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4/2/4 3:56:06

引言

在古代历史上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大动乱,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我们称为是“五胡乱华”。

西晋内部的混乱

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就“五胡”从原来的地方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其实还不只是16个,我们将其称为是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这样的动乱为什会发生呢?

五胡乱华的时候,这时的西晋还没有灭亡,这时的西晋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时的社会风气非常混乱。这时最盛行的就是魏晋玄学,知识分子沉迷于清谈以及老庄学说,当时的世家大族沉迷于炼丹吃药。

社会风气也是非常糟糕,最为典型的就是历史上最爱炫富的土豪石崇,经常和王恺攀比谁更有钱。石崇是怎么发家的呢?史书记载:石崇在荆州的时候,在当地抢劫了一批做生意的商人,才借此发了一笔横财,成了土豪。

除此之外,石崇还经常杀害无辜。他参加聚会的时候,经常让美女和他喝酒,这些女子喝不下去,就让人把他们杀掉。

当然,这还不是石崇的个例。建立西晋的司马家族中的司马越为了作乱,让周边的鲜卑族人,公开劫掠百姓,鲜卑蛮族公然抢夺当地的妇女,如果有藏起来被发现的,马上就会杀掉。西晋从内而外都坏了,上层统治者不务正业,社会风气一片混乱,五胡乱华也是情理之中。

少数民族发展壮大

像五胡之中的匈奴一直是威胁汉族统治的心腹大患。自从建立汉朝以来,汉代的帝王就一直在与匈奴作战。到了东汉的汉宣帝时期,对北方的匈奴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而不是积极打击。

而这时以匈奴为主的各个少数民族开始学习汉族先进的技术,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也得以提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到了东汉灭亡时候,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数相比之前增长了许多,人数多达700万左右。

而汉朝的统治者因为汉人兵源数量的减少,便开始联合周边的少数民族来一起,既然需要这些兵源,这些少数民族就开始迁移到内地。比如说南匈奴迁移到了山西地区,逐渐发展强大,多达几百万。

像羌族、氐族的人也在东汉时期逐渐向中原内迁,到了三国时期,各个军阀以及魏蜀吴的军队中就不乏少数民族的身影。

到了西晋时期,内地的少数民族势力强大,司马昭统治期间,活跃在北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少数民族前往西晋迁徙的多达800多万,虽然这个数字是不是真实的还值得深思,但是客观上,还是能反映出当时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势力很大。

胡汉之间的矛盾

民族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著名的一句话说:自古以来皆贵中华而贱夷狄。到了西晋年间,少数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与汉族交错杂居。但是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后还是受歧视,这也就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西晋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就看到了这点,在司马师统治期间,山西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匈奴中的右贤王刘豹的势力就非常大。当时的邓艾就向皇帝提出了“徙戎”的主张。

江充画像

他提出了将这些来自匈奴的少数民族迁移到雁门这块地方,并且将和汉族杂居的这些少数民族驱逐出去,还列举了汉朝高祖被匈奴困住的“平城之围”和周宣帝时期发生的犬戎之乱作为有力的证据。

到了泰始七年,西晋发生了刘猛变乱,当时的郭钦也提出了“徙戎”的主张。但是这时的晋武帝并没有将其采纳。晋武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迁徙的情况依然在不断的上演,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

在晋惠帝时期,氐族人发动了叛乱,西晋经过的3年的时间,才将其平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加上前人的基础上,江充就写出了著名的《徙戎论》,更加系统的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措施,但是也没有被采纳。冲突一直在继续。

八王之乱

西晋末年,内部的危机也逐渐爆发,那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在晋武帝时期,在各地建立的许多的王国。到了后来,发生了以贾南风等人的宫廷政变,后来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16年。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晋武帝去世之后。武帝让司马亮来辅政,但是这时的杨骏便偷偷的改了遗诏,还不让其在京城停留。杨骏得势,这时新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对杨骏已经不满很长时间了。

贾南风为了扳倒杨骏,暗地里联系了司马亮,企图控制朝政。两人一拍即合,还联络了当时的楚王司马玮。司马玮还没有进入京城,贾南风早已行动,借司马衷的权利,称杨骏谋反,杨骏在这场变乱中死去。

但是贾南风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是司马玮掌握政局。这时王室之间展开了血雨腥风,当时众王之间全部出动。其中的各种情节能写一部电视剧了。参加这次变乱中的八王之中,只有一个司马越活了下来,甚至当时的皇帝司马衷也在这场动乱中死去。

