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知府上任途中遇害,假如拿着他的官印,是否可以顶替他做官?

清朝知府上任途中遇害,假如拿着他的官印,是否可以顶替他做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81 更新时间:2024/1/28 11:42:29

古代官员的档案资料一般都存放在朝廷枢纽机构,比如清朝时期是保存在吏部。从古至今,官吏每隔数年就会调动,由于信息传递比较困难,如验证官吏的身份也成为问题。

清朝官方出具的钦差身份证明

清朝时期,官吏走马上任需要出示两样东西,一个是吏部颁发的委任状,上面简要说明被委任者的档案资料,委任状是一式两份,上任官员手持一份,吏部留下一份备查。

另一个是身份证明,身份证明件是朝廷按照统一样式制作的,但是身份证明不是统一的内容,可以是考中进士时颁发的,也可以是提拔升级时发的。

清朝将这两种材料统称为“官凭”,意思是官方给的凭证。至此,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半路截杀上任官员,然后冒名顶替去做官,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电影剧照

也许听起来很疯狂,但清朝还真的发生这样的事,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劫匪冒充安徽池州知府郭世纯的事迹。

郭世纯出生在泉州晋江的官宦家庭,他在顺治12年(1655年)考中进士,后来在清廷六部担任郎官,虽然官阶不算太高,但是毕竟是京官,相当于镀金阶段。

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郭世纯被任命为池州知府,是四品官。清朝知府全称“权知府事”,这个职位的权力非大,负责管理府内辖区的大小事务,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清朝中期,在全国设立“府”级行政区共计180多个,由此可见郭世纯即将上任的池州知府绝不是芝麻小官。

郭世纯带着家眷、随从一路风尘仆仆地池州前进,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劫匪,连同郭世纯在内的60多人全部被杀死,而他容貌娇俏的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幸存下来。

电影剧照

劫匪本以为只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打劫,顺势将郭世纯夫人婴儿抓回山寨,就在这时,劫匪头目看到郭世纯的委任状。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都知道清朝知府的隐藏收入特别多,尤其是这些贪赃敛财的地方官吏,劫匪头目当即决定冒充郭世纯到池州上任,以清廉知府的身份正大光明搜刮钱财,到时候再相机逃走,神不知鬼不觉。

当“冒牌郭世纯”到达池州官邸,将带有吏部印章的委任状和身份证明文件上交查验,上面笼统描写了新任知府的容貌特点,加上知府是新到的“一把手”,谁也没有怀疑,例行公事看过吏部委任状后,郭知府就正式上任了。

清朝官员剧照

郭知府虽然是劫匪出身,从他敢冒充知府就可以看出此人胆略,他在处理池州政务过程中有模有样,甚至将池州多年积压的陈年旧案全部处理完,得到当地百姓和豪绅的夸赞。

纸难包住火,总要小心应对。清朝每地都要缴纳钱粮,郭知府害怕见到“熟人”识破自己冒名顶替,于是躲着不肯将池州征收的钱粮送到省里。郭知府推三阻四的表现引起安徽布政使的怀疑,他猜想郭知府将钱粮贪污了,于是派人到池州检查府库。

当布政使派遣的特使推开池州府库大门,发现银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经过盘点后数额足够。得到检查结果的布政使带着疑惑的口气写信询问原因,郭知府解释钱粮刚刚凑齐,钱粮都是牵涉江山社稷的大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郭知府表示自己要精心筹备后,确保足额送达。

安徽布政使感叹郭知府心思细腻、办事稳重,对他评价极高,夸赞郭知府是“清官能吏”,是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郭知府顺利躲过一劫,但很快就迎来新的危险。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不管是从不认识的乡亲,还是未谋面的亲戚,他们都会找到你“攀高枝”,希望能借助你的权势谋取利益,郭知府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

自从郭世纯担任池州知府的消息传回家乡,就有乡亲来找他,很显然,郭知府不能见这些人,于是他选择闭门不见,安排手下兄弟将人赶走。久而久之,郭知府的妻兄在家乡听到这些消息,带着疑惑来池州寻找妹夫郭世纯。

无巧不成书,他在大街上就遇到妹夫郭知府的轿子,大喊着“郭知府”求见,突然发现从轿子里面出来的并不是郭世纯,惊诧之,他赶紧转身离开。随后,假扮成破衣烂衫的乞丐,假装到郭知府的住处乞讨,主动提出要帮厨房打杂挑水,正好遇见自己亲妹妹。

郭世纯的妻子见到哥哥,既惊讶,又害怕,她并没有与他相认,而是转头回去,没过多久又出来交给哥哥一封信。她在信中向哥哥讲述了郭世纯遇害的经过,只要郭知府贪污足够的财物就要跑路,她要哥哥带着信件到省城去见安徽布政使,请他来主持正义。

几经波折,安徽布政使看到信件,起初他并不相信,但此事后果严重,一旦坐实将影响自己的仕途晋升,于是派人前往池州逮捕“冒牌郭世纯”。

在池州衙门,郭知府和他带来的30多位山贼兄弟被一网打尽,布政使果然在别院搜出大量白银,幸亏郭知府还没有实现目标,要不然他早就逃走了。

《清稗类钞》是根据清代人的文集、笔记、札记等资料汇编的清代掌故遗闻,虽然其中很多是来自于民间野史记载,但郭世纯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确存在的人物,更关键的是,《清史稿》中关于郭世纯的记载停留在池州知府,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关于郭世纯的笔墨。

仔细想来,的确颇为蹊跷,因为郭世纯是进士出身,在各地的县志中对此类人物都会有记载的,更何况他已经担任知府级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将会升级为布政使,没理由突然消失相关记载。

