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冷知识-春秋历史上真实的泗上附庸小国

历史冷知识-春秋历史上真实的泗上附庸小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3/12/31 16:55:09

周初,分封诸侯,同时也有附庸小国的出现。泗上是众多小国所在地,而鲁是附庸小国的主要宗主国之一。关于附庸小国的记载,流传下来的很少。现在我们只能就眼下所见的仅有资料,略事整理,以见史事之概。

释附庸《左传》定公四年记载鲁国初封的情形说:“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土田倍敦,在《鲁颂•閟宫》作“土田附庸”,《召伯虎■》则作“仆庸土田”。孙诒让、王国维认为陪敦即附庸,亦即仆庸,因倍、附、仆古音相同,故可通用,敦殆即庸字之误。但是附庸究竟是什么呢?他们却没有解释。《孟子•万章下》篇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var1]

《礼记•王制》与《孟子》所说略同。这样应以“附庸”一词为正,陪、仆都是假借字。庸为城郭外墙,“附庸”就是城墙外围从事农业耕作的劳动者。《孟子》与《王制》显然系指国家,附庸国家的人民也自然是附庸人民了。自上古以来,今山东至河南的东南部,曾经散居着许多氏族部落。按照“兴灭国,继绝世”的习惯制度,它们虽然历经改朝换代,换了几个新的统治者,但仍旧被保留下一小块土地,奉祀他们的祖先。例如,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黄帝、舜及夏禹的后人,如姒姓、己姓、曹姓、任姓、风姓等等。它们不但有一小块地方,而且仍旧在父家长或氏族长领导下,过着聚族而居的生活。由于地方太小,人口不多,不能上达于天子,而只能依附于某一诸侯。如果以“附庸”为正,那么它们所在就是都城不太远的地方。这样的氏族、国家,大概就是孟子所谓“附庸”了。上引《左传》“因商奄之民”云云,必定是原来居住在曲阜的土著人民,被征服以后,除了那不甘心做顺民而逃亡者外,就只好做附庸了。由于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尚未破坏,人们还有一定的自由,所以他们不是奴隶。

[var1]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五《爵姓存灭表》注明为“附庸”者,有邾、小邾、萧、鄣、颛臾、牟、鄟、极等。但是鄣,姜姓;极,姬姓。他们与齐、鲁同姓,不知何故也列为附庸。邾在春秋时期虽是附庸,但是它在齐国的支持下,国力相当强大,分为小邾、大邾两部分,屡与鲁国作战,打败鲁国,与天子和诸侯都有往来,为什么也是附庸呢?这说明,即使原是附庸,大国诸侯对它的统治并不严格,所以仍有恢复独立的机会。

关于附庸的社会和历史,我们至今所知很少。《论语•季氏》篇记载季氏将伐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为季氏宰,因此向孔子征求意见。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子路)与求(冉有)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肖墙之内也。

[var1]

这段话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附庸进一步的了解:

(1)鲁国初封时,其生产力还很低下,因此贫富比较平均,社会也比较安定。

(2)对于周围的氏族、邻国,征服以后,并未消灭,而只作为“附庸”,所以说“修文德以来之”。来是招徕归附的意思,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孔子认为,在他们归附之后就应该好好地招抚它们,和平相处。

(3)颛臾是鲁的附庸,它的地方就在曲阜附近,所谓“邦内”,和季孙氏的费邑相邻。正因如此,季孙氏强大之后,就想把它并为己有。孔子预见到三家的陪臣已很猖狂,行将发生叛乱,所以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肖墙之内”。因此,“附庸”被解释为“负郭之田”,住着从事农业的依附农民,是有理由的。

以上是说附庸在周初与分封诸侯同时出现的。周宣王时,继续举行分封和附庸制度。例如《大雅•崧高》记载分封申侯于谢(今河南南阳市)时说: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var1]

