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1/1 18:36:02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举法之教,秦人大治。”

“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这是后世名家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变法的功绩,永垂史册。

公元前338年的冬天,秦惠王赢驷元年。咸阳城渭水草滩,一代名臣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被处以极刑——五牛分尸。

闻风而动的百姓们,纷纷涌向咸阳城,为商鞅送行。行刑前,上大夫景监、国尉车英及商於十三县的县令等300余名官吏,为商鞅活祭,并献上石碑——“万古法圣”。

一边是行极刑,一边又是万人活祭,商鞅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是因为什么?

由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著的《大秦帝国》精华版给出了答案。

[var1]

一、孝公求贤

公元前362年,赢渠梁继承秦国国君,史称秦孝公。当时的秦国经过长斯的征战,国库空虚,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国力衰败,被其他六国虎视眈眈,面临被瓜分的亡国灭顶之灾。

孝公知耻而后勇,一心想求得贤能之臣,辅佐自己完成复兴秦国的大业。在隐士帮助下,秦王举全国之力,下重金面向列国发出特异求贤令,征集能人志士来强盛秦国。

[var1]

二、卫鞅入秦

卫鞅本是卫国国君后裔,在魏国丞相府担任掌管书房的中庶子,名为小吏,实则研习政务,为丞相公叔痤出了不少良策,深得公叔痤赏识。

然卫鞅在魏国并不得志。魏王对国运衰退没有洞察,对治国之才不会求贤。卫鞅与秦国特使景监(假扮为薛国巨商)围棋一战成名,震惊了安邑城,成了众人争夺的香饽饽。但所许官职并不能让卫鞅的才华施展开来,只是为了留住卫鞅。

正在卫鞅处境尴尬之时,卫鞅收到了景监送来的秦国求贤令,几经思索,卫鞅决定入秦,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自古以来,真正的政治家都是深入一线,体察民情,了解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最根源问题后,才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政治理论的,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家里就可以写出兴国之策的。卫鞅也不例外。

[var1]

卫鞅没有像其他士子那样,来到秦国的招贤馆,坐等待秦王召见。而是直奔秦国民间,去体察民情,去寻找弱秦的根源问题。到底是哪些原因让秦国有大河、有沃土、有尚武之风,却无航运之利、无良顷百亩、无精锐之师。历时三个月,卫鞅走遍秦国,写出了《治秦九论》,才去找景监报道。

三、折服秦王

卫鞅虽是因秦孝公的求贤令入得秦国,但秦孝公是否值得追随,还有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秦孝公第一次和卫鞅见面,卫鞅讲了一些迂腐的、不着边际的王道,秦孝公大为失望。然秦孝公接见卫鞅之事,很快传到了招贤馆,在招贤馆等候接见的众多士子大为不满,要求秦王接见他们。在秦王接见士子们的现场,卫鞅经他人之口,向秦王揭露了秦国国力衰弱的诸多原因。也检验了秦王的胸襟如何,是否能够容下不同意见。

第二次接见,卫鞅又讲了仁政和无为,让秦孝公大为光火。你的博学和能治,是让我听任亡国民丧,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博学不学也罢。卫鞅第二次与孝公见面,则是考验孝公是否有分辨明浊之力,是否为明君。国君选良臣,本是双向选择,国君希望有治国之才能帮自己治国齐邦,良臣也在想,我给你出了良策,你是否是分辨之力,是否能把政策执行下去的能力。

经过前两次的考验,第三次孝公接见卫鞅,卫鞅才真正把自己的学问展现了出来。才有了后面的“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负秦!”

[var1]

四、雷霆变法

卫鞅从徙木立信开始变法。秦国变法最大的阻挠来自于朝堂之上的世族自治封地制。变法设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触犯了这些宗室贵族的利益。他们纠结私斗,兴风作浪,以与新法进行对抗。

为了保证变法成功,孝公与卫鞅进行了分工。朝野臣民的阻扰,由孝公来摆平。卫鞅负责全力推行新法。两个人生死相扶,共同变法强秦。

蛇打七寸,卫鞅变法,从治乱立威开始。过去有钱人、当官人、无赖人对其他人的随意欺压、打击报复不能进行了;游手好闲,逃避兵役不行了;躺在先祖们的功劳簿上世袭爵位不行了;不管是宗室贵族,还是乡野村夫,都对新法骂骂咧咧。正值5月浇地的大忙时节,郿县发生了一起大规划的争水私斗事件。卫鞅将私斗的700名罪犯一次处决,树立了新法的权威,才得推行开来。

而后,新田制受阻同样在郿县发生,世族县令赵亢被问斩,将新田制的阻碍一扫而空。

从此,新法得以在秦国二十三县全面推开。《田论》《赋税论》《农爵论》《军功论》《郡县论》《连坐论》《度量衡论》《官制论》《齐俗论》九论带领秦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在收复河西失地后,卫鞅因为功勋卓越,被孝公封为商君(由此,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封领地十三县。

[var1]

