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新”在哪?

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新”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91 更新时间:2023/12/19 23:40:59

引言

超是近代史上算的上是一位成就极高的人物,不仅在政治、学上颇有造诣,而且在历史研究上也有很多的成果。在历史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上更是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他提到二十四史非史也,只是一部帝将相史,倡导新史学。

新史学观念之源起

梁启超是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无论是在研究历史的理论还是方法上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和成就。尤其是对传统的史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和批判,其中最聋发聩的言论就是怒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家谱。

梁启超提出“新史学”的观点受到了西方史学观念的影响很大。早在戊戌变法之前,梁启超在西方传教士以及斯宾塞等人的影响下,就产生了有别于传统史学研究的观点,他提倡要写民史,也就是普通大众的历史,还批判了中国古代研究历史只不过是为帝王修家谱而已。后来因为他投身于变法事业,并没有对此多加论述。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朋友的帮助之下逃亡日本,流落海外。政治上无法实现抱负,他随后转研究学术。在这段期间内,他从中接触许多西方的史学著作的研究理论,这为他打开了新的视野,其中福田民和的《史学原论》就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启发。

日本在早期也是受到中国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很深,日本进行民治维新,实施资本主义改革之后,西方的史学观念就传入了日本。1889年,德国著名的史学家兰克的学生路德维希来到日本的东京大学教授历史。

并且日本也有很多在德国留学的学者。在回国之后,西方的历史研究方法就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像坪坪井九马三就有《历史研究法》,成为日本研究史学的典范。

中文版《史学原论》

田和民是日本著名的史学家,他有一部史学著作名为《史学原论》,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后,梁启超是最早阅读这部书的学者。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很大。在读完之后,梁启超在启发之下,写了很多文章。在1902年,他发表了名为《新史学》的文章,当中的《史学之界》就是在《史学原论》下写成的。

新史学的思想

梁启超批判传统的史学是落后的封建史学,并且还感叹,如果不摒弃传统的观念和研究方式,想要研究史学,虽然史料众多,但再怎么研究也是徒劳。

传统的帝王将相与西方的英雄史观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他也并非是抹煞了帝王将相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梁启超在《清议报》就发表了一篇著作《英雄与时势》,将英雄与客观的时势联系起来。他认为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两句话都是有道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梁任公在西方史学的影响下,提出要将原来传统的旧史学进行改造,发起“史学革命”,他还强调,如果不进行史学革命,那么中国也就无法挽救,并且一再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

梁启超好反对一味的为帝王将相做史,他提倡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不仅要研究传统的帝王将相,要从原来的帝王中心和传统正统思想走出来。还提出,研究历史还要为国民服务,养成国民性。

他还提出,研究历史应该从客观的角度来研究,一再强调“求真”,对传统的史学家主观主义的作风多有谴责。他认为研究历史应该注重客观事实,如此才能产生好的历史著作。

在历史发展观观上,梁启超认为传统的观念是历史循环论。在早期,梁启超认为历史研究的理论是西方的进化论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历史也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还倡导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要以进化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到了后期,梁启超还强调,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还要对事情的原委进行探究。

西方研究进化论是以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梁启超认为自然科学与历史学之间是有区别,将具体的适用范围做了具体的规定。

在史学方法上,梁启超也提出了很多有参考意义的方法。他提出对史料的搜集上要注重普通的史料,还要搜集负面以及特别的史料。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多加鉴别时,不仅要细心严谨,还要运用反证。对史料的辨伪,也提出了具体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语

梁启超在提出的“新史学”以及“史学革命”可以说是近代研究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变革。在这样的史学观念的影响下,史学研究的的方向开始逐渐转向,并且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历史著作,像章太炎的《中国通史略例》、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这些无疑就是受到新史学观念的影响下完成的。

参考文献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新史学》

邬国义:《梁启超新史学思想探源》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更多文章

  • 南朝4帝中谁的能力最强?刘裕:在朕面前,其他3位都是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谁扶持南朝宋刘裕登基,刘裕与南朝皇帝,南北朝时期的刘裕皇帝

