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的朝贡体系在先秦已经萌芽,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

中国的朝贡体系在先秦已经萌芽,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10 更新时间:2024/1/7 10:21:59

转载 史海撷英

2021年7月27日15:55

中国的朝贡体系是以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中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包括古代的东亚、中亚、东南亚各国,是“羁縻”政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延伸。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居于天下之中心,四方蛮夷皆要给天朝上供,同时天朝对于藩国也会给予回赐,回赐的礼物甚至远远比朝贡的礼物更丰厚。而且周边各藩国的君主一旦登基,也要中原王朝赐予封号和金印,以获取合法地位。说白了,这就是封建王朝与周边政权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性协议,也是中原王朝对于边疆周边政权的一种笼络政策,中央王朝授权封号,周边的政权接受封号,政治上向封建王朝看齐。

中国的朝贡体系最早萌芽于先秦时期,汉朝开始有了正式的国际朝贡,隋唐时开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则臻于鼎盛,晚清后逐渐衰落乃至消亡。

朝贡体系的历史演变

1、萌芽于先秦

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的雏形最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史记·五皇》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 。”商代国王商汤曾命大臣伊尹制定《四方令》,其中这样说道“诸侯来献,或无马牛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献之,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而《尚书·禹贡》也有过相关记载:“岛夷卉服,厥能织贝 ”。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境内就已经存在朝贡活动了。

2、正式形成于汉代

但是正式的国际性朝贡制度则开始于汉代。汉朝作为当时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主要接收来自西北和北部地区藩属国的朝贡。另外,也有一些南方的小国前来朝贡,据《淮南子》记载:“海外来朝,夷人来献”。《汉书·地理志》也记载说自武帝以来,日南檄外(即今东南亚)有来朝的事实。汉朝统治者在收取这些藩属国的贡品的同时,也会授予那些藩属国统治者以绶带和金印,象征着那些统治者获得了合法统治权。

汉朝疆域图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国处于长期的分裂和混战,综合国力也远逊于秦汉,但是各诸侯国依然抱有华夷观念,希图通过外夷来朝营造封建正统的气氛,以巩固其统治。如三国的曹魏君主曾接见过日本的外交代表,接受他们的敬意同时并授予他们国王以金印,支持日本最大部落成为日本的合法统治者,同时也赐予了日本国王很多私人礼物。吴国曾经派遣使节朱应、康泰 “南宣国化”,招徕海外数十国特别是扶南、林邑等国来贡,“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

南朝萧梁时期更是大力发展对外关系,招徕各国朝贡,“自梁革运,其(指海南诸国)奉正朔,修职贡,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梁元帝萧绎甚至亲自将当时来华朝贡的外国使者形状及各国有关情况,绘成了一卷《职贡图》,这是我国最早的 《职贡图》。

4、隋唐时期朝贡制度臻于成熟

隋朝虽短但也是大一统王朝,也热衷于对外活动,隋炀帝曾派兵征林邑并遣使赤土,招徕林邑、赤土、真腊、婆利等国来贡。

大唐建立以后,作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更是震慑了周边各国,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大唐声威远播,诸多蛮夷政权纷纷遣使来朝,唐太宗本人更是被尊称为“天可汗”。“大唐贞观以后,声教远被,自古未通者,重译而至,又多于梁隋焉。”

李世民

除了西域各国、吐谷浑、突厥等国,包括东亚的高句丽、日本,东南亚真腊等国无不奉大唐为正朔,遣使来朝,日本更是派出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另外,唐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朝贡贸易,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机构——鸿胪寺。鸿胪寺与另外两个机构——主客司和职方司共同管理朝贡事务,前者属于礼部,主管接受贡品和处理贸易事务,后者属于兵部,负责为蛮夷使节绘制地图。

5、宋元时期逐步完善

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由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明显南移,而江南和岭南地区也开始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与东南亚的海外国家的交通联系也更为紧密。这一时期,朝贡贸易开始作为一种官方对外贸易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在这种大背景下,朝贡制度也进一步完善起来。

