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牧死,赵国亡!从无败绩的李牧,或许不是被郭开害死的

李牧死,赵国亡!从无败绩的李牧,或许不是被郭开害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97 更新时间:2024/1/19 12:49:37

[var1]

有些人同样为白起感到遗憾,虽然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但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白起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都属于“侵略”行为,而李牧的战绩主要在于保家卫国,是正义的防御之战。所以,笔者认为李牧更加让人敬重,他的结局更加让人心痛。

[var1]

李牧,嬴姓,李氏,赵国人,自幼从军,军事经验非常丰富。战国时期,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其北部的匈奴一直是大敌,而李牧守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北境,连年和匈奴对抗,为赵国立下赫赫功勋。

起初,李牧为了抵御匈奴,制定了麻痹敌人,欲擒故纵的策略,赵国军队连年防守,不主动反击,还故意把牛羊给匈奴抢走。赵王觉得李牧胆怯,派其他将领代替李牧,接下来,赵国在一年内连续出击,却每次都被匈奴打败。赵王没办法,又重新起用李牧。

[var1]

李牧继续自己以前的策略,匈奴单于也以为李牧畏惧匈奴人。有一年,匈奴人倾巢而出,前来攻打赵国,结果被李牧成功打了埋伏,十万多匈奴士兵被杀,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李牧隐忍多年,一举击碎了匈奴人的信心,此后十年,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李牧也因此威震赵国。

[var1]

公元前257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惨败,当时李牧仍在北境,直到10年之后,李牧才被短暂调回邯郸。但当时,赵国军事元老廉颇任大将军,李牧位居其下,廉颇几次和李牧聊到军事话题,都对李牧的才能极度认可。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其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赵国形势突变,赵悼襄王听信谗言,罢黜廉颇的大将军之位,廉颇一怒之下,带兵攻打前来接替自己的乐乘,导致乐乘逃走,廉颇也因此投奔魏国,如此一来,赵国连失两位名将,赵悼襄王举目望去,赵国朝堂上能打仗的将领只有一人,此人就是李牧。

[var1]

其实,当时赵国除了李牧外,还有一位名将,此人就是老将庞煖(当时归隐,后来又复出),在五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后,庞煖隐退,只剩下李牧一人独立支撑赵国,因此,李牧被称为赵国最后的名将。

[var1]

赵悼襄王去世后,他与倡后所生的儿子继位,史称赵王迁。赵王迁刚继位不久,秦国便派大将桓齮攻打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当时李牧正在北境防御匈奴,赵王迁急调李牧南下,李牧从雁门回到邯郸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李牧率军阻击秦军,止住了赵国军队的颓势。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秦将桓齮多次引诱李牧出击,李牧熟读兵法,拒不上当。后来李牧趁桓齮出兵时,攻入秦军大营,然后又在半路上设伏,在秦军回援时打败了桓齮。此役,赵国军队在李牧的带领下打赢了秦军,这也是二十余年来,赵国第一次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扬眉吐气。战后,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赵国将士提及大将军李牧,无不信服。

[var1]

公元前232年,嬴政再一次派大军攻打赵国,兵分两路,李牧把赵国大军分成两部分御敌,让司马尚带兵在长城一线死守,然后自己率骑兵主动出击,又一次打败秦军,嬴政的大军再一次面对李牧,又吃了败仗。

公元前229年,嬴政派“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率军伐赵,赵王派李牧迎敌,王翦听闻和自己对战的是李牧,深知自己不能取胜,便告知秦王,建议秦王布置“反间计”。赵王迁果然中计,派人收缴李牧的兵权,李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交权,最后被赵王设圈套斩杀。

[var1]

李牧死后,王翦再无敌手,第二年秦军便攻下邯郸,赵王迁被俘,名义上的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走,为赵国延续了6年国祚)。

