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造成了哪些改变,使得弱小的秦国有底气扫灭六国?

“商鞅变法”造成了哪些改变,使得弱小的秦国有底气扫灭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1/21 3:12:29

秦国之所以能够强盛起来,与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如果不是商鞅,那么秦国很难有扫灭六国的底气和决心。

那么你知道“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些什么吗?下面我们不妨来简单聊一聊商鞅变法,看看其实如何让秦国一步登天灭掉六国的。

[var1]

秦灭六国

商鞅

首先我们来聊聊变法的主人公之一——商鞅。此人生年不详,因为部分史料记载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商鞅应当是卫国国都帝丘之人。

在商鞅年轻的时候,他很喜欢研究刑名法术,为了让自己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解悟,商鞅还拜了尸佼为师,系统学习过杂家学说。

[var1]

商鞅雕像

等学有所成之后,商鞅进入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担任中庶子职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叔痤积劳成疾,快要不久于人世。

他深知商鞅是一个可以改变魏国的人才,于是他将商鞅引荐给了魏惠。并且提醒魏惠王说,即便是不任用商鞅,宁可杀掉他也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var1]

商鞅剧照

对于公叔痤的这一说法,魏惠王非常不屑一顾,他认为公叔痤完全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公叔痤多次提醒无果,负气的他干脆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

彼时商鞅知道自己入不了魏惠王的眼,因此并未急着离开魏国,他在静静地蛰伏着,等待一个可以让自己实现变法抱负的君主出现。

[var1]

商鞅剧照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在国内进行变法,可同时他又担心国内会有人议论他,于是变法一事陷入了久而未决的状态。恰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商鞅来到了秦国。

他对秦孝公决定变法表达了百分百支持,并且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最后成功说得众人哑口无言,就这样,商鞅变法被提上了日程。

[var1]

商鞅舌战群儒

在决定施行变法之前,商鞅了解到秦国总是出现法度执行不足的问题,为了让百姓体会到此次变法的决心,商鞅还徙木立信。

此举让百姓们了解到,从变法开始之后,所有的法律条例都会被严格执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孝公在最初并未十分信任商鞅。

[var1]

商鞅徙木立信

不过随着商鞅于公元前359年颁布的《垦草令》成功实施,秦孝公便放心大胆地任命为左庶长,由他主持在秦国境内的第一次全面变法。

等到这第一次变法有了明显成绩后,秦孝公在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于咸阳营造新都。次年秦孝公正式迁都,之后,商鞅第二次变法也一步步拉开序幕。

[var1]

秦孝公雕像

又过了十几年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驷继承王位,是为秦惠王。彼时商鞅变法已经严重动到了贵族们的利益蛋糕。

再加上秦孝公重病期间,商鞅还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均使得商鞅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在贵族们的污蔑下不得不选择逃亡边关。

[var1]

商鞅绘像

因为这些年来商鞅变法成效卓著,所以没有带身份凭证的他根本无法在秦国立足。这之后商鞅又辗转于魏国、封邑商於等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出邑兵攻打郑县。

最终商鞅因为战败被杀,而为了给诸位贵族一个交代,秦惠王命人将商鞅的尸身带回咸阳,以车裂之刑示众。与此同时秦惠王还下令诛灭了商鞅全家。

[var1]

商鞅死后被车裂

商鞅变法之变

商鞅及其家人虽然被秦惠王全部处死,但商鞅所提出的新法却并非被秦惠王废除,也是在这些新法的支撑下,秦国国力迅速提升,该国最终成长为足以吞并六国的存在。

而当我们仔细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会发现这些“变化”非常关键:

军功爵制的提出,改变了贵族坐享其成的弊病;

奴隶、井田制的提出,改变了平民的劳动积极性;

重农抑商理念的提出,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

的提出,改变了中央集权较为分散的状况;

的提出,改变了国内交易混乱的局面……

[var1]

战国七雄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爵位土地均以继承的方式传递,当时的社会情形完全可以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

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种封赐手段使得很多家族都非常忠心且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子孙仅仅凭借祖宗荫庇就可以逍遥一辈子。

[var1]

贵族子弟可享受祖先荫庇

而平民们则因为贵族利益网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很难凭借功劳去改变人生,更别提当时百姓的社会地位较低,国家在进行军事将领选拔的时候,也不会去考虑他们。

这就导致军队的作战积极性不断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于是商鞅针对此提出了军功爵制。

[var1]

