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人称颂千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上)

被人称颂千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4/1/29 7:24:17

但是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牛叉的皇帝之一,头顶天可汗光环的李世民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依然有着不停地争论。说他会搞经济吧,曾经被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贞观盛世,甚至都比不过他的老表隋炀帝;说他勤于国事吧,似乎历史上累吐血的帝王也大有人在;说他善于纳谏吧,被称为窝囊废的宋朝皇帝比他更有度量。至于他一手操纵的玄武门之变,更是被传成了自己的兄弟全部是吃喝玩乐,淫乱后宫的浪荡子弟,成为开国之君的老爹李渊也成了是非不分的老糊涂虫。

而事实究竟如何?还是只能用事实来说话!

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一共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人之中只有李玄霸早亡。

无论是在《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中,都将李建成描绘成了一个贪恋酒色,荒淫无度的人。其实只要仔细推敲一下,就能看得出来,这两本书讲述篇幅最大的就是玄武门之变,而主要的取材就是于房玄龄带头编撰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而这两本书又是在李世民的干预下修成的,所以说注水肯定是免不了的。正因为如此,后世的不少历史学家在给李建成翻案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证据。

比如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渊派李建成到河东为起兵做准备。到达河东之后的李建成广揽人才,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拥戴,许多人都是冲着李建成的名声前来投奔。到了即将起兵的时候,李渊还特意嘱咐李世民,一定要等李建成率军到达之后才能举事,由此也不难看出,李建成在大唐王朝的开国过程中,并不是打酱油的角色。

另外,在讨伐河北刘黑闼叛乱的时候,李渊先是封李世民为先锋,结果却是屡战屡败,最后在李建成临危受命以后,采取魏征的建议以怀柔政策进行招服,用最小的代价就消除了这场折腾唐王朝数年的动乱。即便在后来玄武门之变数月之后,李世民已经当上皇帝的情况下。依然冒出不少拥护李建成的反叛势力。试想一下,如果李建成真的是一个只知贪恋女色的窝囊废,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追随?

大唐武德四年,李世民从关东凯旋回京时,跟随他进入长安城的上万铁骑,更是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加上战功显赫,在公元612年冬天,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军,地位在诸王之上。李渊更是允许他在洛阳设立天策府作为决策机构。再加上又吸收了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人,至此李世民的权利更是达到了顶峰。

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原来的想法是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将来肯定是自己皇位的接班人。李世民由于功劳巨大,为了平衡她的心态尽可能的满足他的需求,让他有一种不当皇帝,比当皇帝还要爽的感觉。同时为了吸取隋文帝废太子导致二代亡国的教训以后,李渊坚决不做废立太子的事。换句话来说,就是无论李世民怎么卖命表现,都不可能用常规手段来获得皇帝宝座。

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李世民的权力膨胀,标志着以李世民为核心的政治集团正式成型,有了文武兼备的队伍,使得他更有足够的底气去觊觎皇帝的宝座,而这一切,和李渊当初的设计路线可谓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身为东宫太子的李建成,同样也是经历过血腥风雨的人物,面对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攻势,还特意把想做逍遥王爷的李元吉拉入了自己的队伍当中,加大了个人势力的扩充。

而李元吉也明白,虽然自己跌跌撞撞的长大并成为了王爷,但在整个李氏集团当中,由于自己从小不受喜爱,所以说是属于缺少话语权的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现状必须立即选择站队。虽然作为天策上将军的李世民势力急速膨胀,但李建成不但是东宫太子将来更是皇位的继承人,而且背后还有自己的老爹撑腰。所以无论是在后台搏斗还是前台舆论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太子党。

根据后来的史料记载,李建成在获得李元吉的支持以后信心大增,数次图谋加害李世民。而情节的玄乎更是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

比如根据后来的史料记载,在一次陪唐高祖李渊狩猎时,太子李建成故意送了一批喜欢撂蹶子的烈马给李世民。心想即使摔不死也能把李世民弄个一级伤残,但没想到李世民马术高超竟然毫发无伤的驯服了烈马。

再比如还有一次,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家中喝酒,结果李世民饮酒后发觉腹中剧痛连忙赶回王府,经过太医紧急医治后才好转。而这一切很明显都是中毒的症状。但让人疑惑的是,李建成为何冒着被天下人知道的风险选择在家中动手?而且既然决定动手了,还没把对方毒死,难道是为了省钱剂量没放够,或者说是用了假冒伪劣产品?

