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观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朱元璋观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4/1/15 12:21:56

由于北元残存势力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依然是一大威胁,朱元璋为了能睡个安稳觉,便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意图将北元势力一举肃清,史称岭北之战。

可是这场仗,朱元璋打得很是憋屈,甚至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大败。

[var1]

在调兵遣将时,朱元璋安排了徐达带领中路的主力军,又安排了李文忠带领东路军、冯胜带领西路军来配合徐达。

三路大军一起推进,意图彻底吃掉北元,可是战争的结果却令朱元璋如坐针毡,徐达取得了大败,李文忠得失相当,仅仅冯胜取得了胜利,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便放弃了甘肃。

不得已之下,朱元璋只能讲北伐的事情,暂且放一放。

或许,有小伙伴们会问,既然朱元璋如此重视这场战争,为何不亲自去打?

这是因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当了皇帝,没有继续冲锋陷阵的道理,此外,朱元璋还有一堆政务要处理,他根本分身无术。

当然,他本可以将政务交给臣子,可是他根本不放心,宁愿自己劳累些,也不愿将权力分割下放。

[var1]

不过在朱元璋闲暇的时候,他也很喜欢看书,尤其对儒家经典爱不释手,而他本人也十分推崇孔子

但是有那么一天,朱元璋在观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紧接着下了一道命令: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作为将孔子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亚圣”,到底哪里惹到了他?

我们一起来看。

朱元璋痛恨文士

和出身于权贵之家的帝王不一样,朱元璋是穷孩子出身,这就导致他在小的时候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资本。

可以说,朱元璋的童年是他的一道不愿意回忆的梦魇,可是即便他努力想要忘却,那些曾经的过往都不可能被彻底抹去痕迹。

[var1]

朱元璋小的时候,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可以说为了生存,他活得根本没有尊严。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从了军,逐渐走上了人生逆袭之路,可是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介武夫,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或许很在行,但是舞文弄墨、写文作诗他根本与文人没法比。

正是这种深刻的自我认知,让朱元璋陷入矛盾之中,他不仅在骨子里有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同样他在骨子里也看不起儒生。

但是当了皇帝之后,他又觉得若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统一文人的思想,就得从文化入手才行,所以他只有对这些文士,一面拉拢,一面打压。

[var1]

有那么一次,他实在厌烦了文士的嘟嘟囔囔,便当着他们的面,赋了一首诗,名曰《骂文士》,内容是这样的: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先不说这是写得好不好,但至少来说,还挺押韵,而这些文士听后虽然想要嘲笑一番,但最终只能三缄其口。

所以,由于对文士的抵触和轻视,身为亚圣的孟子被朱元璋讨厌,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无法接受孟子的思想

既然朱元璋轻视文士,为何又要推崇孔子,推崇孔子的同时,又将孟子逐出孔庙,这两者似乎是矛盾的。

其实朱元璋对孔子和孟子的区别对待一点都不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加工,提出了“民本”的思想。

[var1]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适合乱世,但是在和平的时期用来教导民众倒是极其不错的选择,所以汉朝时期便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朱元璋打下了天下,稳定了局面,自然也需要这套理论,所以他对《论语》爱不释手,对孔子也是极为尊敬。

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也备受后人的推崇,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众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的地位和国家的利益都要高于帝王,而帝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为百姓服务,为江山社稷服务。

更要命的是,孟子还提出了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天子的权威。

[var1]

孟子还认为天下百姓无需效忠于一人,谁能保护百姓,谁就能称王,但如果残害百姓,那么他就是孤家寡人,这种人是不配得到天下,即便是得到天下也会被推翻。

皇帝之位做了没几年,龙椅还没有被焐热,他自然对孟子这套理论很反感,毕竟在他的思想中,天下就是他一个人,什么民为贵,这根本就是扯淡。

朱元璋无耐恢复了孟子的牌位

孟子的思想其实完全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来说的,甚至告诉了帝王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这让权力欲极强,占有欲极盛的朱元璋根本没法接受。

此外,再加上他由于自身文化的劣势对知识分子形成的先天嫉恨,他便将怒火全部撒到了孟子的身上。

[var1]

下了将孟子逐出孔庙的圣旨之后,朱元璋想到了,一定会跳出来一大批的文人进行劝阻,为了让他们闭嘴,朱元璋还在圣旨背后特意加上了一句:

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意思就是说,谁敢劝谏就是大不敬,会命人直接射杀他。

大臣们接到这样的命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好,但又不能接受他们推崇的亚圣被逐出孔庙,这时候便有个叫钱唐的大臣跳了出来,表示即便被射,也得去劝一劝朱元璋。

于是第二天,他便上书朱元璋:

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既然有人打了头阵,有一些读书人便趁机对朱元璋说,他们夜观天象,发现文星暗淡,天象有异。

[var1]

