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盛唐的中衰,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却很难平定安史之乱?

盛唐的中衰,为何唐朝倾全国之力,却很难平定安史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4 19:33:18

在唐朝的史书中,关于安禄山的势力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夸张的说法表示安禄山有数十万大军,他们的力量非常的强,这才导致唐朝花费这么长时间来平叛,可实际上,安禄山再怎么强大也只是一个地方的节度使,而他面对的是整个唐帝国。

从安禄山起兵开始,唐朝就有不少的机会来平叛,可唐朝没有抓住机会,导致后来倾尽全国的力量,甚至不得不借助吐蕃、回鹘这些外族的力量来帮忙平叛,就这还打了8年多,最终还没有彻底平叛,不少叛军的将领成为独立的藩镇继续和朝廷作对。

安史之乱时唐朝可是处在全盛时期,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本,但为何唐朝倾尽全国的力量,都没有办法去把叛军剿灭呢?

首先一点,唐朝的这些皇帝就没有把安史之乱当回事。

当初安禄山并非是突然起兵,在他起兵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都在向皇帝报告这件事,朝中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杨国忠他都感觉到不对,可玄宗始终是认为底下人要害安禄山,因此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安禄山起兵,玄宗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还认为是手下人谎报军情,结果等叛军一路打到中原,他这才开始布置防守。而他的儿子肃宗在指挥军队平叛的时候,更是犯下不少的错误,比如当十大节度使围攻史思明的时候,肃宗居然没有设立一个总帅。

这就导致唐军各自为战,被史思明一战就给打败,在平叛的过程中,玄宗与肃宗他们不断在进行着制衡,这场叛乱让皇帝失去了对底下武将们的信任,可他们还是要这些人来帮自己平叛,因此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会想办法来限制他们的军权。郭子仪这些人能力都非常强,可他们在平叛的时候处处受到限制,不仅是其他节度使之间限制,还有宦官以及朝中皇帝的各种限制,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去真正投入到平叛中,单单郭子仪在战争中就多次被罢免。

打成这个样子,皇帝是要负主要责任,其实这也能够看出当时玄宗等人内心的恐惧,毕竟国家还从来没有陷入到这么大的动乱中,玄宗搞了一辈子政变,应对宫内的事情他有经验,可应对外面的事情他就差了点。此外,各地节度使本身也是出工不出力,他们都有着独立的兵权,这些人不愿意上前来对付叛军,因此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中立,等叛军与政府快要分出胜负的时候,他们再冲上去打,有这么一群看热闹的节度使在,唐军就很难集中力量来对付叛军。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张巡他在守雎阳的时候,他虽然守着一个孤城,可他周围很多都是唐朝的势力,张巡也清楚自己守不住这里,四处求援,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帮助他。

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叛军自身的实力就很强,因此唐军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也打得非常艰难,其实有关安禄山叛军的组成,历史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认为安禄山这边大部分都是胡人,因此打仗才会这么勇猛,本身他和史思明俩人都是藩将。

他们当然就喜欢去用胡人,可实际上,安禄山手下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唐军的精锐,当时他一个人兼任范阳,卢龙,河东三镇的节度使,节度使手下的军队主要是常备军,而他所在的东北地区还有着大量的外族,作为节度使的他有权去调动手下的这些部族兵。此外,他还直接掌管着河北地区的,当地的军队他也有权力去调动。《唐六典》中记载河东节度使掌管着大同,横野等地的主力军,再加上太原的精锐,总共是有五万多人。

而在范阳节度使麾下,掌握着九万多人,平卢节度三万七千人。不过安禄山他也不傻,在起兵的时候不可能动员自己所有的军队,叛军实际人数在十万左右,可唐朝当时实行精兵简政,全国的军队也没有多少,中原等地更是没有常备的守军,而两京地区的主要军力在征伐南诏的时候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他手上的这些军队长期处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况且还有着很多实力强悍的部族兵,这些人打起仗来就完全不要命,在当时也只有西部的精锐安西,朔方军能够和他们抗衡。

安禄山占据先机,而西部军队从征集到进入战场就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一开始过来的封常清这些人手里根本没有军队可以用,只能拿临时组建的军队来打。等安西军都开拔过来,又立马被拆散分配到各个战场上,这些军队很难集中力量来对付叛军,因此唐军一直是在分散自己的力量。

而叛军这边主力集结在一起来打,他们本身实力就非常强,后面还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再加上中原,关中等地十分富足,叛军在南下的过程中抢夺大量的财物,面对这么巨大的诱惑,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就更加强大。

唐朝当时的国力确实是非常强大,叛军很难对他们形成真正的威胁,说到底还是玄宗,肃宗这些人太过心急,他们想要快速把叛乱平定,还想要以和谈的方式来平定叛乱,因此在作战的时候,政府反而一直在和叛军接触,双方时打时和。朝廷的这种暧昧态度,也让底下的将领们平叛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后来的肃宗,代宗这些人平叛的形势都不会比玄宗的时候要更好了,但凡他没有逼迫哥舒翰出关,估计叛军早就已经被消灭,也不会有后面这么多事情了。