关于李牧之死,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如此记载: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遂灭赵。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赵国权臣郭开,也就是当年陷害廉颇“一饭三遗矢”之人。司马迁的意思是说,秦国用重金贿赂郭开,郭开便诬陷李牧要谋反,赵王迁因此才杀了李牧。

[var1]

如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说法,那郭开无疑是害死李牧的主谋,然而,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

其(赵王迁)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

也就是说,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传》中先说是郭开害死了李牧,然后在《赵世家》中又说是倡后害死了李牧。司马迁如此自相矛盾,说明具体细节,他也没有实据,所以只能含糊其辞。

[var1]

《列女传·孽嬖传》记载:

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按《列女传》的说法,害死李牧的人,是赵王迁之母倡后,原因是当年李牧不赞成赵悼襄王立她为王后,她怀恨在心。

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含糊其词的情况下《列女传》也认为李牧不是郭开所害,笔者不是有意为郭开翻案,但从现有的史书记载来看,郭开或许真有被冤枉的可能。

[var1]

笔者认为,关于李牧之死,或许真的不是郭开所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李牧虽为一代名将,但为人棱角分明,和赵王的关系紧张,因此从未得到赵王的彻底信任。

这从李牧和三代赵王的紧张关系就能看出一二。当年,赵孝成王责怪李牧消极抵御匈奴,李牧不解释,直接被赵王替换。后来,赵悼襄王欲立倡后,李牧反对,又得罪了赵悼襄王。接下来,王翦使用反间计,赵王迁轻易上当,可见赵王迁对李牧也不是很信任。李牧在被收回兵权之际,仍坚持“军令有所不受”,欲举兵抵抗,这些都能看出李牧的性格,刚猛而缺乏谋划,这是他吃亏的所在。

[var1]

第二,历来明君总有名臣相伴,昏君总有奸臣相伴,这不是历史规律,而是史书的“嫁祸”。

秦国灭赵,总要找出自己战争的“正义”之处,于是,当赵国灭亡后,秦国当然要不停地向赵国泼脏水,赵王迁则是脏水泼得最多的一个,原因很简单,他是亡国之君。当年明朝崇祯帝曾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大臣却都是亡国之臣,这句话何其荒谬?李牧之死,不管是哪个大臣所陷害,归根到底还是赵王迁识人不明,对李牧不信任。作为赵王迁最信任的臣子,郭开难免要帮赵王迁背锅,毕竟,昏君总伴随着奸臣嘛,史书都得这么写!

[var1]

据记载,郭开在赵国灭亡后,被嬴政请到秦国,打算封为上卿,若郭开真是收受贿赂,陷害忠臣之人,赵国已灭,秦国请他来何用?只是郭开在中途被盗贼所杀,真相已无所知。

第三,其他史料也证明不是郭开所为。

《战国策·秦策》记载:

“赵王之臣有韩仓子,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意思是说,最后收受贿赂害死李牧的,是赵国一位叫韩仓的大臣,并不是郭开,后人出于某种目的,或许“张冠李戴”,把屎盆子扣在了郭开的脑袋上。

[var1]

综上所述,说郭开害死了李牧,或许真是被冤枉的,笔者无意为小人翻案,只是论证这种可能性。

李牧死,赵国亡,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惨死,值得后世思考!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拥有旷世奇才,为何刘禅那么菜?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很难不提一个人,无论演义还是历史,都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被后世尊为“千古一相”,他就是诸葛亮。遗憾的是,诸葛亮最终没有北伐成功,没有完成复兴汉室、二分天下的大业,对此,有很多亮迷们也为诸葛亮扼腕、叹息。诸葛亮没有名垂千史,更多的原因归咎在后主刘禅的无能,以至于全能的诸葛亮什么都在

  • 剖析李牧之死:秦王和赵王各怀鬼胎,李牧被活活逼死,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正如苏洵所说,自李牧被杀之后,秦将王翦纵横天下,再无敌手。秦国灭赵,指日可待。[var1]一、李牧怎么死的?关于李牧为什么被杀,《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

