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车裂以徇,灭其宗。”
[var1]
但对于带兵剿灭嫪毐的人,自古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有许多人认为吕不韦带兵参加了平乱,大部分影视剧中也都是这样演绎的,但也有人认为吕不韦并没有参与平乱,因为秦王嬴政不可能派他去。
吕不韦不应该出现在平乱嫪毐的现场
[var1]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嫪毐是因为秦王嬴政到雍城举行加冠大礼,所以才趁机叛乱。加冠大礼是古代君王人生最隆重的仪式之一,比成婚大礼还要重要,仅次于登基,因为这项大礼意味着这位君王要正式开始亲政了,必须由宗亲和朝中的重臣主持。《史记》中虽然没有说吕不韦是否参加了秦王加冠仪式,但此时的吕不韦是嬴政的相国和仲父,拥有如此地位的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参加,而且除了吕不韦,秦国的其他大臣也都应该是在场的。因此远在雍城的吕不韦在时间上不可能参加咸阳城内的平叛的。
或许有人会说,吕不韦就不会从雍城临时赶回咸阳城么?
首先,嫪毐叛乱一事在秦始皇的从政生涯内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吕不韦在历史上重要性也无需赘述,从司马迁专门为他写了《吕不韦列传》就可以看出。如果“重要的人”参加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什么所有史料中都没有记载,这对于追求严谨记史的司马迁来说,不记载似乎不合理,除非司马迁根本不知道吕不韦参与了平叛。
[var1]
其次,嬴政未加冠之前,秦国内的势力已经形成了秦王、太后集团、吕氏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嬴政听说嫪毐叛乱的消息后,如果吕不韦来的及回去,这种国家大事,他应该跟身为相国的吕不韦商量,而且派吕氏集团去对付太后集团,嬴政“一石二鸟”除掉自己政治上的两大障碍不是更好么?正是因为吕不韦赶不回去,所以才命令守在城内的昌平君、昌文君去平叛嫪毐。
既然史料中没提吕不韦是否参加了嬴政加冠,那他有没有可能被留在咸阳守城呢?
答案也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嬴政和吕不韦已经有了隔阂,他早已经对吕不韦不信任了,甚至对其有些厌恶。 因为,根据秦国的制度,男子年满20就可以行加冠礼,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以提前至18岁,而由于重权在握的吕不韦一再拖延嬴政的加冠仪式,因为他知道一旦秦王加冠,就意味着自己权力的消失和势力的削减。
[var1]
秦始皇既然对吕不韦不信任,根本不可能让他守城,虽然吕不韦和嫪毐不是一伙的,但他们若在城内联合起来造反,秦王可能真的无法招架,政治嗅觉敏锐的秦王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
所以秦王去雍城,是不可能让吕不韦留守咸阳城的。
根据以上分析,再结合《史记》中的记载,还原秦始皇除嫪毐一事
在秦王政九年四月之前,嬴政早已经掌握了嫪毐丑行的证据,碍于自己母亲的面子,嬴政克制自己,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四月的巳酉日,秦王带着吕不韦和其他所有朝廷重臣去雍城行加冠礼,为了防止咸阳城出现不测,提前令大将大将王翦“耀兵三日“,并且命昌平君、昌文君两位心腹大臣留守咸阳城。
[var1]
加冠仪式完成后,嬴政住在了雍城的蕲年宫,而嫪毐趁嬴政离开咸阳的机会,矫改了御玺和太后玺,集结了自己的亲信和叛军,计划去蕲年宫除掉嬴政。嬴政得知嫪毐叛乱,令昌平君、昌文君拿着虎符,调集了提前准备在城外的兵马,与嫪毐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最后嫪毐失败,逃出城,但最后还是被活捉、车裂。
而吕不韦并没有亲自参加平叛,充其量也顶多是和亲王一起商量决策而已。
所以影视剧中的桥段只能当作娱乐,不能同真实的历史事件混为一谈。
欢迎关注小辫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