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于赤壁,是不是被贾诩坑了?

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于赤壁,是不是被贾诩坑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45 更新时间:2024/2/7 3:02:03

郭奉孝自然就是已经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郭嘉,拿故去的人敲打眼前之人,不但曹操会,历朝历代很多枭雄奸雄也都很擅长,这就是指桑骂槐、浑水摸鱼:即使郭嘉还活着,他告诉你咋打,你能听吗?

曹操是曾说过要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但那是在郭嘉死了之后说的,而且是说给荀彧那一帮“年轻人”听的。

可能是受电视剧影响,我们总以为荀彧是个干干瘦瘦或须发皓然的老叟,事实上荀彧只比郭嘉大七岁,比曹操却小了八岁,荀彧的侄子荀攸,也比荀彧大六岁,如果不产生矛盾,曹操的讬孤寄命首选之人,当然是荀彧荀令君。

曹操亲征荆州前,手下的谋士中就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荀彧赞成、贾诩反对,最后曹操还是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带领大军直下荆州,迫降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一度掌控了荆州大部,但最后在赤壁之战后,只剩下了襄阳樊城没丢,而这种局面,贾诩似乎在曹操出征前就预料到了:“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引述了《三国志·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中的两段记载,就是为了把双方的论点都展示出来,以便读者诸君品评这二人智谋的高下。

乍一看这两段文字,可能会有人认为贾诩比荀彧高明,因为不管咋说,曹操在赤壁之战都是失败了,荀彧当初赞成曹操出兵,似乎要承担一些责任。

但是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还是荀彧比贾诩更深谋远虑,我们捋清赤壁之战时间线,就会发现曹操实际是被贾诩坑了,曹操不是没听贾诩的建议——正因为贾诩的馊主意,曹操才没有穷追刘备,也没有主动向江东孙权发起进攻,一直等了三四个月军中出现了流行病,再加上东南风起,这才一败涂地。

按照《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的记载,当时的时间线是很明晰的: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逝,刘琮接班后住在屯襄阳,刘备也开赴樊城驻扎;九月,曹操攻占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往夏口……十二月,赤壁之战爆发,荆州三分。

通过这条时间线,我们就会发现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荆州无战事,诸葛亮和鲁肃在大江两岸跑来跑去联络共同抗曹的时候,曹操在干什么呢?

如果曹操宜将剩勇追穷寇,追到夏口把刘备打跑或灭了,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麻烦了。但是很遗憾,曹操听信了贾诩的话,做起了徒劳无功的安抚工作:“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从九月到十二月,这一百来天曹操按照贾诩的建议“飨吏士,抚百姓”,没事的时候还到老朋友蔡瑁家喝酒聊天,全忘了出征前荀彧劝告他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速战速决,直到刘备孙权两家结成联盟发起进攻,曹操这才如梦方醒,但局面已经不可挽回:“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荀彧认为曹操伐荆州必胜,结果却被烧得焦头烂额狼狈而归,贾诩摸着小胡子洋洋得意,荀彧荀令君是不是应该惭愧呢?咱们还是接着从三国史料中找答案,看看如果曹操一直按照荀彧的建议挥师渡江,将会对汉末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曹操占据荆州大部后,孙权集团内部的争吵也很激烈,王朗陈琳共同的老朋友张昭张子布就是鸽派的代表,程普黄盖等武将当时也不像小说和电视剧里那样主战:“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得曹公欲东之问(孙权得到曹操要渡江作战的消息),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

建安十三年的曹操是代天子征伐的大汉丞相,一般的将军都不会愿意与他作战,如果曹操歼灭了刘备主力后迅速渡江,除了孙权和鲁肃之外,估计没有人愿意抵抗——鲁肃也早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如果孙权投降,他也没啥损失:“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只要在曹操手下(朝廷)慢慢熬,总能当上省地级干部,鲁肃只是说说,其他文臣武将可就是真这么想的了:孙权给的官爵,名不正言不顺,哪如曹操给的委任状,上面都盖着大汉天子的玉玺?

趁着刘备在夏口立足未稳,趁着孙权内部争论不休,曹操不管是打哪一头儿,都能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但是曹操沉浸在收获蒯越和蔡瑁的成就与喜悦之中,把荀彧的话全都当成了耳旁风。

裴松之先生给《三国志》做注时也批评了贾诩的建议:“臣松之以为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诩之此规,为无当矣。”

任何朝代的枭雄都是畏威而不怀德,贾诩的纸上谈兵,跟赵云阻止刘备伐吴时说的话如出一辙,都认为应该以德服人,却没想过在汉末乱世,讲的是胳膊粗力气大,真理只在弓弩射程之内。毒士贾诩忽然想以德服人,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裴松之认为荀彧比贾诩高明太多了,贾诩说的都是一厢情愿的梦话:荆州是刘备和孙权虎视眈眈的必争之地,这俩家伙都不是善茬子,曹仁据守江陵也被打跑,“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裴松之这句话问到了点子上:对那些不打不服的军阀讲礼貌,猴年马月他们才会归顺?曹操占领了大半荆州,又缴获了刘表的战船兵器,不趁着士气正旺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东吴,你还等啥呢?

