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发生什么,纣王为何宁愿舍弃半个河南也要发兵山东?考古解密

商朝发生什么,纣王为何宁愿舍弃半个河南也要发兵山东?考古解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24 更新时间:2024/2/7 3:01:50

孟子曾说过:“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借口葛伯不祭祀,发兵灭掉了葛国,随后又发动了对豫东一带韦、顾、昆吾三国的灭国大战,扫清了夏王朝东线的军事屏障。

自此,商文化的势力进入了豫中地区,商汤在郑州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郑州商城,仅宫殿宗庙区(宫城)的范围就多达40万平方米,这就是考古学上的二里岗文化(早商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显示,在商文化尚未进入河南之前,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文化(晚夏文化)不仅汇聚了大量的人口资源,而且不断向外辐射,晋南和整个河南地区都发现了大量二里头二、三级文化聚落,与二里头遗址形成了众星捧月态势。

这一发现也表明,夏朝的核心疆域正是河南和山西南部,二里头是夏朝中晚期的中心都邑。而夏商鼎革的完成,也是以商文化全面取代夏文化核心区域为显著特征的,获得夏王朝此前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是商汤灭夏的主要目标。

首先在河南,随着郑州商城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建成,二里头文化对周边文化的辐射逐渐停滞,二里岗早商文化开了对二里头夏文化聚落的全面取代。原本属于二里头文化二级聚落的望京楼(今河南卫辉)、大师姑(今河南荥阳)、东赵(今河南郑州)等遗址,出现了与郑州商城规划理念一致的改造,这些地方的二里头文化被二里岗文化所取代。

而在二里头文化的中心—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仅仅6公里的地方,商汤在这里营建了偃师商城,在夏朝都城近在咫尺的地方,出现早商文化的军事城邑,恰恰表明了二里头夏都在夏朝末期时失去了中原腹地的主导地位,被郑州商城代表的商王朝所取代。偃师商城的建设初衷,应当是镇抚原夏都一带的夏遗民。

其次在山西南部,原本与二里头文化高度近似的二里头东下冯类型,开始出现二里岗下层文化遗迹,垣曲商城和东下冯商城先后拔地而起。显然,在攻占了河南全境之后,商汤对太行山东南麓、晋西南地区的原夏朝故地进行了重新确认和控制。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动作,以商汤为首的商族群,完成了对夏朝故地的全盘接收,彼时的商从过去的夏朝诸侯,跃升为天下共主。

从文化堆积和文化分期来看,郑州商城的使用时间达 200年以上,这也说明,商汤灭夏之后,商朝的王畿并未另择他处,而是像夏朝一样选择了九州之中的河南。

而二里岗早商文化的分布,也是围绕郑州—伊洛一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此时的商朝疆域西达豫陕交界,东至江淮,北至商族故地河北漳河流域,南至湖北黄陂盘龙城。

即使此后商朝因种种原因进行了五次迁都,直至最终定都豫东的安阳(殷墟),作为昔日王畿的洛阳、郑州一线,依然是商朝经营的重点。在武王伐纣之前,周人皆自称“西土之人”,这是因为关中以东皆属殷商,周人称之为“东土”便是这个原因。

然而让人困惑的是,当周武王从公元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誓师伐商起,直到二月二十一日西周大军在盟津(今河南洛阳孟津)渡河北上,在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周军如入无人之境,并未遭遇任何抵抗。

据《汉书》载:“孟津去周九百里”(汉代九百里约等于今天的700多里),周武王从西安向纣王离都所在地朝歌(今河南鹤壁)进兵时,穿行了河南数百里,在洛阳—郑州沿线商朝军事据点和大型城邑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在洛阳孟津一带渡过黄河北上。

商周时期,车战已成为主要的战争形式,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伐商的兵力构成是:战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如此大规模的动静,想要在一个月时间里悄无声息穿行整个河南地区,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纣王又是什么时候得知周军来犯的呢?

《吕氏春秋》有记载:“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

鲔水在盟津东北三十里,减去胶鬲从朝歌出发后在路上所走时间,大体测算可知,纣王是在周军抵达盟津前后才收到了前线预警,急忙派使臣胶鬲前往质询“西伯将何之”(西伯侯你要去哪?),得到武王公开答复:“我要前往殷都”。

换言之,当西周大军从陕西进入河南以后,并没有任何一处殷商城邑向朝歌示警。那么这块商朝的龙兴之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考古工作者在对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一带的殷商文化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豫西地区保留有丰富的二里岗文化遗存,这跟上文提到的商汤分别在偃师和郑州修建大型都邑相吻合。但整个豫西地区却罕见殷墟四期文化遗存。