    南朝4位开国之君,分别是:建立刘宋王朝的宋武帝刘裕。建立萧齐王朝的齐高帝萧道成。建立萧梁王朝的梁武帝萧衍。建立南陈王朝的陈武帝陈霸先。除了萧道成的谥号为高帝外,其他3位都是武帝。可见以武立国,在南北朝时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也从侧面证明一点,这4位皇帝都不太好惹。那么他们的能力,孰高孰低呢? 一、

  • 南朝4国宋齐梁陈,谁更出色?刘宋国祚59年,梁武帝:我在位48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干啥去?建功立业呗!种地能攒几个钱?上了战场,稍微捡几个人头,这辈子活命的本钱就够了!因此南北朝能人非常多。能在这一堆能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建立南朝4国的开国之君都是何等人物了。他们分别是: 刘裕、萧道成、萧衍和陈霸先。这4位君主,分别建立了刘宋、萧齐、萧梁、南陈等4个政权,合称南朝。与北方的北魏政权

  • 民国清华三位教授:一生未娶无后代,为国家培养人才,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江毅为何一生未娶,民国清华大学四大导师,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

    三尺讲台,手中的笔描绘出理想中华,他如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每一株幼苗;高深莫测的哲学世界,他畅游其中,苦思冥想,找寻未来的方向,用心守护着一个人,直到头发花白;物理界的泰斗,民国时代的孔子,桃李满天下,鲜有人知,他从未萌生一丝不甘,历经浩劫却始终满怀热忱。他们被称为“清华三孙”,因为他们的名字里都

  • 为什么陕西关中,尤其是西安在唐代后就再没有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国都作为朝廷的所在地,是整个王朝的核心所在,所以国都的选址必须极具战略高度。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上,我国的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 而关中地区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土地肥

  • 康熙与侍卫下棋时中途离开,并让他在原地等待,内官:他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说,除开大是大非以外的问题,康熙帝的处理态度一向很宽和,待人接物也很是仁厚,这得益于烙印在他骨子里的儒家思想。但正是这样一位宽仁爱民的明君,却让一条鲜活的生命无辜丧生。这一切的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历史纠葛?康熙围猎在许多影视剧中都会展示皇帝们对围猎的喜爱,而清朝皇帝对围猎的执着,就好比北方同胞对

  • 对于整个华夏文明史,可以没有李世民,但不能没有秦始皇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要是在李世民十三岁时就病亡了,唐太宗还有出头之日,李建成第一个不答应。还有唐统一战争南中国可不是他李世民平定的,别把那群唐军南征将领不当人。另外秦帝国能够大举修宫殿,驰道,陵墓,长城,运河等大工程。这本身不就是嬴政君臣的能力体现吗?能组织起上百万人常年累月的工作,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反叛也是魔幻。

  • 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刺杀多尔衮、追杀李自成,下场却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关宁铁骑手持“三眼铁铳”让后金士卒损伤无数。(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关宁铁骑的“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当时的明末名将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因此在归附的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等一大批

  • 为什么说李白笔下的汪伦绝非普通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站在中国诗坛上最顶尖的人物,他一生有三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爱酒;三是结交朋友。通过熟读李白的诗,无不体现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当然,李白好酒,并不是因为他酒量有多大,他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酒量,可以说一饮就醉,然后就诗如泉涌,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文章

  • 曾国藩为何私自处置了李秀成?太平军被剿后,曾氏兄弟又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曾国藩杀李秀成,李秀成子孙现状,忠王李秀成之死

    李秀成被捕后,按照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将领的“待遇”,通常都是处以凌迟之刑,比如石达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都是被凌迟处死。但是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忠王李秀成却是个例外,湘军在抓了他之后,不但没有将其押解至京城,而且曾国藩还私自将其处死了。那么,曾国藩为何敢私自对李秀成用了死刑呢?这其中与湘军在镇压

  • 单雄信不止一次对李世民出手,等到李世民大胜后,就准备直接触处决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兄弟俩一商量,就打算为李渊效力,也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手下。单雄信却孤苦伶仃的为王世充效力,一直持续到王世充走向毁灭。瓦岗军的这些将领,因为这件事也被打散到不同的阵营当中,没过几年,双方就开始交手。反观单雄信原本就跟李世民矛盾不断,在史书上都有提到。第一次是因为李世民带领兵马征战王世充的大本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