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唐朝对外战争胜率低于宋朝,唐朝的武力却得到肯定?

为什么唐朝对外战争胜率低于宋朝,唐朝的武力却得到肯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2/13 18:11:10

说盛唐,其中也包括军事领域:毕竟盛唐时期,大唐的版图,北到瀚海、贝加尔湖畔,南到越南中部,西部则越过葱岭。甚至大唐还在波斯设立波斯都护府——这都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而弱宋,主要指的是军事:北宋被西夏和安南这俩肖晓折腾了七荤八素。而南宋虽然也有宋孝宗这样积极进取的君主,但南宋北伐金朝和蒙古,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南宋最终也亡于蒙古之手。

汉人王朝全境被胡人王朝吞并,这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但是,很多网友根据数据,居然得出这样一个奇葩的数据:那就是唐朝对外战争的胜率,要远远低于两宋。这其中,原因何在?

统计误差

其实统计学之所以被视为一门学科,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如果按照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方法、标准,往往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统计结果。对于唐宋之间的差异也是如此。

首先,战争规模大小不同:唐灭突厥、唐灭高句丽之战,属于战争;北宋打退一小股西夏兵入侵也是战争。如果不考虑战争规模大小,将这些都混为一谈进行统计,那么,自然而然,统计结果就存在误差;

其次,战争属性的不同,也会导致误差不同:比如唐朝主动进攻吐蕃,属于对外战争;北宋抵御西夏入侵,也是对外战争。主动打人和坐等被人打,被混淆在一起统计,也会导致统计结果出现问题。

所以,弄清统计学的庞大和复杂,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前提。

唐朝对外战争情况

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武功全盛的汉人王朝。在汉人王朝中,能和唐朝在武功方面相提并论的,也唯独西汉。

唐朝建立初年,大唐为了能够赢得统一中原的时间窗口(按:李渊登基之初,对于大唐来说,光是需要消灭的割据势力,势力较大的就有夏国的窦建德、郑国的王世充、梁国的萧铣,此外,还有刘武周、西秦等割据力量),大唐不得不向突厥臣服。而大唐从接盘隋恭帝的皇位,到统一中国,前后只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

大唐统一后,经过厉兵秣马,最终,在唐太宗在位初年,就消灭了突厥,并且在突厥故地建立行政机关——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虽然西汉武帝也曾重创匈奴,但是两汉却不曾在蒙古高原上设立行政机构。

唐朝消灭突厥以后,直到安史之乱之前,大多数对外战争,都是在大唐版图之外进行的:比如唐灭高句丽之战,战场摆在高句丽地盘上。唐高宗时代,唐军也曾攻破平壤;唐朝对战吐蕃,主战场也是在吐蕃地盘上。甚至唐玄宗时期,唐军还在中亚地区和阿拉伯帝国交战,爆发了著名的怛罗斯战役。

虽然怛罗斯战役唐军没有获胜。但是,阿拉伯人却也忌惮大唐军事实力的强悍。

可以说,大唐的对外武功,可谓武功赫赫,四方蛮夷对大唐的武力无不忌惮。

甚至直到晚唐,周边的蛮族对大唐的藩镇诸侯,也心存忌惮。

弱宋对外武功

两宋三百年,论武功,赵匡胤算是顶流担当;论态度,宋孝宗让人深感钦佩。但是,两宋的武功,却没法因为这二位,而得到提升。

早在北宋开国之前,柴荣就削弱了南唐的实力,逼迫南唐中主割让江北之地。要知道,南唐的综合国力可是当时中原各国中的二号种子,实力仅次于后周帝国。

在柴荣的基础上,赵匡胤先后消灭了南唐、后蜀、南汉等割据力量。一时间,北宋主导的统一战争可谓气势如虹。不过,随着赵匡胤去世,无德无能的二傻子赵二登基,从此,北宋的武功开始拉跨起来:

赵二攻打巴掌大的北汉,结果多次吃瘪,最终耗费好大力气,才勉强覆灭北汉;

赵二想吞并吴越国,没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通过哄骗手段,欺骗吴越国王到开封,而后干起了绑票的勾当,逼迫吴越国王投降——如此卑鄙行为,可谓前无古人;

赵二攻打安南,结果遭遇安南大军重创,赵二不得不默许安南自立;

赵二欺负契丹孤儿寡母,发兵攻打契丹,结果自己险些被契丹人活捉,和后世明英宗差不多落了个同样待遇——不过,明英宗虽然为人软弱,但人品不差,因此瓦剌也先还能礼遇明英宗;像赵二这种皇位来历不明的卑鄙之徒,真被契丹人活捉,怕是前景堪忧。闹不好,契丹人压根不承认赵二这个伪皇帝皇位作数;

甚至李继迁等一小股边塞势力,都能折腾到赵二头晕眼花。

而赵二之后的北宋其武功水平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之所以两宋对外战争获胜数据高,其实大多数都是:外敌兵临城下,抢夺一番以后,主动撤走,之后,两宋地方将领上报朝廷:某城守卫战获得大胜。就这,宋军又多了一条战胜记录。