此后短短二十年间,秦国由弱国变成了强国。

五、万古国殇

自古以来,变法因为触动强权阶层的利益,都会有流血牺牲。变法成功如商鞅,更是因为功高震主,在变法过程中,与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新君发生了一些冲突,被甘龙等世族抓住了反攻机会。在新国君继位不久,以商於之地百姓聚众拥戴商鞅作乱之事为由头,要治商鞅的罪。山东六国则因为秦的强大,对他们造成了威胁,也出国书请示极刑杀商鞅。

秦惠王赢驷权衡之下,决定牺牲商鞅,来稳定当下政权,同时也为日后清理世族、向列国出兵埋下伏笔。

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虽然商鞅被处以极刑,但商鞅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帮助秦国由弱变强,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他的政治梦想,而且名垂青史。从这点上看,是秦孝公成就了商鞅。没有秦孝公的变强的决心和过人的胆识、肚量和气魄,商鞅的变法很有可能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然而,没有商鞅的肝胆相照,死也要为秦国变强做出贡献,秦国就强大不起来,更谈不上后来的一统天下了。因此,还是商鞅成就秦孝公的多一些。秦国不用商鞅,商鞅可以到别的国家去施展才华,秦国没有商鞅,则没有强大的可能性。

《大秦帝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始崛起。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务实的秦国。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原文,大秦帝国之兴衰史,赳赳老秦

    [var1][var1] 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剧情,历史,古装片,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 [var1] 时为西北边陲络尔小国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

  • 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原因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吕蒙斩杀关羽引来杀身之祸,白衣吕蒙为啥叫白衣吕蒙,关羽与吕蒙

    来看《三国演义》是怎么描写吕蒙之死的。 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看到没,用计谋

  • 为什么历史上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秦始皇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扶苏为什么斗不过胡亥,扶苏胡亥名字是什么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扶苏和胡亥,嬴政剩下两个儿子在人称呼之中看起来不姓“嬴”。除了这个事情比较可疑,还有就是很多人还有历史上很多文章都叫秦王嬴政儿子为“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高”,皇帝的儿子为什么要叫公子呢?这些疑问,还要从下文为各位读者进行解答。 一、为何“不姓嬴” 其实这件事情非常简单,嬴政的

  • 孔子周游列国时,卫国的南子不愿意与其共乘一车,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子最漂亮照片,孔子到底有多爱南子,公冶令南子

    纵然大多数时候,孔子都是以较为严肃的形象出现在众人口中,但是有关孔子的奇闻趣事并不少,流传颇广。[var1]在这之中,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就曾经因为一个美女不愿与其同乘一辆车,勃然大怒,更是留下一句名言,使得该美女被后人足足骂了两千余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孔子与这美女又有何渊源?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

  • 为什么华佗必须死?等曹操儿子掌权后,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为什么杀掉华佗,曹操与华佗的故事100字,华佗给曹操开颅原文

    华佗简介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武力方面有关羽、吕布等名将,智力方面有诸葛亮、司马懿等,而在医术方面就只有华佗独领风骚。年轻时期,周游四方,足迹遍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与传统中医不同,他最擅长的却是中医最薄弱的外科领域,被誉为外科鼻祖。他在行医过程中,特别喜欢观察和思考,这样让他的医术逐渐的

  • 令士兵表演自刎,杀忠良,害百姓,易中天:勾践不是个“好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真实的勾践易中天,勾践有多惨,勾践有多残暴

    “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在中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灭掉吴国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勾践在大多数人心中也一直是雄霸天下的英雄人物。然而,易中天却评勾践“最不是个东西”。近代以来流行“疑古”。官方用来盖棺定论的史书被“疑古派”嗤之以鼻,许多古代帝王被重新审视。[var1]历史真相

  • 为什么刘邦能从汉中夺取天下,而刘备却不能?不要怀疑我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发家汉中刘备为什么不行,刘备和刘邦的关系,刘邦和刘备关系图

    刘邦,我们都认识,他就是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从基层反叛的帝王,刘备则是刘邦的后人,也就是汉代的王族,有着根基,可是他们都来自汉中,为什么刘邦能够开创汉,并做了开国之君,而刘备,明明已经有了根基,为什么偏偏要窝在这个地方?现在,我们将会对他们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差异。 刘备与刘

  • 孔子“遗产”真强大,福荫子孙2000多年,77代子孙出生就是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的子孙后人的现状,孔子的优秀后代,孔子家族真实历史

    1920年2月23日,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成出生。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更是创造了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文化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孔子也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对教育及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也是他留给自己子孙

  •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目中所说的“刘邦仅仅据有汉中,刘备的地盘大得多”,并不准确。实际上,刘备和刘邦的地盘差不多。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一带。张良贿赂了项伯,又替刘邦求得了汉中郡,这样刘邦就拥有了汉中和巴蜀。 仅从领土面积来看,刘邦的汉国并不算小国,刘备的蜀汉并不比刘邦的汉国大多少,两个政权可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随口开了个玩笑,几天后被韩派人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932年,张学良在北平召开各省将领军事会议。韩复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间隙,他携夫人纪甘青专门拜会张宗昌。张宗昌欣喜不已,设下宴席款待。韩复榘在席间表现得很是豪迈,在此之前两人在会议间,经撮合义结金兰,张宗昌年长所以被奉为大哥,双方相见恨晚。宴席结束后他们又相约一起看戏,张宗昌来得晚了一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