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教会你为人处世之道,三招绝学,让人受益匪浅

司马懿教会你为人处世之道,三招绝学,让人受益匪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02 更新时间:2024/1/16 4:05:46

他就是司马懿,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而与他的野心相匹配的,正是他深不可测的权谋。

这天司马懿坐在府中的石凳上,微笑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练剑,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的剑法相当,你来我往几个回合都未能分出胜负。

不过最终还是年长的司马师技高一筹,瞬间打飞了司马昭的剑,并且将剑给横在了他的脖子上。

司马昭心中不服气,耍性子推开了自己脖子上的剑,说什么都不愿意练了,司马懿看到后起身走到司马昭的面前,让他休息一下再练。

不料司马昭却不解地问父亲:“学成文武艺,献与帝王家,现在帝王不用,还练它干什么呀?”

司马懿却反问儿子:“你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

他看儿子非常懈怠,于是自己捡起地上的剑练了起来,他一边练剑一边告诉儿子,司徒王朗76岁还任军师出征,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司马昭听完父亲的话不以为意,并且还捂着嘴讥笑了起来,司马懿哪里知道,他口中的王朗只因为在阵前被诸葛亮骂了几句,就气得栽下马气绝身亡了。

这个消息让司马懿非常吃惊,他知道王朗的事后先是苦笑,随后便释怀大笑,司马昭不知道父亲在笑什么,于是好奇地问他。

司马懿回答道:“我笑那王朗虽成满腹经纶,却是鸡肠鼠肚,连几句恶语都容他不下,合该有此下场。你等要记住,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

不难看出,司马懿认为王朗有这样的下场,就是因为心胸不够开阔,计较于一点恶言恶语,最终潦草地葬送了性命。

就如司马懿所说,他这一生最大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能忍,就是因为这个隐忍之术,让他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在他面对曹操曹丕、曹叡等人时,一直都是隐忍的态度,甚至在面对劲敌诸葛亮时也是一忍再忍。

诸葛亮殚精竭虑地出谋划策时,司马懿却一反常态,直接开始了休养生息政策。

任何一个带军的将领,都想要得到一个“勇冠三军”的美名,但是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屡战屡败,却一再隐忍,从不丧失理智急功近利。

所谓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说的司马懿了,他之所以隐忍不是因为窝囊胆小,而是用自己的策略拖着诸葛亮、防备曹氏集团,以免功高盖主被清算。

事实证明司马懿才是最聪慧的那个,他用隐忍之术拖死了诸葛亮,掌握了曹家的实权,最终把曹氏江山收入囊中。

长达数十年的忍耐,纵古至今都无人能及,这就是司马懿能够反败为胜的智慧。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是如何将曹氏江山一步步收入囊中的?他的为人处世之道简直太狠了!

司马懿去世的时候73岁,却足足装了十几年的弱者,他人生的四分之一都是用弱者的形象生存的。

而论起示弱,司马懿简直就是“狠人天花板”。

曹操大破袁绍以后,就开始执掌国政了,而他想要得到这个天下,就必须广为吸纳人才,这一年曹操盯上了23岁的司马懿。

此时司马懿还是个待业青年,按理说遇到曹操这样的枭雄来拉拢自己,他应当立即表忠心,给自己谋到一个稳定的差事。

然而司马懿的心中有自己的算计,此时天下未定,谁胜谁负还未可知,一旦曹操落败,作为下属的司马懿一定也会受到牵连,并且越是被重视,越是第一个被清算。

他不敢随意拿自己的性命当赌注,在天下局势清晰之前,他绝不会轻易站队,虽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还有个问题他需要考虑。

曹操为人性情多疑、手段狠辣,一旦自己拒绝了他,那么必定会遭到他的报复,以免自己收服不了的人才成为自己的对头。

于是司马懿就拿出了他的绝招——装病示弱。

他告诉曹操自己患了“风痹”,大体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风湿病、痛风等,曹操是什么人,这么拙劣的谎话怎么会轻易相信呢?