以《左传》定公四年封鲁“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因商奄之民”的记载为例,可知此“庸即附庸之省称,就是说,被征服的谢人已成为申侯的附庸民了。又《诗经•大雅韩奕》诗记载韩侯分封的情形,非常生动。诗里说: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这“因时百蛮”与“因是谢人”和“因商奄之民”语例一致,可证百蛮(包括秽、貊)已成为韩侯的附庸国或附庸民了。韩的地点应在河北以北,直至辽河之间,似不应在今陕西韩城。故诗里说“以受北国”。

庸作墉,是城郭的围墙。壑是窖或护城河。藉是藉田,实亩是指私田。这大概是,百蛮被征服后已被组织于公社内,故有公田和私田的区别,并且在城墙外从事耕作。如上所说,附庸是处在被征服者的地位。由于他们还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土地、房屋等,因而它们虽沦为附庸,被迫在野外从事农业劳动,对征服者有一定的负担和贡献,但他们不是奴隶,而应该是依附农民。但是如果他们的民族、宗族或者国家已遭破坏,其田宅已遭没收,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必然更加悲惨,因而沦为奴隶。

[var1]

泗上附庸小国自泰山以南至泗水一带,曾经有许多附庸小国。尽管在文献上并没有一一记载它们是附庸,但其实就是附庸,如郯、鄫、莒等国之为附庸是文献里明白记载的。春秋以后,它在齐国的支持下已经强盛起来,成为独立国家了。此外滕和徐也可能原是附庸,而也成为相当强大的独立国家。《战国策•楚策五》说:“大王悉起兵以伐宋,不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有已。”战国时泗上十二诸侯还包括宋鲁。当时宋鲁已是弱国,但是决不是附庸。

[var1]

春秋以后,齐国称霸,逐渐向东南发展,鲁、宋、郑、卫等国都常常遭到它的干扰,这些小国更不在话下。不过它也不能立刻明目张胆地灭亡它们,而是以它们为附庸,使它们成为卫星国和保护国,从而与鲁为敌。如邾本是鲁的附庸,春秋以后,齐国常常暗中支持它,与鲁作战。公元前639年(鲁僖公二十一年),鲁伐邾,次年又伐邾,从此关系日益恶化。公元前609年,邾又去攻伐鄫国而发生邾鲁战争。公元前555年,晋会诸侯伐齐,并执亲齐的邾悼公。但是以后“邾人骤至”,屡次扰乱鲁国的边境。国内部也有亲鲁的,如公元前552年邾庶其来投奔鲁国,就是一例。

[var1]

滕国是一个姬姓小国,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公元前7年,滕已见于《春秋经》,可见它与鲁国的亲密关系。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来朝”,“滕薛争长”,即争行礼时位置的次序。薛侯说:“我先封”。薛之祖先薛仲为夏的车正,所以他说:“我先封”。滕侯反驳说:“我,周之卜正也(卜官之长)。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鲁公听了他们的话,终于不得不请滕侯为长,薛姓为次。从这个故事看来,周初分封时,庶姓诸侯要低于姬姓诸侯,因而庶人也就必定要低于周人。

战国时期,滕国是著名的。据说滕文公时曾要实行“仁政”,因而孟子也曾到过滕国。同时还有楚国许行之徒也到了滕国,他们“愿受一廛而为之氓”,他们大概都是庶人,而孟子则是贵族,所以滕文公要在“国中授孟子室”,室包括奴隶和其它财产。许行之徒提出“君民同耕”,孟子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劳心劳力都是劳动。但是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提出国野的区分,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var1]

在春秋时期,这些泗上小国都衰弱了。但是它们仍苟延残喘地延续到了战国时期。后来它们不是被灭亡于齐,即灭亡于楚。

泗上小国,有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氏族,有的是被征服的国家。它们在经济文化上,有的落后,有的并不落后。华夏诸侯往往以胜利者自居,视它们为蛮夷。在它们这方面,确也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朝鲁,鲁公在宴会时问他说:“少昊氏以‘鸟名官’,是什么缘故?”郯子回答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接着他列举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祝鸠氏、鴡鸠氏、爽鸠氏等。孔子听到郯子的谈话后,去见郯子并向他请教,然后告诉人家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说,当时周人已经没有“以鸟名官”的制度了,但是周人也可能实行过这个制度,或夏商实行过这个制度,而当时却只有郯国还保留着这个制度,所以孔子说:“学在四夷”。

