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将VS新人:基业60年的吴国为何面对14岁的晋国毫无回手之力?

老将VS新人:基业60年的吴国为何面对14岁的晋国毫无回手之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53 更新时间:2024/1/21 10:58:59

华夏大地最终也没有成为刘氏,也不是曹氏,更不论孙氏的天下。晋国默默崛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后消灭魏、蜀二国,江东之地仿佛探囊取物。

[var1]

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长江天险也难以阻挡晋国铁骑,东吴孤立无援,最终葬国。是什么让曾经纵横赤壁的江东六郡走向灭亡的?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吴国晚期为何不积德业?

三国之中,吴国并不是实力最强的一方,而魏国、蜀国相继灭国,吴国成为三足之中最后的势力,为何坚持到最后的吴国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灭国的悲剧,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孙权晚年的极端猜忌,埋下内乱祸根

孙权在早期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多次力挽狂澜。在东吴实力较弱之时,运筹帷幄,善用人才,多次让东吴转危为安。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周瑜火烧曹操三十万大军,夷陵之战,陆逊用计大破刘备蜀军。而到了后期,随着魏国,蜀国核心人物一一离世,孙权变得极端自负,并且猜疑身边的忠臣。

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太子之位不定,为吴国以后的动乱埋下祸根。在“二宫之争“时,陆逊卷入纷争,孙权虽信任陆逊,却让其受谗而死。让朝内忠臣十分心寒。

2. 朝野内斗不休,无心治国

孙权曾说:“子弟不睦,臣不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而他自己却也深陷内斗的泥潭不能自拔。孙权晚年关于扶立太子一系列的决定,给本已暗河汹涌的朝廷内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孙权在孙登病逝后,废黜了第二任太子孙和,又将自己偏爱的鲁王孙霸赐死。

最后只得立孙亮为太子。孙亮仅有十岁,无法主宰朝政。公元260年,宗室大将孙琳的反叛孙亮,废黜并杀害了幼帝。而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虽然有所政绩,但在位7年就英年早逝,并未改变东吴消亡的未来。

[var1]

3. 东吴末代皇帝骄淫暴虐,不理朝政

孙皓在执政前期时,抚恤人民,政治清明,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又好酒色。吴国谋臣薛莹曾说:“皓昵近小人,刑罚放滥,大臣诸将,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

孙皓不断发动战争,虽然给晋国造了一定的影响,但收效甚微,却直接导致了国库空虚,在这种情况下,仍旧大兴土木,迁都至武昌,从而民心丧尽,众叛亲离。

4. 晋国的崛起对比吴国的惨淡,逐渐落后

司马家族在曹操的控制下隐忍待时,魏国的逐渐衰败,给予了司马家族大展身手的机会。司马氏一举灭魏、蜀两国,建国,称晋。司马昭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且善用计谋,爱惜将士,准备充分;孙皓则奢靡无度,统治残暴,晋灭吴也是合情于理。

晋武帝筹划剿灭吴国时,深知要想成功,水战是重中之重。于是在改善内政、囤积粮草的同时,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公元269年,发兵二十余万进军东吴。此战,晋军有着周密充分的准备,并且兵分多路,水陆并进。水军在王浚的带领下,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指建业,晋军一举获胜。而孙皓昏庸无能,防务松懈,上下离心,节节失败,最后只得投降。

二、细扒江东六郡的不积德业的表现

1. 大势渐去,走向衰落

[var1]

曹操、刘备和孙权时代的结束,宣告着三国鼎盛时期的终结。各国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皇位继承权的角逐,吴国也不例外。公元241年,孙登,作为孙权的长子,深得父亲的喜爱,但不幸因病早逝。悲痛至极的孙权只得再立孙和为太子,但孙权心中却又中意四子孙霸。

于是在次年封孙霸为鲁王。这次的册封,加速了东吴政权的倾荡,朝中大臣左右离心,太子在位岌岌可危,引发了"二宫之争“。最终,两位皇子无一幸免,太子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无奈只得立幼子孙亮为太子,东吴从此走向衰亡。

孙权病逝后,仍为孩童的孙亮即位,政务则由旧朝大臣辅佐。同年,魏军征讨东吴,以司马昭为总督,率大军直指东兴,史称东兴之战。吴国以诸葛恪为帅,以少胜多大败魏军。

东吴此时仍有先帝孙权所遗留的实力,直到公元253年,东吴内忧外患:诸葛恪征淮南失利,孙峻孙綝先后掌权,而孙綝统治残暴,排除异己,大肆杀戮,吴国的力量被进一步削弱。

