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榜题名〉(159)· 清朝进士 汪风藻

〈金榜题名〉(159)· 清朝进士 汪风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99 更新时间:2024/1/26 16:04:16

汪凤藻(1851-1918年),字芝房、云章。江苏元和人,同馆英文班毕业生。曾为译书纂修官,一八八三年授翰林院庶吉士;一八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以翰林院编修赏二品顶带署理驻日钦使。一八九二年七月九日正式任为驻日钦使。

汪风藻

个人信息

曾为译书纂修官,撰有英文语法书《文法举隅》一册,并译《万国公法》、《英文文法》、《政治经济学》等书。1883年授翰林院庶吉士;1891年7月29日以翰林院编修赏二品顶带署理驻日钦使。1892年7月9日正式任为驻日钦使。

人物经历

1894年后经历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为怂恿清政府出兵,故意散布“必无他意”的空气。6月3日,朝鲜国乞兵书一到,清政府立即发兵赴朝。

6月,汪凤藻电告鸿章日方并非无他意,己秘密派兵赴朝。

6月7日,汪凤藻按清廷训令,根据一八八五年天津会议专条,将中国出兵朝鲜事照会于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照会说:“保护属邦”是清朝“旧例”;出兵目的是平定“变乱”,乱乎之后,“当即撤兵,不更留防”。当天,陆奥即代表日本政府答复他:“不承认朝鲜为中国属邦”,要求他转请清廷改换“属邦”二字,汪当即“正词拒之”。

此后,日方不断朝鲜增派海陆军,汪奉清政府命令,反复申述:中国出兵系应朝鲜所请,日本并无朝王之请,决不可深入朝鲜内地,免致中日军队冲突。日方声称其出兵仅为保护使馆及商民,经汪“力阻”,勉强承允乱平之后“彼此撤兵”。汪觉察到日本居心“叵测”,于6月13日和16日,连续电告李鸿章:日本“意在更革韩政”,控制朝鲜。

6月17日,日本政府向汪递送一份咄咄逼人的所谓共同镇压和善后办法。汪深感日本毫无撤军之意,立即电达本国。清政府感到十分为难,如答应,则使日本夺取对朝控制权的阴谋得逞;如拒绝,则获失和之咎。汪风藻建议“以认届替会剿”,如日方同意则中国不失主权,如拒绝则失和之咎归日方,并说,此策当于中国向朝鲜添兵后施行。可借,此策未被采纳。

6月22日,汪凤藻按清廷训令,以三点意见照复日本政府,回避有争议的“属邦”问题,拒绝日本出兵,仍建议双方共同撤兵。日方断然拒绝。中日直接交涉陷入僵局。

6月22日以后,汪凤藻对日本侵略意图已洞若观火,一再主张‘添拔重兵”,放弃对列强调停的幻想。7月中旬,汪根据情报证明日方言行“两歧”:表面上“定议撤兵和商”,暗地仍在出口粮械,准备战争。他要求清政府早作应战形备。

7月25日,中日战争爆发。7月29日,清廷电今汪凤藻撤旗归国。

汪风藻本系“词臣”,性情淡雅。对日交涉皆一本于政府授意,自己虽有嘉言善计,终不得用。回国后绝意仕途,“家居不再出”。

汪风藻的书法: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这种方式成于宋代,明清时最为隆重。如此隆重的典礼,传出的佳话很多,怪事也不少。

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点赞和转发。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大贝勒为何要逼死努尔哈赤的宠妃阿巴亥,却留下她的儿子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努尔哈赤与多尔衮的关系,努尔哈赤传位给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吗

    后金时期满族的殉葬制度规定丈夫死后,嫡妻即使无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选择一名无子之妾从殉。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嫡妻,还为清太祖生了三个优秀的儿子。既是嫡妻又有儿子的阿巴亥被逼殉葬实在不符合条件!但四大贝勒为何宁愿违背祖制,也要逼死这位被父汗宠爱了二十年的大妃呢?恐怕得从皇太极为夺皇位而精心导演的大戏

  • 康熙曾给灵隐寺改新名,为何杭州人敢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灵隐寺康熙匾额在哪里,杭州灵隐寺,今天杭州灵隐寺开放吗

    (↑1920年代摄于杭州灵隐寺,本社图片版权所有)康熙给灵隐寺改名一事,确有记载。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灵隐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烧毁,宏礼重建。雍正六年 (1728)总督李卫倡议重修,当时天王殿得以再次重修,堂宇楼 阁焕然一新。然而其后又烧毁。

