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穷小子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成就之路,离不开这个女人的付出

从穷小子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成就之路,离不开这个女人的付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4/1/22 8:52:19

不过,当我们谈及成吉思汗成名之路的时候,一个女人对他的影响和付出是不能被忽略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诃额仑

根据《新元史》中的记载:成吉思汗的祖辈们常年生活在蒙古东北部的肯特山区,这一地区环境恶劣、资源贫瘠,而他们的部落又非常的小,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能寄居在较大的部落之下,通过合作来共同对抗恶劣的环境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危险。

在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当家的时候,家里不仅人丁稀少,而且非常的穷。根据《成吉思汗》这本书中的描述来看,也速该本想娶一个大部落里面的女人,为自己的部落获取一点外在的帮助,但是穷的连下聘礼的本钱都没有。所以,他的第一位妻子索济格勒,就是通过抢掠小部落的时候抢来的。

后来也速该和两个兄弟在狩猎的时候,恰巧碰到了刚刚新婚燕尔的诃额伦和赤列都,于是就抢了诃额伦当自己的第二位妻子。在以前的蒙古草原,抢婚是被默认的一种行为,主要发生在一些较小,且贫穷落后的部落之中。

根据《蒙古秘史》中的记载:赤列都是蒙古一个较大的部落,篾儿乞惕部落的人。在一次经过盛产美女的斡勒忽讷部落的时候,相中了年轻美丽的诃额伦。然后下了聘礼,又按照草原的习俗在老丈人家里打了几年的短工,然后举行了婚礼。

诃额伦被抢走的时候还不满16岁,两个人刚举办完婚礼,还没有过完蜜月期,就在回篾儿乞惕部的路上被也速该给抢了。

当时的诃额伦为了能让心爱的人躲过一劫,自己甘愿留下来当俘虏,配合赤列都逃跑。临别之际,将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扔给了赤列都,并说:“只要你活着,你就能找到另外一个新娘。带着这个,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我的气味。”当目送爱人远去的时候,她仰天长啸、极尽悲情,以至于“搅动了斡难河水,震动了林间山谷”。

关于赤列都抛弃新娘落跑的事情,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去进行评价。因为当时蒙古草原各部之间,在互相抢掠时,年轻力壮的成年人是必死无疑,年纪尚小的男孩儿会被抢回做奴隶,女人则会被抢回当老婆或佣人。所以,女人掩护、帮助男人逃脱,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气味在蒙古草原的化中,相当于一种独特的心灵沟通方式。一个女人将身上的衣服交给一个男人的时候,相当于将毕生的爱都给了这个男人。由此可见,诃额伦对赤列都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从这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诃额伦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非常有担当,遇事果决且极重情义,明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后果,还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心爱的人。

诃额伦对成吉思汗影响最大的,还是在他9岁之后发生的事情。

根据《新元史》中的记载:成吉思汗9岁的时候,也速该担心他跟同父异母的哥哥别克帖儿之间发生矛盾,所以就在别的部落里面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就是他之后的妻子孛儿帖。也速该把他送过去,在返回的路上被其它部落的人用毒药害死了。

也速该死了之后,按照当时蒙古人的习俗,他的兄弟们,有权利收继他的遗孀和子女们。但是,两个寡妇、七个不满10岁的孩子,负担确实有点大,所以就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担子。没有男人愿意收留他们,而原先寄居的部落,也觉得他们已经对部落没有任何益处了,所以就做出了驱逐他们一家人的决定。

诃额伦在整个部落丢掉他们准备迁徙的时候,她做了最后一次不被部落抛弃的努力。

她骑着马,高举着象征也速该的精神之旗,围着将要迁徙的人们转圈。想要借此来羞辱他们的抛弃,唤醒他们的良知。部落的族人看到之后,可能确实是感到了羞愧,就全部留了下来。但这只是表象上的,因为他们在晚上,趁着夜色悄悄地溜走了。

族人们这样做,无疑是将成吉思汗一家人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他们这孤零零的一家人,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猛兽飞禽们的威胁,还要面对没有食物和随时都有可能被别的部落抢掠的风险。

面对族人们无情的抛弃和严峻的生活状况,诃额伦依然像10年前被抢的时候一样果决和意志坚定。她没有屈服于这残忍的现实,而是领着孩子跟生存的考验做起了斗争。

为了养活孩子们,她毅然担起了本该男人承担的责任。因为不会打猎,所以她只能沿着河流整日的奔波,只为能找到一些裹腹的小果子,或者是河边的一些植被来充饥。她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抱怨生活的苦难,相反的,她还经常的教育、鼓励孩子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接受生活给于的挑战。

在母亲的影响下,成吉思汗从10岁起就领着弟弟们,学习用兽骨、树枝制作弓箭,开始在草原上狩猎一些体型较小的动物来获得食物,用这些小动物的皮来制作御寒的衣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涉猎的动物体型也随着变大,获得的食物和皮毛也越多。偶尔的还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带着用不完的动物皮毛,到临近的小部落中进行贸易交换,以换回一些生活必须品。

我们常说“女人羸弱,为母则钢”,这句话在诃额伦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用实际行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年幼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弟弟妹妹们。成吉思汗也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得到了生活的磨砺。在母亲诃额伦的影响下和教育下,养成了勇于承担、敢于反抗、遇事不弃、坚忍不拔的性格。

