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1/19 19:39:27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的耻辱。不由得想起自己一生东讨西伐,南征北战,“武功十全”,开疆拓土,什么事都经历过了,但从来未遇到这次由一些“乌合之众”的“草民”组成的“造反”队伍,这么难对付。派了几十万官军和地方武装(即“团练”)进行镇压、围剿,战争拖了好几年,经费花了数千万两白银,可怎么也平定不了。这沉重的负担,犹如千斤巨石压在身上,使他喘不过气来,他终日精神忧郁,闷闷不乐,这就更加速了他的衰老。不过,总的说来,当时他的身体还算可以,还能接见外国使节。例如,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二十九日,太上皇乾隆还下谕旨传令朝鲜、暹罗等国使臣到重华宫来,在漱芳斋接见了他们,同时还设宴、演戏招待他们。又如,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他还在乾清宫率领嗣皇帝、诸皇子、王公及文武大臣、蒙古王爷、额驸、台吉与外藩使节等,举行庆贺典礼,并赐宴款待他们。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太上皇竟一病不起了。嘉庆帝赶忙跑到养心殿探视,又是找御医,又是虔诚祈祷上天……可是都不见效果,到了晚上太上皇的病更加重了。正月初三日辰刻便撒手人寰了。临终时,太上皇还拉着嘉庆帝的手,两眼望着西南方向,意思是说,在他活着时,没能看到把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非常遗憾,希望儿子一定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据嘉庆帝说,太上皇在嘉庆三年的冬天,就“偶感风寒”,身体不佳。朝鲜使臣也曾记载说:“太上皇帝自昨冬有时昏眩。”看来乾隆帝由于年老体弱,患上了高血压,可能心脏也不大好,因此有时感到头晕目眩。等到次年元旦,各种繁杂的礼节又迫使他硬挺着参加,加上心里又总惦记着川楚等省的战事,使其心情久久不能安静。这么一折腾,他的病情便加重了,因此突发中风,或心脏病发作,便一命呜呼了。

关于乾隆帝的死因,著名史学家朱希祖先生认为:“太上皇训政之日,其政务皆为和珅一人把持,彰彰明甚。太上皇帝信之愈深,皇帝恨之愈切;太上皇愈以为功高,皇帝愈以为罪大。不除和珅则祸害无已,欲除和绅则投鼠忌器,是以史载太上皇于正月初二辛酉不豫,初三壬午即崩。清代学者多疑其非全终,亦非无因。惜当时史官要如周必大者为宋高宗作思陵录,一露其病状也。此嘉庆三年之太上皇帝与皇帝相水火之最后一年。”看来这种说法不大可靠。清朝入关后的皇帝,从顺治帝到光绪帝之死,差不多都有不全终的说法:“顺治帝出家当和尚不知所终”;“康熙帝喝了雍正帝送给他的人参汤而亡”;“雍正帝被吕四娘所刺而死”;以及同治帝、光绪帝同为西太后害死等等。可以说除了嘉庆、道光和咸丰三帝,几乎每个皇帝的死因都有异说。可是,经过许多史家的考证,顺治、康熙、乾隆、同治与光绪诸帝,无一例外都是正常病死的,可疑性并不大。之所以有这么多异议说法,多半都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人们为了反满而对清朝历史进行的臆测,是不足为信的。看来,乾隆帝主要是由于年迈体弱,猝然发病而死的,属自然死亡。他活了89岁,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长寿的皇帝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顺治时,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成了第二个“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背户介绍,顺治通宝十大珍品,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

    当时京城有三个恶霸,一个叫作黄彪,黄彪本来姓李,叫李英世,因为他喜欢骑黄骠马,所以外号“黄彪”。这个人非常坏,在当时的北京南城横行霸道,在前三门收商铺的保护费,甚至在崇文门私设了一个关卡收税。 第二个叫潘文学,这个人在北京德胜门马甸一带收保护费。第三个叫黑五爷的刘长林,在阜成门外每个月强行向煤铺收

  • 大唐皇帝在黄泉下重聚,赏功罚过,唐高祖李渊会狠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朝李渊的上一任皇帝是谁,唐朝李渊把皇位传给谁