如果不是的话,那只剩下一种原因就是:这些雷人而又玄乎的故事,是根据需要被人创造出来的。至于道理很简单:李建成若真想除掉李世民,根本就不用如此大费周折。因为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太子党在各个方面的实力都远在李世民之上。除此以外,李建成还在京城掌握一支人数达2000多人的精锐私人武装,而李世民的力量不在长安,而在洛阳。因此,也印证了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这句话。

更多文章

  • 中国的朝贡体系在先秦已经萌芽,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史海撷英2021年7月27日15:55中国的朝贡体系是以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中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包括古代的东亚、中亚、东南亚各国,是“羁縻”政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延伸。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居于天下之中心,四方蛮夷皆要给天朝上供,同时天朝对于藩国也会给予回赐,回赐的礼物甚至远远比朝

  • 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权自幼聪慧好学,涉猎广泛,颇得朱元璋看重。大宁位于喜峰关外,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军事重镇,驻扎在这里的明军“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明史》),其中赫赫有名的朵颜三卫骑兵,最为剽悍善战,后来被朱棣笼络,参加靖难之役。朱权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足智多谋,数次领兵与其他藩王一同出塞。当时各藩王的俸禄视当

  • 都督行府,岳飞向张浚揖礼:“下官参见张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长篇连载】70《岳王》之二十三——淮西兵变(7,8,9) 归圆者关注她转载 作者:云萧来源:公众号纸上光年说7鄂州岸边,官船泊岸,张宗元下船。张宪、薛弼等人迎候岸边,齐向张宗元施礼:“我等恭候张宣判。”张宗元见大家恭敬而亲切,颇觉意外,不禁暗语:“我奉张相公的旨意而来,原以为岳家军将士会有敌意,其

  • 从婢女逆袭成太皇太后,媲美武则天,冯太后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太后历史评价,冯太后是怎么当皇后的,冯太后是怎样走上权力巅峰的

    北燕灭亡后,因为自己是个小女孩,没入太武帝掖庭充当奴婢。让人幸运的是她的姑姑当时是北魏太武帝的嫔妃,经过她的帮助,细心的教导和照顾下,很快就免去了奴婢的身份。后来在文武帝那年登基不久,年轻貌美的冯氏被文武帝看中之后,幸运地被封为贵人,彻底摆脱了这个低等人的身份。冯氏成为贵人之后,与皇帝的感情甚好,当

  • 抗金统帅张浚,协助高宗孝宗,建立南宋,对抗北方金人,开启了一个大海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南宋为何能以南方一隅之地对抗北方强权?开启了一个海洋时代播报文章兵道争胜看历史2023-02-11 11:16浙江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崛起,其实是因为中原王朝对陆上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掌控。“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相继被吐蕃攻陷,

  • 品赏南宋官窑青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官窑青瓷介绍,宋代老窑青瓷,宋官窑青瓷八棱净水瓶

    青瓷作为古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代之一,时刻体现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质和韵味,经过一代又一代地积累和创新,宋代的青瓷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现以“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四大风格称颂于世,典雅高贵的型、色、意、艺,让后世不断追仿,那“千峰翠色”的美誉响彻古今。一、

  • 康熙帝既然搞出了“南书房”,雍正帝为什么还要设军机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为了加强西北战事的调度指挥而设立军机处。但西北战事结束后,军机处并没有撤销而是一直保存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成为清朝最重要的核心机构。那么康熙帝既然搞出了“南书房”,雍正帝为什么还要设军机处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本鬼认为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康熙中

  • 元朝名士龙仁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时龙门 元朝初年的一天,本年度浙江地区的解试刚刚结束,随即进入紧张的审阅考卷阶段。一位考官在查看了考生宇文谅的试卷后,给判定为不合格,将他的卷子撤到了一旁,恰逢这次解试的主考官是江西人龙仁夫。龙

  •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凡事的实现一般都是讲究靠自己的努力和双手,然而很多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得不崇尚唯心主义。在古代,由于实际的科技发展没有多大的成就,人们认知不足,对唯心类的预言就更是深信不疑了。当然,预言看起来唯心,但是早期专门进行预测的人都是会精心学习易经八卦知识,因此很多时候的推论

  • 宋江最敬重的两位好汉,一个名声胜过宋江,一个宋江不敢直呼其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的名号在江湖上是非常的响亮,被江湖上的人称作是及时雨,因为名号响亮再加上自己本人会为人处事,所以就顺利得当了梁山的老大,他在梁山上可以说是一呼百应,108位好汉打心底里敬重宋江。在梁山有如此地位的宋江,看上去对各位兄弟很是照顾,可是在宋江的心里只有招安,根本不考虑众兄弟们的想法,所以就没有把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