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只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东吴只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52 更新时间:2024/3/18 19:02:38

所以,东吴没机会,蜀汉更没机会。

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你得找大概率事件,不能拼命臆测偶然事件。所以,曹魏统一天下、吴蜀没有机会,才是大概率事件。

简单说,就是把历史在多重复几次,到底是哪一个更有可能,这个最可能的,就是大概率事件,也才能允许你进行分析。

你非要说诸葛亮彪悍无前,率十万蜀军一战破秦岭、再据关中,三战定中原,这不是不可能,但概率太低。

当然,孙权携20万大军突破淮河,左入河南、右入山东,然后一统三国,这也有可能,但概率还是太低。

蜀汉完全没有机会。后之视前,四川诸侯什么时候统一天下了?没有。就是四川诸侯冲出秦岭、逐鹿中原,这种例子也没有。诸葛亮和刘禅,都没有牛到逆天改命的地步,所以大概率会被秦岭封死,事实也是如此。

所以,就不说蜀汉了,只谈东吴。东吴到底有没有机会?

比较数字已经没有意义了。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基础,这种纯数字的比较,已经不能说服人了。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可比性,数字一列出来,后面就不需要说话了。因为曹魏的实力太强。

而在乱世博弈的情况下,数字只能作为参照,而不能作为说服人的唯一理由。因为乱世是一个趋势性的变量。这个趋势性的变量可以制造太多可能。所以,分析乱世还得谈问题。具体到东吴,就是东吴有什么问题制约了它的可能概率。

东吴的确没有机会,但不是没可能。东吴的可能,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东吴真有钱,甚至不缺钱。

这一点是蜀汉和曹魏完全没法比。而之所以不缺钱,是因为中原已经打成了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所以,比较下来,三国诸侯中,孙权的东吴是最有钱的。江东当然也发生了战争。孙策也是通过武力统一的江东。但关键是烈度太小,跟中原战争没法比。这是孙权的优势。

至于蜀汉这个地方,只能说平静得很富裕。但蜀汉产出的粮食有限,战马就几乎没有,所以在提供战争资源方面,完全无法跟东吴比。而乱世战争的硬通货就是粮食和粮食的投送能力。这一点,蜀汉只能甘拜最下风。

二是统治很稳定,比曹氏和刘氏稳定得多。

孙氏家族在江东,一直挨到被西晋灭国。这期间,虽然也出败类皇帝,但没有发生政变篡位事件。曹魏来说,高平陵之变以后,曹氏家族就已经成为傀儡了。刘氏也挨到了蜀汉灭国,但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的矛盾根本无解,所以蜀汉天子只能一直骑墙搞平衡。

但,东吴完全不一样。孙权能把陆逊这些豪族功勋给玩死,但这些人毫无反抗的能力。这就说明孙氏家族在江东的统治基础要比曹魏和蜀汉好得多。

三是地利很重要,东吴几乎控制了整条长江。

夷陵之战后,蜀汉就被封死在四川出不来了。所以,除了蜀汉控制的长江上游,东吴几乎控制了整条长江。这有什么用?

长江不是天险,但长江是高速公路。拥有整条长江的东吴,就可以利用长江航道把江东和荆州给联接起来。东吴军队可以在江东和荆州之间快速移动,任何时候都能形成关键局部的优势。

这就是东吴的可能,但可能不是充分条件,勉强算必要条件,但也是有之未必然。因为还有太多硬条件和大问题,限制了东吴的全部可能。

一是曹魏拥有东吴和蜀汉比不过的优势。

曹魏优势体现在土地、人口这两个方面,但还有一个优势更重要,就是政治合法性。曹操的权臣时代,曹魏可以说是捏着汉天子呢,汉天子汉献帝就是最大的合法性。所以,曹操打东吴、打蜀汉,都可以用征、用伐,代表大汉消灭你们。而蜀汉和东吴出兵曹魏,就等于攻打大汉,这是造反。

曹丕时代,汉献帝禅让了,把大汉天下给了曹家。这时候,曹魏还是捏着合法性。不管汉献帝是不是被逼的,但忠于汉室的这些人在魏蜀吴三家里面选,肯定会选曹魏。因为从名义上,曹魏继承了大汉。

