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进攻东吴绝不是刘备的败笔,这个雄主有气吞山河的志向

进攻东吴绝不是刘备的败笔,这个雄主有气吞山河的志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4/1/16 9:41:24

荆州这么好的地方,死活也不能白瞎了孙权这头猪。

汉末乱世,就两个英雄,即所谓“唯使君与操耳”。也就是刘备和曹操,其他人全都靠边站。

不是还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吗?

赤壁之战,从头到尾,孙权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喊了一句:打死也不投降。“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谁要是再敢建言投降曹操,就跟这张几案一样、等着被砍。

然后呢?然后,外交工作是鲁肃搞的,军事战争是周瑜打的。你说孙权是英雄,但也就英雄了这么一次,在赤壁之战豪横了一回。而赤壁之战后魏吴对峙,孙权硬是连淮河都到不了,被曹魏死死地压在长江边上。

不是还有袭取荆州、石亭大捷吗?这些也是孙权的高光时刻,难道不能说明孙权也是英雄一枚吗?

荆州是吕蒙袭取的;石亭是陆逊打的,即便把打败刘备的夷陵之战也算在内,这些大战争跟孙权没半毛钱关系。孙权的作用,就是在朝堂上喊话:给我打!

要清楚一件事,当时是乱世,乱世需要的是创业之君。而凡是大战,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都是这两个狠辣雄主亲自领兵、御驾亲征。而孙权呢?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守成,也很厉害。但孙权后期的各种乱操作,就真得不堪了。

曹操和刘备之后,孙权并没有雄主天下,硬是被一群小字辈的主公戏弄着。而晚年的立储问题,更是要多乱有多乱。孙吴走下坡路,跟孙权的关系极大。所以,纵观其一生,连守成都不合格。

所以,刘备绝不允许荆州这么好的地方落到孙权手中。于是,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把荆州给抢回来。

孙权袭取荆州,算是把孙吴的势力扩张到了巅峰,从江东六郡打出了半壁江山。这难道不是孙权的武功吗?

但襄樊之战到袭取荆州,这个过程太复杂。你根本不能说是孙权有多雄主、吕蒙有多奇谋。这一对君臣就是背信弃义的不要脸。本来的形势是孙刘联盟,而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曹操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

天下九州,曹得其六。这时候,马上就会发生扭转,曹操明显扛不住了。如果孙权真有霸气,那他就应该发动淮河战役,把东吴的势力向淮河拓展,甚至去袭击曹操的山东地区。但是,孙权竟然选择了对盟友下手。

而对盟友下手的结果是什么?孙刘联盟瞬间瓦解,而捏着荆州的孙权却干不出什么大事来。后期的形势也是如此,孙权在荆州毫无作为,并没有利用荆州要地对曹魏造成多大的冲击。

荆州比邻襄樊,而襄樊与南阳之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即南襄隘道。但有雄主占据此地,势必虎视中原、图谋进取。而孙权呢?孙权占据此地,就是白瞎了这块战略要地。

所以,刘备死活也不能让孙权这头猪占据荆州。而刘备进攻东吴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刘备进攻东吴的目的,就是要夺取荆州。至于占据荆州后顺流而下直接干到江东,刘备没这么大的胃口,也没这么骚的操作。

刘备夺回荆州的意义,就是要打通南襄隘道,然后逐鹿中原。只有逐鹿中原,刘备的蜀汉集团才能由地方割据势力升级为争霸中原的强势诸侯。

所以,荆州关系到蜀汉的未来。蜀汉最不缺乏的,就是进取心。刘备之后,诸葛亮五伐中原,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也是不断进攻关中和陇右。但,翻越秦岭大山去逐鹿中原,这个难度系数太高。所以,任凭蜀汉再怎么折腾,也无力成就逐鹿中原的梦想。

三国之中,最具战略眼光的是曹操。

汉中之战不是不能打,也不是打不赢。因为曹魏的实力足够强,再次或三次出兵汉中,都能玩得起。但这样做,汉中之战就会打成绞肉机,曹操就会在汉中耗死自己。于是,曹操半推半就地撤出了汉中,然后把秦岭大山当成自己的十万大军,耗费蜀汉国力。

吴蜀之间,最具战略眼光的是刘备。

诸葛亮也比不过刘备。刘备深知翻越秦岭、北伐中原,只能是汉高祖刘邦在机缘巧合之下的骚操作。所以,根本没有隆中对什么事,联吴抗曹,可以有,但前提是自己占据荆州,然后从荆州直接出兵中原。而没有荆州,刘备集团只具有区域意义,形不成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那么孙权的江东呢?指望这个盟友能蚕食曹魏,就是痴人说梦。一个原因,孙权并非创业雄主,这家伙对外开疆拓土,就是不可能;另一个原因,江东全是土豪,土豪恋家,这些人占着荆州就想着怎么苟且了,北伐中原再无可能。

人改变不了局势,往往都是局势改变人。但,大英雄不仅可以改变局势,而且可以制造局势。赤壁之战前,刘备集团就是一伙流寇武装。但,就是这伙流寇,硬是撕下了荆南四郡,成为地方诸侯。又用了十年时间,刘备硬是全定益州、拓土汉中、兼据荆州。这时候,才真正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势。而这个局势,是谁创造的?

