哥继承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后,积极策划南下灭宋,把四川战场当作优先进攻的重点。1258年4月,蒙哥命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军攻取鄂州,自己亲率4万余人分三路四川进军。12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分州县,进抵武胜山,川蜀之地大半以上已归蒙古帝国军队所有。次年初,蒙古帝国军队抵达重庆府地域的钓鱼城下。

[var1]

钓鱼城地势十分险要,上可控制三江,下可屏蔽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不过当时各种设施还不是很完备,随着蒙军重点进攻巴蜀战略的实施,南宋朝廷开始加强了巴蜀之地的防御。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时,加强了钓鱼城的建筑,陕南、川北的居民也纷纷迁至,使钓鱼城成了一个有着10多万人口的军事重镇。

钓鱼城里的守军并不算多,正规部队加上地方武装也不过2万多人,而兵临城下的蒙古大军已达10万余众。自出兵以来一路势如破竹的蒙哥当然不会把这么一座小城看得太重,先是派了一名南宋降将蒲国宝到城中招降,遭到钓鱼城守将坚的拒绝,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王坚以惩罚叛徒的名义将蒲国宝处死,以此向蒙哥表示了钓鱼城军民坚决抗击蒙古军队的决心。

[var1]

蒙哥决意攻取钓鱼城,他首先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在随后的两个月中,他亲临前线,指挥蒙古军队对钓鱼城展开了进攻,均被宋军击退。尽管蒙古军队攻城的器具十分精良,奈钓鱼城地势险峻,使其不能发挥作用。蒙哥无奈,只得将钓鱼城四面围住,企图迫使守军投降。但城中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不屈不挠,顽强抵抗,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仍然打退了蒙哥多次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

[var1]

钓鱼城巍然屹立,成了阻击蒙古军队的坚强堡垒。面对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彪悍著称的蒙古骑兵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蒙哥一筹莫展。时间转眼就到了6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久居北方的蒙古军队不适应四川的气候,疾病开始在军营中蔓延,由于没有好的医疗手段,蒙哥只好下令以喝烈酒来治病,结果病没治好,反面因为大量饮酒而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var1]

此时被围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中物资依然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钓鱼城的守军将两尾重达16公斤的鲜鱼及百余张蒸面饼抛给城外的蒙军士兵,并飞箭传书于蒙哥,称即使再守十年,蒙古军队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古军队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古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而王坚则多次派人夜袭蒙古军队的营地,使蒙古士兵人人惊恐,夜不安宁。

蒙哥命令诸将商议进取之计,大将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对蒙古大军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继续围困,而以主力沿长江东下,与忽必烈攻取鄂州的军队会师,先夺取鄂州,以图灭宋。术速忽里的战略提议是正确的,多少年以后忽必烈正是用这种办法灭亡了南宋,然而此时骄横自负的蒙古众将却不甘心败于钓鱼城下,他们认为术速忽里之言过于迁腐,主张强攻,蒙哥此次征川,本来就有建功立业之意,怎肯反去依赖忽必烈,故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

6月5日,蒙古军队征蜀先锋汪德臣率突击队乘夜攻入钓鱼城的外城,王坚与副将张珏率城中守军与蒙军激战到天明,宋军摧毁了蒙古军攻城的云梯,后继的蒙古军被城上的炮石封锁不能前进,汪德臣单骑到城下劝降,被炮石击中负伤,王坚趁机率守军出城追击,击溃了攻城的蒙古军,败退回营的汪德臣不久就因伤重死去。

汪德臣的死对蒙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接连损兵折将的他气急败坏,命令强攻不舍。7月初,亲自到钓鱼城下督战的蒙哥被炮石击成重伤,蒙古军无心再战,开始从钓鱼城撤退,大军行走到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因伤重死于军中。蒙哥之死,使蒙军主力从四川全线撤兵,当年9月,南宋朝廷宣布合州解围。由此,蒙哥由蜀图宋的作战计划宣告彻底失败。

蒙哥死后,庞大的蒙古帝国陷入了争权夺位的内战,无暇再对南宋开战,使得南宋的统治得以延续了20年之久。蒙古帝国内战结束后,夺得汗位的忽必烈才重新开始再次南下攻宋,不过他的作战战略已经有了改变,不再把四川作为进攻的重点,而是力取襄阳,直扑江南,终于在1276年攻占了临安,迫使南宋朝廷投降。而钓鱼城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孤城坚持抵抗了三年。

钓鱼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一场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筑城设防,屯粮掘井,保境练兵,他们机动灵活,顽强抗击,取得了击败蒙古帝国骑兵的重大胜利。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钓鱼城之战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和后世的防御作战都有较大的影响。

