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曾国藩的三次跳水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曾国藩的三次跳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92 更新时间:2024/2/5 16:13:58

曾国藩的发迹就是从组建湘军开始的,书生掌兵,并非想大家相信的那么容易,曾国藩的沙场征战之路非常坎坷。湘军初兴之时,就被迫前去直面顶峰的太平军,后果可想而知,屡战屡败。

曾国藩曾经因为湘军的大败,三次花式跳水(当然都没死,不然就没有所谓的曾圣人了)。曾国藩为什么会选择跳水自尽?而且都是跳而不死,当然不是为了好玩或者锻炼身体,而是在演戏。

首次跳水是在靖港之役,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发兵西征,试图全取两湖。太平军从武汉沿水路进攻湖南,曾国藩为了安抚长沙城浮动的人心。主动率军进攻驻守靖港的太平军,结果湘军因冒进和训练不足,被太平军大败。

此战湘军损失数千士兵,水师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看到湘军惨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成功救起,这是曾国藩的第一次花式跳水。曾国藩这次跳水,是演戏给长沙父老看,是演戏给满清朝廷看,更是演戏给湘军将士看。

曾国藩这一跳,就避免了首战惨败,无颜面对长沙父老的窘境;更是向朝廷证明自己有杀身报国的壮志,让满清朝廷相信自己会知耻后勇,避免被大肆惩罚;最后就是通过跳水自尽,激烈湘军兵士的斗志和羞耻之心。

第二次和第三次跳水是在湖口之战,此役曾国藩为了攻克太平军驻守的九江,直捣天京。率军进攻九江东部的湖口,以便切断九江太平军的外援。但曾国藩遇上了太平军新的西征主帅石达开

此战曾国藩的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西征主帅石达开和罗大纲几乎全歼,战后太平军一改西征不利的局面,最终攻克满清的军事重镇武汉。当时连曾国藩的座船都被太平军夺取,可谓危险到极点。

曾国藩羞愧地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然后写好给咸丰的遗折,再次跳水,又被救起,还是没死掉。此次曾国藩跳水意义更大,原来曾国藩出战前,就知道自己湘军训练不久,并非是太平军的对手,但他不得不带兵出征九江。

因为当时曾国藩是满清三藩之乱后,第一掌兵的汉人,还是自己组建的军队。满清朝廷一方面不得不用曾国藩,另一方面又怀疑曾国藩。所以咸丰派满人官文出任湖广总督,监视湘军。

官文到任后,对湘军实力感到忧虑,抨击曾国藩有避敌怯战,保存自己实力的嫌疑,曾国藩为了向满清证明自己是忠心的好奴才。只得冒险带兵出征,湖口大败,湘军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陆军未有大损。

曾国藩为了避免满清继续逼迫他出战,或者剥夺他战败后的兵权。通过反复跳水和遗折,向满清表明自己的忠心;通过又可通过跳水自尽,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保住自己的兵权。

因为儒家文化和封建官场,都讲究仁恕,至少表面上大家都讲。曾国藩都被逼跳水了,他那些官场上的敌人,例如官文等人,就不好意继续逼迫曾国藩和湘军,为湘军重整赢得机会。

真可谓人生演戏,全靠演技,官场更是如此。曾国藩通过三次花式跳水,化解了面对父老的尴尬,化解了帝的猜忌,缓解了同僚的敌意,保住了兵权,激烈了士气,可谓是最有价值的跳水。

但曾国藩的成功跳水,是对朝局、人心的巧妙把握,并非胡乱瞎跳。一般人还真干不来,不愧是儒家半圣曾国藩。

更多文章

  • 清朝统治者对绿营军态度很是暧昧,既是加以利用,同时又加以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兵者,国之利器,它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帝国皇朝。兵制"为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统称,它随着国家的出现、军队的产生应运而生,是统治阶级意志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兵制起自夏朝初年,在四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加之长期频繁激烈的战争影响,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商周实行"师

