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懿王高保融:服了,我爸爸比刘邦还无赖,我爷爷比朱元璋出身低

贞懿王高保融:服了,我爸爸比刘邦还无赖,我爷爷比朱元璋出身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4/1/16 9:41:00

(枭雄并起的五代十国时期)

时间不算长,遍地是大王。

如果说起五代十国时期声名最为狼藉的皇帝,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的是朱温,或是石敬瑭

朱温之奸诈,不亚于曹操,并且,他比曹操更为狠辣。

悖主弑君,覆灭大唐,他的权力之路沾满了罪恶的鲜血。

这是一个狠人,也是一个坏人。

而拱手将燕云十六州奉送给契丹的石敬瑭同志更是一度被无数历史爱好者批倒,批臭,成为了一个千古罪人。

当然了,这是后世之评价。

但如果以时人的评价来看的话,五代十国时期名声最不好的皇帝,其实应该是十国中南平政权的开国国君,南平王高季兴,和他的儿子,也就是第二任国君文献王高从诲

高季兴的绰号,叫做“高赖子”,而高从诲的绰号,叫做“高无赖”。

这对父子君王在五代十国的政坛中可以说是人人厌弃,斯文扫地,声名一片狼藉。

而他们之所以在“帝圈”混得这么差劲,还要从南平政权的地理位置开始说起。

(积贫积弱的南平政权)

南平王朝的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一带。

相比之其它王朝动辄就是东到某某江,西到某某岭的广大疆域,南平作为五代十国中领土面积最小的政权,地盘实在是有点少的可怜。

少也就算了,整个疆域还结结实实地处在了一个四战之地,上有五代政权轮番交替(梁唐晋汉周),下有南楚,左有前后蜀,右有南吴吴越,实属虎狼环伺,腹背受敌。

地理位置不太妙也就算了,南平的军事实力也非常一般。

作为一个小型政权,虽然南平偶然也会和其它割据政权叫板,互有摩擦,但它们始终保持着藩镇级别的政体,从来没有建国称帝。

所以,本质上不过是藩镇的南平政权兵少将寡,也没什么精锐部队,虽然南平靠近长江,组建过水军,但跟吴越,南汉的水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哂,又因为南平地狭,少平原,少草场,因此不产良马,所以也无法组建骑兵部队。

总而言之一句话,南平国弱,所能做的,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这样的境地下,开国国君高季兴很快开发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国方针,即“占道打劫”。

(南平王高季兴 形象)

梁唐晋汉周,此为五代。

它们的体量较大,国力较强,所以在建国,称帝,亦或是皇位交接时,十国政权们为了明哲保身,不被吞并,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遣使入贡,奉送兵马钱粮,俯首称臣,以保平安。

而五代政权们即便是有心一统天下,但其实它们往往也是外强中干,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只要十国政权们面子上过得去,愿意花钱保平安,五代的皇帝们大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点礼就算过去了。

当然了,光收礼是不行的,既然人家拿自己当大哥,那么自己总要拿出点大哥的气度来,所以五代政权往往也会慷慨解囊,对十国政权大加封赏。

古代社会没有移动支付,不能千里转账,想要送礼,必须要遣派使者徒步前往,而使者们只要上路,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借道南平地界。

前文说过,南平虽小虽弱,但却占据了一块南北交通的冲要之地,诸国往来,无不要途经南平,而高季兴很快发现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干脆在南平地界做起了拦路打劫的买卖。

《新五代史》:岁时贡奉,皆假道荆南。季兴、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

小国往大国送的礼物,一概被高季兴扣下,大国往小国的还礼,也通通被高季兴扣留,他靠着这种拦路抢劫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使南平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攀升,国力大发展,而高季兴虽然抢钱,但从不中饱私囊,而是把这些银钱都用之于民,使得南平的人均GDP再创新高。

(文献王高从诲 画像)

高季兴搞拦路打劫,他的儿子,即南平王朝的第二任国君文献王高从诲也不是吃素的。

这位皇帝登基伊始,就制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国家发展方针,那就是绝不建国称帝,但要积极鼓动其它政权开国建国。

不要名誉,只要实利。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高从诲写信给南吴国君徐知诰,夸他是人中龙,龙中仙,是男人中的极品,应该早登大位,建立大业,结果徐知诰没挺住高从诲一顿夸,第二年就建国称帝,顺便还赏赐了高从诲大量的真金白银。