今天的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了,记得关注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哦,关注我不迷路,下期更精彩,我们下期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为何他的后代却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好办法生活在吉水地区的周氏能够打败殷商,在商朝之后建立周朝。他除了发展壮大权力之外,还得到了众多王公能臣的帮助。其中,姜子牙太公王就是帮助周文王姬昌建立政权,帮助其子周武王灭商兴纣的功臣之一。甚至可以说,太公望是灭商最大的功臣。姜子牙(鲁尚)之所以被称为太公王,是因为周文临走前占卜遇到鲁尚,结果在打

  • 狂傲好战的魏武侯,逼走吴起,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起与魏武侯,吴起为什么受到魏文侯重用,吴起的战绩有多厉害

    [var1]公元前412年,魏击领兵攻打秦国繁、庞二地,将当地百姓迁入魏国境内,打响魏国的秦国宣战的第一枪。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以乐羊为统帅,领兵攻打中山国,魏击随军出征。在吞并中山国后,魏击被封为中山国君,由赵仓唐辅佐,坐镇中山,安抚当地百姓,希望和平相处,这样一个继承人堪称优秀。魏武侯继位时的

  • 赵括要不要对长平之战的惨败背最大的锅?“纸上谈兵”是主要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长平之战发生的背景吧!公元前262年秦国在丞相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下进攻韩国,并成功占领了野王,将韩上党变成了远离本土的一块飞地,本来对上党秦国是唾手可得,但是因为上党太守冯亭的计策,将上党献于赵国,而赵国也欣欣然就就收了这块土地。秦国到嘴的鸭子飞走了自然不能善罢甘

  • 湖北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 初步判断是长江以南面积最大最完整的西周城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20日),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湖北商周考古获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咸宁赤壁新发现的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判断该遗址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2022年7月至今,考古队围绕遗址破坏较大的区域开展工作,发掘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据介绍,目前考古人员已对城址进

  • 央媒观豫丨殷墟:在甲骨文的发祥地追溯3300年前殷商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青年网安阳2月19日电 中国第一个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中国最早成体系的甲骨文,中国最早的车马坑遗迹,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葬,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安阳殷墟是一座文明宝库。2月18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殷墟,见证殷墟

  • 嫪毐之乱,吕不韦负有不可推卸责任,流放蜀地后,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里的嫪毐,嫪毐朱姬吻戏视频,吕不韦为什么把嫪毐送进宫

    第一,以吕不韦的罪行论,判处死刑也不为过。嫪毐之乱,吕不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吕不韦牵线搭桥,嫪毐这个烂人怎么可能混入宫中呢?私自瞒着皇帝,找一个假太监给太后当情人,还让太后生了两个儿子。吕不韦这是什么罪?是欺君之罪,杀头可能都算判得轻了。但是,秦王政并没有处死吕不韦。事实上,直到嫪毐叛乱后的第

  • 从周人的迁徙历程,驳斥周朝的“两京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周人,其实就是古羌人的一支,他们的先祖叫姬弃(后稷),因为善于种植农作物而被尧帝任命为农官,封于邰地(今陕西武功县),这里是周人的最早发源地。随着夏朝后羿的动乱,后稷的子孙姬不窋将周人迁到了“北豳”(今甘肃省庆阳市)之地避乱,这里和戎狄接壤。由于义渠戎的压迫,姬不窋的子孙姬刘又将周人南迁到了豳地(今

  • 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树,重2800吨年龄3500岁,诞生时我国还处于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在随后的时间里开始出现生命,距离恐龙灭绝已经有6500万年左右。虽然时间让很多生物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非常古老的生物。比如一般的雪曼树。雪曼将军树位于美国加州水杉国家公园内。它被称为“世界之主”,是世界上最大的树(雪曼将军树)。据植物专家估计,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辛村遗址用24字掀开一个深藏功与“铭”的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河网讯 春日的早晨,一轮红日徐徐升起,坐落在淇河岸边的辛村,显得古朴而清幽。如果不是90多年前的那个偶然,人们大概不知道这个安静的村庄竟是两千多年前西周时期豫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康侯簋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的辛村遗址,这里历史上是

  • 周朝起源:甲骨文印证历史,难怪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周人始祖后稷之后,不窋(zhú)迁入了戎狄山林,即“自窜于戎狄之间”,直到古公亶父时迁徙到了岐山周原,由此才建立了“周国”,这时才叫“周人”,因此对于“窜于戎狄”十一代的姬姓周族来说,“周虽旧邦”无疑名不副实,而且“周为旧邦”似乎也没有依据。既然如此,为何诗经中却还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背后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