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存在四百多年,为何却没有留下文字?诸葛亮南征所见或可揭秘

夏朝存在四百多年,为何却没有留下文字?诸葛亮南征所见或可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23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1:29

唯独能够证明夏朝存在的夏墟至今仍未找到,只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在考古学上进入了夏纪年,但也属于夏朝后期都邑了,不能窥以夏朝全貌。

那么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

《竹书纪年》曾明确记载:“自禹至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认为夏朝的存续时间在400年以上。

事实上,直到战国初年时,大禹直系后裔所建立的杞国仍然存在,在南方一度称霸的越国也是夏人的分支。这些都足以表明,夏朝是的的确确存在过的。

但奇怪的是,存在了400多年的夏朝却没有留下文字,这也成为“疑古派”质疑夏朝是否存在的主要攻讦。为什么文字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文字是人类进入高等文明所必需的工具,只有产生文字,才能把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传给下一代人,作为文明持续发展的阶梯,否则将永远停留在原始部落的蒙昧状态,而不能定义为国家。

夏朝的存在,相信国人已不会有任何质疑,而二里头考古至今没有发现夏朝文字也是事实,这就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如果有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诸葛亮南征时的见闻或许能解释这一困惑。

据《华阳国志》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南中之战时,曾见“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

所谓“夷经”,就是南中地区独特的图像文字,属于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并且只有巫师才能释读,一般人难以理解,这跟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各类刻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在南中的夷人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缩影。而夏朝同样处于新石器时代向国家文明的过渡阶段,夏文字的演进和传播或与诸葛亮所见的夷经相类似,载体是结绳刻木(因极易腐烂,考古难于发现),由专门的巫师记录和释读,文字的传习范围局限于少数负责宗教的贞人。

按照正常的发展脉络,即使在夏朝灭亡后,其所创制的文明制度和演化的文字,会理所当然的被后续朝代所继承。但夏商易代却是个特例,夏文化起源区域位于考古学上的西方,原与仰韶文化相近,而殷商文化则起源于东方,继承自大汶口文化。二者在时间上是共存的,殷商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脉络。

所以,夏人遵命而商人尊神,商王每事都要占卜,无日不卜、无事不卜,每次占卜都要把卜兆和所卜之事记录下来,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兆旁,以备商王查验,同时也为传给下一代贞人。

记录内容的繁杂和刻写载体的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商朝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据甲骨文记载,仅商王武丁时期,负责占卜的贞人就多达73人。

加之盘庚迁殷以后,商朝建立了一个东达辽东、南跨洞庭、西抵关中的广阔疆域,为了统治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贞人集团不再局限于仅仅为商王服务,他们通过祭祀的方式教导人民,遵行典章制度和既定成规,在这一过程中,原本仅供贵族和卜人使用的文字逐步向下层传播。

夏商的这种差异,也导致了夏朝文字无法流传至今。

更多文章

  • 合纵抗秦的最后一役五国联军连连败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其实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原先的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已经成为了五国联盟,这五个诸侯国分别是赵、韩、魏、楚、燕,原来的齐国自后期已经退出合纵联盟转而依附秦国,而秦国兼并六国的脚步自齐的妥协之后便转向了魏国。 [var1] 当时在强秦的进攻下,实力与秦相差悬殊的魏国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秦军

  • 夏朝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那怎么解释陕西石峁这个考古Bug?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朝的考古资料,夏朝考古探索发现,夏朝历史有考古依据吗

    经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多位专家长达5年的努力,最终得出夏朝始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此后,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本教材,均将“约公元前2070年”这个节点作为夏纪年的肇始,晚于这个时间点的为夏代,早于这个时间点的则是先夏时期。然而,在《

  • 刚遇贵人被炊事班伙夫救回,又被亲姐酒驾坑惨,赵王武臣无辜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王武臣的姐姐被李良杀死,壮丁也是兵赵国武被日本人抓,赵王武臣的结局

    武臣本是秦末起义军陈胜的手下,受命率三千兵马北攻赵地,军事进攻加上强有力的政治宣传活动,一路队伍不断壮大,数十座城池不战而降,直到占领邯郸。以张耳为右丞相,陈余为大将军,再派人通知张楚的陈胜王,“俺也称王啦,今后咱们平起平坐。”[var1]陈胜大怒,“忘恩负义,背后捅刀。”就欲诛杀他们的家属,派兵攻

  • 夏朝中心究竟在河南还是山西?东下冯考古终于解决商汤灭夏bug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二里头是夏朝遗迹,那东下冯遗址怎么解释?考古发现让专家懵了夏朝的统治中心究竟在哪?先秦史书留下的所有跟夏朝有关的地名,去掉重复的,共有70条左右,这些地名多数指向两块区域,第一块是河南中部的洛阳盆地及附近地区;第二块则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一带。正是基于此,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首先到豫西开启了对“

  • 伍子胥临死前,发了毒誓诅咒吴国灭亡,9年后,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在梁启超看来,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伍子胥是一时之雄。实际上,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他死前曾预言吴国会被越国灭掉,九年后,应验了。[var1]一、家破人亡,独留一人公元前557年,正值春秋时期,楚平王任命伍奢为太子太师,费无忌为太子少师,让着两位股肱之臣来辅佐15岁的

  •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考古显示周朝隐匿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粗略梳理,古代的“法理”(出兵借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吊民伐罪,替受苦受难的百姓主持公道;第二种是打出灭亡政权的旗号,如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打的就是宋朝皇室后裔的名义;第三种则是借口气数已尽,逼迫禅位,比如东汉和隋唐的灭亡就是以禅让形式落幕的。《尚书·牧誓》曾记载了周武王在灭商前发布的动员令,其中也

  • 为什么孙子砍掉了吴王俩宠妃,其他的人马上听从命令?不费口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传言两个姓名吴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强盛,吴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所向披靡,于是他开始招聘将军,让将军来帮助自己训练将军、训练士兵。[var1]但是在吴王招聘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将军来训练这些将军和士兵的时候,慢慢的失望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能够训练别人的将军,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优秀。而这个时候孙

  • 被误解的国号“周”: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周朝会称“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记记载,商王武乙之时,古公亶父部落名称起初为“豳”,为了避开狄戎入侵,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徙到了岐山周原一带,即“亶父迁岐”,之后族名为“周”。在此,古公亶父利用周原肥沃的土地,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从一逃难部族快速崛起。问题在于,周原之地如此肥沃,焉能只是一块无主荒地,焉能没有其

  • 勾践的后代在汉朝建立神秘王国,刘邦允许,汉武帝:必须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刘邦,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汉武帝是刘邦的几代孙

    [var1]问题来了,百越中的“越”,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说,越同“粤”;也有人认为,“越”指的是越族。其实,目前最被接受的观点是,百越中的“越”是古越族的泛称,这里面有吴越、闽越、骆越、扬越等不同分支。其中,闽越这个分支不得不提,因为在汉朝初年,刘邦特地允许建立闽越王国,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神秘

  • 残害忠良无数的妲己,为何不敢对闻仲下手?还是自己的小命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妲己没机会害闻仲。妲己要害人,必然要选取一个万全之策,还能保护自己。闻仲已经得罪了妲己,但此刻,闻仲刚刚回到朝歌。妲己对闻仲这个人根本就不了解。其二,妲己不敢害闻仲,那是实力不允许。妲己对闻仲是恨之入骨,尤其闻仲在朝堂之上当众要求纣王废掉妲己以后,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公开化了。妲己苦心积虑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