  • 秦统一六国它是最大功臣,如今是陕西人心头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内容提要: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战争年代粮食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赢得战争不仅要有好的策略和强大的兵力,填饱肚子更是前提,秦统一天下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这道美食,流传至今它仍然是陕西人的最爱,它究竟是哪道美食呢?跟着笔者往下看。[var1]秦统一六国顺序秦一统天下的历史想必各位读者都相当熟悉了

  •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不早就是天下最大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术与袁绍的实力对比,袁绍和袁术哪个厉害,袁术与袁绍关系

    首先,两人存在嫡庶之争中国古代是个宗法社会,讲究的就是一个名分,在一个大家族中,嫡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嫡子将继承爵位,也将集成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庶子就得需要靠自己的打拼。红楼梦里,嫡子贾宝玉众星捧月,庶子贾环则是被丫头欺负,充分体现了嫡庶之分。而在袁绍这个家族中,袁术虽然是弟弟,但他是嫡子,袁绍是

  • 东汉的建立,离不开豪强世族支持,为何还会发生“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两次党锢之祸,党锢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

    尽管从皇帝的角度来说,更希望把皇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但东汉的皇帝却发现,想要把王朝延续下去,那他们就必须与豪门世家达成妥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取皇家与豪强子女通婚的方式。也正因为外戚原本就有强大的势力,想让他们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利益得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朝所出的股肱重臣

  •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灭亡后六国复国,夫差死后吴国有复国吗,历史上秦灭六国的下场

    [var1]事件回顾我们先看看,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一些所谓的起义,他们都是打着怎样的旗号呢?首先是陈胜,陈胜打的旗号是公子扶苏的名号。其次,项羽打的旗号是楚人的旗号,因为曾经项梁的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与此同时,刘邦和项羽相差不大,毕竟他最开始也是打的楚国的旗号。[var1]而张良

  • 不为人知的昌平君,险些挡住秦国统一的步伐,逼得秦始皇孤注一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为啥抹杀昌平君,昌平君个人简介,昌平君反秦

    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军灭了韩、赵、魏,三国已是囊中之物,成为秦属颍川郡、邯郸郡、东郡。下一个还有些实力,能与秦掰一掰手腕的目标就是楚国。大殿上,文臣们气定神闲,统一六国是既定的方针,事态按部就班地顺利发展。老将王翦则神色凝重,“兵者,国之大事。”每一场胜利都是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一个年

  • 汉朝和亲把女子送给匈奴,匈奴想要礼尚往来,汉朝皇帝急忙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汉朝的皇帝不喜欢匈奴的女人,那自然是因为那边的女人长得丑,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深究之下,你会发现这个想法过于纯真、简单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成因。首先,在汉朝帝王看来,匈奴本来就是一个该灭掉的番邦,但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力量还不足以把这个种族一举歼灭,因此也就只能够采取先讨好

  •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原来是因为这些虫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赤壁小乔和曹操做了什么,曹操兵败赤壁缺粮杀马充饥

    一般人认为曹军失败是因为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但是近年来,有的论者提出了许多关于火攻的质疑。他们认为,曹操之所以失败,原来是因为军队遭遇了疾病瘟疫,导致战斗力丧失,更为详尽的是,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血吸虫的理论是根据史籍提出这一论点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叙述赤壁之战时,并未提及

  • 此人堪称三国谋士的败类,出的馊主意把主公给坑死,还不知道悔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最机智的谋士,三国演义小兵喊主公死了,为什么谋士不自己当主公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一片树叶成就不了一片森林,一颗星星照亮不了一片夜空。在三国时期,每个卓越领导者的身边都少不了人才辅助,文臣武将是左膀右臂,而谋臣的地位更加显得重要。谋士们眼光天下,有神算预测的奇异能力,深得主子的信任和重用。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霸主之一的刘备。除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