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13世纪初,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古帝国大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正面战场分为两淮、荆湖和四川三大战区,当时称为三边。
蒙哥继承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后,积极策划南下灭宋,把四川战场当作优先进攻的重点。1258年4月,蒙哥命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军攻取鄂州,自己亲率4万余人分三路向四川进军。12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分州县,进抵武胜山,川蜀之地大半以上已归蒙古帝国军队所有。次年初,蒙古帝国军队抵达重庆府地域的钓鱼城下。
[var1]
钓鱼城地势十分险要,上可控制三江,下可屏蔽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不过当时各种设施还不是很完备,随着蒙军重点进攻巴蜀战略的实施,南宋朝廷开始加强了巴蜀之地的防御。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时,加强了钓鱼城的建筑,陕南、川北的居民也纷纷迁至,使钓鱼城成了一个有着10多万人口的军事重镇。
钓鱼城里的守军并不算多,正规部队加上地方武装也不过2万多人,而兵临城下的蒙古大军已达10万余众。自出兵以来一路势如破竹的蒙哥当然不会把这么一座小城看得太重,先是派了一名南宋降将蒲国宝到城中招降,遭到钓鱼城守将王坚的拒绝,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王坚以惩罚叛徒的名义将蒲国宝处死,以此向蒙哥表示了钓鱼城军民坚决抗击蒙古军队的决心。
[var1]
蒙哥决意攻取钓鱼城,他首先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在随后的两个月中,他亲临前线,指挥蒙古军队对钓鱼城展开了进攻,均被宋军击退。尽管蒙古军队攻城的器具十分精良,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使其不能发挥作用。蒙哥无奈,只得将钓鱼城四面围住,企图迫使守军投降。但城中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不屈不挠,顽强抵抗,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仍然打退了蒙哥多次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
[var1]
钓鱼城巍然屹立,成了阻击蒙古军队的坚强堡垒。面对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彪悍著称的蒙古骑兵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蒙哥一筹莫展。时间转眼就到了6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久居北方的蒙古军队不适应四川的气候,疾病开始在军营中蔓延,由于没有好的医疗手段,蒙哥只好下令以喝烈酒来治病,结果病没治好,反面因为大量饮酒而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var1]
此时被围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中物资依然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钓鱼城的守军将两尾重达16公斤的鲜鱼及百余张蒸面饼抛给城外的蒙军士兵,并飞箭传书于蒙哥,称即使再守十年,蒙古军队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古军队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古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而王坚则多次派人夜袭蒙古军队的营地,使蒙古士兵人人惊恐,夜不安宁。
蒙哥命令诸将商议进取之计,大将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对蒙古大军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继续围困,而以主力沿长江东下,与忽必烈攻取鄂州的军队会师,先夺取鄂州,以图灭宋。术速忽里的战略提议是正确的,多少年以后忽必烈正是用这种办法灭亡了南宋,然而此时骄横自负的蒙古众将却不甘心败于钓鱼城下,他们认为术速忽里之言过于迁腐,主张强攻,蒙哥此次征川,本来就有建功立业之意,怎肯反去依赖忽必烈,故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
6月5日,蒙古军队征蜀先锋汪德臣率突击队乘夜攻入钓鱼城的外城,王坚与副将张珏率城中守军与蒙军激战到天明,宋军摧毁了蒙古军攻城的云梯,后继的蒙古军被城上的炮石封锁不能前进,汪德臣单骑到城下劝降,被炮石击中负伤,王坚趁机率守军出城追击,击溃了攻城的蒙古军,败退回营的汪德臣不久就因伤重死去。
汪德臣的死对蒙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接连损兵折将的他气急败坏,命令强攻不舍。7月初,亲自到钓鱼城下督战的蒙哥被炮石击成重伤,蒙古军无心再战,开始从钓鱼城撤退,大军行走到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因伤重死于军中。蒙哥之死,使蒙军主力从四川全线撤兵,当年9月,南宋朝廷宣布合州解围。由此,蒙哥由蜀图宋的作战计划宣告彻底失败。
蒙哥死后,庞大的蒙古帝国陷入了争权夺位的内战,无暇再对南宋开战,使得南宋的统治得以延续了20年之久。蒙古帝国内战结束后,夺得汗位的忽必烈才重新开始再次南下攻宋,不过他的作战战略已经有了改变,不再把四川作为进攻的重点,而是力取襄阳,直扑江南,终于在1276年攻占了临安,迫使南宋朝廷投降。而钓鱼城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孤城坚持抵抗了三年。
钓鱼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一场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筑城设防,屯粮掘井,保境练兵,他们机动灵活,顽强抗击,取得了击败蒙古帝国骑兵的重大胜利。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钓鱼城之战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和后世的防御作战都有较大的影响。
今天的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了,记得关注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哦,关注我不迷路,下期更精彩,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