据《宋会要辑稿·蕃夷》统计,与宋朝建立朝贡关系的国家共有26个,入贡次数达到302次。其中入贡比较频繁的东南亚国家是交趾、占城、三佛齐、真腊等, 反映了这些国家与宋朝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而朝贡的次数和频率是与宋朝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综合国力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

宋朝时的朝贡制度也更加完善,不但在中央设立了管理有关朝贡事务的最高机构——鸿胪寺,而且还制定了一整套的朝贡流程和注意事项。如朝贡期限的制定:安南朝贡,“自来体制,三年一贡” 。来朝贡的贡使还要携带表章以证明其身份,否则“却其贡”。为了接待外国贡使,宋政府还设立了“来远驿” 等外宾招待所。

来远驿

贡使入境后会被马上安置在馆驿中,由“州县录其国号、人数、姓名、年甲及所赉之物名数 , 申尚书、礼部、鸿胪寺”,这是为了区分大小国家,以防“待遇之礼不致失当”。如果是初次入贡的国家,还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同时,对于贡使和国王的赏赐也做了明文规定。如 “绍兴七年(1137年)三佛齐国乞进章奏赴阙朝见,诏许之。令广东经略司斟量,只许四十人到阙,进贡南珠、象齿、龙涎、珊瑚、琉璃、香药。诏补保顺慕化大将军、三佛齐国王,给赐鞍马、衣带、银器。淳熙五年(1178年),再入贡。计其值二万五千缗, 回赐绫锦罗绢等物、银二千五百两。”

到了元朝,因为疆域广阔,国家实力强大,为朝贡制度的推行提供了便利。同时,元朝统治者也都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如元世祖为了吸引东南亚各国来朝,曾专门下谕旨:“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于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慕义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6、明朝达到鼎盛

到了明朝时期,中华朝贡体系发展到鼎盛。明朝建立以后的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便立即派人到海外各国宣谕:“曩者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遂使夷狄布满四方,废我中国之人伦。朕是以起兵讨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报诸国 。”同时, 还带去《大统历》 一本, 使各国 “知正朔所在,必能奉若天道。”

朱元璋

明朝可以说是最不遗余力的推行朝贡制度的朝代,这里面当然有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虚荣心,但更多的也是为经济因素考虑。明朝政府要求将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朝贡成为明代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据明人王圻在《续文献通考》所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

朝贡既是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实行 “羁縻” 外交的工具,同时也是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文化和传统封建礼治的载体。

7、晚清逐渐衰落并消亡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沦为殖民地,朝贡中国的国家数量大幅减少。同时西方列强又以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自身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纳入以近代西方国际关系和强权政治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于是, 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国际秩序难以继续维持下去,朝贡体系自然也无以为系,逐渐衰落并消亡。

朝贡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关于朝贡的意义,用费正清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不能说中国朝廷从朝贡中获得了利润,回赠的皇家礼物通常比那些贡品有价值得多。在中国看来,对于这一贸易的首肯更多的是一种帝国边界的象征,以及一种使蛮夷们出于某种适当的顺从状态的手段。”

明朝鸿胪寺官员腰牌

朝贡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发生的一种利益关系,其中既有政治利益也有经济利益。

从政治角度讲,朝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宗主认同外交,周边政权政治上向中原王朝靠拢,而中原王朝的对其政策则是“怀柔”和“羁縻”,营造一种“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局面,通过“仁”而不是武力来维持等级体系下的和平与稳定。

从经济角度讲,中原王朝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周边藩属国可以通过与中国的朝贡贸易来获取本国所欠缺的丰厚的物资,同时又能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还有一点,通过中华朝贡体系,中华文化被广泛传播到了中国的邻近和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并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系、社会结构和世界观念,随着朝贡体系千年的演变和文化传播,东亚地区最终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权自幼聪慧好学,涉猎广泛,颇得朱元璋看重。大宁位于喜峰关外,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军事重镇,驻扎在这里的明军“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明史》),其中赫赫有名的朵颜三卫骑兵,最为剽悍善战,后来被朱棣笼络,参加靖难之役。朱权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足智多谋,数次领兵与其他藩王一同出塞。当时各藩王的俸禄视当

