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彼时,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烽烟蔓延了整个中原大地。熟读那段历史,我们会为那个时代的枭雄吸引目光,会为诸多谋士的奇计良策而惊叹,也会被征战沙战的悍将拍手叫好。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在那个时代,仅凭枭雄、谋士、武将,还不足以争霸,他们还需要精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锐部队。例如,袁绍有收编自麴义部曲的“先登死士”;曹操的虎豹骑、青州兵;孙权有解烦兵、庐江上甲;甚至早早出局的公孙瓒,也有白马义从;吕布也有独属高顺的“陷阵营”。那么枭雄刘备手下,有没有精锐的部队呢?
答案是有的,他的亲卫队白毦兵就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当初夷陵之战,他败于猇亭之时,想趁夜突围而出,断后的傅肜及其部典,面对东吴的数万精兵,毫无战力,最终全部以身殉国。这个时候,按理说刘备已经无力回天了,除了战死和被东吴生擒,他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可是他仅有的七百白毦兵,却生生阻住了东吴的攻势。而除了白毦兵之外,他去世之后,蜀汉还组建了两支精兵,一支是全部由蛮人组成的无当飞军,其两任统帅分别是,曾大败曹爽的王平,和镇守南中十五年,令蛮夷闻风丧胆的张嶷。另一支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虎步军。
虎步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它呢?其实这与它的组建经历,以及历任统帅非常大牌有关,也与他们气节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他们皆是战场上的幸存者
据记载,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后,原本势如破竹,可是自从孙权派陆逊为帅之后,战局很快发生了变化——陆逊先是诱敌深入,然后火烧连营,使刘备军溃败,死伤者数不胜数。而在这场战争中,有幸存活下来的人,便是虎步军的原型。也就是说,虎步军大部分都是战场上的幸存者,他们是经过战场的选择之后,被留下来的精锐。
二、赵云组建,诸葛亮打造,姜维统领
虎步军的不但自身能成精锐,他们的统帅也都是大牌。当初刘备败于夷陵,督江州的赵云出兵接应,虽然他未能与吴军对阵,却收编了蜀汉逃回白帝城的散卒,并将他们组建成了虎步军这样一支部队——虎步军属中军,而刘备去世,刘禅登基之后,赵云担任的是中护军一职。不过赵云负责的也仅是组建,之后诸葛亮便接手了这支部队,并在第一次北伐之后,将其转交给了姜维。《三国志·姜维传》曰:“须先教中虎步军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意思是说,诸葛亮在收降姜维之后,认为姜维心存汉室,忠义不容置疑,又非常精通军事,可以先让他负责中军中虎步军的训练事务,并打算在他完成此事之后,将他举荐给刘禅。细读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姜维的军事才能的确不容小觑,这一点在他于北伐战争中胜多负少,便可以看出。所以,由赵云组建,又曾经诸葛亮之手的虎步军,再经他训练之后,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三、彰显气节
随着时间的延续,虎步军的人马或许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是精锐的事实不会变,他们对蜀汉的忠心也不会变——他们最终全部为蜀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一幸存。他们成为精锐之后,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姜维北伐,最终被姜维带往了沓中屯田。后来灭蜀之战发动,赵云次子赵广,为给姜维断后,使其摆脱邓艾的纠缠,顺利回军救援,他率领虎步军死战,最终全部牺牲。另一部分虎步军,则留在了成都,担任禁军,邓艾偷渡阴平之时,刘禅以诸葛瞻为主将,率领包括这部分虎步军在内的御林军,前往涪城迎敌。结果因为诸葛瞻缺乏军事才能,这一部分虎步军也无一幸存。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虎步军是蜀汉的精锐部队之一,他们不仅士卒精锐,统帅大牌,还对蜀汉忠义耿耿,他们都是蜀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