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的功绩被严重低估,他的结局让人揪心,大明第7位皇帝朱祁钰

他的功绩被严重低估,他的结局让人揪心,大明第7位皇帝朱祁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4 更新时间:2024/2/12 5:27:01

他的功绩被后人严重低估,他的遭遇让后人非常的揪心,让他的结局更加让人感到无限的悲情。

他就是大明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宣宗朱瞻基治国可以,但是生儿子不行。他一生只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朱祁镇是孙皇后生的,二儿子朱祁钰是无仙飞升的。

朱瞻基死后,嫡一长子朱祁镇当了皇帝。正统14年,北方蒙古瓦拉侵入明朝腹地,22岁的朱祁镇要方效他的老爹朱瞻基御驾亲征,结果爆发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这一仗打下来,明朝的损失惨重,皇帝被俘,20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66位国家重臣死去,六部尚书死亡好几个,五官贵族损失殆尽。

仁宣之治的大明在朱祁镇的手中彻底败落,明朝因此由盛转衰,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有人准备转移财产,有些大臣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这个烂摊子谁来收拾?当时的朱祁镇的长子朱建臣只有两岁。大难当前,于谦等大臣和孙太后商议,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命成王朱祁钰监国赞总百官。

大家看明白了,此时朱祁钰是监国,还不是皇帝,但事情的发展让很多人意想不到。这时候,瓦拉兵士押着朱祁镇到各个边防重地四处叩关叫门。

这让守城的将官们很为难,开门吗?不行,那会城破人亡,不开门吗?朱祁镇此时还是皇帝,怎么办?被逼无奈之下,孙太后和大臣们决定推选朱祁钰为帝。

这样,朱祁镇就成了过期的皇帝,他的话就不再是圣旨了。但是朱祁钰不同意当皇帝。不是那种谦虚的,违心的说不当,是真心的不想当这个皇帝。

有人说,皇帝还有人不愿意当的。这要看什么时候的皇帝,现在是大兵压境,明朝最精锐的大军全军覆没,将军大多战死,城中的兵力严重不足,这皇帝真不好当,一不小心就成了亡国之君。

最后,在于谦等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朱祁钰才硬着头皮接过这烂摊子,定年号为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他重用于谦,最终不但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还重创了瓦拉野先的部队。朱祁钰打败瓦剌野先的军队后,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瓦拉统帅耶先感觉俘虏朱祁镇没啥用了,同意明朝赎回朱祁镇。

朱祁钰自然不愿意接回太上皇,他找了很多借口拖延。这时候又是于谦出来了,说天未一定,宁复由他。

意思是说,你的皇位已经坐稳了,太上皇回来也当不了皇上了。有了这样一颗定心丸,朱祁钰才同意接回朱祁镇。但是接回朱祁镇后,朱祁钰就把他软禁在了南宫,处处提防。

朱祁镇在南宫生活了七年。在景泰的三年,朱祁钰又贿赂大臣,废掉了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建济为太子。但天不遂人愿,太子朱见济一年后竟然去世了。

很多人都拿这两件事来指责朱祁钰,说他是为人刻薄,不过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个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立了大功,赢得了威信,也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这个时候,你让他把皇位让出来,这一般人能做到吗?能做到的就不是人,而是圣人,但圣人不是时时都有的。大家再想一想,面对一个严重威胁自己皇位的人,朱祁钰能让朱祁镇在南宫安安稳稳的生活七年,这难道不是朱祁钰的仁慈吗?

或许换成别人,朱祁镇父子可能早就被处理掉了,哪里还有朱祁珍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景泰的八年,即1457年,朱祁钰病重,大臣徐有贞石亨联合起来,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又重新坐到了龙椅上,再一次当了皇帝。

当上朝的钟声响起,病重躺在床上的朱祁钰也感到了大事不妙,他就问身边的人,是于谦在敲钟吗?身边的人小心翼翼的告诉他,是太上皇复位了。

朱祁钰好一阵子都没说话,最后他说了三个字,好好好。这三个好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常言说得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新皇帝在称帝前,通常要把前皇帝废为王或者庶人。

自己在登位,但是朱祁镇,重新上位可能是太高兴了,他忘记了废帝,等到他想起来将景泰帝废为成王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十几天了。

朱祁钰就这样躺在皇宫里,作为一个皇帝,没有人理睬,也没有人过问,他被人严重的忽视了。所以在这十几天里,明朝同时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闻所未闻的奇闻。

可笑更加的可叹,一个月后,朱祁钰便死了。对于他的死,史书中有很多记载,至于真正的死因,至今都是个未解之谜,但更多的人都倾向朱祁钰是被害死的。

他放过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没有放过他这个弟弟。朱祁钰死后,朱祁镇就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个谥号叫立,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谥号。