史学家评论赤壁之战,基本都说曹操是败于“疾疫大兴”和“凯风自南”,也就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怨不得曹操。

这时候我们就禁不住要问一句了:如果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一路穷追猛打并趁势渡江作战,赤壁之战还能拖到十二月吗?在疾疫未兴、南风未起就展开决战,刘备和孙权会是曹操的对手吗?曹操用两三个月时间在荆州搞安抚而错失战机,是不是被贾诩的馊主意给坑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一直没有身孕?诸葛亮一语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加固两家的关系,孙权和刘备甚至结为了亲家,由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嫁给刘备为妻,两家共结秦晋之好,这种政治联姻,在古代极为常见。孙夫人嫁给刘备时虽然年轻,但早已经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龄。刘备虽然年长,也并没有到无法生育的年纪。从孙夫人嫁给刘备后,两人在一起足足三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为何孙夫人一直没有身孕

  • 姜子牙封侯拜相,他的前妻后悔不已上吊自尽,最后竟然上了封神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多大年龄才拜相,姜子牙为何步入封神榜,姜子牙给谁封神最强

    在封神榜中,总共有365人被封神,其中有武王阵营中的忠义之辈,也有纣王阵营中的宵小之徒,总之稍微有些名气的都被封侯,这些人虽然良莠不齐,但是都参与了讨伐商纣的战役,只有一个人是例外,她就是姜子牙的前妻马氏。姜子牙在昆仑山上学艺四十年后,受师尊所托下山帮助武王伐纣,当时的亲朋好友大都已经亡故,他想起曾

  • 孙权的这个老毛病,不知坑死了多少江东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还不打紧,打紧的是:孙权在战场有个老毛病,他始终不改,而这个老毛病,恰好是他每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正是这个老毛病,不知坑死了多少江东英豪。孙权的这个老毛病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典故,叫“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后,荆州势力达到平衡,曹魏和孙吴的主攻方向集中在了江淮一线。在第一次

  •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为何不敢进攻蜀国?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实力无疑受到了明显的削弱,加上曹魏本来就强于蜀汉,这无疑是一个进攻对方的良好时机。但是,司马懿到死都不敢进攻蜀汉,这是为什么呢?一首先,司马懿是公元251年去世的。由此,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又活了17年左右。不过,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司马懿都没有什么行动,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

  • 曹操连夜宠幸妃子,第二天性高采烈,离开房间就下令除掉妃子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简介,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有几个老婆

    从一些小事上面就能看出,有一天晚上曹操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士兵正好路过,帮他盖好被子,当时曹操上面话也没有说,就把士兵当成一个刺客杀害了,后来直到这是一个误会,但曹操为了面子,就编造了一个梦里杀人的故事,还有一件事情也能看出曹操的性格,有一次曹操在他的一个小妾房间里面过夜,第二天精神特别好,但转头就

  • 曹操、孙权和刘备谁才是真正的汉贼?从爱国的角度看,也许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和刘备谁才是汉贼,曹操和孙权刘备哪个好,曹操为什么是汉贼

    以仁义忠心著称的刘备当真忠心于汉室吗?刘备给后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仅有皇室血统,做人谦卑有礼,而且还有一颗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刘备一直以汉臣自居,曾经还大喊汉贼不两立的口号,但刘备后来称帝了,还是在汉献帝没有去世的情况下称帝的,那么刘备是否真心忠诚于汉王朝呢?其实刘备对于汉室一直是有着抱怨的,自己

  • 齐景公欲与晋昭公联盟,派晏婴出使晋国,晋昭公很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晏婴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辅佐齐国三位国君长达五十余年,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国君屡屡被杀,国家长期混乱,国事日渐衰败,齐景公继位后,欲振兴齐国,他重用了晏子。为了提高晏子的待遇,齐景公对晏子说:你的住房面积太小,又靠近市场,低矮潮湿,喧闹多尘,我决定把你们那里拆

  •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下):反清复明唯一的机会是怎么失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下):反清复明唯一的机会是怎么失去的?在今天的(下)篇里,小编将为大家分析,金庸小说中另一次没能实现的合纵,《鹿鼎记》中的反清大联合。韦小宝拆散反清大联合[var1]《鹿鼎记》中,除了打着明朝旗号的台湾郑氏及其附属组织天地会,以及沐王府等一干明朝遗老遗少,在做着反清复明的地下工

  • 那年大雪荆轲走了再也没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说过,任何挡住我去路的人,都只有一种结局,至于你,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从今以后跟着我,我会还你一个更好的韩国,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韩国,第二个选择…就算是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总有人在保护你,所以你千万要争气。希望可以等到那时候,你也有能力做到去保护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大侠,一个令人敬仰

  • 曹操有7个美貌的女儿,最终都嫁给同1个人,这人是谁咋这么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我不喜欢曹操,因为曹操比较奸诈,小时候看三国,感觉刘皇叔是最温柔体贴的,在内心一直希望刘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后来发现,争天下哪有什么善良之辈,哪里又有什么温柔体贴,只不过刘备比较会拉拢人心罢了。相比之下,敢于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将天下人负我”之语的曹操,更有几分真性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