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服侍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诠释了什么叫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

服侍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诠释了什么叫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3/12/10 6:51:46

/破晓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var1]

孔子画像)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十分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其创办的儒家学派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大圣人,备受后世众人的敬仰膜拜。

孔子一生仕途坎坷,便着力于教育方面,其主张“有教无类”,对后世的教育影响颇深。

司马迁《史记》所载,其门下弟子三千,贤者有七十二人,而

子路

便是这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var1]

(子路画像)

子路(前542年-前480年),姓仲名由,字子路,其少时出身贫寒,但是为人豪爽正直,又十分鲁莽,年轻时候尚勇好斗,曾多次欺负孔子门下的弟子。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大致意思就是子路经常穿着奇装异服,佩戴有公猪装饰的宝剑在孔子及其弟子面前耀武扬威,还轻侮过孔子。

不过,作为圣人的孔夫子,其并没有就此而厌恶子路,反而是看见了子路身上可贵的品质。

[var1]

(孔门七十二贤画作)

子路不仅为人正直勇敢,其对待父母十分孝顺,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二十四孝”之一的“百里负米”说的就是子路孝顺父母的故事。

孔子从其这些优良的品质中,看出子路肯定是可以被教化并造福百姓的。便多次言语上教导子路,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逐渐开明了心智,便身着儒服,拜孔子为师了。

子路在孔子门下学习的时候,也总是保持着他自己的鲜明个性。

[var1]

(子路百里负米画作)

子路十分敬仰孔子

,但是又不像

颜回

那般对孔子

唯命是从

,其在发现孔子的错误后会义正言辞的指出来。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期,其一边像孔子学习学问,一边做孔子的车夫、侍卫。

子路虽然为人有些鲁莽,而且还曾轻侮过孔子,可是他却是侍奉孔子最久的一位弟子,令人意想不到。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大致开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这几门功课,而子路对政事尤其感兴趣,并逐渐成为了孔子众弟子中的佼佼者。

[var1]

(子路还是孔子的车夫和侍卫)

据儒家经典《论语》所言: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话中,孔子指出了一些门路中的佼佼者,子路便是在政事一门中与冉有列位,子路也由此被称为了

“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评价其: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为人率直狭义又满腹经纶的古之圣贤,会惨死乱刀之下,被人剁为肉泥。

[var1]

(孔子讲学图)

子路一生共有过三次出仕为官的经历,其最后一次做官是作为卫国执政大臣孔悝府上的邑宰。

在这一段的为官时间里面,子路取得了颇多的政绩,但是不多久,卫国便发生了动乱。

公元前493年卫灵公卒,趁着卫灵公新丧,太子蒯[kuǎi]聩[kuì]领兵联合孔悝之母回国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君之位,还囚禁了孔悝。

此时卫国内部人心动荡,大臣子民们纷纷逃出城外以活命。

而当时正处在城外的子路听闻消息后,逆着人流赶往城内,路上碰到了子羔劝告他不要多管闲事,逃命要紧。

子路义正言辞道: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便不顾生命安危,毅然前往囚禁孔悝的广场。

子路在面对蒯聩时,毫无畏惧,大义凛然,使得蒯聩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var1]

(子路画像)

但是子路一再要求蒯聩释放孔悝,并威胁他,将以火烧之。

蒯聩惧怕子路勇力伤了自己,便命令身边士卒将其斩杀。

子路骁勇,以一人之力与蒯聩手下士卒血战,广场之上已然血流成河,独见子路一人于千百士卒中奋力舞剑。

,子路的体力终究有限,其已经明白自己今日必然要死于此地,但是依旧毫无畏惧。

面对成百上千的冰冷刀斧,子路丢下了手中已经残缺的宝剑,巍然挺立,双手扶正自己的头顶缨冠并系紧,欣然面对死亡无所畏惧。

在子路做这些的过程中,蒯聩手下的士卒们也是一拥而上,将大义凛然的子路砍为了肉泥。

据太史公《史记》所载,子路临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var1]

(影视剧中子路的形象)

如此气节,如此为人,当为后世传扬千载,学习不止。

子路作为我国的古之圣贤,我们能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东西简直就太多了。

其为人正直勇敢,但是又懂得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我认为,其一身的气节忠义最应当被我们去学习传扬。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子死而冠不免”,

倘若我们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做到一点这种负责、无畏的精神,那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还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前行的困难呢?