紧接着,孙亮被废,孙休即位。孙休政治清明,品德贤良,虽使东吴衰微之势得以延缓,但并未从根本上使问题得到改善。

公元264年,东吴没落之势进一步恶化:孙休病逝,交趾叛离,蜀国灭亡,内外夹击下,孙皓即位。孙皓执政前期,政绩丰硕, 被誉为"令主"。但后期,他变得骄奢淫逸,统治日渐残暴,民不聊生,又兼不断向晋国发动战争,这使得本已经亏虚的东吴雪上加霜,大量的国家资源被空耗,也未取得军事上的进展。

[var1]

2. 西陵之战,孙吴趋于灭亡

公元272年,西陵守将步阐反叛投降。吴国陆抗派左奕、吾彦等大将讨伐西陵。

晋国派军援助内困西陵的步阐。陆抗为了在围剿步阐的同时,可以牵制即将抵达的晋军,从赤溪到故市高筑围墙等防御工事。在陆抗的命令下,军民不分昼夜,加速筑围,十分艰辛。

众将士进谏说:"如今应趁三军的士气还强盛的时候,立马攻打步阐,那么在晋国的援军抵达之前,我们一定已经攻占了西陵,又为何去修建围墙,使士兵、百姓的气力都白白浪费。"陆抗说:"西陵占有地利,城墙稳固,准备充分,粮草充足。

更何况西陵所有的防御设施,器材,都是我早期在西陵任职时所打造布置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快速而轻易地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晋军到来之时我们没有防备,那么我们腹背受敌,靠什么来防御?陆抗为了安抚意见不同的将士,于是集中部分兵力,强行攻城,但是并未成功,西陵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见此,众将士开始齐心修筑围墙。但陆抗军中有一个都督俞赞,背叛投降。但是被陆抗发现,他利用俞赞向晋军提供情报,同时连夜改变了进军计划以及防御部署,大破晋军。西陵也最终夺回。

在西陵之战大局获胜后,孙皓错误的认为吴国完全有能力与晋国抗衡。他认为晋国虽横扫魏国,蜀国,是因为两国气数已尽,并且晋国在多次战役的消耗下国力被大大削弱,而东吴地处江东富饶之地,久无战火,民众生息盈然,国家实力雄厚。

[var1]

他还自以为有天神相助,甚至为此求仙问卦。道子术士多为畏惧孙皓残暴的统治而只得以"吉。庚子年,青色的车盖会进入洛阳。"此类话来回应吴王。但是孙皓信以为真,信心满满地宣称要收复天下。这样以来,本就残暴的孙皓变本加厉,不理朝政,穷兵黩武,不惜倾动国力多次向晋军发起进攻。孙皓的暴政加快了国力的损耗,也加速了孙吴的灭亡。

三、不积德业的孙吴政权最终走向终点

公元276年,晋国发展迅猛,一举消灭吴国的计划也已经准备充足。但是鲜卑南下侵扰晋国边境,晋国大臣贾充认为此时伐吴并不可取,应先稳定边界,消除隐患,再一举消灭吴国。鲜卑的介入,直接导致了晋吴两国战事的延后,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讨伐东吴。任贾充为大都督,以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浚和唐彬将军为首,分六路大军一举伐吴。

晋军声势浩然,锐不可当。六路大军分别进攻吴国首都建业以及东吴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东吴依托长江建立防御,水战是不可避免的。在晋国灭蜀后,蜀国的水军一并归晋,这使得破吴更加唾手可得。王浚和唐彬等将由蜀地顺长江东下,加入战斗。

反观孙吴,君臣左右离心,文臣没有退敌的良策,武将没有决战的信心,君上更是无心专注眼前的战事。孙吴的防御体系混乱至极,不堪一击,虽占天险,却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晋军抓住时机,势如破竹。吴国防线迅速崩溃。

[var1]

公元280年,王浚带领的晋国水军直抵石头城,孙皓深知木已成舟,大势已去,于是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晋军门前投降,被晋朝封为"归命侯"。至此,吴国灭亡,晋国一统天下。

