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成就了千古经典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成就了千古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2/2 15:21:11

诗歌在盛唐时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期间产出的作品相比其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赢得头筹,连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

一说起唐诗,第一想到的便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爱喝酒又爱广交友的“诗仙”李白;又或者是关注民生,诗歌被誉为“诗史”的“诗圣”杜甫;又亦或是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吟唱朗朗上口,颇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诗魔”白居易……

盛唐时期优秀的诗人实在太多,其中有这么一颗明珠也值得大家关注。他就是大龄入仕,诗歌特色多为边塞风格的诗人高适

也许有人还未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绝句,你定是有印象。

这位落魄的唐朝诗人,厚着脸皮凭借一首蹭饭诗,带火了一个无名琴师,还成就了一首千古经典。

众所周知,这首千古经典的诗歌题目为《别董大》,其实它有上下两首,我们所熟知的那句送别佳句属上半首,那下半首又是哪些呢?

董大是何人?

作为这首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的主角,不少人都对这个董大很是好奇。

董大为何人?他和高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董大原名董庭兰,乃唐朝的一名琴师,因为在家族排行老大,所以也被称为“董大”。

董庭兰的前半生也算是穷困潦倒。自小家里境况不算好,加上他年轻时心气浮躁,不务正业,整日出去游山玩水,甚至有段时间一直靠乞讨来艰难生活。

上天对他还算恩惠,虽说不务正业,但他也不算没有一技之长。董庭兰不仅有传承当时著名的“沈家声”和“祝家声”,而且在音乐上的天赋极高。

在其中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得演奏更为贴近生活,听曲人更为感同身受。但因没有名气,所以成就一般。

他擅长弹奏七弦琴和筚篥,靠着琴师这一职业养家糊口。只要是金子,它的光亮始终都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这不,当时爱好乐曲的宰相房琯自从听了他的曲子后,便夜不能寐,天天找上门听琴。后来嫌麻烦,干脆把董庭兰招到自己府里当门客,吃穿用度全部包下,还有工资发。

有这等好事,董庭兰当然义不容辞,收拾行囊就搬进了宰相府。“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俩人的关系更像是钟子期俞伯牙,从崔珏的这首诗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把他们比作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董庭兰的才能因房琯的发掘,自身的本领才没有被埋没。

不管如何,只要身家本领过硬,就不愁没有人赏识。毕竟,平凡不起眼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锋芒毕露,就不怕别人看不见。

董大与高适的关系

可以说,高适最初是董大的粉丝。

董庭兰入驻宰相府后,靠着绝妙的琴声声名鹊起。因此,他也收获了不少迷弟迷妹,他的琴声也成为了很多诗人写作的灵感来源。其中,高适便是其中一个忠实粉丝。

上面有提及到,董庭兰擅长七弦琴。七弦琴是一种古琴,在当时胡乐盛行的唐朝,它的受众并不多。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继续学习筚篥。

从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变成朋友情谊的小转折,便是需要你懂他的内心最耿耿于怀之处。

而高适,正是对少人赏识的七弦琴颇有兴趣之人。所谓知音难觅,两人昔昔相惜,渐渐地变成了关系要好的朋友。

董庭兰在宰相府正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房琯因朝廷的事受牵连被贬,宰相府的人全部被遣散,董庭兰也不能幸免。

因他为房琯府中人,依照律法是要被逐出长安。所以,他回到了曾经流落街头的日子,就在他流浪到睢阳时,遇到了同样怀才不遇的高适。

那时的高适,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他胸怀大志,却迟迟不得志。遇到昔日旧友,自然是要畅饮一番,聊诉衷肠。

酒后饭饱,又到了离别之时。

高适笔墨一挥,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宽慰董庭兰,莫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他身怀绝技,琴技了得,不怕没有人赏识。

就在董大庆幸即使流浪漂泊,人生在世,还有旧友暖言相赠而感动不已之时,高适写了下半首,也就是我们不常见的下半首。

“蹭饭诗”的由来

“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用现在的话来讲,大概的意思就是仿佛居无定所的鸟儿一样,离开京师一晃便是十几年。没有人情愿贫苦潦倒一辈子,就如我们今日一聚,我竟然还掏不出吃饭的酒钱。

董庭兰感动之余,一听旧友也同样生活不济,满腔的怜悯之情化作钱袋里的银两。他借着酒气右手一挥,大气吼道:“哥们放心,这顿饭我请你了!”

相比高适的情况来说,董庭兰算是富裕一点点。不说当时在宰相府存了点钱,加上他那时的名声也不算低,扛着琴过来一抚,一些喜爱琴乐之人自然会慷慨解囊。

所以说,《别董大》表面上看是一首依依不舍,鼓励友人的送别诗,实质上还是个“蹭饭诗”。其中暗藏着高适的小心思:我陪他解闷,他请我吃饭,应该也不过分吧。

有人嘲笑高适吝啬,耍小心思之余,可有想过,要不是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怎会如此轻浮?