[var1]

更多文章

  • 此人死而复生,凭记忆画出了地狱景象,与《山海经》高度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年,英国的《每日邮报》上报道了这么两件事,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这第一件,自然是慈禧太后逃离紫禁城,让英国人看到了古老中国的不堪与孱弱。但第二件事却正好相反,它让英国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格雷的英国男子,在吃晚饭时突然晕倒了。妻

  • 杜甫晚年生活落魄,为维持温饱写下借钱诗,字字让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对历史的研究过程当中,诗词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诗人通过诗词来抒发他们对时代的看法,而在诗词发展的过程当中,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代表,优秀诗人层出不穷,他们的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诗词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高度。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李白和杜甫是最为出众的人,李白的洒

  • 杜甫的千古名作被人误解,苏轼拍案而起:诗圣梦中给我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轼对杜甫的评价,有关杜甫和苏轼的资料,杜甫和苏轼有哪些理想和抱负的诗

    诸葛亮是一个奇人,虽然他并没有能够帮助刘备完成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志向,但也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建立了一番功业。《三国演义》诞生之后,诸葛亮俨然成为了半仙,甚至近乎于神的地位。其实,在《三国演义》之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志向难酬,更让后世的文人感慨万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

  • 春秋战国时期爵位最低的诸侯国许国是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许国为什么爵位低,许国最新消息,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出处

    [var1]地位极低只是个男爵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当时的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这也是诸侯国的地位之别。按照《尚书》记载,公爵侯爵封地方百里,伯爵方七十里,子爵男爵方五十里。而确定爵位高低的准则,一个是血统,一个是功劳。不过,地位等级最高的公爵诸侯,原本仅有三个,也就是虢国、虞国和宋国,像是与周

  • 杜甫和鲁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同点一:爱国这两位,一个是唐代诗人,一个是清末民初的作家,所居的时代在时间上跨越了千年,但却有一些共同点。都十分的爱国,是其中之一。文学界对杜甫的定义就是南宋爱国诗人,对鲁迅的定义是爱国作家。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而爱国这一特点,也直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那怕他们表达爱意的国家相距了千年。杜

  • 淝水之战中大破秦兵的谢安,却有个不靠谱的弟弟谢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名士王述是谢万的岳父,三十多岁时还没出名,有人就埋汰他痴傻,后来王述得到丞相王导的赏识,才逐渐知名。谢万瞧不起这位老丈人,曾戴着白头巾去王述家走亲戚。一见面,谢万就张狂地说:“我老听人家说岳丈傻,今天一看,岳丈确实傻啊!”王述倒没跟毛脚女婿一般见识,淡定地说:“好像是有这样的风言风语,那主要是因为我

  • 楚国实力强劲,为何在战国争霸中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作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无比活跃的国家,其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各国之间处于上游,实力不可小觑。然而,在争斗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它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其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值得探讨的。[var1]贵族政治极大损害了楚国的发展1、贵族势力的强大分散了楚国的实力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力排众议、采纳李斯在

  • 杜牧一首七言小诗,其立意新颖却遭后世多人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牧经典小诗,杜牧个人简介,清明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的是楚汉之争的故事,在秦朝被推翻后,刘邦和项羽开始争夺天下。经过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击败,他带着少数兵马突围跑到乌江边,当时曾有人劝项羽乘船逃到南方,重新组织军队,再和刘邦争夺天下。而项羽经过这次失败,已经失

  • 杜牧一生不羁,老了睡不着时写此诗,充满禅意,最后10字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表面上他一生不羁,而在内心深处,杜牧就如他笔下的诗一样,常常都是风轻云淡,追逐内心的宁静。晚年的一个夜晚,杜牧睡不着,写下一首名为《不寝》的诗,向我们吐露了他的心声。这个诗名《全唐诗》只有这么一首,全诗写得明白如话,却充满禅意,最后10个字发人深省。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得以窥见一个最真实的杜牧,那

  • 他为大唐立下殊功却惨死流放途中,唐玄宗很后悔,后世评价不公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哪个鼎盛时期的王朝会穷酸成这样?难道是唐玄宗贪图享乐,花销太大了?唐玄宗脸一黑:别闹,才进入开元九年,那时候俺还是个锐意进取的明君。那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就一个原因,逃户太多。所谓逃户,就是那些逃脱户籍管理的流民。大量的流民导致朝廷的赋税、徭役、兵役失去了征收的对象,于是财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