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孚:晋武帝对他很尊重,却为何至死都称“魏国的忠臣”

司马孚:晋武帝对他很尊重,却为何至死都称“魏国的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4/3/28 13:44:07

司马孚生于180年,是司马懿的弟弟,号称“司马八达”之一,字叔达。司马防是他们的父亲,他父亲是东汉末年的京兆尹,他一生碌碌无为,但生了一群好儿子们,各个在那时都是有志之士,有所作为。

[var1]

司马孚早年的经历

司马孚继承司马家族的优良传统,从小博览群书,广涉史书,为人比较低调,谦虚,这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由于司马防对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对他很是尊重。

当曹操“以挟天子而令诸侯”控制朝政时,并建立曹魏政权时。司马孚由于他父亲的关系,受到曹操的赏识,担任文学掾工作,陪陪曹操的儿子曹植读书,并教育他。可是曹植这个人不听劝诫,恃才傲物,根本不把司马孚放在眼里,司马孚无奈,劝谏未果,愤而辞职不干了。

他转向了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丕,曹丕胸怀大志且听从劝诫。在司马孚的教导之下,曹丕脱颖而出,并且帮助其篡汉建魏立下汗马功劳。

曹丕称帝后,司马孚得到他的赏识与重用,担任太傅重要职位,培养下一任皇帝。司马孚就这样一直在效忠于曹魏政权。但他的哥哥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效忠于曹魏,但暗地里招兵买马,伺机而动,韬光养晦,是个有野心之人。

[var1]

在“司马八达”中,司马懿成就最高,名声最响,不管是骂声还是赞扬声,都不可否认司马懿在三国里的影响力。司马懿在朝中隐忍多年,为的是绝地反击,夺得曹魏政权。司马孚看到哥哥的势力不断壮大,他曾经也纠结过,是效忠于曹魏,还是效忠于家族利益。但是这一次他选择了与兄长站在一起。

公元249年,曹爽等人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出城前往高平陵祭拜祖先,这时的司马懿决定发动叛变,经过周密部署,并且司马孚也参与其中。司马孚与他的侄子司马师控制京城,而司马懿带领士兵出城讨伐曹爽等人,将曹爽等人斩尽杀绝,不留后患,一举夺得了曹魏政权,曹氏江山名存实亡。这场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

[var1]

曹魏最后的忠臣

司马孚虽然在这场政变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他自从这场政变之后,退居二线,以“魏臣”自居。因为看到司马懿势力不断壮大与日益专政,也无法改变这种事实,为表“忠心”只能以这种方式。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屈服司马家族势力,想奋起抗击,带领他的卫队,去他府上杀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岂能这么容易被杀?结果曹髦反被杀,死于司马昭刀下,在场的大臣无动于衷。只有司马孚闻讯赶到,抱着曹髦的头枕在其腿上号啕大苦:杀陛下者,臣之罪。看到这一情况,司马昭并未为难司马孚,因为他是司马昭的长辈。

曹髦被杀,司马集团又选举了一位曹氏后人当傀儡皇帝,选了一个比较听话的曹奂。曹奂没有曹髦那么有魄力、胆识,自知无力抵抗,在公元265年主动禅位于司马炎(其实也是被逼得),司马炎取而代之,建立西晋。司马炎也善待曹奂,将他封为陈留王,被贬出京城。这是司马孚不知又从哪里跑出来,拉着手对曹奂说:“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晋武帝看到这情况,只是一笑而过,并且很尊重司马孚,给他封地,让他安度晚年,得到善终。

[var1]

他比司马懿活得更长,活到93岁。临终写有《遗令》:

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这封遗书以表魏国的忠臣,也透露出无奈之情。可以算得上是魏国最后的忠臣。

他是在“作秀”吗

有人说他是在“作秀”,其实笔者认为他不是作秀,而是本色流露。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必要演戏,那时曹魏政权都落入他司马家族手上,司马孚又是司马炎的长辈,德高望重之人,没必要放下身段去哭啕名存实亡的曹氏江山。

能解释这点就是司马孚深受古时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君爱国思想已深入其心,就像刘蜀的诸葛亮。还有就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司马家族篡位的不满,但这只是无病呻吟,无关紧要。面对曹魏政权衰落与家族集团日益巨大,他的内心是很矛盾的,痛苦的,通过这种方式渲泄自己的不满及无奈,对魏君愧疚复杂的心情,种种原因表现出他本色流露。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他为何与其兄站在一起

因为这场政变是关乎司马家族存亡的重要时刻,司马孚不能置身事外,必须与兄弟同甘共苦,共同奋战,才可能成功。如果失败了,就没有后来的事了。更何况那时的曹爽独党专政,处处排挤司马家族,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民怨四起,希望有人取而代之。司马孚选择与其兄站在一起,也是民心所向,于公于私都应参与这场政变。

这场政变之后,司马孚没有再出仕,因为事态的发展不是他所掌控的,只能以哭嚎这种方式以表“忠心”。

[var1]