    唐高祖李渊眉头紧锁,神色阴郁地扫视着堂中众人,脸上的每条褶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不悦:“朕的大唐,终于被你们这群‘凉球’祸害亡了!”(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甘肃省;凉球:甘肃方言,意指人傻、没出息) △唐高祖李渊 “前些天,朕遇到朱元璋,他说他刚给不肖子孙们开完会,亡国之辱,该抽则抽,该罚则罚。朕赞同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这个时段里有我们熟悉的小玄子和韦小宝、李卫和岳思盈、紫薇和尔康,他们绫罗绸缎加身,小姐丫鬟数人随行,立身豪宅万亩,动辄挥霍万金,充分的彰显了一个盛世所具备的社会安定,民众幸福,人多钱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皇帝将清朝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推上了顶峰。但也有许多人认为,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朱温究竟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颠覆大唐王朝的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温,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砀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砀山。父亲朱诚,爷爷朱信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温和,承袭了父亲的衣钵做了教书先生。朱温生性好斗,喜欢舞刀弄棒

  • 古代上班族:迟到要挨板子!欧阳修冒雨上班,白居易吐槽太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10首经典诗词,欧阳修害死狄青为何无人计较,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城百里之外的下邽县(今渭南市以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后将其母接来。虽只在休假日或逢年过节回来陪母亲,但毕竟距离京城太远,所以写下了《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描述了古代官人上班的辛苦。古代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人们更习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专家建议上交,他直言回怼:我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论情感,他浪漫且专一,并将这一生的感情都倾注于孝贤皇后;论治国,他刚柔并济,广纳天下贤良为己任;图1论品味,那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乾隆花瓶”典雅且独特的色彩,一直被世人所喜爱。既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风情于一身的皇帝,又怎能不被子孙后代视为祖上之光?这不在大清覆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号称乾隆的第七世孙

  • 古代最能喝酒的朝代不是唐朝?你猜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最爱喝酒的朝代,唐朝喝酒,古代什么时候喝酒

    很多人以为我国古代历史最爱喝酒、最能喝的朝代是唐朝。斗酒诗百篇的唐朝,以7000首诗问鼎诗歌界巅峰,但最能喝酒的朝代并非唐朝,而是明朝。明朝帝王比唐朝更重视酒文化。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修建了十座酒楼,后来又增加到十六座,简称“十六楼”。帝王将相都这么爱喝酒,自然对平民百姓也有影响,但天天喝酒没钱也

  • 清朝的宰白鸭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审案员都于心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杀人卖肉案,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清朝女性犯人照片

    光绪元年,河南南阳府镇平县,秋后问斩就要开始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早早地就到了。一名叫胡体安的“盗贼”,因为到一位玉石商人家抢劫被判处了秋后问斩。据说,这名“盗贼”不仅抢劫了不少财物,而且还打伤了商人家的多名护卫。让大家意外的是,他看起来不仅长得瘦瘦弱弱,还一直哭哭啼啼,看起来怎么也不像能独斗护卫,成功

  • 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帝王术,雍正王朝康熙帝王术,帝王术的核心是什么

    01引言古代的帝王,除了每天上朝之外,还会举办御前讲座,这种制度就是叫做经筳制度。经筳制度从宋朝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灭亡,成为一种定制,可以看做是一种帝王之学。帝王主持御前讲座的例子,早在汉朝就开始萌芽,一直到宋朝成为定制,逐渐发展完善。这对于学术与思想的兴盛创造了条件。02经筳制度自宋朝创始

  • 大唐第一女人最大的困恼,狄仁杰巧妙解答,最终大唐重新姓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十大经典故事,唐朝四大贤相为什么没有狄仁杰,历史上姓李的历史名人

    武则天登基后,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从整个历史来看,她的功劳远远超过了过错。 首先,武则天打击了日益强大的门阀贵族。李氏集团成为大唐的统治者后,其背后的力量陇西贵族的势力变得更加强大,从仕之路一直被垄断,武则天登基后,有力打击了这些保守而又强大的门阀贵族,长孙无忌、褚遂良、甚至李氏成员皆被武则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