商鞅军功爵制

此政策让贵族无法再安心地坐享成功,他们必须在战场上立下战功,这样才能守住自己家族原有的财富,否则就会被从贵族中除名。

而平民则可以通过立军功改变人生,成为新的贵族。当贵族和平民被放在同一竞争线上时,二者的作战积极性均被大幅度提升,秦国的军事实力也自然提升了不少。

[var1]

秦国军队剧照

至于井田制,起初周提出这样的政策,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辖域土地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那些得到分封土地的地主不能对手中的土地进行买卖和转让,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便开始疯狂压榨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奴隶的劳作积极性被大大影响。

[var1]

井田沟洫位置图

很多土地原本是非常适合耕作的肥沃之地,但因为奴隶们备受压迫,他们根本不会好好耕种这些土地,因为他们清楚即便自己再努力,田里的收成也不会属于自己。

就这样,大量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变成了荒地,因此商鞅在进行变法时,直接废除了奴隶制以及井田制,并承认土地私有化。

[var1]

百姓耕作积极性被大幅度提升

这样一来,百姓们耕作就相当于是在为自己奋斗,如果自己足够努力,那么田间的收成一多,自己的日子自然也会过好。

并且最令百姓高兴的是,商鞅当时还明确提出,倘若某一百姓田里的收成足够好,那么国家还会减轻甚至免除赋税,以奖励他一年来的勤劳工作。

[var1]

商鞅变法后的耕作场景石刻

可以说自从奴隶制以及井田制被废除之后,秦国人的耕作积极性便被大幅度提升,这不仅让更多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同时还让国家的屯粮越发丰裕。

倘若再有战事发生,秦国就不需要再担心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相应的,战士们也会因为物资充盈而战斗力大增。

[var1]

秦国军队的粮草不用愁

由于以前给地主打工几乎赚不了什么钱,因此就有很多人放弃了农耕,转而选择做一些小本买卖。这对于国家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毕竟“民以食为天”。

因此商鞅开始变法之后,直接提出了“重农抑商”理念,并且一旦发现那些弃农经商的人,国家就会予以非常严厉的惩罚。

[var1]

商鞅剧照

在法度硬实力的督促下,秦国很多经营小本买卖的人回归田地。这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秦国国内的人员流动性。

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重农抑商理念以及奴隶、井田制的废除,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国家的人来秦国落户发展,他们的加入让秦国拥有了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战力。

[var1]

秦国市场场景

周在最开始沿用了商的,以尽可能控制辖域内的土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贵族有了自己的心腹和势力网。

他们反而给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由于土地领主在当时无异于地区皇帝,他们可以随意处置官员,这就使得中央对偏远地区的管束几乎没有。

[var1]

分封制

也正是因为如此,商鞅才决定颁布。他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秦国分成了30多个县,并且将这些郡县的长官任职权收归中央。

一旦郡县的长官有不良记录,中央就可以直接行使豁免权,更换一个更加忠心的郡县长官。除此以外商鞅还颁布了“连坐法”。

[var1]

郡县制

这道法律让郡县之间、比郡县等级低的伍、什、里、乡等形成相互监督关系,一旦发现有人徇私枉法和包庇不法之人,就会和犯罪者一样被判刑。

即是说,一经颁布,秦国君主就有了掌握全国的能力,他们不会再因为国内那些老牌贵族的阻挠而被迫妥协。

[var1]

秦国诸郡县

最后就是统一了,事实上秦始皇会在统一六国之后提出统一,就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统一的行为让他意识到,对于交易而言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那么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很容易产生分歧。这就好比如今汇率的存在一样。

[var1]

度量衡

如果没有汇率,那么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的时候,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毕竟每一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度存在明显差异。

只有制定一个标准,才能够确保交易双方更好地接受交易结果。而商鞅统一也是为了国内交易顺畅,此举对秦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var1]

商鞅绘像

小结

秦惠王当时会拒绝废除新法,主要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新法执行的各种好处。虽说很多老牌贵族都对这个新法非常不满,但同时他们又不得不承认——

新法的确让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后来弱小的秦国可以一步登天灭掉六国,与商鞅变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

[var1]

秦国最终成功吞并六国

更多文章

  • 刘备在张飞灵堂上说了什么?赵云很心寒,诸葛亮:汉室无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为什么叫张飞三哥,赵云张飞徐庶组蜀骑,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

    说来关羽一代名将是死于自傲上面。要说关羽这一生唯一看得起的人也就只刘备和张飞二人,连诸葛亮关羽都看不起。刘备刚请诸葛亮出山时,和诸葛亮颇为亲近,关羽还为此十分不喜,后诸葛亮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关羽的不喜才渐渐减少。汉中一战,赵云和黄忠出力不少。刘备为得到了黄忠这员老将欣喜不已,五虎上将给了黄忠一席,