随后,朱祁钰的妃嫔美除了汪皇后之外。全部被朱祁镇逼着殉葬了。朱祁镇还毁掉了朱祁钰的皇陵,按亲王的规格把他葬到了北京的西山。

朱祁钰也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迁都北京以后没有葬在皇陵的皇帝。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但在老百姓心中总有一杆秤。朱祁钰在位期间,任用贤臣,赈灾救民,以身作则,减免皇宫的开支,鼓励百姓发展经济等等,每一样都做得很出色。

短短几年,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就蒸蒸日上了。八年的帝王生涯,仿佛是南柯一梦,如果再来一次,朱祁钰还会不会选择当皇帝?也许他还会,也许他不会了。

作为我们老百姓,很多人会羡慕帝王之家,但很多帝王之家的人。也曾发出奈何生在帝王家的悲鸣。这人生平安开心就好。

更多文章

  • 精忠大义的抗金统帅张浚指挥六大战役,奠定南宋中兴和乾淳之治基础,中兴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平定苗刘兵变。张浚指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平定苗傅、刘正彦等发动的兵变,复辟成功,高宗再次复位,使得南宋新生政权渡过第一次难关,张浚为首功,32岁提拔为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最年轻的执政和军事长官。张浚之忠,闻达八荒。二是川陕保卫战。张浚出使川陕,和高宗分陕而治,代天子掌管西部十三路军政。在金

  • 朱元璋挖了3个坑,朱允炆跳了2个,另1个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给朱允炆出的难题,朱元璋死前朱允炆和朱棣的关系

    朱元璋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绝对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但他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朱允炆跳了两个,而另一个坑,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朱元璋的职业朱元璋给明朝挖的第一大坑就是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有自己的考虑。当时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而北元势力还盘踞

  • 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橞颇有一番作为,积极进行戍边建设,主持扩建宣化城墙,周长达24里多,并且设置了“一关七门”,攻守兼备,乃明初城防建筑的典范,还参与建造了120余里明长城。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橞奉旨带三千精兵回京师驻守金川门。在京师期间,朱橞令宣化成将领只留东西南北各一门以坚守城池,将其余三门全部关闭。也就是说,在靖

  • 青岛胶州工地挖出5吨古代铁钱,这里曾是宋代北方“海关”的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2009年9月,一群工人正在胶州市常州路建筑工地施工,有工人发现两米深的土坑里散落了很多古钱和瓷罐碎片,大家见状立即上前哄抢,据目击者说他看见有工人从里面捡了大量古钱,还有拿走瓷瓶和陶俑的。胶州市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马上将现场封锁,经过几日的发掘,共挖出了5吨重的钱币,这些都是铁钱,因为年代久远很

  • 朱棣起兵借走朱权8万精兵,朱棣称帝后,最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年底,39岁的朱元璋意气风发,多年的苦日子已经结束,他正着手准备登基的事情,此时朱元璋也已经有了七个儿子,朱棣是第四子,已经七岁了,当年朱棣出生,朱元璋因为军情紧急,都来不及看朱棣便走了,到了今日,朱棣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定国号

  • 朱棣让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写了“燕贼篡位”,朱棣看后诛灭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灭方孝孺十族,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一共多少人,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杀了几天

    株连九族,这是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一旦实施就是灭族。对于“九族”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二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被处以这种酷刑的犯人,往往都是犯了谋反的大罪。 然而,在封建社会有一个人被株连了十族,此人就是方孝孺。方孝孺究竟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以至

  • 朱标不死朱棣就只能认命吗?为什么说朱棣的叛乱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从朱元璋分封自己儿子们为藩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明朝必定要经历一次类似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这样的诸侯叛乱,历来不管是哪位皇帝只要将自己的儿子和亲属封实权诸侯的(何谓“实权诸侯”,就是在自己封地上有军权和财政大权的,简单的说就是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绝对的统治权的),那么历史告诉我们,总

  • 朱元璋:我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之后果然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长命百岁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更多的也只是把这种愿望寄托在文学作品中。但放在古代,长生不老却是每一位帝王的毕生追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并借此来维持自己千秋万代的统治地位。朱元璋就曾在统治后期问过刘伯温:大

  • 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之中,也不乏一些是十分迷信的,比如说晚年寻遍长生不老秘方的秦始皇,但朱元璋就是反感迷信思想的。自古以来,就有宿命论之说,因此就有许多人认为,人的旦夕祸福早就是注定的。但是朱元璋偏偏就不信邪。在一次微服出巡中,朱元璋问一个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说:比我多一天。朱元璋听后,直接让侍卫斩了他。这究

  • 朱元璋问少女:天下什么最大?少女仅回4字,被朱元璋封为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元朝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朱元璋虏回来敌方的一名妙龄少女,多次想让其劝解自己的兄长归顺,可是这个少女并不答应,后来,朱元璋问这个女子:天下什么最大?这个女子仅用四个字,就让朱元璋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为什么对元朝十分的不满呢?这一切都起因于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童年和青年生活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