综合考虑,《清稗类钞》记载的“郭世纯被冒充池州知府”极有可能是真的,可以猜想推测,在事情败露后,清廷官僚体系为了维护尊严和权威,真相被隐瞒起来,最终彻底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

清朝时期的信息传递仍然面临巨大现实困难,想要准确核对人的身份是非常困难的,出现“冒名顶替”现象也是会有的,因为制度总会存在漏洞,只是没有碰到胆大包天或者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即便是在信息更为发达的年代,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但是,清朝时期冒名顶替知府是不可能长久的,除了官场上的故交好友之外,知府每年都要回到京城汇报年度工作情况,面见皇帝这件事一定会直接劝退冒充者。

更多文章

  • 蓝玉案的背后,是大明皇权的不可藐视与威严的不可触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蓝玉案斩杀的大臣名单,蓝玉案完整版,历史上蓝玉案真实事件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他的被杀,而牵扯出了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玉案。如果说胡惟庸案是朝中文官的末日的话,那么蓝玉案就是军中武将的末日了,受此牵连者不计其数。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下狱处死,并借此将众多军中武将牵扯进来,因此案被杀者数目多达1万五千人。对于此案,很多人都认为蓝玉案是冤案

  • 辟谣:宋朝文人地位真的很高吗?宋代文人:宝宝心里有苦说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代文人地位有多高,蒋勋讲述宋代文人生活,宋朝文人实力排行榜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文轻武的社会时代,虽说太祖、太宗出身武将,但是由于晚唐五代的衰微,让统治者意识到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之大,因此宋王朝大力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国策之下,人人皆以为文人迎来了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然而又有几人知,这个最重视文人的朝代,文人也因其基本国策而深受其

  • 多尔衮死后,他的后代境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虽前后娶了六位福晋,并有妾侍十人,但人丁不旺,只有一个独生女,名唤东莪,生于崇德三年(1638),是侧福晋李爱淑所生。李氏来自朝鲜宗室,父亲为李世绪,封义顺公主。东莪这个名字,是多尔衮为纪念其长姐东果公主所取的名字。在多尔衮死后,东莪被顺治帝交于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后不知所踪,史册上再无记录。但

  • 号称北宋第一国舅,几次三番战胜辽军,他却五六十岁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战场上常胜将军寥寥无几。北宋虽然屡战屡败,但也有人打败耶律休哥,不止一次,而是三次。那么这位北宋名将究竟是谁呢?此人名叫李继隆,山西长治人,出生于江门世家。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曾参与陈桥兵变,也被认为是北宋开国元勋。因此,李继隆成年后由父亲携入仕。但李处耘因与权臣不和而被排挤,导致李继隆打压,穷

  • 大清最克子的皇帝:克死皇子11个,无奈选择一皇子,却不是满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朝,归根结底,是外族入侵中原,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称得上是大汉王朝的时代,反而是满族人称霸中国,所以,满族的地位比汉人的地位要高非常多,清朝的统治者虽然宣称满汉一家,但实际上,依旧对汉族官员有各种限制,清军也对汉人民众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从北杀到南,制造弥天大罪,导致人口锐减,社会经济文化倒退。清代

  • 左宗棠故居为什么叫“柳庄”?在这里,读懂湖湘文化的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左宗棠故居柳庄扩建,柳庄简介,左宗棠湘潭故居

    柳庄,是左宗棠的旧居,位于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1843年,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在柳家冲置田70亩,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29亩、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起名“柳庄”。在柳庄居住的14年间,他除研习农事、钻研农桑外,还广泛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通晓治道,通观国

  • 展览速递:乾隆的刀、雍正的箭,或者重塑流行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精品100幅图片,雍正乾隆,康熙雍正乾隆哪个厉害

    或许我们更需要看场展览让身心的浮躁,在一件件文物前得到诉说般的治愈本周,为大家精选的10个展览但愿能让你沉浸其中找到内心的安定之处主题:《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腰刀、盔胄、甲衣弓箭、马鞍、马鞭……清代皇家吉礼、狩猎、行军等都有什么装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武备文物,基本为清代宫廷遗留下来,

  • 说到黄袍加身,赵匡胤并非历史第一人,有个人比他早了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郭威出身贫寒,但是从小便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十八岁的时候,无所事事的郭威参了军,投奔到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手下,后来李继韬被后堂李存瑁所灭,郭威便加入后唐军,成了李存瑁亲军中的一员。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了后汉,为了嘉奖郭威在帮助他称帝时立下的功劳,刘知远将郭威封为枢密副使,后来刘知远去世,郭

  • 左宗棠诞辰210周年专家学者“论道”左宗棠思想文化与湖湘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左宗棠简介资料,为什么说左宗棠是千古第一人,左宗棠生平事迹介绍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在他所处的时代变局中忧国忧民、勇于担当,他所倡导的“经世致用、修身齐家”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精髓一脉相承。“左宗棠精神文化可以概括为‘忠勇报国、清正恤民’。”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党

  • 边境发现一个岛,洋人想命名,清朝官员:这是我国领土,我取名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代北方四岛,清朝30万骑兵打不过洋人,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标志

    清雍正五年,也就是1727年,中国和俄国的勘界大臣为勘察满洲里段中俄边界,一同来到了这里,走得累了,便选择在河边休息,当时他们远远看到这座岛屿,放眼望去一片绿色,岛上还时时有飞鸟珍禽盘绕,便得知这是一个丰饶美丽、物产丰富的岛屿,因为它面积广阔,实在不应该和其他河上的小岛一样,没有名字,所以,俄国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