也幸亏这种不值钱的战胜记录比较多。否则,估计宋朝早就关张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一猛人,能让王朝延续200年,结果他却战死,崇祯瞬间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反观明朝朝堂,官员为了自己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大都忙着勾心斗角,连像样的将领都没有,为了国家,一介儒生孙传庭站了出来,担起国家军务。天启三年,明朝朝纲已经乱了套,孙传庭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崇祯

  • 为什么吕后一死吕氏一族全被诛杀,武则天死后武家人没有被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后与武则天谁更残忍,武则天与吕后的关系,吕后武则天哪个厉害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很少有女人掌权的,毕竟古代女人很少有能抛头露面的,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更少。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有几位比较牛的女强人,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展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和翻云覆雨的政治手腕。其中,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这二人比较突出。 先说一下吕后 吕后是汉

  • 宋真宗的遗诏,被人抹去一个字,险些让宋朝出现一个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真宗的遗诏找到了吗,经典传奇宋真宗,宋真宗皇后刘娥生平

    武则天虽然留下骂名,但她身为女皇,呼风唤雨作威作福,让无数臣民臣服于脚下,着实也让天下女子艳羡不已。武则天死后才三百余年,到了北宋的宋真宗统治时期,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差一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因为皇帝遗诏被抹去一个字,她险些登基称帝。她若当上女皇,大宋将会面临一场浩劫,宋朝数百年国运将会在此时

  • 清三代官窑瓷鉴定指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有清一代,康雍乾朝,中国古陶瓷事业达至鼎峰,臧郎年唐,赫赫御窑,各种陶事,各类瓷种,莫不精通。彩瓷之冠洋彩瓷,彩瓷皇后珐琅彩,东方艺术珍宝粉彩瓷皆问世并繁盛于当朝;人间瑰宝青花瓷,人造宝石颜色釉也在此间发展鼎盛,而宫廷上下,九州内外,莫不推崇之至。有诗美曰:“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国朝陶瓷

  • 父子榜眼,众寡结构,以木火之众敌金水之寡,明代首辅王锡爵生辰八字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王锡爵出身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先祖在元末"红巾起义"中,为躲避战火,弃官逃到江南。后代其中一支,弘治年间进入太仓。祖父王涌善于经营,成为当时太仓巨富。其父王梦祥早年中秀才,入过南监为监生。后因官司纠纷,被迫弃儒经商操持家业,但立志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材。王锡爵不负父祖之望,嘉靖四十一年会试名列第一(会元)

  • 为什么历史评价晋朝“得国不正”,司马家破坏了那些政治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家族怎么灭晋朝的,晋朝历史上有司马弘吗,晋朝司马氏家谱图片

    “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宣、景、文)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 宣帝纪》”纵观历史,政权交替,神器更迭是常事,为何晋朝一直被世人所诟病呢,因为他破坏了当时的政治规则,突破了士人们的底限。l 篡位在当时本身是不得人心

  • 司马光砸缸家户喻晓,但救起的那个孩子是谁,知道后不淡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喻晓个人简介,喻晓,司马光砸缸救的那个小孩是谁

    小编翻阅了资料记载才知道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要好的玩伴。一次不当心从假山上掉了下来,摔进了水缸里。古代的水缸多是为了防火,下雨天的时候盛满,假如中间不当心发作了火灾,可直接用水缸里的水救火。救火可不是三盆两桶的水就能够处理的事情,可想而知,水缸的容量有多大。司马光

  • 上官婉儿:我的人生远比绯闻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上官婉儿的情感生活,上官 婉儿连招,我眼中的上官婉儿

    这些宫廷女性也分为两类。第一类以韦后、安乐公主为代表,她们干政弄权,搅动朝堂风云,说到底于历史并无益处。第二类以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为代表。她们也玩弄权术,却也有实实在在的政治才能。势如连璧友 心似嗅兰人上官婉儿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始于那场“废后风波” 麟德元年(664年),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后诏

  • 上官婉儿:从掖庭罪奴到巾帼宰相,一个人的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官婉儿的野史秘闻,上官婉儿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上官婉儿的生平

    虽然从宰相儿媳骤然降为掖廷奴婢,整天干着最粗最累的脏活,上官婉儿的母亲并没有怨天尤人、寻死觅活,而是把全部热情倾注到女儿的培养教育上。据说她曾做过一个胎梦,梦里有个巨人送给她一杆巨秤,神秘兮兮地说:“持此称量天下士”。并不相信女子能顶半边天的她当然不知道,一个女子顶住整个天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她掖廷

  • 上古奇书中的古老氏族,强盛时灭掉了北宋,如今全国仅剩1万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上古时期存在的部落,北宋灭国历史书,上古时期华夏部落的图腾

    “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也”,完颜部的演变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那时称肃慎族,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公元前1至2世纪的秦汉时期,肃慎族被称为挹娄族,元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五代时黑水逐渐兴盛,改称女真族,女真族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较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