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王身边有高人,关键他一个都不用

赵王身边有高人,关键他一个都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19 更新时间:2024/1/18 18:45:19

长平之战前,秦赵两国差不多站在同一条线上。战后,赵国彻底丧失了强国地位,既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可能,阻挡秦军东进都费劲。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抛除地缘、经济等因素不讲,秦赵两国国君在用人上的差距实际上也决定了两国最终的国运。

廉颇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果断将进攻模式切换为防御模式,搞得秦军在长平前线耗了三年,半点伸展空间都没有。

说实话,防御是廉颇的长处,也是赵军在虎狼秦军面前最实事求是的做法。

廉颇等的就是,六国再一次合纵,或者,秦军那边出现什么变故,然后再伺机出击。

但他等来的却是赵王将他给换下的消息。

接替廉颇的人是那位毫无实战经验被打上“纸上谈兵”标签的马服子,赵括。

放弃老将廉颇,是赵王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var1]

▲廉颇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后来事情的发展确实证明了赵王用人的失误,但问题是,有人提醒过他呀。

蔺相如的个人素质已经在“和氏璧事件”和“渑池之会”中被证明,当他听到赵王要用赵括的消息后,赶紧上书赵王:

“赵括这孩子就是个书呆子,只知道读死书,根本不知道随机应变。”

赵括的问题不止蔺相如一个人看出来了,他老爸赵奢对儿子的定位也是“书呆子”,理论知识强,实践起来啥也不是。

但赵王铁了心要用赵括,因为他已经扛不住前线给他带来的各种压力了,他急切想要决战。

没有听蔺相如这位人才的话,是赵王的第二个失误。

你可能会说,赵王其实也是没办法,缺粮,他必须得迅速决战才能走出眼前的困局。

但问题是有人给他提供过破局的方法呀。

此人是虞卿

虞卿多有才,他以穿着草鞋背着斗笠的寒酸样第一次见赵王时就被赐予黄金百镒,第二次见,赵王直接就任命他为上卿。

可见,虞卿的才华已经到了让赵王受惊的程度,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他放入高官的行列中。

长平之战刚开打,赵国就损失了一名都尉。赵王很上头,表示要和秦国进行决战。

但楼昌却建议赵王派使者去秦国求和。

虞卿直接点破楼昌的用心:

“楼昌的意思是,赵军肯定会被秦军打败,但问题是,谈和的主动权在人家秦国手里呀”;

“赵王您不如这样,派使者携带重金出使魏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为了得到我们的宝贝肯定会放使者进去,这样就会给秦国形成一种错觉,六国又要合纵了”。

是的,秦国最怕的就是六国合纵,至秦始皇发动灭国大战的时候都怕呢。

而且,六国合纵确实能给秦国致命一击。

魏安釐王三十年,信陵君就曾率领五国联军大破秦军于河外呢。当时,秦将蒙骜是仓皇撤军,进了函谷关的门,再也不敢出来。

秦王嬴政为什么要听李斯和尉缭的建议以金钱政策对六国重臣进行分化瓦解呢,怕的就是六国再一次合纵呀。

可见,六国合纵对秦国来说,确实是噩梦。

而且,秦昭王当时也怕六国合纵,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六国合纵,那就只能撤军。

[var1]

▲秦昭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赵孝成王根本没听虞卿的话,他派重臣郑朱去秦国求和。

虞卿很无奈:

“郑朱去秦国谈和,秦王和丞相范雎肯定会大力宣传此事,以此给诸侯营造一种秦赵正在和谈的假象”;

“如此,诸侯根本不会来救赵,赵军必败”。

赵王并没有对虞卿的话引起足够重视,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虞卿所料,郑朱在秦国被热情招待,而且还被秦国长时间留着,谈和的事也从来不提。

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军死伤四十五万的惨痛代价而收场。

你看,虞卿不仅给赵王分析了求和的弊端而且也给出了破局的办法。

但赵王不听呀。

说实话,想不通。

不听虞卿的建议,是赵王所犯的第三个错误。

那赵王信任的都是些什么人?

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都是自己人。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就是赵国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而建议赵王接受的人正是平原君赵胜;赵国失去六国合纵的机会,正是因为派了使者去秦国求和,而具体操办人正是平阳君赵豹。

这两人水平如何,通过这两件事诸位心里应该能给打个分了。

而且,这两人自始至终也没有将这场战争的本质给赵孝成王讲清楚:长平之战的结果将直接决定秦赵两国由谁将来统一天下的大事,而败了的那一方将直接退出强国序列从此被另一方吊打。

很不幸,这两人都没有这种意识。

而且,平原君还干过一件蠢事:

赵孝成王元年,燕国入侵赵国。平原君竟然建议赵王将赵国的济东三城封给齐国的田单,让田单为赵国领兵去攻打燕军。

[var1]

▲平原君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呵呵,济东三城可是包含了五十七座城池呀,都是赵国士兵通过浴血奋战得来的呀。

赵奢坐不住了:

“田单才不会真的给赵国卖命呢,他还怕赵国强大了威胁他们齐国呢”;

“我曾经在燕国呆过,对那的地形很熟悉,应该说,我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奢说的确实是实话,田单肯定不会为赵国卖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赵奢的推断。而赵奢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在於与之战中击败秦军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他的个人能力。

但平原君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事赵王已经答应了,就这样吧。”

赵王重用这样的人,你说能有好结果吗?

