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有多厉害?如果三家不分晋,晋国可以代替秦国统一天下吗?

晋国有多厉害?如果三家不分晋,晋国可以代替秦国统一天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2/8 20:57:23

晋国是周朝的周族诸侯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有人说,晋国的分家才让秦国有机会东进,从而实现统一。那么当年的东方大国之晋到底有多强大?

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三家分晋预示着晋国的衰败,却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强盛。

促使一个国家瓦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政治、经济、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晋国统治结构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晋国的瓦解,六卿制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重耳在执掌大权后,晋国逐渐形成了六卿制度。

[var1]

王族公子不再手握实权,曾经跟随重耳奔波的臣子逐渐形成了六卿制度。六卿制度本应遏制君主的权力,防止君主的肆意妄为以及君主权力的随意性和独断性带来的危害。

但晋国后期,六卿制度的发生改变,六卿制度逐渐世俗化,六卿演变为六大权臣,各大家族之间内讧不断,造成了晋国后期朝野混乱和社会不稳定。晋国的分家有其必然性,王族公子不再手握实权,群臣的势力必然会扩大,大臣势力的扩大,则对君权产生威胁。

[var1]

最初的分家其实是四家,其过程是三家联合,打败另外一家。在得到了周天子对三家诸侯地位的承认后,三家最终联合,晋国最终彻底瓦解。由此开了战国七雄诸侯争霸的新局面。曾经的晋国是秦国东进的最大阻力,晋国横跨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但秦国无力与之抗衡。迫不得已,秦国只得西进谋求发展,避免东进与晋国发生冲突。

[var1]

在三家分晋之前,春秋时期晋国到底有多强大呢?秦国不敢出函谷关,晋国国力强盛,兵力充足,军事实力强盛,齐国和楚国曾多次与晋国交战,都不能与之抗衡。三晋是指韩赵魏三国,三晋联合是秦国崛起过程中十分避讳的一点。通常是结盟对外,几个国家结盟攻打另外一个。

虽然韩赵魏三国联合实力强大,但并不是坚不可破,无坚不摧。联盟的国家都存有私心,都以自己的国家利益至上。这也是秦国利用反间计与之制衡的原因所在。秦国的发展壮大,必然要铲除晋国这个东进路上的绊脚石,因此,秦国与齐、楚两国联合对付晋国,最终以晋国的瓦解告终,结局令人唏嘘。

[var1]

晋国的瓦解促进了秦国的壮大,可以说三家分晋是促进秦国强盛的催化剂。晋国其瓦解的原因与苏联类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原因的作用,晋国内部统治结构存在问题,六卿制度世俗化,六卿演变为六大权臣,各大家族之间内讧不断。晋国瓦解有其必然性,外部原因只是起促进作用。

虽然历史上晋国曾有几次机会可以实现统一,但在齐国和楚国的破坏下均以失败告终。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了战国后期的三国,已经不是分晋时可比的,最厉害的当属赵国,魏国则是先盛后衰,韩国全程打酱油。三家分晋是秦国崛起的崛起的跳板。春秋时期晋国在,秦国只能龟缩在关中,不敢出函谷关。

[var1]

赵魏韩三家分晋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意义巨大,它直接改写了今后历史的发展。认真的说,晋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而且晋国正好堵在了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晋国没有解体,秦国根本没有东出的机会。即使秦国选择了东出,面对强大的晋国也没有胜算。那么,晋国解体之后,对各国有什么影响。

晋国的解体是必然的,这是制度的问题

认真的说,晋国的解体是必然的,因为晋国的制度结构有很大问题。谁要为这件事负责呢?第一负责人是晋文公重耳。当年,晋国王族都拥有一定的权力。这些王族相互内斗,以至于重耳只能出逃。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之后,他更改了晋国原有的统治结构。那些王族不再掌握实际权力,重耳设立了六卿制度。

[var1]

六卿直接国君负责,这就相当于六位辅政大臣。其实这样的统治结构也有自己的问题,王族权力的丧失,势必会造成大臣权力的全面扩大。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难题,此后在中国历史中也一再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六卿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国君的权力越来越小。再加上晋国连续出了几个不争气的国君,造成了国君几乎形同虚设。

起初,六卿还可以和和气气的商量。但既然大家都有实力,自然要较量一番。所以到了晋国的末期,六卿之间的内斗不断。最后有两家成为了牺牲品,晋国4位卿大夫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实际权力。问题是这四家也不打算一起过,最终赵魏韩三家联合灭掉了另一家,赵魏韩三家的局面基本形成。

[var1]

起初,他们还给晋国国君留了那么一点面子。但最后,他们直接要求周天子册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的公章基本上形同虚设,就这样,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情况出现。在齐国,老田家取代了老姜家,齐国成了田氏齐国。战国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再加上国、鲁国、中山国这些二流国家,大家上演了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好戏。

如果晋国没有解体,秦国根本没有机会

我们说一下西边的秦国,在春秋时期,秦国就希望东进争霸中原。但是晋国正好堵在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上,秦国也曾经与晋国爆发了战争,但总是被晋国一顿暴打。这个东方大国不是秦国能招惹的,在实在无法东出的情况下,秦国只能暂时向西发展。

按照秦国自己的说法是大秦独霸西方,其实由于西方游牧民族很多,所以秦国一直被东方各国所嫌弃。至于晋国则是一个巨无霸型的国家,这个国家十分庞大,人力物流资源充足。为了对付晋国,齐国和楚国经常联合。

作为一个整体,秦国对晋国奈不得。但是当三家分晋之后,这样的情况立刻发生了改变。原来的一家变为了三家,虽然三家是盟友,可毕竟不如一家时期那么休戚与共。秦国的态度就是各个击破,然后逐步征服。