二是东吴自己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孙权拥有二十万大军,为什么连淮河都过不了?甚至,可以说他打不到淮河,在安徽战场就被限死了。按理说江淮河网密布,所以应该是水军称雄,曹魏的骑兵发挥不了作用。但,孙权就是过不来。

所以,不是曹魏太嚣张而是孙权太无能。而孙权之所以无能,就是因为江东豪族根本不想往淮河以北推进。国家意志不能集中,国家资源就不可能集中。打荆州,这些人如狼似虎;但过淮河,这些人出人不出力。因为打过淮河的地盘,到不了豪族手中,他们分不到利益,只能都是孙氏家族或国家的。但,荆州就不一样了,这伙人完全可以分一杯羹。因为这两个地方离得太近,豪族们早就想染指荆州了。这就是东吴的问题,打荆州彪悍无前,因为早对荆州垂涎;而打过淮河,毫无兴趣,打下来也分不到钱。

三是最有动力的就是蜀汉和曹魏。

蜀汉的动力,来自于立国的初衷,本身就是奔着兴复汉室去的,所以王业不偏安。而曹魏呢?继承了大汉统序,所以自然就是大汉统治到哪里、自己就要统治到哪里。

这就是蜀汉和曹魏的主观动力,可以理解为人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心和力量。而在人心这个问题上,蜀汉和曹魏都具备。但力量这个层面,蜀汉不具备,只有曹魏具备。而东吴呢?东吴即便力有余,也是心不足。

因为东吴还是三国之前的旧军阀模式。

三国以前的旧军阀,是什么模式?曹操不是一方诸侯,仅是一支游兵军团的老大。所以,曹操这个军阀肯定得找根据地。而兖州豪族正好缺这么一个带头大哥。于是,曹操的军事力量就与兖州的土豪力量结合了。到这个时候,曹操才是一方诸侯。如果兖州豪族不高兴,想换个人,曹操大概率就得下课。比如吕布入主兖州,曹操就被打成了流寇游军。因为这时候兖州豪族开始支持吕布了,曹操这个CEO相当于被股东们给换掉了。

同理,袁绍也是,一个渤海太守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袁家根基深厚,四世三公。所以河北豪族接纳袁绍当他们主公。没钱没兵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袁绍姓袁,这是政治影响力。而刘表呢?刘表就是顶着一个汉室宗亲和朝廷任命去的荆州,到了这地方就能当老大、做诸侯。但这些力量,表面上是诸侯,底层则是豪族。因此,豪族加雄主,就是三国以前的旧军阀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军阀兼并战争兼并到三分天下之时,旧军阀模式就被颠覆了。

蜀汉就不是旧军阀。蜀汉的益州豪族很厉害,要是刘备一个人肯定制不住他们。但刘备是带着荆州集团去的,要打仗的军队有打仗的军队军队、要行政的班子有行政的班子。而且,大汉皇叔的身份加恢复汉室的旗帜,这就是合法性。于是,蜀汉政权就是一个不稳定的王朝模式。

曹操自从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就已经从旧军阀升级为权臣模式了。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以后,曹魏就是大汉的继承人,正宗的王朝模式。

但这些改变在江东几乎没有发生,江东一直是旧军阀模式,就是孙家雄主当主公、江东豪族奠基础。能够说的变化,就是在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以后,孙氏家族带着江东豪族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了荆州。

所以,东吴就不是王朝模式。王朝模式得有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皇帝,孙氏家族就出不来,只能靠力量担纲。而没有这个条件,东吴就不具备积极进攻的政治基础和人心基础。

鲁肃周瑜这些人,才不管什么大汉正统与否,所以这两个人才是孙权的铁杆。但这两个人死得早,三分天下没多久就死了。吕蒙也可以,但吕蒙也死了。而且一个吕蒙也改变不了形势。所以,孙权才是一个孤独的皇帝。晚年各种变态,也跟东吴的这种极不稳定的基础有关。

更多文章

  •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他们能当好大唐帝国的宰相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唐帝国宰相一览表,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大唐十大宰相

    01.杜甫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一直报国无门杜甫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当官,你看他写的那些干谒诗就行了。但是,杜甫这个人运气真心不怎么样。大唐鼎盛之时,科举考不中、干谒没门路,所以只能四处去旅游。好不容易当上官了,但是时机太差,因为是在安史之乱后当上的。这时候官场如战场,朝堂上没有风花雪月,纯粹是最激烈的较

