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3/12/13 2:03:53

不过,任何一位帝王都有两面性,汉武帝也有自己的弱点。

按照史学家的评价,汉武帝最大的问题就是穷兵黩武,且不说他和匈奴人的死磕打光了三代人的财富,就说他劳师远征,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毫无意义的天马战争,更是汉武帝身上的光芒逊色不少。

到现代社会,人们基本上认可了汉武帝与匈奴的作战,认为这是以一代人的吃苦来换取百代人的平安。但是,似乎大家对于天马战争却依旧有怨言,认为这是汉武帝的愚蠢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连续两次的天马战争,到底是汉武帝的愚蠢,还是一次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壮举呢?

根据资料记载,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到太初四年,先后两次派李广利进攻大宛国,其理由非常奇葩,居然只是要大宛国贡献出汗血宝马。结果,大宛国不同意,汉武帝为了帮李广利刷军功,于是就打了这场所谓的天马战争。

如果是当年霍去病一般对外作战,那么即使汉武帝稍有愚蠢,倒也没什么太大问题,因为终归都是赢,只是正义与否的问题。但是,这两次天马战争却打的极度尴尬。

公元104年,汉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动六千骑兵和郡国恶少数万人劳师远征,结果周围的小国拒绝提供水和粮草,以至于汉朝军队非战斗性减员十分严重,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只有残兵数千人,结果被大宛国的贵族打败,几乎全军覆没。

此事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下达命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在汉武帝的指示下,李广利不得不屯兵于敦煌,等待第2次战争。

紧接着,汉武帝又召集大军6万,再次出战,同时也调集18万军队保卫讨伐大宛的路线。由于当时朝廷有很多人反对,汉武帝不惜大展龙颜之怒,囚禁了反对者,一意孤行出兵。

这次战争,汉武帝几乎把家底掏空了,军队浩浩荡荡,粮草准备充足,沿途的小国都被吓坏了,于是他们一改常态“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虽然有轮台小国不服,但当场被灭。

这次战争打的很顺利,大宛国主力被击溃,李广利包围了大宛国国都。

之后猛攻40多天,大宛国贵族杀死了大宛国王与李广利谈判。为了迫使汉朝接受和平,大宛国向康居国求援,而且表示如果汉朝不罢休,就杀光所有汗血宝马。

迫不得已,李广利只能接受和平,天马战争就此结束。

司马迁对此评价:汉武帝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赞,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数十匹,劳民伤财,天下强动,实为得不偿失。

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指出: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兵,是想要宠幸李氏,抬高李广利的地位。因此,无论是司马迁还是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评价汉武帝此举愚蠢至极,是封建集权统治的弊病表现。

对此,我们并不否认司马迁的观点,汉武帝的确有用错人的嫌疑,而且当年的战争的确损失太重了,这一点汉武帝也该骂。

但是,对于这场天马战争,我们却绝对不能低估,甚至还应该高度评价。赵汝清曾经指出,对于史料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去孤立的看问题。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的事情,即使它做的极其差劲,但却意义重大,甚至对将来产生莫大影响,天马战争就是如此。

赵汝清就认为,李广利讨伐大宛国,表面原因的确是司马迁先生所说的那样,但其实还有更加内在的原因,一个是为了巩固丝绸之路,另一个则是为了打击匈奴,巩固对西域的控制。

根据史料记载,张骞出塞开辟了丝绸之路,极大的加强了中亚和汉朝的联系。

但是,张骞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联合大月氏和乌孙夹击匈奴,结果两次出使者西域都不得要领,而且他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受到匈奴的袭击和破坏,到天马战争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快要断了。

为何会这样呢?根据记载,在卫青和霍去病的打击下,漠南无王庭,匈奴人跑到了大漠以北以及中亚一带。

由于汉朝距离中亚较远,所以匈奴人凭借强悍的实力,迫使西域地区的国家都臣服于它。而作为西域诸国中的强国大宛国,在匈奴的压力下,也被迫倒向了匈奴,于是联合匈奴屠杀汉朝使者,破坏丝绸之路。

所以,对于西域地区的控制,不仅对汉朝打击匈奴有莫大作用,而且,也是巩固维护丝绸之路的重要手段。

于是,著名的天马战争爆发,汉武帝不顾一切讨伐大宛国,明面上是想要天马,实际上就是通过杀鸡给猴看,打掉大宛国,斩掉匈奴人对西域的影响,迫使西域重新倒向汉朝。

从第2次战争的过程就能看出,原本拒绝提供粮食的西域各国都争着支持汉朝。

当然,也许有人会提出意见,汉朝距离西域太远,如此作为只是杯水车薪。但历史却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匈奴对于西域各国过于残暴,而汉朝虽然实力强的可怕,可是因为距离很远,所以不会压榨西域。

因此,越来越多的西域国家和人民倒向汉朝,对汉朝产生了强烈的亲密感。

于是,天马战争这场愚蠢至极的战争,虽然意外地促使了西域人对于汉朝的亲近,而且巩固丝绸之路,促进了双方的联系,这使得西域地区在后来的西域都护府成立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和中原的联系。

