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清官,现在有很多以于成龙为原型的戏剧、影视剧,使很多人都了解了这个清代第一廉吏。去年我还重温了于成龙的事迹,我将央视播放的《于成龙》观看了一遍。
于成龙是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人,在明朝时祖上曾官至巡抚。于成龙祖上虽然为官,但是到他这辈家道早已中落,于成龙当时的条件比我们还有艰苦,但是他心怀远大志向。
崇祯十二年,于成龙参加乡试,当时省城太原考场发生了徇私舞弊事件,于成龙便在试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最后于成龙只考取了一个副榜贡生,参加会试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由,辞去做官的机会。
于成龙虽然心怀大志,但是考试不行。清朝恢复科举后,于成龙多次参加考试,但是都没考上。最后于成龙成家生子,家庭负担变大,只好在家服侍父母,照顾妻儿。
1661年于成龙进入国子监,之后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决定到遥远的广西边城罗城任职,他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为官。电视剧《于成龙》中对这段有描绘,当时和于成龙一同来的仆从有的在半途就跑了,到罗城县以后,有的病死,罗城县当时刚归清朝管理,说是一个县城,但是都比不了我们现在的一个小村庄,县城内只有五六户人家,县衙门是破茅房,于成龙就从这个荒芜之地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于成龙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好领导,广西布政使金光祖、张朝珍等几位开明的领导,对于成龙进行了提拔。他的奋斗获得了回报,1667年金光祖举荐于成龙,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合川区,离我这里很近,于成龙在合州的政绩显著,两年后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
在黄州的四年,于成龙的政绩突出,深得湖广巡抚张朝珍的器重,被擢升为武昌知府。于成龙主政武昌的时候,正值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遣人进入湖北起事,于成龙将武昌的数次暴乱都成功平定。
于成龙之后便青云直上了,先升任福建按察使,没到两年,便升任两江总督,1684年朝廷又命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的事务,同年4月18日,于成龙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为官半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三次被举“卓异”,数次升迁后,仍然吃的是粗茶淡饭,甚至在自己的后院种菜吃,被康熙帝称为“今时清官第一。”于成龙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到了勿昧天理良心。
于成龙虽然走了,但是他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死后南京的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于成龙最后葬于自己的老家,康熙帝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国库专门拨款修建其墓,在其墓内用碗扣着白灰松香,其中碗寓意“挽留”,白灰寓意“一生清白”,松香寓意“流芳千古”。
1947年横泉村的村民为了筹集资金发展生产,挖掘了于成龙的墓,将里面的值钱的东西取出换回了800多斤棉花,此外每家分得五个瓷碗,七颗珍珠,于成龙的衣冠被政府保存,于成龙的遗骨被重新安葬。
多年以后,于成龙的墓又再次被破坏,连墓地的古松、古榆树都被砍掉了。
现在于成龙的墓地得到了修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