什么意思呢?从考古学角度理解,整个商朝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二里岗文化阶段、以中心都城屡迁不定为特征的中商阶段、以安阳为中心的殷墟文化阶段,这三种文化一脉相承,都属于商文化,只不过在地层关系上存在先后。

殷墟文化是商朝晚期文化,包括了盘庚至帝辛(纣王)12位帝王时期,而殷墟四期则是末代帝王纣王在位时的文化遗存。

豫西地区罕见殷墟四期文化遗存,意味着纣王在位时,包括豫西、豫中半个河南在内的地方,都已经没有商朝人的聚落。不仅如此,这些地方也并未发现先周文化或其它方国文化对商文化的取代,俨然有点像“无人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地区出现了“晚商文化东渐”的现象。

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当中原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发展演进时,山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海岱文化—岳石文化。

当商朝建立时,商王对山东一带的控制十分有限,考古发现显示,二里岗上层文化仅在津浦铁路微山湖一线(今山东微山县)以东地区有零星发现。

而到殷墟四期文化末期时,商文化已深入东夷文化的腹地,除胶东半岛尚残存有东夷珍珠门文化外,晚商文化已经遍布山东地区,并向苏北和皖北辐射。山东半岛考古文化面貌的全盘商化,与史书记载的纣王对东夷发动的大规模战争相吻合。

上述发现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关键信息:第一,纣王在位时依然保有较强的军事实力,能支撑起商朝对从未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东夷地区的军事占领和新据点的经营,这些新的商族聚居点后来还成为西周初年武庚(纣王子)叛乱复辟的重要力量。

第二,纣王对河南半壁的舍弃,应当与周文王的经营拓展无关,并非商周战争所导致的结果,否则无法解释伊洛一线为何既未发现殷墟四期文化,也未发现先周文化遗存。史书当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提到周文王、周武王在灭商前曾攻占偃师、郑州一带的殷商旧都。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伊洛一线的疆域,是纣王调整王朝治理重心后所作出的舍弃。即,纣王放弃了对殷商旧疆域的经营,转而调动资源东向发展。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商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纣王宁可舍弃河南大片领土,甚至无视西周多年来的蠢蠢欲动,也要发兵山东,攻打东夷呢?

东夷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力量存在。早在黄帝时期,华夏联盟对蚩尤九黎部落的战争,就是得到了以少皞为首的东夷的支持才取得的胜利。

同样,夏朝能够建立,也是大禹通过涂山会盟,建立了稳固的夷夏联盟。夏朝末年时,商汤听取伊尹建议,借故不向夏朝纳贡,以试探夏能否调动九夷之师,当收到九夷不至的消息时,商汤立刻发动了对夏的战争。

有意思的是,在郑州商城遗址中,不仅发现了下七垣先商文化的身影,同时也有大量岳石文化因素。河南大学侯卫东教授曾将这一现象解读为“下七垣文化和岳石文化代表的外来精英阶层主导了夏商之际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重新组织”,换言之,商朝的建立,同样是争取到了东夷这个政治盟友的结果。

但夷商联盟就如同昔日的夷夏联盟一样,到商朝晚期时,也反目成仇。

早在殷墟一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对夷方的征伐记载,当然,此时的战争还是零星冲突为主。到纣王的父亲武乙在位时,东夷已公然与商朝为敌。史载:“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不仅如此,同时向商朝发难的还有西边的周国。“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所以,纣王继位之初,商朝面临着东西两线的军事压力,东边是东夷叛乱,而西边则是日益强大的周国。

在选择东征还是西讨上,纣王颇有点难以抉择。据《左传》记载:“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王在黎国阅兵,东夷叛乱)。

纣王在黎国(今山西长治)阅兵,本意是震慑西边的周人,但没想到却给了东夷可乘之机。最终,纣王做出了优先稳固东部疆域的选择。

他释放了原本囚禁在羑里的周文王,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给予他征伐之权,并维持了与周文王的表亲关系。在以怀柔手段稳住了西线之后,纣王集中了几乎全国的军事资源东向作战。

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纣王对东夷的战争规模空前庞大,军队一次往返的时间跨度长达6到8个月,并出现了俘虏夷人首领的卜辞。

基于军事上的压倒性优势,纣王以放弃半个河南的代价,完成了对整个山东半岛的征服。

然而,正如《左传》评价的那样:“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军事部署上的西轻东重,给了周人灭商的机会,周武王带着数万大军从容地穿行了整个河南,直到兵临朝歌南郊时,纣王才临时拼凑起一支乌合之众,但为时已晚。