而且有意思的是,当初的西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新疆,而昔日的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突破美国封锁,走向富强的一条重要道路。

无论是重要的新疆,还是丝绸之路,这都对现代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回看这段历史,汉武帝跨越1.5万公里去讨伐大宛国,虽然活该被司马迁骂,但后人还是得像汉武帝亮大拇指,干得漂亮。

更多文章

  • 李牧死,赵国亡!从无败绩的李牧,或许不是被郭开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和李牧的区别,郭开被烹杀过程,郭开与赵偃王后的关系

    [var1]有些人同样为白起感到遗憾,虽然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但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白起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都属于“侵略”行为,而李牧的战绩主要在于保家卫国,是正义的防御之战。所以,笔者认为李牧更加让人敬重,他的结局更加让人心痛。[var1]李牧,嬴姓,李氏,赵国人,自幼从军,军事经验非常丰富。战

  • 诸葛亮拥有旷世奇才,为何刘禅那么菜?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很难不提一个人,无论演义还是历史,都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被后世尊为“千古一相”,他就是诸葛亮。遗憾的是,诸葛亮最终没有北伐成功,没有完成复兴汉室、二分天下的大业,对此,有很多亮迷们也为诸葛亮扼腕、叹息。诸葛亮没有名垂千史,更多的原因归咎在后主刘禅的无能,以至于全能的诸葛亮什么都在

  • 剖析李牧之死:秦王和赵王各怀鬼胎,李牧被活活逼死,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正如苏洵所说,自李牧被杀之后,秦将王翦纵横天下,再无敌手。秦国灭赵,指日可待。[var1]一、李牧怎么死的?关于李牧为什么被杀,《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

  • 秦统一六国它是最大功臣,如今是陕西人心头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内容提要: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战争年代粮食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赢得战争不仅要有好的策略和强大的兵力,填饱肚子更是前提,秦统一天下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这道美食,流传至今它仍然是陕西人的最爱,它究竟是哪道美食呢?跟着笔者往下看。[var1]秦统一六国顺序秦一统天下的历史想必各位读者都相当熟悉了

  •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不早就是天下最大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术与袁绍的实力对比,袁绍和袁术哪个厉害,袁术与袁绍关系

    首先,两人存在嫡庶之争中国古代是个宗法社会,讲究的就是一个名分,在一个大家族中,嫡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嫡子将继承爵位,也将集成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庶子就得需要靠自己的打拼。红楼梦里,嫡子贾宝玉众星捧月,庶子贾环则是被丫头欺负,充分体现了嫡庶之分。而在袁绍这个家族中,袁术虽然是弟弟,但他是嫡子,袁绍是

  • 东汉的建立,离不开豪强世族支持,为何还会发生“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两次党锢之祸,党锢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

    尽管从皇帝的角度来说,更希望把皇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但东汉的皇帝却发现,想要把王朝延续下去,那他们就必须与豪门世家达成妥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采取皇家与豪强子女通婚的方式。也正因为外戚原本就有强大的势力,想让他们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利益得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朝所出的股肱重臣

  • 秦亡时六国后裔要复国,晋朝灭亡时,魏蜀吴三国后裔为何不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灭亡后六国复国,夫差死后吴国有复国吗,历史上秦灭六国的下场

    [var1]事件回顾我们先看看,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一些所谓的起义,他们都是打着怎样的旗号呢?首先是陈胜,陈胜打的旗号是公子扶苏的名号。其次,项羽打的旗号是楚人的旗号,因为曾经项梁的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与此同时,刘邦和项羽相差不大,毕竟他最开始也是打的楚国的旗号。[var1]而张良

  • 不为人知的昌平君,险些挡住秦国统一的步伐,逼得秦始皇孤注一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为啥抹杀昌平君,昌平君个人简介,昌平君反秦

    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军灭了韩、赵、魏,三国已是囊中之物,成为秦属颍川郡、邯郸郡、东郡。下一个还有些实力,能与秦掰一掰手腕的目标就是楚国。大殿上,文臣们气定神闲,统一六国是既定的方针,事态按部就班地顺利发展。老将王翦则神色凝重,“兵者,国之大事。”每一场胜利都是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一个年

  • 汉朝和亲把女子送给匈奴,匈奴想要礼尚往来,汉朝皇帝急忙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汉朝的皇帝不喜欢匈奴的女人,那自然是因为那边的女人长得丑,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深究之下,你会发现这个想法过于纯真、简单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成因。首先,在汉朝帝王看来,匈奴本来就是一个该灭掉的番邦,但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力量还不足以把这个种族一举歼灭,因此也就只能够采取先讨好

  •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原来是因为这些虫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赤壁小乔和曹操做了什么,曹操兵败赤壁缺粮杀马充饥

    一般人认为曹军失败是因为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但是近年来,有的论者提出了许多关于火攻的质疑。他们认为,曹操之所以失败,原来是因为军队遭遇了疾病瘟疫,导致战斗力丧失,更为详尽的是,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血吸虫的理论是根据史籍提出这一论点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叙述赤壁之战时,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