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但对齐国而言,即使是西周时期,稳定的五十年也是难得的时段。前816年,齐厉公因暴虐被国人群起攻杀;再往前五十年,前868年,齐哀公因为纪国进谗言,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继位的齐胡公迁都薄姑(今山东博兴)。齐庄公姜购去世不到五十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
庄公姜购之前,齐国的混乱多少与西周中央打压边疆有关,而且年代久远,且不细论。庄公姜购之后,是齐僖公、齐襄公、齐桓公,三者在位接近百年,中间只有齐襄公十余年内治混乱。由庄公姜购前后齐国的历史可见,他在西周末年继位后,迅速稳定齐国内政,为齐僖公、齐庄公立下了成功治国的标杆;他在位期间虽没对外扩张,但也没有外侮,甚至很可能为齐国的扩张画下了基本的蓝图。齐襄公内治虽然混乱,但对外征伐基本符合齐国的需要,根源很可能就是庄公姜购。
[var1]
楚武王(前740~前690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他的出现代表着楚国的崛起。而在楚国崛起之前,淮河以北有三大战略区域:西周时,宗周(关中)、成周(洛阳)与晋国支配大关中,齐国与燕国大致支配河北,陈蔡宋卫鲁为中原强国。燕国偏远,发展落后,于是齐国很长时间就是河北的代表。庄公姜购稳定内政后,可谓坐观时变。
幽王作死,平王东迁,关中地区就出现了权力真空;凭借勤王有功,秦国被立为诸侯。秦文公伐西戎,收西周余民,疆域扩张到岐(周原),岐地以东的渭河平原,秦国不敢马上一口吞下,先将其献给周王。
平王东迁的另一个受益者,是晋国。然而晋国在此前经历了晋殇叔篡权产生的内乱,晋文侯用心勤王,也是借此建立自己的权威。咸阳(宗周)地区被秦国送还给,而周平王无力经营;因为晋国的功劳和位置,所以咸阳地区被暂时托付给晋国管理,晋文侯又将管理权托付给弟弟成师(曲沃桓叔)。
[var1]
成周与宗周之间,除了走函谷关,还可以借助必经曲沃(闻喜)的陆路,连接成周的黄河水道与宗周的渭河水道。晋文侯弟弟因为坐拥商道而势力壮大,被晋文侯之后的晋昭侯封在曲沃;开启了后来曲沃代翼的序幕。
平王东迁的第三个受益者,是郑武公。郑国虽然在前806年才立国,但首个国君郑桓公却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在救援周幽王的战役中战死,郑武公继位后协助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在位期间,相继灭亡了郐国、东虢国、胡国,吞并周边多个富裕的城邑,将国都迁到郐国故都。
总体而言,春秋前50年、周平王时代,神州大地上基本平静,但风暴在孕育,像齐国、楚国其实在观望。后一个春秋50年,随着楚武王出手攻击汉上诸姬以及郑庄公击败周桓王,大规模的诸侯兼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