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涌现出了许多猛将,名垂青史。
估计大部分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演义及其影视作品。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为基础依据,大的走向、格局没有变化。
但罗贯中对史料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对一些人物进行了美化,对一些人物进行了拉低。
例如刘备,就被进行了也一定程度的美化,而周瑜,就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拉低。
蜀汉五虎将呢?真正的蜀汉五虎将跟《三国演义》描写的一样吗?
现在不少读者认为,蜀汉五虎将里,《三国演义》对关羽、赵云进行了大量的美化。
故而,关羽、赵云都是被高估的。
其实不然,蜀汉五虎将里最被高估的,另有其人。
首先得明确一点,三国正式,并不存在“蜀汉五虎将”这个说法。
曹魏的“五子良将”是真的,“蜀汉五虎将”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刘备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没有赵云。
而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并列一传。
显然,陈寿把这五个战将,视作一个级别的。
故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才有了“蜀汉五虎将”的说法。
关羽是蜀汉五虎之首,也是蜀汉头号战将。
蜀之小地,名将唯羽。三国时期,蜀汉只有两个大将进了武庙,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张飞。
要论个人的勇武,关羽是三国正史里的绝顶战将。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
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三国志仅此一位,再无他人。
要论带兵打仗关羽更是一代名将。
兵绝北道:赤壁之战后,周瑜跟曹仁在南郡对峙了一年多。
曹仁守军只有几千人,但曹魏的援军始终过不来,因为关羽挡下了乐进、徐晃、满宠、文聘。
威震华夏:襄樊之战,关羽先把曹魏內姓头号猛将曹仁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然后盟友东吴的两个大都督陆逊、吕蒙和叛徒糜芳、傅士仁在背后捅刀子,关羽才败走麦城。
陈寿的《三国志》说关羽“威震华夏”,真正的关羽,比《三国演义》还威风。
张飞,蜀汉五虎第二我,《三国演义》对张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拉低。
尤其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张飞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加强版李逵。
真正的掌法,跟关羽并称“万人敌”,义释严颜,有大将之风。
另外,张飞还击败过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堪称一代名将。
故而,张飞也没有被高估。
黄忠,《三国演义》对黄忠的描述还算中肯,“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有不少读者,都觉得黄忠是蜀汉五虎将里实力最差的,因为年老体衰。
加入刘备阵营后,有不少人都质疑黄忠的实力,先是关羽看不上黄忠,后是魏延主动挑战。
之后又是赵云担忧黄忠年老,打不赢张郃。
在夷陵战场,刘备也质疑黄忠的能力,迫使黄忠贸然出击,遭到吴军的伏击。
真正的黄忠,其实很能打,定军山之战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
而赵云、马超在正史里都没有阵斩敌军大将的记录。
赵云
赵云武艺天下无双,一杆龙胆亮银枪打的各路名将心惊胆寒。
尤其是赵云在长坂坡上七进七出,连斩曹魏将领五十余员,战绩实在是逆天。
汉水救黄忠时,赵云一人单挑徐晃、张郃二人,打的他们俩抱头鼠窜。
不得不说,三国演义对赵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拔高。
真正的赵云武艺不低,带兵大战不如关羽、张飞,但也不弱。
历史上的赵云,称得上是一代良将,不什么无能之辈,甚至比马超更强。
刘备入主西川时,蜀道十二郡,赵云率军取其二。
汉中之战后期,赵云带着几十个骑兵冲杀曹魏大军。
接着赵云在汉水摆下空营,吓退曹操千军万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率小股部队出斜谷为疑兵,吸引曹魏主力。
试想一下,如果赵云没有名气,不是一代良将,能吸引来魏军吗?
如果让马谡去吸引魏军,估计没人搭理他。
马超
蜀汉五虎将最被高估的,就是马超。
罗贯中为了描写这位勇武仅次于吕布的“西凉锦马超”,简直是瞎写。
有多少人会相信马超能把魏武曹操打得“割须弃袍”?
三国只有一人,能让曹操灰头土脸,就是周瑜。
马超能跟周瑜比吗?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曹公不许。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三国志
正好相反,曹操把马超打的溃不成军,想投降讲和都不行,曹操就是要废了马超。
三国演义的情节,马超的父亲好端端的被曹操所斩,所以马超起兵报仇。
而正史正相反。
马超的父亲马腾带着他的两个兄弟马休马铁,一家老小都去了曹操那里。
只有马超自己在西凉。
不知马超是哪根筋搭错了,他不顾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危,不自量力的起兵发叛曹操。
结果被马超曹操打得溃不成军,一家老小被曹操所斩。
如此莽撞的马超,归降刘备后,刘备也不让他带兵。
刘备用马超,用的是马超的名,不是马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