[var1]

我们根据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便能看出秦国东进战略的大体方向。面对赵魏韩三国,秦国一直是拉一个打一个的态度,从来不给三家联合的机会。利用这样的方式,秦国将赵魏韩三国各个击破。即使是秦始皇征服东方六国,也是先征服三晋,然后再对付燕国、楚国等国家。

其实晋国有点像20世纪的苏联,任何国家也无法从外部把它怎么样,所有的问题都是内部爆发的。在战国的初期,魏国一家独大。魏国曾经有再次统一三晋的几乎。这对各国都造成了很大的阴影,齐国和秦国联合破坏了魏国的统一计划。所以得国家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敌国出现,对于它们来说,力量越分散对它们越有利。

更多文章

  • 被《三国演义》黑得最惨的三个人,周瑜上榜,另外两个更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周瑜《三国演义》里的周瑜虽然也有着雄韬伟略,却处处被诸葛亮压了一头,每次的计策都被看穿,最终活活被气死,有人会说了,周瑜如此心胸狭小,活该被气死,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可不是个心胸狭小的人。正史上的周瑜,可以说是个高人帅讲义气,而且擅长音律,即便是喝多了,听到演奏的人弹错了音,他都能发现,想

  • 耿秉:汉明帝的北伐利剑,平车师、逐匈奴建不世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耿秉打匈奴,汉武大帝第一次对匈奴作战,耿秉攻打匈奴的策略

    一、匈奴分化,非我族类汉光武帝刘秀所面临的匈奴,远比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要弱得多,毕竟不只是中原王朝经历了大动荡,匈奴内部也出现了因为夺权而内战的现象。汉宣帝时,匈奴第一次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汉,北匈奴则被灭。汉光武帝时,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向东汉称臣。忌惮于东汉这个不知底细的新兴王朝,加上常年经受饥

  • “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是谅你也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对曹操的评价一句话,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张飞大骂曹操反被曹操骂

    你看,这“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是指一种巧合,比如正在谈论你的时候,你恰好就出现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下半句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先看这上半句的由来。话说当年董卓被他的干儿子吕布给背叛,吕布亲手结束了董卓的性命。董卓手底下最喜

  •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肉一个卖枣,为什么武功会非常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卖枣卖肉都只是演义小说里写的,真实历史上关羽和张飞的出身远没有这么简单。关羽虽然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但家庭相比于老百姓还是相对富裕的,关羽识文断字,且喜欢读《春秋》,在东汉那个时代能认识字、读得起书的可都不是一般家庭,而汉代又尚武,关羽长得也是身高马大,自然有条件习武,而且关羽年少时杀了家乡的恶

  • 假如诸葛亮不着急与魏开战,而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郑公诸葛亮,诸葛亮深耕巴蜀视频,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伐魏能成功吗

    蜀国人才稀缺,中国自古以来人才和经济主要集中在北方,包括现代,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不是在中西部,现在如此发达的科技,中西部发展都延缓,更何况当初交通不便的蜀国呢?有志之士都去北方寻求发展,所以在三国时期人才基本集中在魏国,魏国的人才其实不需要培养,就会存在很多人才,而蜀国不一样,蜀国本地人口本来

  • 假如你穿越到了三国群雄割据时期,下面五位主公你会选择跟谁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志11群雄割据刘备,群雄割据刘备黑科技,群雄割据孙策

    1、袁绍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汉朝的司徒,从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朝廷三公的要职,袁家在当时的权势数一数二。袁绍器宇轩昂,容貌儒雅,和一般读书人交往,许多的士人都依附他,声名远播海内外。董卓弑君擅权时,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兵众十几万人,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当时,袁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大展宏图,

  • 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他完美到不真实的一生,让人无从下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传奇的一生,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王莽赶刘秀上下集

    “位面之子”,这个词一般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形容被全世界眷顾、仿佛自带好运光环的宇宙中心人物。按理说,这样的人总是会成为各类小说、传记作品中备受青睐的主角。然而事情也总有例外,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位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明明也是一位著名的“位面之子”,但却好像消失在了历朝历代史学家的笔下

  • 东汉风云:陈忠直谏安帝不悟,天下贤良不愿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末年名士评价,汉代风云人物成败之谜,东汉末年改变历史的人

    话说伯荣母女奉命祭陵,骄纵不法,上干天变,下致人怨。尚书仆射陈忠,也不禁激发天良,缮疏上奏道:臣闻位非其人,则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故天心未得,灾异荐臻。青冀之城,淫雨决河;孙岱之滨,海水坌溢;兖豫蝗蝝滋生;荆扬

  • 权臣周瑜:让孙权依赖,却又让孙权嫉恨!难怪孙权打压周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与周瑜是什么关系,孙权周瑜程普组队强度,周瑜孙权孙尚香三国志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将周瑜(长子周循早逝)次子周胤(yìn)削爵免官为民,并将他迁徙到了庐陵郡(今江西吉安市境内)。后来,诸葛瑾、步骘(zhì)联名上书请求看在周瑜的份子上免除周胤的过错,但孙权虽然诉说对周瑜的感情,但却表达了希望周胤改过自新,并未赦免周胤。直到大将朱然和全琮再上书求情后,孙权

  •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干了什么?色是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刚死曹丕就暴露本性,曹丕在曹操后的地位,历史中的曹操和曹丕是什么关系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三国时期。在东汉末年,十常侍霍乱朝政,君主昏庸无能,再加上频繁的天灾,整个社会都动荡不安。乱世出英雄,在这一时期涌现了无数英雄伟人,有英武威风的将军,有运筹帷幄的谋士,有仁善的主公,有狠厉的枭雄……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群星闪耀的社会!如今的我们超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