  • 清朝时英国为何甘愿放弃地理位置优越的舟山,而选择“小渔村“香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至此,世界列强纷纷参与到瓜分中国的“游戏”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暂先不提这令人痛心的国耻承载了多少民族的伤痛,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深究,为什么英国选择香港作为他们在中国的殖民地?一、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东方的大门开始瓜分中国领土清朝时期,部分英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鸦片在中国大地盛极一时,吸

  • 曾国藩做人的大智慧,不要忽视这个问题,要不然后果承担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小妾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十六字真言

    不积善,就不足以成就显赫的名声;不积恶,就不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小人以为小的善行没什么用,不去做;以为小的恶行没什么坏处,不想办法去除。长此以往,恶行累积,终于到了不可掩盖的地步,罪恶太大,连解救的办法都没有了。蜀汉皇帝刘备留给儿子刘禅的遗言中那句著名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也是

  • 民国国葬第一人,葬礼千人冒雨送行,孙中山亲自为其写挽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中山为谁写过挽联,孙中山葬礼视频,孙中山

    虽然他的人生只有短短34个春秋,但他的辉煌史永远被铭记,他把自己人生价值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义无反顾扛起民族独立的大旗,为加速中国封建制度的消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蔡锷投笔从戎 立志流血救国1882年,蔡锷出生在湖南宝庆,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蔡锷成绩非常优秀,梁启超对蔡锷十分赏识,对他

  • 从山寨走出一人称是吴三桂后人,被陈圆圆养大,专家道:千真万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的简介,历史上的吴三桂陈圆圆结局,吴三桂与陈圆圆免费完整版

    基于此,持否定态度的人说吴三桂是史上最大的汉奸。也有人认为,他是个英雄豪杰。不能否定的是,吴三桂是个能人,这“能”首先体现在“选择”上。这里对青年吴三桂如何建功立业,受到明朝政府赏识,略去不提,因为这与他的高贵出身分不开(锦州总兵之子,祖大寿外甥)。我们直接把进度条播到明朝的大结局:公元1644年,

  • 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内容有何深意,乾隆因此能稳坐63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他不仅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他实际执政时间长达63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不仅最长寿和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乾隆还能接手到富庶的大清江山,而他的幸运与他的老爹雍正的改革和勤政密不可分,而且更与雍正临终前独创的两道遗诏让他坐稳了63年江山有很大关系。

  • 慈禧死后无数奇珍异宝陪葬,口中一颗8亿夜明珠如今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死后8亿的夜明珠去哪了,慈禧墓里谁的宝物最多,慈禧死时口中含的价值8亿夜明珠

    这颗价值连城的珠子,用孙殿英自己的话说:“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隔是两块,合拢即是一个圆球,分隔通明无光,合拢时透露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以内可照见头发。传闻这宝物可使尸身不化,难怪慈禧的棺材劈开后,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有人说是下边这一颗夜明珠

  •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究竟有哪十全武功?这里面有多少是注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被高估的皇帝,其实并不多。因为基本上历史给出的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甚至有些皇帝,诸如雍正皇帝,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明君。要说真正被高估的,那肯定有乾隆老爷子。人家做皇帝,都是让别人给他做评估,可是乾隆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自己给自己做个评估,号称十全老人。乾隆所谓的十全老人,到底是哪十全呢?其实这

  • 曾国藩:成大事者,需坚守十六字真言,一字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书房内有一副十六字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将这十六字作为座右铭,用于时时自省,他认为若能做到这两点,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定非富即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感慨命运不公时,先反省自己是否做到这十六个字。若能坚持做

  • 康熙叫他写100副春联,他只交了这一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虚岁五岁就开始读书,刻苦程度在历代帝王之中无人能比。康熙要求自己对师傅教习的汉文古籍每天必须背诵一百二十遍,所以康熙本人也是文武全才,对对联也十分感兴趣。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他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