司马孚侍奉了整个曹魏,活到93岁,熬死了曹魏几代君王,并见证了西晋的建立,成为西晋王室德高望重之人,司马炎对其很尊重,使他得以善终。年少时对曹魏忠心耿耿,后期都是在曹魏与西晋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以特有方式表忠心,临终前写下这样的遗书,这种忠君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更多文章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联军究竟有哪些战将可与华雄一争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董卓华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哪一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后发生了什么

    曹操矫诏召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第一战,就在汜水关下遇到了猛将华雄。华雄首战就手起刀落斩杀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接着又趁联军先锋孙坚军中缺粮的机会劫营,孙坚大败,手下大将祖茂为了掩护孙坚突围被华雄一刀杀死。 华雄乘胜到联军大营外挑战,南阳太守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出去迎战,三合就被华雄所杀。冀州刺史韩馥

  • 楚庄王:老婆被人调戏,还帮其掩盖得到一员猛将,成就了一位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国内矛盾重重。对内有公子仪与公子燮的叛乱,对外有晋国虎耽耽。楚庄王面对此处境,竟然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酒色当中。[var1]但后来楚庄王却成为中原霸主,这是为何?楚庄王刚开始是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后来转变为一位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君王。在转变的道路上少不了大臣们的纳谏及贤

  • 刘备麾下“五虎上将”有一个菜鸟,名声很高,战力却不咋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有谁,刘备五虎上将实力排行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刘备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与黄忠,这里面有4位为刘备打江山时,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个人作战也极为彪悍,虎将之名实至名归。而有一位名声很高,而论实力、功绩与其他四位相比,就有些名不副实了。第一位、关羽:他是五虎将的首位,别称“美髯公”,丹凤眼、卧蚕眉、重枣脸,相貌

  • 秦始皇还有后代存活吗?这四个姓氏是他的后裔,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这样良好的统治局面,并没有有效的维持下去,到了秦始皇统治后期,他变得好大喜功,并且滥用民力、一系列残酷的暴政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开始举起反抗秦朝的大旗。秦朝快速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生前没有确立储君。根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大约有二十三个儿子,其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也最适合做皇帝的人

  • 范雎:因小人诬陷险些丧命,装死逃脱,终成秦国宰相开启复仇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能忍辱负重者常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范雎一介小小门客,蒙受不白之冤,受尽折磨与屈辱,差点丧命。但最终让他逃魏入秦,有如龙游大海,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var1]死里逃生,逃魏入秦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是著名的军事家与谋略家。范雎字叔,今山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但胸怀大志,饱读诗书。长大成人后,周游列

  • 朱温:比董卓更凶残,比曹操更奸诈,比孙权更圆滑,比刘备更虚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和朱温,曹操和朱温谁更厉害,朱温与诸侯关系

    (后梁太祖朱温 画像)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如果时间再具体一点,那就是公元852年十二月五日的夜里。一个叫做朱温的小朋友,出生在宋州砀山县,大概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朱温的家庭背景很普通,祖上没有当官的,但祖父是当地的老学究,而父亲是本地的教师。所以就算老朱家无权无势,总归还算是有文化的。文化,

  • 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19年历经千辛万苦,62岁登上君位,终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重耳的悲惨下场,晋文公重耳如何称霸,晋文公重耳逃亡经历

    [var1]骊姬之乱,祸起红颜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年老,因宠爱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逼死原太子申生,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也不得逃奔他国。因为骊姬之乱,加上晋献公本就年老体衰,不久后就离开人世,使得晋国处于内乱之中,有大臣意图匡扶重耳为新王,而重耳却辞谢了。公元前650年,夷吾回到晋国即位,是

  • 敢枪挑关羽!勇冠曹营三军的第一猛将为何不肯弃汉而受曹操加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论及武艺与威名并重者,还当属蜀汉刘备的二弟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关羽在后世千年早被视作了神一样的人物,深受百姓的崇敬和供奉,而在当时关羽的真实事迹也足以叫人击节赞叹,称颂不已。温酒斩华雄,使曹操最早成为他的忠实铁粉。斩颜良诛文丑,视百万军中上将首级犹若无物。过五关斩六将,威名与武功远扬四海。单刀赴

  • 齐桓公因为出现在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里,又“火”了起来,成为大家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桓公与外甥女,孔子评价齐桓公,高考关于齐桓公的素材

    齐桓公未称霸王之前,叫作“小白”,是一位官二代。他们一家生活很混乱,齐桓公是齐僖公之子,齐僖公生有三子两女,齐僖公的大公子姜诸儿继承王位称为齐襄公。这位齐襄公在位期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他的王位怕被他的堂兄姜无知抢了过去,最后也难逃一死。宫中美女众多,而齐襄公却偏偏看上了他的妹妹文姜。在宫中偷偷

  • 官渡之战的背后-以曹操为首的寒族对豪强士族阶级的战略阻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三国士族与寒族的博弈史,官渡之战是曹操和哪位之间的战争

    关于官渡之战,相信很多人通过历史课本、小说影视都有所了解。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军事胜利,但其背后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盘踞东汉政坛百余年的豪强望族被击溃,以曹操为代表的寒族势力首次当家做主。乱世奸雄的另一面——正直且不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