只能是刘备。

“隆中对”指点江山,只能是诸葛亮的书生意气。因为其中的规划,对当时的刘备集团来说,还只是梦想,或者就是想多了。什么取荆州、什么取益州、什么两路出击,就一个问题:荆州你怎么取?刘表同意,刘表的儿子能同意吗?刘表的儿子同意,荆州土豪能同意吗?这些人宁愿要一个霸主曹操当代理人,也不会选择一个流寇刘备当代理人。没有曹操全定河北后南征荆州,没有孙权赤壁之战后图谋荆州,就不可能有刘玄德的荆州白手套,生生套出了四个郡。

逆天改命,制造局势和改变局势,刘备有这个眼光,也有这个能力。但,时不与人,夷陵之战后,刘备遭遇了巅峰之后的巨大挫折。又,天不与时,白帝托孤后,刘备匆匆离开了这个乱世天下。而刘备之后,蜀汉不仅失去了一个绝世雄主,而且也不会再有捭阖天下的大战略,更不会再有气吞万里如虎的猛操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吴只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吴有机会统一天下吗,孙权统一东吴军心,东吴是怎么崛起的

    所以,东吴没机会,蜀汉更没机会。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你得找大概率事件,不能拼命臆测偶然事件。所以,曹魏统一天下、吴蜀没有机会,才是大概率事件。简单说,就是把历史在多重复几次,到底是哪一个更有可能,这个最可能的,就是大概率事件,也才能允许你进行分析。你非要说诸葛亮彪悍无前,率十万蜀军一战破秦岭、再据关

  •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他们能当好大唐帝国的宰相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唐帝国宰相一览表,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大唐十大宰相

    01.杜甫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一直报国无门杜甫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当官,你看他写的那些干谒诗就行了。但是,杜甫这个人运气真心不怎么样。大唐鼎盛之时,科举考不中、干谒没门路,所以只能四处去旅游。好不容易当上官了,但是时机太差,因为是在安史之乱后当上的。这时候官场如战场,朝堂上没有风花雪月,纯粹是最激烈的较

  • 司马懿笑到最后的六个特点,诸葛亮不明白过劳而死,现在堪称成功必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第一个特点:会装,能装。这可以说是司马懿最强本领之一。在他年轻的时候,曹操想让他做官,司马懿一方面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一方面感觉时机尚不成熟,因此想拒绝曹操这一任命。可是明着拒绝就是找死,于是司马懿想出一个办法:装病。对外说自己四肢麻木,卧床不起,拒绝了曹操的征召。看到司马懿这样曹操当然不

  • 唐朝的另一面:穷,导致了财政中心南移,税法制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的税法

    财政关乎社稷,国库是否充盈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倍加关心的问题。国库中存余的财富是维持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基本,历代多少国家都是因为国库亏空,导致天灾人祸时没有办法及时挽救,最后导致国力衰败。所以历朝各代都结合当时国内、国外的形势政策,指定了各种财政赋税政策,维持国家上升时期的财力用量。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

  • 绝顶高手间的对决:张辽八百破十万,孙权亲为十万大军殿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孙权举兵十万,却赶上了疫疾。所以,仗还没打,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第三,七千对十万,张辽却骚操作了。首战竟率八百敢死之士,登锋陷阵,打得吴军士气尽丧。第四,孙权是主动退军。出兵的目的是拿下合肥,但事实证明肯定拿不下,所以孙权果断退军。第五,孙权成功组织了一场十万人的大撤退,有损失但损失可控。这个

  • 武松连喝18碗酒不醉,李白斗酒之后还能诗百篇,古代都是假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自中华大地上建立成系统的文明之后,酒便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伴随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我们国内认为,酒的始祖是杜康,也就是夏代赫赫有名的少康,他开创了我国有色酒的先河。但是酒不仅仅能使用粮食酿造,还可以用花和果实酿造,称之为“花果酒”,而花果酒的始祖,却不是人,而是一群猿猴。根据《粤西偶记》记载,在广西地

  • 三国死的最凄惨的名将,曾受三国同时拉拢,不死可护蜀国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国巅峰有多少万兵力,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猛将,魏延不死蜀国能统一么

    当年他就算是跟着自己的主公依然是不会完全听从主公的建议,而是看到自己看不过眼的一定会不顾颜面地呵斥别人。甚至有别国的使者前来的时候,关羽都会不顾对方的颜面而大声呵斥。这也是他容易得罪别人的地方,就算是一个人再厉害再有能力,但是他把身边厉害的人都得罪光了,怎么会再有人真心尊重他呢?如果不是他的主公刘备

  • 安史之乱后,大唐依靠什么苦撑了一百五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疆土,安史之乱纪录片,安史之乱有多恐怖大唐为何被击溃

    简单说,就是真的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宪宗之后,大唐却越来越弱,直至弱到尘埃里。庞勋起义、王仙芝起义以及黄巢起义,成了王朝灭亡的多米诺骨牌。自此之后,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节度使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唐僖宗末期的唐王朝,基本上就是一个长安周边的地区藩镇。至于唐朝为什么还能苦撑150

  • 三国时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摘要:三国时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名至实归的首席谋臣荀彧,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会人称为“王佐之才”?图1:影视剧中的荀彧形象“王佐之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里的“王”,指的是君主或帝王;“佐”,是辅佐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发动百万大军收拾高句丽一个弹丸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杨广简介资料,杨广坚持攻打高句丽的原因,杨广三征高丽都失败了吗

    隋炀帝动员百万大军,的确是过分了。但李世民晚年准备彻底消灭高句丽,大唐也是举国搞动员。折腾的人力,也不止百万。四川打造辎重战船、江浙打造运兵战船、山东组织运输、河南和陕西征募壮士,整个大唐动员了30万作战军队。这还只是国内动员。在备战过程中,大唐也没闲着。公元647年,李勣所部跟高句丽干了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