  • 都督行府,岳飞向张浚揖礼:“下官参见张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长篇连载】70《岳王》之二十三——淮西兵变(7,8,9) 归圆者关注她转载 作者:云萧来源:公众号纸上光年说7鄂州岸边,官船泊岸,张宗元下船。张宪、薛弼等人迎候岸边,齐向张宗元施礼:“我等恭候张宣判。”张宗元见大家恭敬而亲切,颇觉意外,不禁暗语:“我奉张相公的旨意而来,原以为岳家军将士会有敌意,其

  • 从婢女逆袭成太皇太后,媲美武则天,冯太后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太后历史评价,冯太后是怎么当皇后的,冯太后是怎样走上权力巅峰的

    北燕灭亡后,因为自己是个小女孩,没入太武帝掖庭充当奴婢。让人幸运的是她的姑姑当时是北魏太武帝的嫔妃,经过她的帮助,细心的教导和照顾下,很快就免去了奴婢的身份。后来在文武帝那年登基不久,年轻貌美的冯氏被文武帝看中之后,幸运地被封为贵人,彻底摆脱了这个低等人的身份。冯氏成为贵人之后,与皇帝的感情甚好,当

  • 抗金统帅张浚,协助高宗孝宗,建立南宋,对抗北方金人,开启了一个大海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南宋为何能以南方一隅之地对抗北方强权?开启了一个海洋时代播报文章兵道争胜看历史2023-02-11 11:16浙江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崛起,其实是因为中原王朝对陆上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掌控。“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相继被吐蕃攻陷,

  • 品赏南宋官窑青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官窑青瓷介绍,宋代老窑青瓷,宋官窑青瓷八棱净水瓶

    青瓷作为古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代之一,时刻体现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质和韵味,经过一代又一代地积累和创新,宋代的青瓷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现以“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四大风格称颂于世,典雅高贵的型、色、意、艺,让后世不断追仿,那“千峰翠色”的美誉响彻古今。一、

  • 康熙帝既然搞出了“南书房”,雍正帝为什么还要设军机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为了加强西北战事的调度指挥而设立军机处。但西北战事结束后,军机处并没有撤销而是一直保存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成为清朝最重要的核心机构。那么康熙帝既然搞出了“南书房”,雍正帝为什么还要设军机处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本鬼认为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康熙中

  • 元朝名士龙仁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时龙门 元朝初年的一天,本年度浙江地区的解试刚刚结束,随即进入紧张的审阅考卷阶段。一位考官在查看了考生宇文谅的试卷后,给判定为不合格,将他的卷子撤到了一旁,恰逢这次解试的主考官是江西人龙仁夫。龙

  •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凡事的实现一般都是讲究靠自己的努力和双手,然而很多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得不崇尚唯心主义。在古代,由于实际的科技发展没有多大的成就,人们认知不足,对唯心类的预言就更是深信不疑了。当然,预言看起来唯心,但是早期专门进行预测的人都是会精心学习易经八卦知识,因此很多时候的推论

  • 宋江最敬重的两位好汉,一个名声胜过宋江,一个宋江不敢直呼其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的名号在江湖上是非常的响亮,被江湖上的人称作是及时雨,因为名号响亮再加上自己本人会为人处事,所以就顺利得当了梁山的老大,他在梁山上可以说是一呼百应,108位好汉打心底里敬重宋江。在梁山有如此地位的宋江,看上去对各位兄弟很是照顾,可是在宋江的心里只有招安,根本不考虑众兄弟们的想法,所以就没有把众位

  • 宝物藏心 天下瓷器 汝窑为魁 武昌红巷美术馆 宋代汝窑青瓷胆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品中,宋代瓷器一直受到收藏者的关注。宋代将瓷器由简单的使用器具,变成了观赏和陈设用器。并且,宋代瓷器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上升为一种艺术高度。尤其是在宋代历代帝王的推崇下,使得瓷器的内涵更加的深刻。在宋代的著名五大名窑当中,汝窑瓷器一直被后世藏家推崇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是在北宋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