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精忠大义的抗金统帅张浚指挥六大战役,奠定南宋中兴和乾淳之治基础,中兴第一

精忠大义的抗金统帅张浚指挥六大战役,奠定南宋中兴和乾淳之治基础,中兴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56 更新时间:2024/1/16 0:58:03

一是平定苗刘兵变。张浚指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平定苗傅、刘正彦等发动的兵变,复辟成功,高宗再次复位,使得南宋新生政权渡过第一次难关,张浚为首功,32岁提拔为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最年轻的执政和军事长官。张浚之忠,闻达八荒。

二是川陕保卫战。张浚出使川陕,和高宗分陕而治,代天子掌管西部十三路军政。在金人搜山捡海、高宗被迫逃亡海上;杜充率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长江保卫战战败,杜冲投降,南宋面临灭亡的情况下,为拯救宋高宗和大宋政权,张浚封高宗之命,发动川陕保卫战,组织延安、长安、富平、和尚原、杀金坪等战役,富平之战役虽败,但将金人调离江淮战场,拯救了高宗,义声充满天地;后张浚指挥吴玠、吴璘、王彦、刘锜等名将,在和尚原、杀金坪等战役彻底打败金兀术,战死金第一名将娄室,粉碎金人企图吞并巴蜀,消灭南宋的战略。康熙称赞:张浚出使川陕,足见高宗之明、张浚之才!高宗盛赞张浚:赖我股肱之臣,总护爪牙之任,一战克捷,诸路悉平,王灵由是复加士气於焉!

三是长江保卫战。张浚长驱长江,召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大将,组织长江保卫战,并写手书致金兀术。金兀术接到张浚手书,吓得连夜带领十万铁蹄逃跑。康熙称赞张浚:嗟夫囘纥惮郭汾阳不克战而还,金人惮张魏公不交兵而退,二公何修为而至尔耶?盖其忠诚勲业闻於外邦者有素故也!

四是淮西之战。张浚力挽狂澜,帅张俊、刘光世抗击刘豫和金人的南侵,保卫了江淮,金人哭声震于燕云。高宗赐手书曰:“贼豫阻兵,枭雏犯顺,夹淮而阵,侵寿及濠。卿奖率师旅,分布要害,临敌益勇,仗义直前。箕张翼舒,风驰电埽,遂使豪渠宵遁,同恶自焚,观草木以成兵,委沟壑而不顾。昔周瑜赤壁之举,谈笑而成;谢安淝水之师,指挥而定。得贤之效,与古何殊?寤寐忠勤,不忘嘉叹!

五、平定湖湘之乱。张浚督师湖湘,指挥岳飞灭杨幺之乱,解决了心腹之患,建立了川陕、荆襄、江淮防线,皆在张浚指挥之下。高宗赞张浚曰:『却敌之功,尽出右相之力。』

六、隆兴北伐。张浚守建康,稳定军心,万民受到保护;张浚按孝宗旨意,不愿意称臣,吊民伐罪,发动隆兴北伐,三胜一败,迫使金人求和,在高宗干预下,宋金改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减少岁币,恢复中华正统,意义深远。康熙称赞张浚为社稷之臣;在《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於此論之曰:自徽、欽北狩,江淮宴安,未聞遠近有興復之師。獨張浚深明逆順之理,至於見忤賊檜,廢棄散地,惟忠義之心,守死不移。乾隆帝认为:南宋和金是叔侄关系,为中华正统,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维护了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

张浚一生坚持抗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第一人,是名副其实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大英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挖了3个坑,朱允炆跳了2个,另1个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给朱允炆出的难题,朱元璋死前朱允炆和朱棣的关系

    朱元璋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绝对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但他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朱允炆跳了两个,而另一个坑,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朱元璋的职业朱元璋给明朝挖的第一大坑就是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有自己的考虑。当时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而北元势力还盘踞

  • 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橞颇有一番作为,积极进行戍边建设,主持扩建宣化城墙,周长达24里多,并且设置了“一关七门”,攻守兼备,乃明初城防建筑的典范,还参与建造了120余里明长城。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橞奉旨带三千精兵回京师驻守金川门。在京师期间,朱橞令宣化成将领只留东西南北各一门以坚守城池,将其余三门全部关闭。也就是说,在靖

  • 青岛胶州工地挖出5吨古代铁钱,这里曾是宋代北方“海关”的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2009年9月,一群工人正在胶州市常州路建筑工地施工,有工人发现两米深的土坑里散落了很多古钱和瓷罐碎片,大家见状立即上前哄抢,据目击者说他看见有工人从里面捡了大量古钱,还有拿走瓷瓶和陶俑的。胶州市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马上将现场封锁,经过几日的发掘,共挖出了5吨重的钱币,这些都是铁钱,因为年代久远很

  • 朱棣起兵借走朱权8万精兵,朱棣称帝后,最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年底,39岁的朱元璋意气风发,多年的苦日子已经结束,他正着手准备登基的事情,此时朱元璋也已经有了七个儿子,朱棣是第四子,已经七岁了,当年朱棣出生,朱元璋因为军情紧急,都来不及看朱棣便走了,到了今日,朱棣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定国号

  • 朱棣让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写了“燕贼篡位”,朱棣看后诛灭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灭方孝孺十族,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一共多少人,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杀了几天

    株连九族,这是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一旦实施就是灭族。对于“九族”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二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被处以这种酷刑的犯人,往往都是犯了谋反的大罪。 然而,在封建社会有一个人被株连了十族,此人就是方孝孺。方孝孺究竟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以至

  • 朱标不死朱棣就只能认命吗?为什么说朱棣的叛乱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从朱元璋分封自己儿子们为藩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明朝必定要经历一次类似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这样的诸侯叛乱,历来不管是哪位皇帝只要将自己的儿子和亲属封实权诸侯的(何谓“实权诸侯”,就是在自己封地上有军权和财政大权的,简单的说就是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绝对的统治权的),那么历史告诉我们,总

  • 朱元璋:我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之后果然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长命百岁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更多的也只是把这种愿望寄托在文学作品中。但放在古代,长生不老却是每一位帝王的毕生追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并借此来维持自己千秋万代的统治地位。朱元璋就曾在统治后期问过刘伯温:大

  • 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之中,也不乏一些是十分迷信的,比如说晚年寻遍长生不老秘方的秦始皇,但朱元璋就是反感迷信思想的。自古以来,就有宿命论之说,因此就有许多人认为,人的旦夕祸福早就是注定的。但是朱元璋偏偏就不信邪。在一次微服出巡中,朱元璋问一个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说:比我多一天。朱元璋听后,直接让侍卫斩了他。这究

  • 朱元璋问少女:天下什么最大?少女仅回4字,被朱元璋封为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元朝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朱元璋虏回来敌方的一名妙龄少女,多次想让其劝解自己的兄长归顺,可是这个少女并不答应,后来,朱元璋问这个女子:天下什么最大?这个女子仅用四个字,就让朱元璋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为什么对元朝十分的不满呢?这一切都起因于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童年和青年生活十分的

  • 朱元璋问儿媳:天下何物最大?儿媳答了4个字,却被迫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的这一招屡试不爽,却使手下的臣子们十分惶恐,明成祖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将元朝大将王保保的妹妹王氏拉来做俘虏,并问她一个十分奇怪的问题: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王氏听到后只回答了4个字,却在回答后被迫嫁人,朱元璋为什么要俘虏王氏呢?王氏回答了什么?她最终嫁给何人了呢?朱元璋名字的由来元朝末年,因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