  • 司马懿笑到最后的六个特点,诸葛亮不明白过劳而死,现在堪称成功必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第一个特点:会装,能装。这可以说是司马懿最强本领之一。在他年轻的时候,曹操想让他做官,司马懿一方面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一方面感觉时机尚不成熟,因此想拒绝曹操这一任命。可是明着拒绝就是找死,于是司马懿想出一个办法:装病。对外说自己四肢麻木,卧床不起,拒绝了曹操的征召。看到司马懿这样曹操当然不

  • 唐朝的另一面:穷,导致了财政中心南移,税法制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的税法

    财政关乎社稷,国库是否充盈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倍加关心的问题。国库中存余的财富是维持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基本,历代多少国家都是因为国库亏空,导致天灾人祸时没有办法及时挽救,最后导致国力衰败。所以历朝各代都结合当时国内、国外的形势政策,指定了各种财政赋税政策,维持国家上升时期的财力用量。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

  • 绝顶高手间的对决:张辽八百破十万,孙权亲为十万大军殿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孙权举兵十万,却赶上了疫疾。所以,仗还没打,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第三,七千对十万,张辽却骚操作了。首战竟率八百敢死之士,登锋陷阵,打得吴军士气尽丧。第四,孙权是主动退军。出兵的目的是拿下合肥,但事实证明肯定拿不下,所以孙权果断退军。第五,孙权成功组织了一场十万人的大撤退,有损失但损失可控。这个

  • 武松连喝18碗酒不醉,李白斗酒之后还能诗百篇,古代都是假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自中华大地上建立成系统的文明之后,酒便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伴随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我们国内认为,酒的始祖是杜康,也就是夏代赫赫有名的少康,他开创了我国有色酒的先河。但是酒不仅仅能使用粮食酿造,还可以用花和果实酿造,称之为“花果酒”,而花果酒的始祖,却不是人,而是一群猿猴。根据《粤西偶记》记载,在广西地

  • 三国死的最凄惨的名将,曾受三国同时拉拢,不死可护蜀国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国巅峰有多少万兵力,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猛将,魏延不死蜀国能统一么

    当年他就算是跟着自己的主公依然是不会完全听从主公的建议,而是看到自己看不过眼的一定会不顾颜面地呵斥别人。甚至有别国的使者前来的时候,关羽都会不顾对方的颜面而大声呵斥。这也是他容易得罪别人的地方,就算是一个人再厉害再有能力,但是他把身边厉害的人都得罪光了,怎么会再有人真心尊重他呢?如果不是他的主公刘备

  • 安史之乱后,大唐依靠什么苦撑了一百五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疆土,安史之乱纪录片,安史之乱有多恐怖大唐为何被击溃

    简单说,就是真的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宪宗之后,大唐却越来越弱,直至弱到尘埃里。庞勋起义、王仙芝起义以及黄巢起义,成了王朝灭亡的多米诺骨牌。自此之后,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节度使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唐僖宗末期的唐王朝,基本上就是一个长安周边的地区藩镇。至于唐朝为什么还能苦撑150

  • 三国时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摘要:三国时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名至实归的首席谋臣荀彧,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会人称为“王佐之才”?图1:影视剧中的荀彧形象“王佐之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里的“王”,指的是君主或帝王;“佐”,是辅佐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发动百万大军收拾高句丽一个弹丸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杨广简介资料,杨广坚持攻打高句丽的原因,杨广三征高丽都失败了吗

    隋炀帝动员百万大军,的确是过分了。但李世民晚年准备彻底消灭高句丽,大唐也是举国搞动员。折腾的人力,也不止百万。四川打造辎重战船、江浙打造运兵战船、山东组织运输、河南和陕西征募壮士,整个大唐动员了30万作战军队。这还只是国内动员。在备战过程中,大唐也没闲着。公元647年,李勣所部跟高句丽干了10个月。

  • 宇文泰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牌:不仅关中再次形胜,而且奠定隋唐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01.宇文泰手中的关中牌到底有多烂北魏孝武帝元修,为摆脱权臣高欢的控制,于是离家出走,跑到了宇文泰控制的关中地区。此后,历史上就不再有什么北魏了,而是东西两魏并立,分别是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西魏的重心在关中地区,统治范围可以延伸到河西地区。但是,此时的关中早已经不是秦汉时的关中。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