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晋朝的存在感低?太少的故事、太少的英雄,关键是没有意义

为什么晋朝的存在感低?太少的故事、太少的英雄,关键是没有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3/12/28 2:55:22

所谓存在感,是主体本身具有某种特质,进而对客体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你很特殊而且引人关注。或者说:你是个美女,所以引众人回头。

因此,存在感,就需要有两个要件,而且缺一不可:一个是主体具有某种特性;一个是客体被这种特性所吸引。再聚焦一下,就是两个字,即“信息”。你能释放信息,并能吸引客体去关注、去理解和去学习。

然后,据此解释来分析晋朝,它只能也必须存在感低。

01.魏晋南北朝,夹在曹魏与南北朝之间,两晋还能有何特性?

三国,主要是曹魏,特性鲜明。那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

两晋,主要是西晋,其所拥有的特性;三国和曹魏全都有。而西晋所没有的特性;三国和曹魏也都有。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水准,甚至是文学风流,西晋就是全盘继承了曹魏,兼收了一下东吴和蜀汉。

比如魏晋风骨,也称建安风骨,加个晋字,就是多余。其代表人物,曹氏三父子和建安七子,在西晋开国之前就已经死了。西晋只是延续了下来,却延续得没啥创新。西晋50年,就没有培养出什么代表人物,能与曹魏时代的人物比拼一下。

之后,就是南北朝。这是一个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时代。南北朝特性十足,释放了满满的信息量。所以,两晋,主要是东晋,有的特性;南北朝全都有。而东晋所有没有的特性,南北朝也全有。

比如胡人称雄,胡人在西晋时候内迁做大,在十六国时期纷纷建国,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就统一了北方。比如豪族政治,从汉末就有,到了曹魏走向制度化,到了两晋被八王内乱和五胡乱华折腾了一番,到了南北朝时期仍旧一直延续。

三国和曹魏释放了满满的信息量,南北朝则释放了天文数字的信息量。所以,夹在这两座大山之间的西晋,还能有什么特性可言?

西晋在公元280年灭东吴,东晋在公元317年建立,总共不到40年的统一时间。这就是西晋的统一特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西晋统一只是暂时,自三国以来的大分裂仍旧是主旋律。所以,统一了的西晋,也没能展现出什么个性十足。

02.晋朝或两晋,并不是什么美女,所以自然无人回头、无人关注

秦帝国二世而亡,但是在秦始皇秦二世之间却爆发了天量的信息。大秦帝国个性十足。统一就是第一个特性,因为结束了春秋和战国的百年混乱。然后,北却匈奴、南服百越,拓展了传统帝国的统治极限。再后,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驰道直道以及修万里长城,大秦帝国平地起高楼,做了太多开创性的事业。

但是,两晋呢?特别是统一了的西晋。除了晋武帝的风流韵事、石崇王恺比富以及精英们的空谈玄学,西晋就真得没啥可供后世继承和借鉴的东西了。

所以,西晋不是美女。

西晋不仅不是美女,而且还把自己妆点得特别丑。小冰河期确实来了、胡人也的确内迁了,北方胡人有南下的欲望。但是,在西晋以前,中原收拾胡人,从来就没怂过。也就是在八王之乱以后,五胡才开始乱华,而且乱得一塌糊涂。好好的中原山河,留给了胡人,而统治精英却没有一点骨气,只能衣冠南渡。

当然,还有东晋,东晋就更不是什么肤白貌美了,而且更丑。士族当轴的时候,东晋是士族的天下,皇帝和朝廷就那么回事,可有可无。士族不当轴的时候,晋孝武帝本来可以一展宏图,结果却被张贵人用被子闷死了。起因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一句戏言,说自己要宠幸年轻俏娇娃,暗损宠妃张贵人太老了。然后,张贵人就把东晋皇帝给弄死了。更吊诡的事,等新皇帝继位,张贵人竟然啥事没有。这就是东晋的时代政治。后世王朝别说从中汲取什么经验,就是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都难。因为这伙人的水准太低。

03.两晋勾不起后人的兴趣,你看不到什么意义

读历史、学历史,这太严肃。咱们就是抱着一种寻找奇闻乐事的心态来玩历史。就是这种心态,你都不想搭理晋朝。

暴虐荒淫的君主,五胡十国的胡人君主以及南北朝的青春期小皇帝,比两晋不知道邪乎多少。

大开大合的战争,三国乱世以及南北朝的南北较量和东西较量,不知道要比两晋精彩多少。

英雄主义的故事,西晋还能知道一个名将杜预,东晋也就一个闻鸡起舞的祖逖,但是之前的三国和之后的南北朝则是数不胜数。

所以,两晋不仅释放的信息太少,也就是特性太一般,而且即便释放出信息,也没人愿意搭理它。因为它的特性不鲜明,信息不显耀。

历史真实是钢筋混凝土,历史意义是建立起来的宏伟大厦。我们所接收到的历史总是有意义的历史。或者说只有具备历史意义的历史真实,才让我们“夜读春秋”。但是,两晋提供了什么历史意义?它所能提供的历史意义,三国和南北朝全都有,而且非常深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让你有一种轮回的感悟。中原与草原的博弈,中华民族在战争与和平中融合,这里面不仅有感悟而且有智慧。但这是南北朝。所以,什么情怀、什么感悟、什么智慧,全可以跟两晋没关系。把两晋从中国历史中拿去,让三国和曹魏直接接续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你都感觉不到有什么突兀和违和。