高适和董庭兰因七弦琴结缘,把自己的偶像变成朋友,说明高适本人的品性也确是有过人之处。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高适没有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潦倒境遇全盘托出。他知道,真朋友是不会嘲笑自己如此境地,连酒饭钱都给不起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正是俩人纯真深厚的友谊,才不会使得蹭饭变成一个不耻的行为,而是一个关爱的举止。

世界上同样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人多的是,但是,像高适这般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愿意被他蹭饭的好友的人,又有多少呢?

再者,也许高适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首“蹭饭诗”,竟也能流芳百世,成为千古绝唱吧?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大动乱,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我们称为是“五胡乱华”。西晋内部的混乱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就“五胡”从原来的地方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其实

  •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

  • 大清顺治时,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成了第二个“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背户介绍,顺治通宝十大珍品,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

    当时京城有三个恶霸,一个叫作黄彪,黄彪本来姓李,叫李英世,因为他喜欢骑黄骠马,所以外号“黄彪”。这个人非常坏,在当时的北京南城横行霸道,在前三门收商铺的保护费,甚至在崇文门私设了一个关卡收税。 第二个叫潘文学,这个人在北京德胜门马甸一带收保护费。第三个叫黑五爷的刘长林,在阜成门外每个月强行向煤铺收

  • 大唐皇帝在黄泉下重聚,赏功罚过,唐高祖李渊会狠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朝李渊的上一任皇帝是谁,唐朝李渊把皇位传给谁

    唐高祖李渊眉头紧锁,神色阴郁地扫视着堂中众人,脸上的每条褶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不悦:“朕的大唐,终于被你们这群‘凉球’祸害亡了!”(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甘肃省;凉球:甘肃方言,意指人傻、没出息) △唐高祖李渊 “前些天,朕遇到朱元璋,他说他刚给不肖子孙们开完会,亡国之辱,该抽则抽,该罚则罚。朕赞同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这个时段里有我们熟悉的小玄子和韦小宝、李卫和岳思盈、紫薇和尔康,他们绫罗绸缎加身,小姐丫鬟数人随行,立身豪宅万亩,动辄挥霍万金,充分的彰显了一个盛世所具备的社会安定,民众幸福,人多钱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皇帝将清朝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推上了顶峰。但也有许多人认为,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朱温究竟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颠覆大唐王朝的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温,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砀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砀山。父亲朱诚,爷爷朱信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温和,承袭了父亲的衣钵做了教书先生。朱温生性好斗,喜欢舞刀弄棒

  • 古代上班族:迟到要挨板子!欧阳修冒雨上班,白居易吐槽太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10首经典诗词,欧阳修害死狄青为何无人计较,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城百里之外的下邽县(今渭南市以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后将其母接来。虽只在休假日或逢年过节回来陪母亲,但毕竟距离京城太远,所以写下了《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描述了古代官人上班的辛苦。古代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人们更习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专家建议上交,他直言回怼:我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论情感,他浪漫且专一,并将这一生的感情都倾注于孝贤皇后;论治国,他刚柔并济,广纳天下贤良为己任;图1论品味,那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乾隆花瓶”典雅且独特的色彩,一直被世人所喜爱。既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风情于一身的皇帝,又怎能不被子孙后代视为祖上之光?这不在大清覆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号称乾隆的第七世孙

  • 古代最能喝酒的朝代不是唐朝?你猜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最爱喝酒的朝代,唐朝喝酒,古代什么时候喝酒

    很多人以为我国古代历史最爱喝酒、最能喝的朝代是唐朝。斗酒诗百篇的唐朝,以7000首诗问鼎诗歌界巅峰,但最能喝酒的朝代并非唐朝,而是明朝。明朝帝王比唐朝更重视酒文化。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修建了十座酒楼,后来又增加到十六座,简称“十六楼”。帝王将相都这么爱喝酒,自然对平民百姓也有影响,但天天喝酒没钱也

  • 清朝的宰白鸭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审案员都于心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杀人卖肉案,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清朝女性犯人照片

    光绪元年,河南南阳府镇平县,秋后问斩就要开始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早早地就到了。一名叫胡体安的“盗贼”,因为到一位玉石商人家抢劫被判处了秋后问斩。据说,这名“盗贼”不仅抢劫了不少财物,而且还打伤了商人家的多名护卫。让大家意外的是,他看起来不仅长得瘦瘦弱弱,还一直哭哭啼啼,看起来怎么也不像能独斗护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