  • 扶苏不死秦国不亡?其实在秦始皇眼里,扶苏的水平可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斯为何不帮女婿扶苏,秦国扶苏简介及资料,扶苏死时有多少岁

    因此有好多人在小说里把秦始皇描绘成绝情绝爱的那种人,说他不近女色、性格冷漠。可实际上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10几个女儿,所以想必他的感情生活是相当丰富的,对女人也应该是抱有极大兴趣的。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扶苏和胡亥的名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两个儿子,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小,都曾经深得秦始皇的宠爱。

  • 关羽和张飞从未学过武功,为何武艺如此高强?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张飞为何武力高强,关羽张飞庞统蜀枪值得培养么

    三兄弟相遇之前各自的事业众所周知,在三兄弟相遇之前,都有各自的事业,刘备卖鞋,关羽卖枣,张飞卖猪肉,明明是众人当中并不显眼的小商贩,怎么忽然就在战场上大杀四方成为军中栋梁呢?首先,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战争年代群雄四起,几乎所有的男子都会有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梦想,更希望自己能

  • 读懂广州“字里春秋”!南越木简自出土以来首次公开展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该展览主要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带字文物,兼有岭南地区同时期的相关发现;通过出土文字文物“实证”并讲述古代中国的岭南故事,对探索两千年前社会生活的细节,了解南越国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认识本地区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var1]南越王博物院考

  • 关羽麾下两个小人物?一人力大无穷能战赵云,一人不输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真正历史上关羽和赵云谁最厉害,关羽评价赵云完整版,赵云马超关羽最强搭配

    一、周仓周仓和好友斐元绍原本是在山中做土匪的,但是两人一直很仰慕关羽,希望可以在他的手下做事。幸运的是,关羽当年出任务时遇到了在山下闲逛的两人,还顺手帮了关羽一把,然后关羽决定把两人和山上的兄弟都带走,谁知出了意外,最后只有周仓一人追随了关羽。《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述是“两臂有千斤之力,析肋虬髯,形

  • 关羽败走麦城之时,为何刘封见死不救?学者分析:明智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兵败麦城刘封为何不救,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经过,刘封孟达出兵相救关羽能幸免吗

    第一,多次战争的胜利以及与刘备的关系让关羽傲慢不已。权力不大,语气不小。建安24年其攻打樊城和襄阳时,并未告知刘封,自负使然。然而这两处本就易守难攻,在加上有曹操的重兵把守,更是涂添损伤。故而才向刘封求助。说是求助,语气却依旧不客气,几乎把自己当成了刘封的上级,让刘封极度不爽。本来这就是帮你是情分,

  • 晋楚争霸时晋军能在城濮战胜,为何邲之战却是楚国获胜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楚城濮之战晋军胜利的原因,晋楚邲,晋楚城濮之战双方阵营都有谁

    可是晋楚两国在三十多年后,又在邲(bì)发生了战争,这就是邲之战,然而邲之战的结果与城濮之战正好相反,是楚军获胜。那么楚军为什么在邲之战获胜了呢?其原因有两点。[var1]1、晋军内部不统一晋军内部不统一是晋军在邲之战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晋军中将帅不和,战略不统一,使得晋军不知道是进攻还是后退,而且还

  •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欲望?春申君的一生都说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就在他功成名就之际,被眼前的荣华富贵瞇住了眼睛,欲望充斥迷惑了心窍,想给自己的金主挖一个坑,结果悲剧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就被自己挖的坑给埋了。春申君黄歇是楚国人。年少时,黄歇游学各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凭着自己丰富的阅历,黄歇见闻多广,他开始侍奉楚顷襄王。楚顷襄王见黄歇能说会道

  • 秦始皇陵考古有重要发现,甬道被挖开过,是项羽还是其他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统计,第三次发掘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近千余件。这些在秦始皇陵已经屡见不鲜了,发掘出近千件的文物,研究他们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过据研究员申茂盛表示,发掘的过程发现一号坑的甬道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西方都进入转折阶段的时候,西方的罗马征战天下,建立了剽悍的行省制度。而在东方,汉朝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楚汉争霸战,同样是以刘邦的获胜告终,与罗马共称人类两大明珠的汉朝在他的手中建立。而在如此关键时刻,刘邦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成功让自己的王朝成为世界焦点,就是靠着他手下的三个优秀人才。这三个人被称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