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有他在秦国不敢出函谷关半步

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有他在秦国不敢出函谷关半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1/27 9:00:18

战国四大公子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皆是世上少有的大才之人,而能成为四大公子之首,信陵君有何不同之处呢?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不分贫贵,礼贤下士

四大公子中,皆有门客三千之众,但是真正能做到礼贤下士、并且不问贵贱的公子唯有魏国信陵君。

曾经魏国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隐士名叫侯嬴,此人有大才,却隐没于市井之间,在城门口做一个小小的守门人。别都没有看出他来,唯有魏无忌看出了端倪。

他便派人送礼给这位隐士,但侯嬴为了考验魏无忌便没有收下。

魏无忌知道后便亲自设宴,要求王公大臣前来赴宴,这是专门为侯嬴准备的。而且还放下自己做为亲王的身份,亲自带着马车前往城门去迎接他。

并且接到之后还把尊贵的左边位置让给他座,自己给他驾车。

不过这个侯嬴很不给面子,座上去不说,还要去集市里去看望他朋友,到了之后更过分,他和朋友聊天,让信陵君在旁边牵着马等他,一点也不客气。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从始至终,这位魏王的弟弟都没有走过眉头,始终对侯嬴和颜悦色,没有半分不敬。

要知道,信陵君可是魏王的弟弟,魏国的亲王,而且他大摆筵席,请来了王公大臣,就等着侯嬴赴宴。在集市中干等着,是多没有面子的事,更何况当时的年代是极讲究贵贱,他一个“下里巴人”何德何能让信陵君如此对待。

但信陵君作为四大公子之首,不在乎这些虚妄的东西,为了得到贤士愿意放下身段。

也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一位人才,一位“窃符救赵”的幕后策划者。

不单单是侯嬴,还有集市中的屠夫朱亥,因为有大才,因此信陵君多次前往拜访,比之刘备三顾茅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到赵国之后,他得知当地有两位德才兼备的名士,都没有做官,一位在酒馆中藏身,一位在赌馆中藏身。

信陵君知道后,亲自到民间“藏污纳垢”之所拜见二人,这可谓是为贤而屈身。

件事被赵国的平原君知道后,还嘲笑信陵君说:“我曾经听说信陵君是个贤明之人,但是如今却和赌徒、酒店小二交往。看来他也只不过是无知狂妄的人罢了。”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信陵君听后反击道:“我曾经听说平原君贤德,因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弃魏救赵,帮助平原君。但现在却看到平原君与人交往只不过是看对方是否最贵富有,他根本和传说中礼贤下士的人不一样。我到了赵国才知道这二位有才能,便急匆匆赶去拜见,害怕这两位人才不愿与我交往。但平原区居然将我和他们的交往看作是耻辱,其实平原君这样的人不得交往啊。”

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听到这句话中才知道自己与信陵君的差距,连忙认错。

不以贵贱看人,而以才学识人,这便是他能成为战国四大公子之首的原因之一。

审时夺度,窃符救赵

信陵君不但礼贤下士,更能审时夺度。当初秦国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屠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直取赵国邯郸。

魏王本想下令出兵帮助赵国,可是秦国派使者到魏国,对魏王说:“如果魏国敢出兵,等我打下了邯郸,下一个就攻打前来阻止的。”

魏王害怕秦国,便不肯出兵。

但信陵君知道,如果现在不帮助赵国,魏国死得更快,于是多次恳求魏王出兵帮助赵国。但是魏王还是惧怕秦国不敢出兵。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最后信陵君被逼无奈,听取了侯嬴的建议,让魏王的爱妃帮助他偷取了兵符。

然后带着兵符前去接管军队,但是却被当时的将领晋鄙识破。

信陵君为了大局的安稳,保住赵国,不得不将魏国的将军杀了。

在他的带领下,最终逼退了秦军保住邯郸。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局意识,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大大的拖延了。

要知道就算他是魏王的亲弟弟,就凭他偷窃兵符一事,就免不了牢狱之灾。更何况他还斩杀了魏国的将军,在没有魏王的昭令下私自调动十万军队,这相当于叛国,是灭九族的大罪。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但是为了平原君,为了赵国不被秦军吞没,为了魏国的安稳(因为赵国一亡,魏国就唇亡齿寒),同时也为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不被打破,他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便是他的气魄,同时也是他能成为四大公子之首的原因之一。

国家有难,舍生忘死

没有信陵君的魏国,遭到了秦国的报复,信陵君听到消息之后,虽然有所顾虑,但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他舍弃自己的生死,毅然决然的率三千门客回归魏国。

魏王也因此大受感动,重新信任信陵君,将魏国的兵权全部交给他掌管。

当其余六国听到信陵君担任大将军之后,都感念于他舍舍救魏国的举动,便纷纷派出军队帮助信陵君。

在信陵君的带领下,五路诸侯国军队将秦国蒙骜攻打败退,将秦军打到了函谷关内,不敢出关。

可惜后来的秦国使用离间计让功高震主的信陵君闲赋在家,终日醉生梦死,最后名震天下的信陵君死在了病患之中。

而秦国得知此事之后立马率军出关,大破魏国二十余城。

[var1]

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当年信陵君在世之时,能够让秦国不敢有丝毫动作,甚至害怕信陵君对自己动手。就算他闲赋在家,依旧不敢出函谷关。

能成为秦国都畏惧人,除了信陵君还有第二人吗?

