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春秋霸主,因重用这3个人,晚年被饿死67天竟无人收葬,可悲

他是春秋霸主,因重用这3个人,晚年被饿死67天竟无人收葬,可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3/12/14 7:23:58

公元前686年,齐国大夫管至父等人发动叛乱,杀害了国君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这公孙上任不久又被另外一个大夫雍廪派人杀死,齐国可说是一片混乱。这时候,齐国的公子们也纷纷从他国赶回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争斗后,齐桓公登上国君的宝座。

[var1]

[var1]

齐桓公姓姜,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他名字叫小白。

这姜小白上任后,面对的是被连年战火摧残的国家,国力衰退,民不聊生,一片凄凉。为了振兴齐国,他立即任命管仲为相,虚心接受管仲的建议,并且重用当时的贤人,组建齐国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让团队成员各司其责,他对内例行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对外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中原霸主。

但这个受到周天子赞赏,得到众诸侯尊敬,被国民爱戴的齐桓公在晚年却是死得很惨,先是活活饿死,死后还67天无人收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重用三个佞臣。

[var1]

[var1]

第一位:竖刁,也作“竖刀”。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管仲曾经这样评价此人:“人情莫过爱其身者,竖刁不爱其身,岂能爱君乎?”

第二位: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竟然把自己的亲儿子给煮了对给齐桓公吃。管仲评价他说:“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

还有一位:卫开方,是卫国的一位贵族。他表面上对齐桓公很忠心,十五年没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所以对他这个人,管仲说,此人“不爱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为相。”

有这三个人陪伴在齐桓公能有好的晚年生活吗?所以管仲很不放心。公元前643年,管仲病倒了,他料知自己来日无多,他就向齐桓公建议,竖刁、易牙和卫开方这三个小人一定不能再亲近,同时明确向齐桓公说,在他去世之后,必须把他们全部赶出王宫,他们三个人肯定会在宫中作乱的。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果真将易牙、竖刁、开方三人驱逐出宫,可一段时间后,齐桓公慢慢地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因为他已习惯了易牙、竖刁、开方在身边的阿谀逢迎。毕竟齐桓公年龄大了,喜欢被别人捧着、说些好听的话,可是现在身边的大臣就喜欢跟自己唱反调。于是,齐桓公又把易牙、竖刁、开方三人请回了宫里,让他们三个继续在宫中陪着自己玩。

可是,也没过多久,齐桓公也突然患了重病,卧床不起。齐桓公的儿子们都忙着争权夺位,而易牙、竖刁、开方三人为了支持长公子,便借齐桓公的名义张贴了一张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宫看望,并且他们用高墙把王宫给围起来,只在墙根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洞口,不准任何人进出。齐桓公病在床上不能自理,不要说请医生来看病了,就连想喝口水都无能为力。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齐桓公的死活。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

死了到也罢了,死后的齐桓公在寿宫里整整被搁置了67天,生了蛆也没有人去收葬,真是可悲!他在死前一定很后悔没有听管仲的建议,是的,他就是后悔死的。

更多文章

  • 进攻东吴绝不是刘备的败笔,这个雄主有气吞山河的志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荆州这么好的地方,死活也不能白瞎了孙权这头猪。汉末乱世,就两个英雄,即所谓“唯使君与操耳”。也就是刘备和曹操,其他人全都靠边站。不是还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吗?赤壁之战,从头到尾,孙权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喊了一句:打死也不投降。“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谁要是再敢建言投降曹操,就跟这张几案一

  • 东吴只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吴有机会统一天下吗,孙权统一东吴军心,东吴是怎么崛起的

    所以,东吴没机会,蜀汉更没机会。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你得找大概率事件,不能拼命臆测偶然事件。所以,曹魏统一天下、吴蜀没有机会,才是大概率事件。简单说,就是把历史在多重复几次,到底是哪一个更有可能,这个最可能的,就是大概率事件,也才能允许你进行分析。你非要说诸葛亮彪悍无前,率十万蜀军一战破秦岭、再据关