晋朝,没有特性。即便有,之前的三国和曹魏、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不仅包含了它的全部特性,而且比它更深刻。

晋朝,也吸引不到关注。没有多少情怀激荡的故事,也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关键是这个时代是一堆丑陋的砖头搭建了一座毫无意义的大厦。

一群司马家的傻皇帝、一众堕落的豪门士族、一场又一场八王之乱般地蠢操作,对于晋朝,我们还能说点儿什么。要是从他们的失败和教训中去总结和汲取高阶智识,你需要把你的智商水准拉到很低。所以,既然我们都是一群自视甚高的碌碌凡人,那我们还是到别的时代寻找高阶智识吧。

更多文章

  • 为何朱元璋一定要杀蓝玉,你看看朱标死后,蓝玉说的话有多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常言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句话适用任何时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忠告,如果平日里总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态度,那早晚会碰壁,也会遭受身边的排挤和冷眼,而在古代要是如此猖狂很有可能小命不保。就比如明朝时期的悍将蓝玉,作为一员猛将,不知收敛脾气秉性,最后被朱元璋所杀,还引发蓝玉血案,话说蓝玉没

  •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一段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讲五代十国的发生,其实最早的源头应该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了。当然,安史之乱大家都熟悉,但是太过于繁琐,虽然跟五代十国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直接关联并不大,所以我们略过不说。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虽然最后胜利了,但是地方势力开始割据,节度使、蕃镇的权力反而越

  • 明朝纳妾上百位的最奇葩驸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最有权力的驸马爷,驸马能纳妾吗,慈阳公主驸马纳妾知乎

  • 宋代宦官制度有多严?来源“宦官世家”,10年一升迁,最高正五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代沿袭隋唐五代旧制,仍置宦官机构内侍省,但在内侍省之外,复又增置入内内侍省。宋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994年)改为入内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再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景德三年(1006年)

  • 为什么唐朝对外战争胜率低于宋朝,唐朝的武力却得到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vs 宋朝,唐朝皇宫与宋朝皇宫,宋朝唐朝哪个发达

    说盛唐,其中也包括军事领域:毕竟盛唐时期,大唐的版图,北到瀚海、贝加尔湖畔,南到越南中部,西部则越过葱岭。甚至大唐还在波斯设立波斯都护府——这都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而弱宋,主要指的是军事:北宋被西夏和安南这俩肖晓折腾了七荤八素。而南宋虽然也有宋孝宗这样积极进取的君主,但南宋北伐金朝和蒙古,最终都以失

  • 明朝有一猛人,能让王朝延续200年,结果他却战死,崇祯瞬间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反观明朝朝堂,官员为了自己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大都忙着勾心斗角,连像样的将领都没有,为了国家,一介儒生孙传庭站了出来,担起国家军务。天启三年,明朝朝纲已经乱了套,孙传庭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崇祯

  • 为什么吕后一死吕氏一族全被诛杀,武则天死后武家人没有被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后与武则天谁更残忍,武则天与吕后的关系,吕后武则天哪个厉害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很少有女人掌权的,毕竟古代女人很少有能抛头露面的,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更少。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有几位比较牛的女强人,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展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和翻云覆雨的政治手腕。其中,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这二人比较突出。 先说一下吕后 吕后是汉

  • 宋真宗的遗诏,被人抹去一个字,险些让宋朝出现一个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真宗的遗诏找到了吗,经典传奇宋真宗,宋真宗皇后刘娥生平

    武则天虽然留下骂名,但她身为女皇,呼风唤雨作威作福,让无数臣民臣服于脚下,着实也让天下女子艳羡不已。武则天死后才三百余年,到了北宋的宋真宗统治时期,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差一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因为皇帝遗诏被抹去一个字,她险些登基称帝。她若当上女皇,大宋将会面临一场浩劫,宋朝数百年国运将会在此时

  • 清三代官窑瓷鉴定指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有清一代,康雍乾朝,中国古陶瓷事业达至鼎峰,臧郎年唐,赫赫御窑,各种陶事,各类瓷种,莫不精通。彩瓷之冠洋彩瓷,彩瓷皇后珐琅彩,东方艺术珍宝粉彩瓷皆问世并繁盛于当朝;人间瑰宝青花瓷,人造宝石颜色釉也在此间发展鼎盛,而宫廷上下,九州内外,莫不推崇之至。有诗美曰:“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国朝陶瓷

  • 父子榜眼,众寡结构,以木火之众敌金水之寡,明代首辅王锡爵生辰八字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王锡爵出身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先祖在元末"红巾起义"中,为躲避战火,弃官逃到江南。后代其中一支,弘治年间进入太仓。祖父王涌善于经营,成为当时太仓巨富。其父王梦祥早年中秀才,入过南监为监生。后因官司纠纷,被迫弃儒经商操持家业,但立志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材。王锡爵不负父祖之望,嘉靖四十一年会试名列第一(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