这便是信陵君成为四大公子之首最重要的原因。

千年后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认为,千年前的信陵君便以有了这样的气魄,我中华儿郎千千万,如果皆有这样的气魄,何愁外人欺哉?

(参考文献《史记·魏公子列传》)

更多文章

  • 晋国有多厉害?如果三家不分晋,晋国可以代替秦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国如果不三分秦国能打天下吗,春秋秦国和晋国,春秋期的晋国有多厉害

    晋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有人说,晋国的分家才让秦国有机会东进,从而实现统一。那么当年的东方大国之晋到底有多强大?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三家分晋预示着晋国的

  • 被《三国演义》黑得最惨的三个人,周瑜上榜,另外两个更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周瑜《三国演义》里的周瑜虽然也有着雄韬伟略,却处处被诸葛亮压了一头,每次的计策都被看穿,最终活活被气死,有人会说了,周瑜如此心胸狭小,活该被气死,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可不是个心胸狭小的人。正史上的周瑜,可以说是个高人帅讲义气,而且擅长音律,即便是喝多了,听到演奏的人弹错了音,他都能发现,想

  • 耿秉:汉明帝的北伐利剑,平车师、逐匈奴建不世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耿秉打匈奴,汉武大帝第一次对匈奴作战,耿秉攻打匈奴的策略

    一、匈奴分化,非我族类汉光武帝刘秀所面临的匈奴,远比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要弱得多,毕竟不只是中原王朝经历了大动荡,匈奴内部也出现了因为夺权而内战的现象。汉宣帝时,匈奴第一次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汉,北匈奴则被灭。汉光武帝时,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向东汉称臣。忌惮于东汉这个不知底细的新兴王朝,加上常年经受饥

  • “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是谅你也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对曹操的评价一句话,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张飞大骂曹操反被曹操骂

    你看,这“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是指一种巧合,比如正在谈论你的时候,你恰好就出现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下半句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先看这上半句的由来。话说当年董卓被他的干儿子吕布给背叛,吕布亲手结束了董卓的性命。董卓手底下最喜

  •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肉一个卖枣,为什么武功会非常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卖枣卖肉都只是演义小说里写的,真实历史上关羽和张飞的出身远没有这么简单。关羽虽然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但家庭相比于老百姓还是相对富裕的,关羽识文断字,且喜欢读《春秋》,在东汉那个时代能认识字、读得起书的可都不是一般家庭,而汉代又尚武,关羽长得也是身高马大,自然有条件习武,而且关羽年少时杀了家乡的恶

  • 假如诸葛亮不着急与魏开战,而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郑公诸葛亮,诸葛亮深耕巴蜀视频,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伐魏能成功吗

    蜀国人才稀缺,中国自古以来人才和经济主要集中在北方,包括现代,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不是在中西部,现在如此发达的科技,中西部发展都延缓,更何况当初交通不便的蜀国呢?有志之士都去北方寻求发展,所以在三国时期人才基本集中在魏国,魏国的人才其实不需要培养,就会存在很多人才,而蜀国不一样,蜀国本地人口本来

  • 假如你穿越到了三国群雄割据时期,下面五位主公你会选择跟谁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志11群雄割据刘备,群雄割据刘备黑科技,群雄割据孙策

    1、袁绍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汉朝的司徒,从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朝廷三公的要职,袁家在当时的权势数一数二。袁绍器宇轩昂,容貌儒雅,和一般读书人交往,许多的士人都依附他,声名远播海内外。董卓弑君擅权时,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兵众十几万人,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当时,袁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大展宏图,

  • 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他完美到不真实的一生,让人无从下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传奇的一生,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王莽赶刘秀上下集

    “位面之子”,这个词一般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形容被全世界眷顾、仿佛自带好运光环的宇宙中心人物。按理说,这样的人总是会成为各类小说、传记作品中备受青睐的主角。然而事情也总有例外,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位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明明也是一位著名的“位面之子”,但却好像消失在了历朝历代史学家的笔下

  • 东汉风云:陈忠直谏安帝不悟,天下贤良不愿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末年名士评价,汉代风云人物成败之谜,东汉末年改变历史的人

    话说伯荣母女奉命祭陵,骄纵不法,上干天变,下致人怨。尚书仆射陈忠,也不禁激发天良,缮疏上奏道:臣闻位非其人,则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故天心未得,灾异荐臻。青冀之城,淫雨决河;孙岱之滨,海水坌溢;兖豫蝗蝝滋生;荆扬

  • 权臣周瑜:让孙权依赖,却又让孙权嫉恨!难怪孙权打压周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与周瑜是什么关系,孙权周瑜程普组队强度,周瑜孙权孙尚香三国志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将周瑜(长子周循早逝)次子周胤(yìn)削爵免官为民,并将他迁徙到了庐陵郡(今江西吉安市境内)。后来,诸葛瑾、步骘(zhì)联名上书请求看在周瑜的份子上免除周胤的过错,但孙权虽然诉说对周瑜的感情,但却表达了希望周胤改过自新,并未赦免周胤。直到大将朱然和全琮再上书求情后,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