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大臣宋濂,也就是那个著名的中小学生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在家里请客吃饭,结果第二天朱元璋就问他:听说你昨天请客吃饭啦,有谁呀?喝酒了吗?吃的什么?有红烧肉吗?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听了笑着说:看来你还是很老实啊,没有骗我。原来朱元璋派锦衣卫秘密监控他们生活的一举一动,如果宋濂胆敢稍有隐瞒,那今晚宋濂也回不去了。宋濂知道后吓得汗流浃背,以后处处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其实严谨也没什么用,宋濂最后依旧被胡惟庸案牵连致死,可见在明初做官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儿。
如果只是监察百官还可以理解,但是后来朱元璋又推出了许多政策。第一个就是风闻陈奏,也就是说你想告谁就可以告谁,不需要给出证据,让被告举证,但是有些东西无法举证,比如贪污、通奸,没这回事根本没法证明,而且有的东西本就虚无缥缈,比如有谋反之心,这也是没办法证明的,难道要将心挖出来看看吗?于是言官乱政、人人自危。第二个就是明代的文字狱。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贺万寿表》,里面有锤子孙而。朱元璋就觉得这就是隐喻骂他是贼,因为当初他的反元起义军本质也是地方反政府武装而祥符县学教谕贾翥写了篇《正旦贺表》,里面有句话,取法象魏。朱元璋一看大怒,取法不就是说朱元璋去发吗,暗喻朱元璋当过和尚。而这一系列贺表当时有许多,但是没有几个当下属会直言犯上,还特别是对手握生杀大权的君主,纯粹是朱元璋。过度解读,但朱元璋不这么想。朱元璋觉得总有奸臣想害朕,于是下令把这些人全部处死。文字狱的时间从洪武十七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前后持续了十三年。
朱元璋这么敏感其实也和他的身份有关。朱元璋的人生说开挂也不过分,一场大旱,全家几近毙亡,只有去要饭当和尚,可最终却成就帝业,富有四海,不得不说朱元璋是逆袭的传奇人物。但朱元璋为他这个身份深深地自卑,并且执拗地把自卑转化为了过度地自尊。其实朱元璋当初称帝的时候,南方很多地主和平民都瞧不上他,甚至一统天下之后依旧如此。因为朱元璋家地位低微,父亲、祖父都是佃农,外祖父是巫师,也就是一统天下后,大家忌惮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那些世家大族看来,一个半路出家要饭的,只不过运气爆棚,没法和我们这些家学渊源深厚的四世三公比,是这样让朱元璋心里很是忌惮,所以对这一方面过于敏感,同时也借这个事儿打压下心存意见的官僚。说到底官僚对朱元璋有意见的原因是因为一朱元璋没祖宗可靠,二没煊赫地位背书,所以朱元璋只好不断强调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朱元璋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当然朱元璋也就是自己谦虚,不仅如此,元朝的残存势力对初生的大明也虎视眈眈,开国贵胄们也迅速腐化,居功自傲,江南豪绅们又大量的兼并土地。同时官僚们对这个皇帝也不太看得上眼,而朱元璋贵为天子,自然是要代天理物威炳自操。所以基于这种现实处境和人生的经历,朱元璋就让特务争执在明初不断地激活,并且对于官僚们的消极抵抗,也毫不畏惧,朱元璋宵衣旰食,每天熬到半夜批四五百件奏章,而皇权就此达到巅峰。实事求是说,锦衣卫这种特务政治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惩戒贪奸的作用,但他却给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因为破坏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横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破坏了明代的司法体系。原本明代有很完备的司法机构,也就是三法司,三法司也就是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对应今天就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部长,结果全都当成了摆设,特务机构凌驾其上,皇权独断,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秩序,不但扰民,还破坏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最典型的就是廷仗,廷仗就是对官员的一种肉刑,原本只是一种惩戒的措施,结果许多人被打伤,留下终身残疾。而且演化到后面变本加厉。
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掌权,还发明了去衣行刑,也就是脱了衣服行刑,就连衣服那一点薄薄的防御也没了。所以许多不愿意与刘瑾同流合污的大臣都被当场打死。本来知识分子就是比较清高、整天读圣贤书、有傲气的一群人,结果鞭打他们不说,还脱了他们的衣服挨板子。所以导致人心涣散,每个人都看着眼前的利益,没人想着国家的千秋大业了,如果是扰乱司法也就算了,但是锦衣卫主要还是对官,只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朱元璋还把宰相制度废除了。而废除后,朱元璋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熬夜办公。所以洪武朝还好,毕竟朱元璋精力好、吃得消,但朱元璋的子孙并没有他这么多的精力,也没有朱元璋那么勤劳,于是让太监代为批阅奏章。所以明代产生了一个非常坏的现象,宦官干政。宦官干政后,就像前面的刘瑾,不仅随意杖毙大臣,还真正地把持了朝政,领养了许多干儿子。这些干儿子就是朝中的那些个大臣,一个个饱读诗书的学士,却认连字都不识几个的太监当爹,不仅如此,大臣们还为了和太监们凑近乎,许多大臣直接剃了胡子,因为太监是没胡子的。而这样才能显得和太监永结同心。所以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听着霸气、看着酷炫,其实藏在之下的是累累白骨,而他们在诏狱里的每一次暴行都在刨掉大明王朝的根基,整个国家因此变得千疮百孔。
明末流民四起,而群臣不信任皇帝,皇帝也不信任群臣,以至于崇祯留下群臣误我的话后自缢煤山身亡。而在1382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指挥使司时,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朱元璋看见了眼前的问题,但朱元璋不愿意下大力气搞制度建设,而是由着性子安排锦衣卫,国家就在这种勉强的龃龉中最终走向灭亡。但在朱元璋晚年,朱元璋也意识到了特务政治带来的危害。因为锦衣卫在侦办蓝玉谋反案时,不仅非法凌辱,还肆意把事态扩大化,诛连了四万人。于是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废除锦衣卫机构,下诏焚烧了锦衣卫刑具,这场特务政治闹剧好像就此终了了。随后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夺权,他不仅恢复了锦衣卫的权力,还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地位。由此。凌驾于司法体系的特务政治大行其道,而锦衣卫在明朝后的两百多年里一直存在,直到明朝灭亡,而锦衣卫的飞鱼服仿佛就是王朝命运的一种缩影,毕竟飞鱼成不了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