天福五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派人来南平视察工作,高从诲马屁拍的山响,表示你石敬瑭就是我大哥,我们南平就是你的靠谱小弟,以后我高从诲唯大哥你马首是瞻。

这一顿猛烈地吹嘘,使得石敬瑭同志心花怒放,忙不迭的赏赐高从诲数量众多的兵马钱粮。

天福十二年,高从诲又派使者前往河东地区,劝谏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国称帝,刘知远这个人还算比较稳重,虽然没有在高从诲的怂恿下立刻称帝,在碍着面子,还是赏赐给了高从诲不少礼品。

眼见刘知远拿不下,高从诲又遣派使者赶往草原上的契丹王朝去拍马屁,契丹人认为南平使者远道而来,诚意十足,厚重礼品无数。

《资治通鉴》:及从诲立,唐、晋、契丹、汉更据中原,南汉、闽、吴、蜀皆称帝。从诲利其赐予,所向称臣。

后唐,后晋,后汉是大国,相互更替,占据中原之时,高从诲拍拍马匹,混点赏赐也就算了,但高从诲连南汉,南吴,闽国,后蜀这样的小国也不放过,有便宜也要第一时间占到,这些小国称帝时,高从诲时常舔着脸,分别派出使者去称臣拜服,以此来诓骗封赏。

(南平王朝)

结果,原本积贫积弱的南平王朝被高季兴和高从诲这么一顿折腾,坑蒙拐骗,居然还真就在这虎狼环伺的境地中活了下来。

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十分滋润,十分有声有色。

虽然时人对高氏父子的行径十分嗤之以鼻,认为他们身为君王,手段下流,称呼他们是流氓,无赖,但作者却认为,他们的行为也许算不上高大上,但他们为南平王朝所带来的结果却是好的。

南平少兵戈战事,金戈铁马,对外的卑躬屈膝,骗钱骗粮虽然使高氏丧失了帝王的体面,但却让他们守护住了一方百姓免遭战争之苦。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时人常说凭君莫话封侯事,可一将功成,又何止万骨枯?

在风云际会的五代十国时期,枭雄们你争我抢,你砍我杀,使得士卒葬身沙场,百姓家破人亡,而朝代更迭的背景之下,更让一片片原本丰饶的土地变做了焦土。

唯高氏父子,不兴兵,不打仗,虽然背上了无赖的恶名,但却守护住了一方百姓,在乱世中缔造了片刻的宁静。

现在,他们的使命已然完成,南平王朝的命运,落到了第三任皇帝,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的手里。

《宋史》:保融性迂阔淹缓,御兵治民,一时术略政事。

高保融这位同志,资质平庸,胸无大志,实在算不上雄主。

国君虽无进取之心,但却有济世安民的志向,即位之后,施行仁政,体恤百姓,一时之间,南平上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俨然一派安定繁荣的景象。

但恐怕,这样的景象并不会持续太久。

《新五代史》:保融性迂缓,无材能,而事无大小,皆委其弟保勖。

因为高保融同志虽然仁善,但却并非是一个头脑灵活,有主见能办事的君主,国君天性仁善,但性格懦弱,仁政爱民,但资质平庸,一遇到事情就麻爪儿,全都要依靠自己弟弟贞安王高保勖。

所以总体来说,高保融是一个平庸且平凡的君王。

(贞懿王高保融 画像)

平庸,平凡这样的词语,在作者看来,并不能算是什么贬义词。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不止五千年,在这如此悠长的时光中,芸芸众生,也不过诞生了大约五百位左右的皇帝,如此说来,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

什么轰轰烈烈,光芒万丈的一生,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所以有些时候,平凡才是生活的一种本质。

但实在不好意思,普通人可以平凡,但君王身系天下安危,在享受权力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他所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普通人可以平凡,但君王之平凡,生来就是一种罪过。

这位国君于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即位,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病逝,在位十二年,虽然勤勤恳恳,没有使南平的国力有所下降,但也并没有为王朝的未来,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高保融病逝的建隆元年,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代后周建立北宋的头一年。

北宋的建立,即代表五代十国已经步入了尾声。

而一个时代步入尾声,则代表留给这个历史舞台上的选手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乱世称雄,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很显然,高保融也许是个好人,但却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

