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为何被史学家评价功绩堪比文景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为何被史学家评价功绩堪比文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65 更新时间:2024/3/14 6:11:43

我觉得每个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做点喜欢的事情并没什么。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朱高炽又 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瞻基是朱棣的长孙,朱瞻基从小就受到了祖父朱棣的喜爱,亲切将其称为“好圣孙”。

朱棣对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的态度十分明显,比较喜欢儿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至于老大朱高炽并不太喜欢,他觉得朱高炽和自己不像,太文弱了。

洪武年间,朱棣几个孩子去应天府读书,朱元璋十分喜欢长子朱高煦,对于次子朱高煦不太喜欢,会有这情况,主要是朱高炽儒雅敦厚,是个好孩子,朱元璋对此很是喜欢。

不管如何,朱高炽成为了朱棣的继承人,朱高炽的长子朱高炽自然而然成为储君,有传闻朱棣之所以不动朱棣,主要是他对这个长孙十分喜欢。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位仅是个月就去世了,庙号仁宗,登基初期的朱瞻基,地位不太稳定,毕竟他的二叔对于皇位虎视眈眈。

所以,朱瞻基皇位还没有稳定,朱高煦就起兵造反,然而他的举动并没有成功,朱瞻基念在其是自己二叔,没有对他下狠手,仅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起来,好吃好喝款待。

朱高煦没有知恩图报,反而一再挑战朱瞻基底线,最后因其故意将朱瞻基绊倒,自己也成为了烤肉干。

朱高煦死后,朱瞻基江山总算平稳些,但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

永乐时期,朱棣大规模对外用兵,明朝国土达到巅峰同时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大把撒钱,看起来风光了,可实际上,明朝元气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下西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存在,导致明朝国库一直处于亏空状态。

朱瞻基十分明白盛极必衰道理,所以他必须开战略收缩,这样才能延续大明国运。

朱瞻基在位期间,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被裁撤、明朝退出越南地区、郑和下西洋的被停止、奴儿干都司后撤,明朝对东北控制,局限于辽东一带。

大明朝廷内部,朱瞻基又裁撤了不必要的人员,进行大规模改革,实行与民休息的国策。

从朱瞻基举动可以看出,朱瞻基在效仿汉朝时期文帝和景帝时期,对内无为而治,对外不再平和,重点发展经济和恢复民生,经过这一番操作,宣德时期国力逐步恢复。

另外就是,朱瞻基跟汉朝的文帝景帝一样,都十分崇尚生活节俭、对于洪武、永乐时期酷刑,进行了大规模更改,教化成为主要措施。

为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朱瞻基颁布了“颁宽恤之令,省灾伤,宽马政,免逋欠薪刍,招流民赐复一年,罢采买,减官田旧科十之三,恤工匠,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朱瞻基根据国家情况,适时叫停马政,削减赋税、发展农业、注重民生,百姓日子慢慢恢复。

朱瞻基时期朝廷内部,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于谦等人,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期间明朝内部也没什么乱子,整体发展还算不错。

朱瞻基喜欢斗蛐蛐,因而也被一些人称之为“促织天子”然而朱瞻基并没有因为斗蛐蛐荒废朝政,并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无论皇帝还是普通人,毕竟是凡人,有点兴趣很正常,只不过一些皇帝为了自己的兴趣荒废朝政,这才是要命。

朱瞻基并没有荒废朝政,民间确实流传朱瞻基一些斗蛐蛐的趣事,然而这些趣事并没有被官方收录,因而可信度不太高。

相对于朱棣、朱元璋两人,朱瞻基文治武功确实没他们强,但也不会太差,毕竟他亲征大漠、对于国防军事也很重视,只不过他没有像朱棣、朱元璋那样对外征伐。

朱瞻基之所以不对外征伐,主要就是局势所限,让他只能采取收缩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顺利发展。

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朱瞻基登基后,经过其一番调整,外敌不敢轻易侵扰,对内,国家被他治理井井有条,朱瞻基政绩还算不错,所以其在空闲时候玩玩蛐蛐并没什么,毕竟他没有荒废朝政。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更多文章