此后,赵国继续深陷在所用非人的围城中是不能自拔。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以王翦为将,正式开了灭赵之战。

赵王以李牧为将,王翦生生不能往前推进半步。

于是,秦国再一次使用了反间计,花重金买通了赵王的宠臣郭开。郭开告李牧谋反,赵王直接就将李牧秘密处死。

自毁长城。

三个月后,秦军就攻破了邯郸城,赵国灭亡。

你看,不是说赵国没有高人,问题是赵王他不用,最终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反观秦国,一直都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商鞅张仪、范雎、李斯这些外来人撑起了秦国的统一之路。

也许,秦国和六国的真正差距正是在如何用人上。

[var1]

更多文章

  • 此民族为汉族前身,因灭过夏朝遭后世抹黑,专家:该还原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即使是在汉族诞生以后,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并未停止,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匈奴、羌、突厥等,因为长期与汉人杂居,也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而在汉朝建立之前,还没有汉族一说,华夏区域内生活的人们被统称为华夏族,但实际上,华夏这个概念非常窄,因为受传统的夷夏观念影响,只有居天下之中(黄河中下游)的才能叫华夏,

  • 宁夏固原传奇1:“料民于大原”,秦国的磅礴壮阔历史之源和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固原历史简介,宁夏历史真实故事,西汉时期的固原

    《固原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var1]前言固原,是宁夏的五个地级市之一,它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背靠六盘山,面对宁夏平原,而六盘山背后,就是著名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是属于中原农耕文明影响的地方,宁夏平原则属于游牧文明覆盖的地方,所以六盘山也成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

  • 女战神妇好:为国家打下一半的领土,自己却因为难产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丁仔细端详着卦象,考虑到西北羌人的蠢蠢欲动,迫于无奈,只能让心爱的女人征战沙场。此人是谁?竟敢口出狂言,武丁身为一国之主,都头疼已久的事情,她就敢大包大榄?原来,她就是武丁的首任王后。武丁也没想到自己娶了一个军事奇才, 机缘巧合之下,妇好一战成名。当时,商朝的西北边境多年来屡遭古印欧人的侵犯,他们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这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此战之后赵国损失45万精兵,之前建立的优势急转直下,赵国国内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赵国都很难再调整恢复到战前的巅峰状态。而秦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却并未趁机一举灭掉赵国,这是为何?[var1]

  • 夏朝是怎么建立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公元前2033 至公元前1562)夏朝开国君主-禹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

  • 史料中的夏朝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但已是崩溃边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司马迁作《夏本纪》,所载夏世系十七君十四世,世系分明;并且所列诸王名,竟与数百年以后晋人在汲冢所发现的战国时人所撰《竹书纪年》记载的大致相合,可见司马迁作《夏本纪》一定是有所根据的。所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夏代,是不容置疑的,不可能是一个神话。传说夏部落是由包括夏氏族在内的十多个氏族联合发展而

  •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不进攻战败的蜀国,而选择进攻取得大胜的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出兵,曹丕

    这两个重大失误,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前,另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后。[var1]在刘备兴兵伐吴之初,孙权两度派遣使臣向曹丕称臣,遣使纳贡,态度十分谦卑,还把当初扣留在东吴的于禁等人送还曹丕。孙刘联盟本身就是为了结盟对付曹魏的,现在两家相互攻伐,自然是曹丕喜闻乐见的事情。早在一年前,曹丕就召开会议研究刘备的

  •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最早的国都,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年前,广泛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宋代,中国进入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当时五大名窑。在五大名窑中,钧窑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和“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釉色灵活、变化微妙,被称为“

  • 山东出土简牍揭开孙膑虚伪真面目,为什么会被庞涓刺字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考古兵书1964年的时候,山东临沂市一处施工建房的地方,无意当中挖出一座墓葬,随后得到上级批准,山东考古队联合当地的调查小组对这座汉墓进行挖掘行动,在这里一共发掘出来2座汉朝的古墓,其中包括4974枚竹简和竹简残片,绝大部分都是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var1]这些竹简的内容,包括早已失传的《孙

  • 甲骨文的发现有哪些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发现甲骨文的意义,我国谁先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根据推断,这种文字,主要为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现在已知道的文字中,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然而他的重新现世,就差点遭受毁灭。中医中有种说法, 说龙骨其可以入药,有治疗咳逆、泻痢、便血的作用。当时被挖出来,就一直当龙骨使用,不仅熬药,有些还被磨成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