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史专家》:郭德纲和大家聊古代大富豪范蠡的烦心事

《文史专家》:郭德纲和大家聊古代大富豪范蠡的烦心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6 更新时间:2024/1/6 3:04:21

很多人都知道郭德纲学历不高,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爱看历史书籍,特别是《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我们平时看他的相声表演,历史人物和典故都是信手拈来,而且解说的也相当的诙谐、有趣味,就知道他在这一方面其实是下了很多苦功的。

[var1]

记得郭德纲在《郭论》中说过:什么叫俗?什么叫雅?单纯的高雅不足以构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是真艺术。历史上那些史学家们披肝沥胆、奋笔疾书、不吃饭不,熬着夜写下来的青史图册,有时候就是打不过街坊王奶奶、李大爷喝多了酒,跟孩子们聊天儿的那些口口相传。

的确如此,平常老百姓读历史,更多的是关注它的趣味性,就如同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但有很多人不会去看《三国志》,皆因前者是体现的趣味性更适合大众口味,而后者比较适合历史爱好者。

台湾作家柏杨也曾说过,“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它发行的数量远超过司马迁的《史记》,更把这个时代的大小事件,传播得连儿童们都知道。我们要想了解这个时代,与其阅读正式史籍,不如去看那部。”当然,我们要研究历史不会将《三国演义》当真,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部是再适合不过了,也因此无论老小对三国时代的人物及事件都能说出几个。

[var1]

《文史专家》这本书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虽然里面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众人皆知的,但郭德纲却和一般的历史学者看待的角度不同,他总能在历史故事中挖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除了开篇的《杨家将》有点中规中矩之外,其他的都是大家十分爱看的故事。比如其中一篇说到“古代富豪的枯燥生活”,讲的就是古代有钱人的那些事。

书中说到范蠡这个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的战略家,史书上记载了他帮助越王勾践赢得了霸主之位,并且在功成之后激流勇退,一个原因是他本身对功名并不是那么看重,更重要的是看透了越王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君主——只能共甘苦不能共富贵。范蠡还劝诫另一位功臣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来的结果也验证了范蠡的说法——文种。这些都表现出了范蠡的智慧,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睿智的人,在处理家事时却犯了糊涂,于是有了“范蠡救子”的故事。

[var1]

原来,范蠡离开越王后,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他去了宋从商,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因此有了“陶朱猗顿之富”,陶朱就是范蠡。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犯了法,范蠡让花钱不眨眼的三儿子带着钱财去救二儿子。但是,他的大儿子闹着要去救弟弟,最后,范蠡让大儿子去了。结果呢,人没救回来,只带回来遗体。原来,大儿子的钱送了出去,对方也答应放人,大儿子看到人放了,心疼钱,又将钱要回来了,因此惹怒了对方,于是将二儿子处死了。

[var1]

在大儿子出发前,范蠡就说过,如果大儿子去的话,二儿子就活不成了。大多数人都赞扬范蠡有先见之明、有智慧。但郭德纲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范蠡犯了很多有钱人的通病——有钱人能摆平商业上的事,却摆不平家事。

故事中还提到范蠡的因大儿子闹着要,她也跟着闹,范蠡拗不过这母子俩要死要活就改变了主意让大儿子去救人。作为大家长,他的约束力和威严明显不够,范蠡最清楚大儿子的性子,却在大儿子闹的时候不去阻止他,更没有向大儿子分析为什么不让他去的原因,还顺着大儿子的意思去救人,直接导致二儿子失去性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也是害死他二儿子的间接凶手。

[var1]

范蠡在百姓的心中是很睿智的一个人,他在商场以及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事事精于计算,没想到却因为此事颠覆了人们的看法。他没有重视家庭的维护——处理好一件家事和处理好一件棘手的商场或的事件其实是一样重要的——就算再算无遗漏,有些事情也是无法控制的,就如范蠡二子之亡。

《文史专家》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写一些历史事件,郭德纲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大众都很好奇的一些故事以及古代常识,如古代官员有没有公费治疗?他们看病要不要付账?“古代UFO事件”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古代就已经有外星人了吗?唐朝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不是真有此事?“公主恨嫁”是啥情况?“史上最牛钉子户”是谁?