内部这样的动乱,周边盘踞的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刘渊,石勒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势力开始壮大。公元316年,刘曜率军打进了长安,俘虏了皇帝,建立了赵国。

各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继建立。司马家只能逃到南方,建立了东晋,长达几百年的南北朝开始。

参考文献

《晋书》

《中国人口通史》

《魏书》

《论民族融合大势之下的西晋“徙戎”理论》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

  • 大清顺治时,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成了第二个“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背户介绍,顺治通宝十大珍品,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

    当时京城有三个恶霸,一个叫作黄彪,黄彪本来姓李,叫李英世,因为他喜欢骑黄骠马,所以外号“黄彪”。这个人非常坏,在当时的北京南城横行霸道,在前三门收商铺的保护费,甚至在崇文门私设了一个关卡收税。 第二个叫潘文学,这个人在北京德胜门马甸一带收保护费。第三个叫黑五爷的刘长林,在阜成门外每个月强行向煤铺收

  • 大唐皇帝在黄泉下重聚,赏功罚过,唐高祖李渊会狠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朝李渊的上一任皇帝是谁,唐朝李渊把皇位传给谁

    唐高祖李渊眉头紧锁,神色阴郁地扫视着堂中众人,脸上的每条褶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不悦:“朕的大唐,终于被你们这群‘凉球’祸害亡了!”(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甘肃省;凉球:甘肃方言,意指人傻、没出息) △唐高祖李渊 “前些天,朕遇到朱元璋,他说他刚给不肖子孙们开完会,亡国之辱,该抽则抽,该罚则罚。朕赞同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这个时段里有我们熟悉的小玄子和韦小宝、李卫和岳思盈、紫薇和尔康,他们绫罗绸缎加身,小姐丫鬟数人随行,立身豪宅万亩,动辄挥霍万金,充分的彰显了一个盛世所具备的社会安定,民众幸福,人多钱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皇帝将清朝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推上了顶峰。但也有许多人认为,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朱温究竟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颠覆大唐王朝的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温,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砀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砀山。父亲朱诚,爷爷朱信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温和,承袭了父亲的衣钵做了教书先生。朱温生性好斗,喜欢舞刀弄棒

  • 古代上班族:迟到要挨板子!欧阳修冒雨上班,白居易吐槽太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10首经典诗词,欧阳修害死狄青为何无人计较,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城百里之外的下邽县(今渭南市以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后将其母接来。虽只在休假日或逢年过节回来陪母亲,但毕竟距离京城太远,所以写下了《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描述了古代官人上班的辛苦。古代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人们更习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专家建议上交,他直言回怼:我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论情感,他浪漫且专一,并将这一生的感情都倾注于孝贤皇后;论治国,他刚柔并济,广纳天下贤良为己任;图1论品味,那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乾隆花瓶”典雅且独特的色彩,一直被世人所喜爱。既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风情于一身的皇帝,又怎能不被子孙后代视为祖上之光?这不在大清覆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号称乾隆的第七世孙

  • 古代最能喝酒的朝代不是唐朝?你猜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最爱喝酒的朝代,唐朝喝酒,古代什么时候喝酒

    很多人以为我国古代历史最爱喝酒、最能喝的朝代是唐朝。斗酒诗百篇的唐朝,以7000首诗问鼎诗歌界巅峰,但最能喝酒的朝代并非唐朝,而是明朝。明朝帝王比唐朝更重视酒文化。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修建了十座酒楼,后来又增加到十六座,简称“十六楼”。帝王将相都这么爱喝酒,自然对平民百姓也有影响,但天天喝酒没钱也

  • 清朝的宰白鸭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审案员都于心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杀人卖肉案,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清朝女性犯人照片

    光绪元年,河南南阳府镇平县,秋后问斩就要开始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早早地就到了。一名叫胡体安的“盗贼”,因为到一位玉石商人家抢劫被判处了秋后问斩。据说,这名“盗贼”不仅抢劫了不少财物,而且还打伤了商人家的多名护卫。让大家意外的是,他看起来不仅长得瘦瘦弱弱,还一直哭哭啼啼,看起来怎么也不像能独斗护卫,成功

  • 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帝王术,雍正王朝康熙帝王术,帝王术的核心是什么

    01引言古代的帝王,除了每天上朝之外,还会举办御前讲座,这种制度就是叫做经筳制度。经筳制度从宋朝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灭亡,成为一种定制,可以看做是一种帝王之学。帝王主持御前讲座的例子,早在汉朝就开始萌芽,一直到宋朝成为定制,逐渐发展完善。这对于学术与思想的兴盛创造了条件。02经筳制度自宋朝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