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最大的本事:不是文韬武略,而是卜断吉凶,判断形势

曹操最大的本事:不是文韬武略,而是卜断吉凶,判断形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4/2/5 19:45:55

形势不利的事,曹操绝对不干,必然及早脱身。

曹操第一次离开官场,是在担任济国相后、迁为东郡太守之际,他不去赴任,装病,返乡。原因是他在济国相任内打击权贵,揪出官场害群之马,让朝廷不怎么放心,把他调离。曹操不愿出任东郡太守,这是明哲保身之道,躲过不利时期,图谋日后的复出。

曹操第二次从离开官场是董卓入京时上表曹操为骁骑校尉,董卓想和曹操合作,曹操却避之不及,他改名换姓,从洛阳东面小路潜逃回乡。

曹操不和董卓合流的原因是什么?是认定董卓成不了大事,不愿被他拖累?还是打从心眼里不欣赏董卓,即使跟着董卓前途似锦,他也不屑与之为伍?以曹操个性以及对当时形势的分析,相信二者兼有,曹操和董卓不是很配,而且曹操也不怎么看好董卓。

所以《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行刺董卓不成而逃亡的情节,虽为虚构,但并不离谱,曹操不买董卓的账是事实。

曹操一直很会判断形势,利不利,看在眼里,算在心里,很准确。

曹操拒绝王芬的废立皇帝的计划,也是一例。

王芬是冀州刺史,据裴松之说:“《魏书》称芬有大名于天下。”算来王芬也是知名人士。有一天,陈逸和江湖术士襄楷在他家小坐。襄楷说:“我观天象,发现天象对宦官不利,那些黄门、常侍恐怕真的要被灭族了。”

陈逸听了很高兴,王芬更是亢奋说:“如果真是这样,我愿意做这样的事。”于是王芬联络各地豪杰,同时上书说黑山贼劫掠他的辖境,为他的起兵找到名目。

正好汉灵帝要巡视河间旧居,王芬打算劫持灵帝,杀死黄门,常侍,然后废黜灵帝,另外拥立合肥侯为帝。

王芬把计划告诉曹操,曹操说:“废立皇帝,是天下最为不祥的事,以前有人曾经衡量轻重、计算成败后付诸行动,伊尹霍光就是。他们满怀忠诚,以宰相之尊,凭借大权,加上众人力,才成功。各位只看到他们当初轻易的一面,未看到现今困难的部分。”

曹操判定这事难以成功。王芬后来去找华歆、陶丘洪合作。陶丘洪准备动身,华歆劝阻:“废立皇帝是大事,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何况王芬性格粗疏,缺乏威武气概,这个举动不能成功。”陶丘洪于是没去。

这时,负责观测天象的太史上书说他观察到北方上空在半夜时有一道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天际,表示北方地区有阴谋,请皇上打消北巡的念头。

灵帝于是作罢且命令王芬解散军队,不久征召王芬到洛阳,王芬心虚,逃亡,后来自杀。

王芬不具雄才大略,政变之事岂是人人可以干的?曹操不跟,或许不是了不起的眼光,但他的分析,“各位只看到伊尹、霍光当初轻易的一面,未看到现今困难的部分”,讲得很好。我们找前人的成功先例来当作励志榜样,固然很好,但常常忽略了一些主客观环境的差异。诸君也不是伊尹、霍光。

同样的,襄楷观天象其实没错,宦官的确玩完了,但终结者不是王芬,而是何进策动,袁术、吴匡等人执行。

刘焉前往益州,不也听说“益州有天子气”?但益州有天子气,未必和你刘焉有关啊。刘备入蜀,不知道益州有天子气,但该你的天子气,就是你的。

曹操反董卓一事,更展示他判断形势的本事。

初平元年春正月,反董联盟宣布起兵,二月董卓徙天子,迁都长安,自己留在洛阳烧宫室,但反董联盟没人敢乘胜追击,因为董卓仍旧势大,出头鸟的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

可曹操却认为,董卓已经踏出错误的一步。正确的做法是:“假使董卓先前听说我们在山东(崤山以东)共同起兵的消息,就倚仗朝廷的声威,占据洛阳的险要地形,形成向东控制天下的态势,那么就算董卓无道,仍然具有威胁的力量。”

但董卓错了,“焚烧宫室,劫迁天子”,变成天下公敌。

曹操分析“势”的形成和掌握,跳脱传统的看法,不以“道”为胜负的唯一关键。董卓无道,仍然足以为祸,仍然是颇具威胁的对手,不是像传统儒士所认定的,只要行道,就可王天下;不道,如摧枯拉朽,必亡。

(完)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虽然诋毁曹操不遗余力,但就这一段,却让人敬佩曹操

凡事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刘备与曹操的行为相反,本质却相同

让梨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罪诛杀满门,此举是否符合双重标准?

曹雪芹用贾敬之死影射雍正?曹家与雍正又有什么仇怨?