他听说司马懿有“风痹”后就装作无奈的样子离开了,等到半夜的时候,曹操就偷偷派人潜进司马懿的家中去刺探虚实。

谁知道司马懿太狠了,硬是坐在床上一动不动,最终曹操没有办法,只能作罢。

这还不算完,装一天两天不是难事,谁都能做到,但是司马懿为了骗过曹操,竟然足足装了7年的时间。

直到7年后曹操担任了丞相,再次去征召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看到时机到来了,立即答应了曹操出仕做官。

后来曹爽专擅朝政、权倾四海,将军营都交到了自己的弟弟手上,司马懿试图制止过却无能为力。

为了让曹爽掉以轻心,司马懿又拿出了他的装病绝活。

婢女给他更衣,他却把衣服给掉在了地上,还捂着嘴说口渴,婢女给他拿来粥,司马懿却没有任何反应。

婢女没有办法,只能自己端着碗去喂司马懿,不料他压根就不吞咽,喂进去的粥从嘴角流了出来,显然身体已经不是个正常人了。

别人跟他说话,他总是听不清也说不清,有时候说半天还没有任何反应,曹爽担心司马懿是装病,多次派人去暗中试探,最终也没发现什么端倪,这才不再对他戒备。

一个心胸狭隘、猜忌残忍的人,是如何熬死诸葛亮,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呢?

司马懿曾对儿子说过:“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而司马懿最后一个为人处世之道,就是懂得随机应变。

他的信念很简单: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守,守不过就逃,逃不过就投降,保命最为要紧,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在高平陵之变发生之前,司马懿还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太傅,主要的军政大权都在曹氏的手中,曹氏不信任司马懿,时常排挤猜忌他。

在这样的境况下,司马懿并没有硬碰硬,也没有搞小动作打草惊蛇,而是一再退让,表面上彻底退出了权力的争夺。

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他就以不变应万变,一点动作都没有,最终就连曹爽自己也放松了警惕。

然而在正始十年,司马懿终于抓到了机会。

曹爽三兄弟跟着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曹叡,整个洛阳城内空虚,司马懿联合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带着三千死士攻进了洛阳城。

他们控制了皇宫,逼迫太后下诏书废了曹爽,直接打了曹氏集团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司马懿的突然发难,曹爽压根没有反抗的能力,最终只能以投降告终。

可以说这一次战役司马懿是一举成功,很多人认为,这次兵变司马懿的身上有幸运的成分,然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司马懿身上所谓的幸运,都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

为什么曹家全体出动的时候,敢放心地将司马懿留在空虚的后方,就是因为司马懿的示弱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不动声色的这些年间并不是什么都没做,曹爽擅权多年,早就引起了很多士族的不满,这些人就一直围绕在司马懿的身边,静静等待时机。

他们几年来一直都保持着风平浪静,给曹爽造成了“没人能与之对抗”的错觉,所以让他放松警惕,耽于享乐。

这就是司马懿一招反败为胜的关键所在,功夫全都融在了点点滴滴的等待时机中。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为人处世之道太高明了,人们只要能领略一招半式,就已经足够受益匪浅了,不愧是三国最大的赢家!

更多文章

  • 面对北魏重骑兵,刘裕以步兵对之,以少胜多,创了战争上的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裕却月阵大败北魏,刘裕杀了司马家多少人,宋武帝刘裕电视剧

    后来也出现一些军事天才,他们靠自己的才能发明出新的阵型,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一位这样的杰出军事天才,此人就是刘裕。他也是汉室后裔,出道时间比较晚,可他却有着非常好的军事天赋,加入北府军之后,他很快就成为军队里面的柱石。刘裕后来取得了军队的指挥权,他也成为东晋当时最大的军阀,后来他为了要实现自己篡位

  • 乾隆65岁时生下的小女儿,捧在手心养大,受尽三朝皇帝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几岁生最小的孩子,乾隆登基的第一个女儿,乾隆传位给了几个子女

    每个孩子都是应该被宠爱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那个运气遇上那个肯宠爱自己的人的。现在社会中父母都将自己的孩子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基本上都会将自己的孩子宠上天,相比于调皮的男孩来说,很多父母更喜欢文静漂亮的女孩。然而封建社会中女孩的命运却并不是那么优秀的,因为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古代人们认为