朱元璋虽然是帝王,但他也迷信天命,在钱唐的死谏和害怕天降祸端两重因素的影响下,朱元璋无耐收回了成命,恢复了孟子的牌位。

但为了让自己痛快,朱元璋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删书,他把《孟子》中,自己不能接受的思想言论来了个腰斩,几乎删掉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后来到了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在臣子的建议之下,才又恢复了《孟子》原来的版本,这才使得全本的《孟子》得以流传到今世,实属不易。

参考文献:《明史》、《孟子》等。

(图网,侵删)

更多文章

  • 秦汉三国时期大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字名?双字名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名字两个字和三个字区别,单字名和双字名,三国时为什么大部分人用单字名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单字名才是主流。比如孔子单名一个丘字,孟子单名一个轲字。还有秦始皇嬴政、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以及三国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人物,无一例外全是单字名。取双字名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是些类似于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这样的杂鱼角色,如高渐离(琴师)

  • 赵国被十分贫穷,为什么推行“胡服骑射”后就跟“开挂”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国和胡服的关系,赵国骑射,胡服骑射赵国超过秦国

    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非常重要的变化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当时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一件就是“胡服骑射”,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胡服骑射,从字面意思上看来,就已经知道涉及的一定有服装还有其骑射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当时正处社会矛盾爆发的一个历史阶段,本次事件的主人公是

  •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何能够稳坐40年皇位,别被影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不是阿斗,为什么刘禅叫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早前生在荆州,数次遭遇灾祸,幸得将军赵云搭救。刘备攻占益州,创建蜀汉后,册封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登基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配合北伐战争。中后期荒废朝廷,宠幸宦官黄皓,综合国力迈向衰微。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元帅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撤兵邓艾。蜀汉亡国后

  • 司马昭“阴养死士三千人”,是如何做到密不透风,不被人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真实性 《晋书》对司马师阴养死士做出了明确记载,真实性应该无疑。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所谓“阴养”就是暗中培养,即没有暴露在明面上,这也是应有之意。司马懿作为从曹操时期的老臣,树大招风,肯定是不能明面上豢养死士的,所以只

  • 蜀汉一支精锐部队,赵云组建,诸葛亮打造,姜维统领,却终被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彼时,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烽烟蔓延了整个中原大地。熟读那段历史,我们会为那个时代的枭雄吸引目光,会为诸多谋士的奇计良策而惊叹,也会被征战沙战的悍将拍手叫好。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在那个时代,仅凭枭雄、谋士、武将,还不足以争霸,他们还需要精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锐部队

  • “美日韩”三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韩教科书讲述中国历史,历史教科书删除的内容,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历史渊源和异同

    作为亚州最大的国土,我国周边有些邻居国家,都和我们发生过大小不一战争;像最出名的日本侵略战争,中美韩联军的抗美援朝战争,都是近代发生的大型战争。而战争的敌对国关系,使他们在介绍我国历史时也会带些偏见。除去美国,日本、韩国在教科书中对中国的历史介绍,基本从夏商朝开始算起,他们在教科书中把中国写成什么样

  • 蔺相如生前献出的最后一策,赵王置之不理,导致赵国差点被秦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如果你是赵王你会怎么评价蔺相如,蔺相如与赵王的样子

    而剩下的秦国和赵国则成为了最强的两极,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赵国并不如秦国,但在军事实力上,赵国却一点也不弱,尤其是在骑兵方面,赵国堪称最牛。面对天下归一的大趋势,秦赵之间势必会有一场大决战,赢得得到天下,输得被淘汰出局。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最后的大赢家是秦国,但在当时,即便是秦国也没有十足地把握灭掉赵国

  • 农民捡到虎头文物,专家怀疑是曹操墓,开棺后牵出一座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未被盗的帝陵名单,曹操墓考古挖掘全过程,曹操墓之谜解密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在40余年前,也就是1978年前后,恰逢早春时节,是农户耕种的好时候,河北的2个农民也是忙得不可

  • 春秋奇女子,两次嫁人经历七个夫君,还能让一代明臣为他抛弃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萧美娘宇文化及也是没有做皇帝的命,刚刚篡权就就瓦岗军给杀了,萧美娘被经过的窦建德给掳走了,接下来就是一个看似疯狂的小插曲,瓦岗军李密玉玺换萧妃,李密放弃了千里江山,只为了得到一个美女,重点在于这个美女已经不年轻了。李密用玉玺换萧美娘的时候,评书演员王玥波粗略的给大家算过消费的年龄,萧美娘

  • 他被誉为三国第一奇人,曹操多次想杀他均被戏弄,据说活了几百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最牛一首诗,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评价曹操

    左慈的一生非常传奇,年轻时就醉心于道术,是个不折不扣的金丹派。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他看透了各方诸侯的野心,准备进山潜心修道,不问世事。当他来到天柱山后,机缘巧合下在山洞中发现了《遁甲天书》,从中学会了很多法术。正所谓,能力越强,责任越重。他觉得自己的一身本事不能就这样带进棺材,所以他毅然出山,想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