参考文献《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

更多文章

  • 清朝最悲惨的公主:三嫁人夫却三度守寡,晚年与兄弟住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这位格格有着高贵的出身,但古代的女子的命运是不由她们自己掌握的,她们往往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沦为和亲联姻的棋子,穆库什格格也不例外。穆库什格格在14岁的时候,就被努尔哈赤嫁给了海西女真乌拉部的贝勒纳喇氏布占泰。无奈布占泰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为了讨好努尔哈赤,布占泰起初对穆库什格格还比较宠爱,但是

  • 清朝公主为何大多不能生育?死后验身发现真相,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于皇家的生活,都有过非常多的畅想吧。在大家的想象中,皇家的生活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不仅吃得是最好的,而且身上所穿的衣服,手上所用的东西,一定都是最好的。不仅如此,身边还有无数的奇珍的宝物。更让人感到羡慕的是,皇家的人都不用工作,就可以有非常多的财富供他们挥霍,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

  • 淝水之战,东晋为什么只派出了八万军队?这是一场侥幸的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晋淝水战役,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的意思,淝水是今天的哪里

    实际上,东晋动员的兵力,远不止这八万人。苻坚举国动员,百万大军剑指南方。这时候,东晋就是在腐败,也要垂死挣扎一番。而恰在此时,东晋正要有了垂死挣扎的资本。也不能说之前没有一战的资本,但这时候形势更好。否则,王猛死的时候也不会劝谏苻坚不要南征东晋了。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长期基因不良的司马家族

  • 此邻国至今使用清朝的大清龙旗,却不与中国建交,很穷却也很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新中国成立,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认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迄今为止,世界上有176个国家已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有一个国家却是例外,它与中国是近邻,至今仍使用着清朝的大清龙旗,却没有与中国建交,这个国家就是不丹。历史上,不丹最早是唐宋时

  • 唐高祖李治的传奇一生,他是怎么坐上皇帝,怎么和武则天在一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李治为什么能够坐上皇帝李治出生在大唐年间,而且他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孩子,要知道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他有皇后的感情也是比较好的,所以李治在出生以后备受父母的宠爱,只是他的母亲却早早的去世了,在这以后,李世民因为对他母亲的感情比较深厚,非常的伤心,所以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当然对于两个人的儿子,李治更

  • 民国最大度的才子,两次选择原来妻子的不忠,情敌去世还出席葬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时期最痴情的才子,杨奇函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民国才女被两任丈夫背叛

    民国这个新旧交接的时期,因为受新旧思想的相互冲击,所以涌现出了很多学者。有的学者之间思想上的契合,他们是亦师亦友;有的在思想上有些许间隙,他们则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互相嘲讽。陈西滢和鲁迅这是一对时常相互攻击的学者,他们的互相伤害仅限于在作品上,这就是才子们高雅的互怼手段。陈西滢除了在学术上和鲁迅闹不愉快

  • 从隋末雁门之围的背景与过程,探讨杨广错失的最后战略调整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广雁门之围,隋朝杨广资料,李世民雁门救驾

    文:正史漫谈图:来自网络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巡幸太原。四月盛暑之际,他前往200里外的汾阳宫避暑。由于宫城狭小,随从百官和军人们不得不四处安营扎寨。这次出行,时机并不合适:当时的大隋王朝,已经危机四伏。民力枯竭、岌岌可危的大隋王朝自公元604年登基以来,短短数年内,雄心勃勃的隋炀帝陆续做了好几件

  • 为何清朝嫔妃要戴手指套?日常侍寝多不方便,知道真相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清朝嫔妃手上要戴手指套,清朝的妃子为什么要裹被子进去,清朝皇宫妃子的规定

    大家如果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话,应该都知道,在清代的时候,由于满族人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因此当时汉族的地位是比较底下的,即使是一个人通过考试获得了功名,并且依靠着自己的才干做到了很大的官,但是其在朝堂上的地位还是要低于那些来自于满族的权贵的。这样的规矩同样是体现在后宫里面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后宫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是如何上位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李治。玄武门之变及世民太子李承乾政变的先例,李治根本不敢放心的去扶持太子的势力,毕竟太子力量大了,即使很孝顺,他手下的人也会逼迫他走上反叛道路的,太子逼宫可是从杨广时代就一直流传下来的,几乎成了一个传统。基于此,李治不敢培养太子视力。第二,武则天的个人能力,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国公,但是并

  • 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莲英与慈禧的真实关系,档案北京卫视慈禧与李莲英,老梁故事汇慈禧李莲英

    李莲英刚被送进宫的年龄应该是13岁,并非野史记载的9岁。李莲英9岁净身来到郑亲王府上,年纪不大,但是沉稳的像个大人,做什么事都让主子觉得很舒心。李莲英初入宫,啥也没学会,但跟了快要退休的梳头工刘太监,李莲英跟他学艺,不但学得仔细,而且听其言观其行,养成了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的安分守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