  • 清朝趣事: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然后将洗澡水喝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终其一生没有出嫁,而且还有两个极为特殊的习惯,一是终年不洗澡。二是终生不服药,哪怕病情再严重也不吃药。这不是野史,而是清朝皇室权威著作《啸亭续录》的记载,原话是这样的: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翻译过来就是,苏麻喇姑生性爱好佛法,晚年长期吃

  • 唐朝宰相为了巴结皇后,娶了皇后的乳母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皇帝50岁乳母下嫁宰相,唐朝宰相张九龄简历,唐朝历代宰相一览表

    窦从一拜谢,随后坐在一旁,唐中宗命人牵出一个女子,女子用扇子遮着脸,与窦从一对坐。唐中宗命窦从一背诵几首《却扇诗》,诗背诵之后,扇子缓缓移开,大家都抢着目睹这个女子的容颜。扇子移开之后,从皇帝到侍从都哈哈大笑,这个女子是皇后韦氏的老乳母王氏,年龄很大,而且原本是一个蛮婢。唐中宗封王氏为莒国夫人,唐朝

  • 民国才子:两次被清华认可,因不喜矫揉的生活,最终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十大才子排名,民国时期清华和北大,金家骏最后考上清华了吗

    有才之人自古就有,喜欢读书,喜欢自由,喜欢随性,可是就是这样的性格让这样的人不愿意将就;其实不管是多么有才的人,还是根本没有任何的天赋可言的人,唯一掌握不了的就是自己的命运,不过虽然是无法掌握但是却是可以改变、去适应的,若是连这样都做不到,可能只能甘于平凡,无奈的生活。我们都是知道的徐志摩是才子,殊

  • 她是乾隆最长寿的贵妃,无儿无女,陪伴乾隆50余年,活到9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后宫最长寿的女人,乾隆的妃子谁活得最长,乾隆哪个妃子最长寿

    皇帝的后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说那里充满了明争暗斗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最近有很多热播的清朝宫廷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了清朝后宫里的争斗,那种多的妃子妃嫔为了自己的上位,为了自己的地位明争暗斗,使尽了全身解数,都想着受宠被重视,尤其乾隆时期,乾隆是有着风流性的皇帝,他四处巡查四处旅游,他所到之处,都会

  • 王猛为什么弃东晋而就前秦?不能用民族主义来理解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丞相王猛和前秦的兴衰,东晋王猛,前秦王猛个人资料

    我们总用民族主义来揣摩古人。但,民族主义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产物。中国古人,包括西方古人,都没有这个意识形态。先有人民主权,再有民族,然后才有民族主义,即忠于本民族的利益。而在这之前,老百姓忠于谁的呢?人民主权和民族主义之前全是君主制,所以,忠诚的对象就是君主以及君主背后的一套秩序。而华夷之辨已经算是

  • 鸦片战争后,清朝把香港割让,英国支付多少租金?说出来你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签订中英香港条约租期多少年,清政府一共割让出去多少领土,新界是哪个条约割让给英国的

    英国一直是世界上的老牌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殖民地也非常多,所以曾有着日不落帝国之称。英国也就凭着它的强大到处掠抢地盘据为已有。1840年前后英国人看上了香港,当时的香港还只是广州管辖的一个小荒岛,英国人觉得它的地理位置好,可以开发成为对华及远东贸易的口岸。第一次鸦

  • 赌徒拜访曾国藩被拒,门外说一番话,曾国藩:此人必出人头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虽然大力提倡不能以相貌的美丑评判人品,但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依旧会强调他人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古代这样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曹操觉得张松长得丑,于是错失一座城池。再比如,孙权觉得庞统长得丑陋无比,而没有看到他的才能。因此,外貌在大多数时候也是比较重要的。曾经历史上也有一位有才能的人因为长相而被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为何没有弑父登基?李渊一句话保住自己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皇子夺嫡的过程中还能被终止的,或者说能被皇上阻止的,应该没有几个,可李渊就是这样聪明的一个人,他用一句话,化解了李世民的杀意,并且让李世民没有沾上弑父杀兄的骂名。我们都知道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是直接关乎李世民皇位的一件事,虽然说记载中写到,李世民是因为李建成的逼迫不得不对他下手的,但是如果李世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