  • 民国交通法规,越看越有意思:这三个词到现在都没变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长期处理交通事故和研究交通安全的我,职业病一下子就犯了赶紧去找一找当时的交通法规,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民国的时候开车要驾照么? 要的,不仅要,而且有些规定比现在还严格哦:1932年,汉口市政府出台《市街交通管理规则》:“汽车及汽力脚踏车司机应向公安局登记,并考验合格,发给执照,方可驾车。无司机执照

  • 太和殿经过四次重建,犹存近六百年,为何到康熙时才得以涅槃重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太和殿对比,故宫太和殿冬至金光普照,北京太和殿广场全景图

    01梁九修殿劳民伤财太和殿是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集大成者,凝聚力无数工匠的心血。最初负责太和殿建筑的雷氏家族是康熙年间的总工程师。明末由冯巧监造,可是他到崇祯继位时就死了,后由其徒弟梁九负责担任修建三大宫殿。根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五年(1440年),建造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嘉靖三十六年(155

  • 太平天国幼天王逃生地杨家牌沉吟:历经艰险,死里逃生,终落魔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天王一览表,太平天国幼天王被俘后的残余势力,太平天国天王府有多大

    在154年前的1864年10月,从南京逃来的十数万太平军,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到了这个名叫杨家牌的地方时,人数已不足万人,那天晚上的三更时分,太平军就驻扎在此宿营,谁知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这就是太平天国兵败杨家牌。当时,幼天王洪天贵福与干王洪

  • 她是民国风尘女子,结过三次婚丈夫都病死,最后看破红尘吃斋念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四大风尘女,当代中国风尘女子最后都嫁给了谁,吃斋一个月的功德

    在民国时期当时女子有机会接触文化,在某一些方面也能与男子平起平坐,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的奇女子。其中一些女子虽然出身卑微,可是人生的经历却堪称传奇,比如赛金花,她总共结了三次婚,第三次遇到一个好男人以为命运眷顾了她,可是没想到的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赛金花因为家里很穷,所以在16岁的时候就被家里人

  • 雍正既然合法继位,为何他还要亲自写《大义迷觉录》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继位全过程,传奇故事雍正继位,雍正继位之谜老梁

    我认为有几点是导致雍正落下得位不正骂名的原因。一,雍正上台后使用雷霆手段严惩贪官污吏。继位后的雍正面临很多危机,都说康乾盛世,但是康熙晚年由于大部分精力耗在党争,再加上对官吏比较宽仁,到了雍正时,堂堂大清国国库只有700万两银子,国库的银子不是被贪污就是被侵占,这个时候大清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雍正惩

  • 咸丰有18位妃嫔,为什么只有同治这一个儿子存活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为什么传位给同治,同治皇帝和咸丰的关系,同治和咸丰有什么关系

    谁说我有一个孩子?咸丰皇帝满脸黑人问号,拿着个木棍就走了,过来直瞅瞅地盯着大家,谁说我只有一个孩子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咸丰皇帝有两个孩子,只不过有一个孩子给夭折了。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无论如何咸丰皇帝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如果说历朝的皇帝做一个幸福度排名的话,同治皇帝应该能够排在前面

  •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是怎样对待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雍正杀了年羹尧后来怎么样了,年羹尧之死雍正是怎么想的

    年羹尧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不但自己不得好死,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受到了牵连。简而言之,全家除了自己媳妇之外,全都是过得浑浑噩噩,而且一日不如一日。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都是这个样子吧。事件回顾雍正皇帝执政的时候,喜欢的臣子不多,这一点源于雍正皇帝的脾气秉性以及他的帝国心术。可是不多归不多,终究还是有几位的,

  • 古代一小国向嘉庆请求改名,嘉庆听后怒道:将国名倒置,国名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传奇嘉庆登基,嘉庆传奇嘉庆被乾隆训斥,嘉庆传奇哪一集嘉庆被立为太子

    它们连建国起名字这样的事情,都要征得我国皇帝的同意,赐名赐印后,才算是个正经的国家,比如朝鲜、越南、日本。其中有一个国家,曾因为想改名字,来求中国皇帝批准,谁知它暗藏的阴谋被国皇帝识破,便把它的名字颠倒过来,一直到今天,它的国名都没有变过。这位霸气的皇帝正是清朝的嘉庆帝,而这个被倒置了国名的国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