结语

东吴依托天险长江之势,地跨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四大州,北至庐江郡,南通日南郡,西达交趾郡,东临东海。坐拥江东地区富饶的物产资源,并且的江东大族如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武力强宗如阳羡的周氏,吴兴的沈氏,钱塘的全氏等作为孙吴政权支柱。

尤其在在孙皓统治时期,江东士族更是趋于极盛,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东吴凭借其优势成为三足之势的最后一支,但政权的更迭,统治者的治国无力,再加上无止尽的穷兵黩武,东吴的国力被慢慢消耗,再加上君臣离心,使得东吴外有强敌,内政不稳,腹背受敌,最终走向灭亡。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吸收东吴灭国的教训,广积德业,不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吴书》

更多文章

  •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绝世猛将,武力不下赵云,却很少有人提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手下八大猛将,许褚对赵云评价,赵云老婆照片

    但要问起《三国演义》里的文鸳,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为啥呢?要知道文鸯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他的成名之战是项县之战,当时文鸯随父亲文钦以及毌丘俭发动淮南之叛,司马师亲率大军来镇压。文鸯当时只有18岁,但勇力过人,他亲自率领一支突袭队,趁夜杀入司马师的大营,让司马师受惊不小,刚动过手术的那只眼伤口突然

  • 孙权一生最后悔的两件事: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孙权一生,虽然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波折,但是令他后悔的事情其实也不少,其中有两件事情足够让他后悔一生,简单点说就是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结错了一门亲事就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本来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一是为了加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另外一方面是试图以美色和安逸的生活困住刘备

  •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名老幼以示威慑。那么长平之战始末如何?赵括在失败中又要负多少

  • 孔子曾说出一句“脏话”,却意外流传千年,成为现代教师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随便骂了句脏话被流传至今,孔子曾经说过怎样的话,孔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是哪句

    [var1]孔子在历史上,据说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人是德行比较好的,历史上也称为七十二贤士。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儒家思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以蓬勃发展。它虽在某些朝代受到压制,但仍有着深远的传播。最著名的是《论语》。据说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写的。[var1]孔子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弟子,名叫

  • 刘禅曾经说了三句话,吓坏了诸葛亮,吓跑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投降姜维说什么话,三国演义姜维刘禅对话,刘禅和诸葛亮闹翻的原因

    可是,历史是不允许的。岂识刘禅并非愚钝之人,反而很聪明。近代李密说过,刘禅作为国君来说,就可以和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所以刘禅的心智是很成熟的,可是成熟的他又为何做了很多很多的傻事呢?我们需要剖开这几件事来好好分析。第一句话就是那句很出名的“此间乐,不思蜀”,大家都会认为这句话是刘禅昏庸无能的体现,却

  • 孔子随口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是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受她影响的,而记载他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简单来说,就是完美无瑕的人。孔子非常博学,

  • 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我们人类的范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诸葛多智而近妖”。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正因为这样,超越了我们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英雄豪杰玩弄于肱骨之间。官渡之战,一统北方地区的霸主曹操,被诸葛亮玩得手忙脚乱,全无反抗之力。 火烧赤壁,

  • 大禹竟是古埃及的蝎子王?《山海经》有新发现,夏朝或许是古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的夏朝大禹,蝎子王和大禹,夏朝大禹不是中国的吗

    想必大家小的时候,应该都有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了,大家都认为大禹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上古典籍,书中曾描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其实《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古埃及的记载。[var1]有观点认为,没有文字资料就无法确定一个王朝

  • 史上4大鬼才:张三丰垫底,诸葛亮没能挤进去,第1操纵整个春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实张三丰简介,历史人物张三丰活多少岁,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究竟什么样

    [var1]春秋时期的人物——管仲,大家多多少少对这个人有所耳闻,然而呢,这个人厉害之处在于他在齐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而那些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人根本都想不到的,而齐国正是通过他的举措才一跃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说他是鬼才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意思。[var1]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老子。他是中国古

  • 1965年南京挖出东晋贵族小姐墓,出土200粒药丸,专家:枉为人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1月,南京市鼓燕子矶区的人们也开始对人台山进行土地平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家在山上挖掘时,竟然挖出来了一个意外收获: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图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停地宣扬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理念。但当地百姓因为文化水平仍然不是很高,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看到不小心挖出一个坟后,大家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