曹丕的政治能力如何,是否真像有些人说的超过了曹操?

更多文章

  • 吴王阖庐弑兄篡位,为何还受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吴王禾禄重用人才,任用伍子苏、孙吴,吴国兵力逐渐强大。然后攻打楚国,吞并楚国,攻打越国,梦想成为春秋一代的领袖,可谓是志存高远。其次,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作为一个大王,亲自参军征战,还不如把楚国的王宫和楚昭王的妃子分给伍子胥,住在军营学习军务。[var1].还有吴万格禄用才,又要用孙吴。遇到问题

  • 司马懿怕诸葛亮怕得要死?他们到底谁怕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哭,司马懿克制诸葛亮,经典传奇司马懿与诸葛亮

    当时曹丕驾崩,曹叡登基,让司马懿提督雍、凉兵马,诸葛亮听说后“大惊”。为什么“大惊”?诸葛亮说:“曹丕已死,孺子曹叡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令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诸葛亮的这段话表明:1、钟繇、曹真、曹休、华歆、王朗、陈群这些曹魏的重臣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

  • 张良为什么要杀秦国?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起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良杀秦始皇,张良千古名言8句,张良个人简历

    后来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张良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以其非凡的谋略和战术帮助刘邦打赢了楚汉战争.与萧何、韩信并称三杰。然而,张良复杂的身世和报复汉族的行为,使得他后来帮助刘邦建汉的一些举动饱受争议。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

  • 古人眼里女儿只是赔钱货?看曹植那最卑微的为人父心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植后人有多厉害,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植斗牛诗原文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这是钟嵘《诗品》对曹植的最高评价;而山水大诗人谢灵运对曹植更是有“才高八斗”的崇拜赞赏。这位八斗之才到底有多优秀,我们看几段VCR: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白马篇》的名句,原来曹植不仅是情感纤细的才气诗人

  • 三星堆问世,神话被证实,山海经里记载的真的不是华夏文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山海经最吓人的照片,山海经有记载三星堆吗,三星堆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

    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山海经》是古代记录志怪的书籍,这本古籍记载了许多超现实的事故典籍,像“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都来自于山海经,由于荒诞不羁,书中内容超乎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它也奉为“神话小说”。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评论山海经:“《山海经》中记载的所

  • 曹操不称帝是忠君爱国,还是一种策略考量?这问题李渊能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和杨坚的关系图,关陇集团为何选了李渊,为什么曹操到死都不称帝

    李渊的做法虽然与曹操类似,最终却有所区别,咱们今天就说说这里面的门道。李渊的做法是,另立隋炀帝的孙子,13岁的杨侑为帝,逼使隋炀帝变成太上皇。这相当于自行把隋炀帝给废了。表面上,李渊没推翻隋朝,也没推翻隋炀帝。实质上却是大权在握。和当年的董卓不同,李渊没有把现任皇帝拉下来,另立新帝,更不同的是,李渊

  • 吴王多次拒绝听从伍子胥的劝谏,终究把自己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王不听子胥劝,子胥和吴王的关系,伍子胥反过吴王吗

    伍子胥原籍楚国。他叫元,吴舍的父亲,吴尚的弟弟。他祖上有个叫吴举的人,是楚庄王的大臣。他能言善辩,名声在外,他的子孙在楚国也很有名。[var1]后因群臣奸诈,其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往吴国。这一时期,在伍子胥、孙吴的指点下,吴国西破楚国,北震齐晋,南破越人。之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残部五千退

  • 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那么历史只多了一个糟老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为何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小学生讲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项羽自刎乌江事例50字

    楚霸王因何不肯过江东,大概只有楚霸王才知道,甚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项羽能迷倒后人,让后人津津乐道之处,不在于他怎样生,而是在他怎样死。项羽本就是一个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概括项羽一生勇则勇矣,但有勇无谋、生性残忍,优柔寡断,不得民心,众将离叛,唯一擅长的就是打仗,你不服我我就打

  • 孟子说,七十可以食肉矣:古人吃一次肉为何这样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子说老者食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出处,孟子经典35句解析

    说清代有两个少年,一个是县学教官的儿子,一个是县丞的儿子,某天二人打架,县学教官的儿子打输了,回家哇哇大哭。县学教官的夫人抱怨道:“咱家儿子天天吃豆腐,县丞的儿子却天天吃肉,咱儿子哪里是人家的对手啊?”教官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安慰他们娘俩道:“不要着急,等祭祀完了孔子,咱吃了祭祀用的猪肉,我儿就有劲

  • 中国古代最能忍的5位帝王排行榜,勾践仅排第5,谁排第1?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越王勾践。 [var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示意图。(图/翻摄百科词条)“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是因越王勾践而来,他的隐忍程度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作为国君他进入吴国给吴王当仆人,每天做牛做马,夫差有病的时候亲自为其尝粪便,如此屈辱勾践就此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