所以说,成吉思汗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跟他的母亲诃额伦的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新元史》、《蒙古秘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决定清朝兴亡的神秘诅咒:六个字的预言,最终一字不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十大神级预言,清朝举人戴炯的预言,朝代兴亡预言

    当时的努尔哈赤在草原野心勃勃,也站稳了脚跟。他命令工匠修建一座祭祀用的神堂,工匠在铸造地基的时候,偶然挖出一块大石碑,上面还有字。于是连忙报告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赶到一看,石碑上有六个字:灭建州者叶赫。努尔哈赤心中一惊,但他毕竟是大汗,于是佯装镇定。告诉附近臣子,这块石碑妖言惑众,不足为信,你们与我一

  •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崇祯皇帝曾求助于一名道教法师,向他询问明朝的国运还能有多久,当时的明朝关外有满清虎视眈眈,中原大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内部党派林立,崇祯早已经被折腾的焦头烂额,此时特别需要心里安慰。这名道教法师也是相当聪明的,既要说实话,又要照顾到崇祯受伤的心灵,于是便回复崇祯“今后明王朝将继续延续,直

  • 清朝的第一支近现代海军舰队,舰队的船员、舰长都是英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140位亲王名单,清朝海军,老梁说清朝真实历史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事,当时清军腐败,太平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1853年定都南京。除了太平天国这个内乱,清朝此时还有外患,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纷纷跑到华夏来谋求利益。洋人根本不在乎谁来统治华夏,他们只希望在华夏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如果谁给他的利益多,他就支持谁。洋人曾与太平天

  • 宋金分治已经常态化,辛弃疾和陆游却还要坚持北伐,这合适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弃疾和陆游北伐,陆游写给辛弃疾的诗,陆游辛弃疾都是武将吗

    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变分治局面,然后大家都认命了、不折腾了。但这种终局,只能说勉强出现在1164年隆兴和议,或者说金军饮马长江失败以后。1161年,金国要求重新划界,实际就等于说: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不算了,现在我就是要灭了你。所以,绍兴和议之后,女真人就没打算消停,停战只是

  • 此人在乾隆生日时极尽讨好四十多年后却直接促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小斯当东被乾隆皇帝接见这个人就是小斯当东,是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这次来清朝他是以“见习”的身份跟随父亲来的。为了这次出行顺利,小斯当东跟着翻译学起了中国话,很快,他便学的得心应手,这也为他与乾隆皇帝的会面打下了基础。八月初十,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团,小斯当东也在这样的条件下见到

  • 饮马黄河的契丹,为什么会答应澶渊之盟?因为它的处境比北宋更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澶渊之战为什么宋军不攻击,澶渊读音,澶渊是今天哪里

    契丹“兴师寻盟”一说,出自宋朝使臣曹利用之口。与其说寻盟是契丹的目的,不如说是曹利用为契丹找的托词。但是,和谈却是对契丹最好的选择,而且一直也是契丹萧太后的决策选项之一。个中原因就是:契丹的处境比北宋更窘迫。北宋的处境,一个是河北边患,即契丹;一个是西北边患,即党项。第三个是契丹兵临澶州导致的文臣纷

  • 清朝最小寡妇仅15岁,守寡长达101年,漫长的时光她如何度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福建清朝女子守寡,清朝唯一守寡皇后,晚清时期一对年龄很小的夫妻

    我们都知道,古代女子命运凄惨。不仅要遵守三从四德,还要裹小脚,遵守无理的封建礼教。没有什么比一堆不讲理的规矩更伤害人的了。尤其是古人最重视的“守节”,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女性的青春!何谓守节?丈夫死了不能再嫁人。要么自杀殉节,要么守着丈夫的牌位过一辈子,以此来显示贞洁。或者有为出嫁的少女,死了丈夫,也不

  • 宋朝这位皇帝,死后头颅成饮器,躯干烧成花肥,朱元璋叹息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代皇帝,他是赵匡胤儿子赵德昭九世孙,但他的皇位却是天上砸下来的。赵昀原名赵与莒,1205年出生于绍兴府山县,赵昀起先并不是一位皇子,他是皇帝宋宁宗的远房堂侄,赵昀的家世同普通百姓差不了多少。赵昀七岁时候父亲还去世了,母亲带着赵昀一直寄居在叔叔家里,处境十分的惨。正在这时,宋宁宗赵扩让

  • 蒲松龄笔下的《野狗》到底有多恐怖?恐怖到风月难以幻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蒲松龄诡异事件,蒲松龄一生共娶了好多个妻子,蒲松龄诗词十首

    明末清初之际,在胶东地区爆发了一场持续很久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领袖叫于七,所以这场起义被称为于七之乱。正值武力巅峰的清军,当然不允许起义愈演愈烈。真实的历史鲜有什么怀柔招安,多是高效率的暴力屠杀。所以,清军对于七之乱的手段就是暴力屠杀。于是,清廷派重兵扑灭于七之乱。在胶东地区,大兴连坐族诛。凡是跟起

  • 北宋唯一一个世袭的武将世家:威震西北二百年,功绩远超杨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这折家将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族的人。折家将是真正的武将世家,他们从五代开始到南宋初年,就一直捍卫着中原地区的西北门户,尽最大可能把契丹、西夏和生羌(没有归顺朝廷的羌族部落称生羌)拒之门外。说到折家将,那就要从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算起的,他可以说是第一代折家大将,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