  •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他们能当好大唐帝国的宰相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唐帝国宰相一览表,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大唐十大宰相

    01.杜甫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一直报国无门杜甫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当官,你看他写的那些干谒诗就行了。但是,杜甫这个人运气真心不怎么样。大唐鼎盛之时,科举考不中、干谒没门路,所以只能四处去旅游。好不容易当上官了,但是时机太差,因为是在安史之乱后当上的。这时候官场如战场,朝堂上没有风花雪月,纯粹是最激烈的较

  • 司马懿笑到最后的六个特点,诸葛亮不明白过劳而死,现在堪称成功必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第一个特点:会装,能装。这可以说是司马懿最强本领之一。在他年轻的时候,曹操想让他做官,司马懿一方面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一方面感觉时机尚不成熟,因此想拒绝曹操这一任命。可是明着拒绝就是找死,于是司马懿想出一个办法:装病。对外说自己四肢麻木,卧床不起,拒绝了曹操的征召。看到司马懿这样曹操当然不

  • 唐朝的另一面:穷,导致了财政中心南移,税法制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历史完整版,唐朝的税法

    财政关乎社稷,国库是否充盈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倍加关心的问题。国库中存余的财富是维持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基本,历代多少国家都是因为国库亏空,导致天灾人祸时没有办法及时挽救,最后导致国力衰败。所以历朝各代都结合当时国内、国外的形势政策,指定了各种财政赋税政策,维持国家上升时期的财力用量。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

  • 绝顶高手间的对决:张辽八百破十万,孙权亲为十万大军殿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孙权举兵十万,却赶上了疫疾。所以,仗还没打,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第三,七千对十万,张辽却骚操作了。首战竟率八百敢死之士,登锋陷阵,打得吴军士气尽丧。第四,孙权是主动退军。出兵的目的是拿下合肥,但事实证明肯定拿不下,所以孙权果断退军。第五,孙权成功组织了一场十万人的大撤退,有损失但损失可控。这个

  • 武松连喝18碗酒不醉,李白斗酒之后还能诗百篇,古代都是假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自中华大地上建立成系统的文明之后,酒便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伴随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我们国内认为,酒的始祖是杜康,也就是夏代赫赫有名的少康,他开创了我国有色酒的先河。但是酒不仅仅能使用粮食酿造,还可以用花和果实酿造,称之为“花果酒”,而花果酒的始祖,却不是人,而是一群猿猴。根据《粤西偶记》记载,在广西地

  • 三国死的最凄惨的名将,曾受三国同时拉拢,不死可护蜀国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国巅峰有多少万兵力,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猛将,魏延不死蜀国能统一么

    当年他就算是跟着自己的主公依然是不会完全听从主公的建议,而是看到自己看不过眼的一定会不顾颜面地呵斥别人。甚至有别国的使者前来的时候,关羽都会不顾对方的颜面而大声呵斥。这也是他容易得罪别人的地方,就算是一个人再厉害再有能力,但是他把身边厉害的人都得罪光了,怎么会再有人真心尊重他呢?如果不是他的主公刘备

  • 安史之乱后,大唐依靠什么苦撑了一百五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疆土,安史之乱纪录片,安史之乱有多恐怖大唐为何被击溃

    简单说,就是真的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宪宗之后,大唐却越来越弱,直至弱到尘埃里。庞勋起义、王仙芝起义以及黄巢起义,成了王朝灭亡的多米诺骨牌。自此之后,朝廷与地方、皇帝与节度使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唐僖宗末期的唐王朝,基本上就是一个长安周边的地区藩镇。至于唐朝为什么还能苦撑150

  • 三国时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摘要:三国时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名至实归的首席谋臣荀彧,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会人称为“王佐之才”?图1:影视剧中的荀彧形象“王佐之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里的“王”,指的是君主或帝王;“佐”,是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