南平的未来会落在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北朝北魏皇帝列表,从拓跋珪开国到拓跋焘一统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魏十六个皇帝世系表,南北朝历史讲解拓跋焘,大魏拓跋王朝的历史

    自东晋灭亡后,替代它的依次是宋齐梁陈,北朝替代苻坚的,则是北魏、北齐、西魏和北周。其中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的皇帝很多,对后世的影响力很大,咱们要聊的,就是北魏最关键的从开国到一统北方的前三代皇帝,他们分别是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当初苻坚灭鲜卑人的代国之后,把一个小孩放在了家中寄养,他就是拓跋珪。后来

  • 马未都:宋朝是唯一超过三百年的朝代,连汉朝都不能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到今天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各个朝代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形成了自己朝代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添砖加瓦。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留下了浩瀚伟大的工程成果——秦始皇陵;再比如说唐朝涌现出的很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在上下五千年的各个朝

  • 刘宋诸帝:不被承认的短命皇帝刘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潘淑妃(?-453年)于是每次羊车到了门口,羊儿总是舔着地面不肯离去,刘义隆终于感动地说:“羊尚且为你徘徊,何况人呢!”这样,潘淑妃“爱倾后宫”。可是,皇后袁齐妫却不高兴了,她在刘义隆还是个宜都王时就嫁给了他,先替他生了长女刘英娥,即东阳公主;后来又生下长子刘劭。由于娘家比较穷,皇后经常向皇帝请求资

  • 如果五虎上将全被曹操生擒,受封的官爵,能否高于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将军并不一定都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在残酷的战争中。如果将军兵败被俘,在面临诱惑和威胁的时候,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的人都会投降。在人尽皆知的三国演义中,要是闻名于世的五虎将被曹操生擒。应该会有这么三个人会投降,那他们被曹操收入帐中后,获得的地位是否会高于五子良将?被俘虏过的五虎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 刘宋诸帝:刘昱与刘准,又是两个小皇帝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刘昱带着一班侍从乘着露天无篷车,先往宫城内的一个小山岗比赛跳高,接着又逛了一座尼姑庵,夜晚再到新安寺偷了一只狗,杀掉煮熟后吃狗肉、喝美酒,玩得好不开心。及至醉醺醺地入睡前还吩咐杨玉夫:“替朕细细观察,织女什么时候渡过银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观察到了,就立即叫醒朕;观察不到,明天就杀掉

  • 万石君石奋:刘邦的小舅子,四朝元老,堪称西汉最小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石奋刘邦小舅子,西汉的石奋是谁,石奋与万石君关系

    在汉朝有这么一个家族,靠着小心谨慎得以显贵,最终做到一门五高官、父子俱千石,这就是石家。石奋当官:抱上大腿,少年发迹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史记》石家的领头人石奋是位历经四朝的元老(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万

  • 偏心的李世民,只偏爱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哪怕造反也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恪英果类我……’。”记载的这段是什么意思呢?皇上担心怀疑李治有些仁慈软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长孙无忌说,李恪这孩子像我一样英勇,我想立他,你觉得怎么样?没几天又对李恪说:“……霍光折简诛之……”父子虽然是至亲关系,但是如果有罪过,就按照法制

  • 原创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匈奴人与匈奴帝国(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末为汉所败,西迁。南匈奴附汉,东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夏、北凉等政权。匈奴之中,包含了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叶尼塞语系、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族、伊朗语族,与汉藏语系的成员。成

  • 央视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安史之乱一:盛唐红颜的落寞与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战争通史》京商策划发行百集历史战争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之安史之乱上线央视老故事频道播出!爱奇艺平台抢先观看!安史之乱(一)——1月10日安史之乱(二)——1月17日安史之乱(三)——1月31日安史之乱(四)——2月7日安史之乱(五)——2月14日人文纪录栏目周二12:04首播周二20:04、

  • 五虎上将的后代结局如何?赵云之子捐躯疆场,张飞之子卖国求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为什么叫张飞三哥,赵云张飞徐庶组蜀骑,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在这乱世年间,混战不已,人口数量不断地减少,许多人能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但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英雄,脱口而出的英雄更是不少。提起三国,就能想到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刘备等等……五虎上将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要有一位聪慧贤明的君王之外,还要有一群忠义的上将,那么这些上将忠于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