[var1]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满头都是问号?很想去了解一下答案到底是什么?郭德纲这本《文史专家》确实是满满的趣味感,让人看了不禁开怀大笑,然后恍然大悟,“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如果大家没有时间读厚厚的历史书,又想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可以找这本书看看,看完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更多文章

  • 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更是人人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甫悲愤的诗句,杜甫面对苦难的诗句,杜甫表达雄心壮志诗

    说起唐朝的诗人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李白和杜甫,他们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李白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留下来的经典诗作也很多,他的诗歌给人的感觉豪放浪漫,不拘小节,在他的诗词里面也有很多失意时候写的诗,不过给人的感觉并不悲伤,反而是鼓励自己的话更多一些。杜甫是李白的忠

  • 他是战国名将,廉颇不是他的对手,可为什么后人只知廉颇不知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廉颇墓有廉颇尸骨吗,战国四大名将里为什么会有廉颇

    秦赵两国在经历一场激烈的长平之战后,赵国战败,四十万士兵被坑杀,秦国将领白起,凭借这场长平之战流传后世,然而同样是长平之战的领军的王龁却无人知晓。[var1]王龁,战国末期的秦国将领,他辅佐过三代秦王,可以说是三朝元老,也是秦国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在秦国攻打韩国时,韩国的上党郡直接投降了赵国,于是秦

  • 淝水之战胜利的37年后,东晋就灭亡了 这37年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淝水之战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淝水之战后东晋呈现出什么局面,东晋历史上淝水之战

    尽管东晋取胜了,然而在淝水之战结束后不到40年的时间,东晋却灭亡了。宋武帝刘裕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朝代-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淝水之战苻坚是前秦开国之君苻健的侄子,苻坚登基之初,前秦国势非常糟糕,豪强骄纵不法,官员贪赃枉法,人民生不如死。苻坚登基后,立志要做一个明君,让国家安宁和谐,百姓安家乐业。苻

  •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能被后人评为“七律诗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登高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七律,登高七律,杜甫的登高是哪年写的

    如今世界各国的变化,都堪称迅速,从信息化尚未被普及的年代,再到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曾经的文明固然能够证明,国家璀璨的历史,可是时代始终在变化着,一味地选择墨守成规,实则只是不懂变通的表现。所以现在的华夏文化,虽然还具备着可观的多元性,但是也早已不似曾经那般

  • 杜甫专门写诗来训李白,劝他做人别太嚣张了,诗圣是真不怕得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744年夏天,43岁的李白与32岁的杜甫相识于洛阳,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而杜甫正是人生迷茫时。两人相见恨晚,便都放下一切,开始了一段同游时光。二人先是到了梁宋,然后又去了齐赵,这对诗坛双子星一路兄弟相称,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次同游后,临别时杜甫为李白写下的一首来训

  • 江苏出土范蠡墓,揭开西施之谜,学者:我们误会西施2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有四大美人,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贵妃羞花,貂蝉闭月。但这古代的四大美人,都不过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罢了。貂蝉是虚构,代表着三国纷争时男人们的野心,样貌再出众的女子也不过是工具;贵妃是罪恶之源,她雍容华贵,因此背负了祸乱朝纲的罪名,在马嵬驿上吊而亡;昭君是身不由己,空有倾国之姿,却只能通过和亲塞外博一

  • 杜甫平时低调,关键时写了首得罪皇帝的扫兴诗,40字有2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为人放浪不羁,敢于写得罪唐玄宗在很多人意料之中,让人想不到的是,杜甫这么低调的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也写了一首诗得罪唐玄宗,接下来我们就来看杜甫写了哪首诗得罪唐玄宗,又是哪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边塞诗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唐朝高适、岑参都是这个流派的代表诗人,杜甫一介文人

  • 杜预:在唐朝,同时进入文武庙的能人,相信这个名字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晋名将杜预,杜预有多厉害,杜预灭吴

    直接说杜预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起他的后人杜甫,一定是家喻户晓的。论辈分来说,杜甫是杜预的第十三代子孙,如果以朝代来表示,那就是身处西晋时期的杜预,在唐代受到了表彰,并且还是独一无二的双份表彰。那么杜预凭什么成为这个“一枝独秀”呢?那还得从杜预所身处的时代来说,在杜预功成名就之前,三

  • 海昏侯墓出土一“画像”,孔子的真实形象曝光,原来孔子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过,在讨论这些证据之前,笔者还是要先提一下孔子的画像。众所周知,孔子的尊容已经传遍了各个角落,他的胡子和眉毛很长,两颗板牙之间的缝隙很大,当然了,这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因为他脸上的皱纹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看上去,孔子就像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身材微胖,眼神慈祥,透露着儒雅、智慧的气息

  • 杜甫无法超越的神作,共4句就有两个千古名句,其中10字秒杀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归根结底,杜甫诗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工整炼字炼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诗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绝句》中的千古绝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被誉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惊叹不已。事实上除了最擅长的七律,写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杜甫无法超越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