  • 民国时山东各地会门群起,他们是农民自卫武装,还是义和团回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后的山东,并未迎来和平自由,而是陷入了新的动乱之中。从1912年山东省脱离清廷统治,到1928年控制山东的最后一位军阀张宗昌败北,短短16年间,这里历经周自齐、靳云鹏、张怀芝等7位独裁军阀控制,战乱不休、匪患频发,让这个传统农业大省难以维系底层秩序,各乡镇农村遂抱团结社以求自保。这些拿起武器

  • “走进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主题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干货满满,都是你关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11月14日)上午,各个相关部门联合召开“走进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前,小时新闻记者刚刚探营德寿宫,具体请看这里。(滚动|800年后的重逢,万众期待的德寿宫要开了,小时新闻记者此刻正在探营)上城区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春宇介绍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概况——南宋德寿宫

  • 康熙第一次尝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说明书”,之后就说了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荔枝再也不必和唐朝那般,为了保障新鲜,快马加鞭地从岭南运到京师;曾让西方人疯狂追捧的茶叶和瓷器,也不必跋山涉水地走上数月乃至一年。相比于古人的生活,我们如今各种快节奏几乎让我们忘了在那个一切都慢的年代里,为了一个喜好真的是可以花上一辈子的功夫。也正是因为一切都太慢了,他们对于

  • 蓝玉狂灭蒙古大军,洗刷靖康之耻,朱元璋为何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作为大明王朝开国功臣之一,在消灭元朝的战争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明的千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后却因为谋反而被诛杀。从一战成名,到战功赫赫到最后因为谋反而被诛杀,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蓝玉便从明朝的大将军,沦为了阶下囚,如此巨大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原因?姐夫的赏识蓝玉的出生和朱元璋非常类似。作为

  • 朱标病死,朱元璋为何不册立最有能力的朱棣?朱元璋:原因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胜利告终,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下落不明,这成为大明第一历史悬案。关于朱允炆下落,有说在皇宫中自焚了,也有说逃走出家为僧。这些都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问题,问题是朱元璋很清楚朱棣的能力,让他镇守北京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让儿子到各地做了藩王,不召见不得轻易进京

  • 令妃10年生6子,可惜未当上皇后,乾隆一句话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令妃令妃令妃10年生6子,可惜未当上皇后,乾隆一句话给出答案!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原姓魏,由正黄旗汉军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

  • 朱元璋开仓放粮,假扮乞丐微服私访,回来就斩杀五名一品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古代同时也是因为科技的不发达,对于各种天灾,也是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比如多年不下雨之类的旱灾那也都是比比皆是。而就是这些天灾,导致古代经常会有数之不尽的人因为饥荒而去世,但人民的大量死亡同时也会造成统治的不稳定。因此很多统治者在部分地区发生饥荒灾难时,都会选择开仓救灾。南宋时期的董纪兴根据之前各个

  • 从兄弟到君臣,辅佐朱元璋18载,大将徐达为啥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帝王,其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但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并非一人就能做到,这缺少不了能臣良将的辅佐。在众多属臣中,朱元璋最为信任的就是徐达,两人情同兄弟,感情十分深厚,在18年的君臣生涯中,徐达凭借自己的大智慧成为朱元璋的头号干将,成功避开了开国名将几乎都没有好下场的魔咒。出身农家,投身行伍

  • 他是朱元璋爱将, 奉命出使却独自建立一国家, 现如今成为亚洲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经历了很多个不同的朝代,而为了稳定住自己的政权,每一个朝代的皇帝基本上都会派遣自己觉得可以信任的人去出使周边的地区。而当时很多经受战乱的人因为不想待着国内遭受混乱的生活环境,他们大多会选择逃离自己的家乡。而当时南洋是比较多人选择去的。到了朱元璋时期,南洋已经有了很多的中国百姓。所以朱元璋决定派遣

  • 这个民族被乾隆赶出中国,后代强烈要求回国,2003年最终回归祖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时期回国的民族,被清朝赶出中国的少数民族,清朝被迫打开国门的根本原因

    这个民族2013年才被列入藏族,成为了中国的公民;他们一直生活在西藏边境周围,难道是被历史遗忘了或者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切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这个民族之前只能称作为做达曼人,其意思就是藏语中骑兵的意思,因为他们是廓尔喀军骑兵和当地人的后代。1791年廓尔喀入侵。廓尔喀军骑兵原本本是尼泊尔王国众多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