牧野之战仅仅打了不到一天,昔日强大的商王朝就土崩瓦解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于赤壁,是不是被贾诩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郭奉孝自然就是已经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郭嘉,拿故去的人敲打眼前之人,不但曹操会,历朝历代很多枭雄奸雄也都很擅长,这就是指桑骂槐、浑水摸鱼:即使郭嘉还活着,他告诉你咋打,你能听吗?曹操是曾说过要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但那是在郭嘉死了之后说的,而且是说给荀彧那一帮“年轻人”听的。可能是受电视剧影响,我们总以

  • 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一直没有身孕?诸葛亮一语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加固两家的关系,孙权和刘备甚至结为了亲家,由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嫁给刘备为妻,两家共结秦晋之好,这种政治联姻,在古代极为常见。孙夫人嫁给刘备时虽然年轻,但早已经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龄。刘备虽然年长,也并没有到无法生育的年纪。从孙夫人嫁给刘备后,两人在一起足足三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为何孙夫人一直没有身孕

  • 姜子牙封侯拜相,他的前妻后悔不已上吊自尽,最后竟然上了封神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多大年龄才拜相,姜子牙为何步入封神榜,姜子牙给谁封神最强

    在封神榜中,总共有365人被封神,其中有武王阵营中的忠义之辈,也有纣王阵营中的宵小之徒,总之稍微有些名气的都被封侯,这些人虽然良莠不齐,但是都参与了讨伐商纣的战役,只有一个人是例外,她就是姜子牙的前妻马氏。姜子牙在昆仑山上学艺四十年后,受师尊所托下山帮助武王伐纣,当时的亲朋好友大都已经亡故,他想起曾

  • 孙权的这个老毛病,不知坑死了多少江东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还不打紧,打紧的是:孙权在战场有个老毛病,他始终不改,而这个老毛病,恰好是他每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正是这个老毛病,不知坑死了多少江东英豪。孙权的这个老毛病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典故,叫“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后,荆州势力达到平衡,曹魏和孙吴的主攻方向集中在了江淮一线。在第一次

  •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为何不敢进攻蜀国?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等到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实力无疑受到了明显的削弱,加上曹魏本来就强于蜀汉,这无疑是一个进攻对方的良好时机。但是,司马懿到死都不敢进攻蜀汉,这是为什么呢?一首先,司马懿是公元251年去世的。由此,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又活了17年左右。不过,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司马懿都没有什么行动,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

  • 曹操连夜宠幸妃子,第二天性高采烈,离开房间就下令除掉妃子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简介,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有几个老婆

    从一些小事上面就能看出,有一天晚上曹操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士兵正好路过,帮他盖好被子,当时曹操上面话也没有说,就把士兵当成一个刺客杀害了,后来直到这是一个误会,但曹操为了面子,就编造了一个梦里杀人的故事,还有一件事情也能看出曹操的性格,有一次曹操在他的一个小妾房间里面过夜,第二天精神特别好,但转头就

  • 曹操、孙权和刘备谁才是真正的汉贼?从爱国的角度看,也许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和刘备谁才是汉贼,曹操和孙权刘备哪个好,曹操为什么是汉贼

    以仁义忠心著称的刘备当真忠心于汉室吗?刘备给后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仅有皇室血统,做人谦卑有礼,而且还有一颗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刘备一直以汉臣自居,曾经还大喊汉贼不两立的口号,但刘备后来称帝了,还是在汉献帝没有去世的情况下称帝的,那么刘备是否真心忠诚于汉王朝呢?其实刘备对于汉室一直是有着抱怨的,自己

  • 齐景公欲与晋昭公联盟,派晏婴出使晋国,晋昭公很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晏婴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辅佐齐国三位国君长达五十余年,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国君屡屡被杀,国家长期混乱,国事日渐衰败,齐景公继位后,欲振兴齐国,他重用了晏子。为了提高晏子的待遇,齐景公对晏子说:你的住房面积太小,又靠近市场,低矮潮湿,喧闹多尘,我决定把你们那里拆

  •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下):反清复明唯一的机会是怎么失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下):反清复明唯一的机会是怎么失去的?在今天的(下)篇里,小编将为大家分析,金庸小说中另一次没能实现的合纵,《鹿鼎记》中的反清大联合。韦小宝拆散反清大联合[var1]《鹿鼎记》中,除了打着明朝旗号的台湾郑氏及其附属组织天地会,以及沐王府等一干明朝遗老遗少,在做着反清复明的地下工

  • 那年大雪荆轲走了再也没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说过,任何挡住我去路的人,都只有一种结局,至于你,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从今以后跟着我,我会还你一个更好的韩国,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韩国,第二个选择…就算是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总有人在保护你,所以你千万要争气。希望可以等到那时候,你也有能力做到去保护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大侠,一个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