[var1]

[var1]

东方诸侯国家在君位继承上往往“一继一反”,同时并行,并且保留贵族民主制,以及野蛮的人殉人祭的习惯。这大概也是夏商和东夷人的习惯,有的已经周人改革,有的却被保留着。”例如《左传》文公十三年记郯文公准备由邹迁都于绎,史官说:迁都于绎“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说:“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之愿也。”这种“天生民而树之君”的思想是古代贵族的民主思想,后来为孔孟所继承发扬。

清末以来,在泗上诸国遗址中发现许多青铜器,如鄫国的《曾伯簠》,早有著录。解放后,在今湖北随县发现了随的墓葬、铜器等,铭文均称为曾侯,因此有人认为随就是曾。但随是姬姓,而曾是姒姓,还是疑问。

[var1]

[var1]

莒国是己姓。解放以后,在莒县发现了不少墓葬和文物。1963年,在莒县天井汪出土一批铜器,有编钟、鎛和列鼎等,其中壶盖上有蛇形的钮古文字“已”,作蛇形,己姓或是以蛇为图腾。从器形、纹饰、制作技术看,它们实与华夏诸国文物无甚差别,但是《左传》记载鄫、邾、莒、宋等国都还保留人殉人祭的野蛮习惯。莒县大店2号墓,在花园村北有墓主棺槨和十具殉葬人棺,墓主为男性。南部为器物坑,有残马骨架四具,有青铜器、陶器。整个墓室底部中央有一腰坑,一狗,仍保持商代墓葬的传统。

更多文章

  • 历史冷知识-战国时期赵国和齐国都城和交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齐国赵国地图,齐国vs赵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哪里

    [var1]韩、魏及赵国皆承三晋余绪。赵国处韩、魏之北,虽无黄河贯穿国中,却伸延及太行山东西两侧。赵国都城先在晋阳,后迁中牟,最后定居邯郸。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乃在太行山之西。中牟所在,旧说互有参差,大要以在今河南鹤壁市西为是。邯郸则在今河北邯郸市。中牟、邯郸皆在太行山东,与晋阳不同。晋阳在沿汾

  • 历史冷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交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秦国详细地图,战国时秦国是现在哪些地方,战国时期秦国新城

    [var1]先言秦国。秦在春秋时久都于雍。入战国后,肃灵公始居泾阳,泾阳在泾水之委,为今陕西泾阳县。献公徙治栎阳,栎阳在今陕西临潼县渭水之北。孝公时始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战国初年,秦国内有忧患,为诸侯所卑视,至献公时镇抚边境,孝公时益臻强大。故论秦都当以咸阳为主,稍及于栎阳,至于泾阳,大可委而

  • 历史冷知识-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和水陆交通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楚国是怎么慢慢衰败的,战国风云纪录片楚国,战国时楚国都城在哪

    [var1][var1]南方的楚国,春秋时已为大国,与齐、晋抗衡。入战国后,更东灭越国,伸展其国力于东海。又东北灭鲁,疆上开拓至于泗上。苏秦所谓楚地北有汾陉。汾陉在今河南临颖县,盖已深入于中原了。楚国的土地诚极扩张,和其北诸侯封国间的往来,仍不外以前们有的几条道路。通过方城、邑塞的大道,依旧为南北的

  • 历史上真实的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的鲁国位置,阿海说历史之鲁国合集,庆父不除鲁国难安图片

    [var1]鲁周公和鲁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在时,旦为子孝,并且富于仁心,和一般兄弟不一样。武王即位后,旦辅助成王,卓有功勋。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同行。十一年伐纣,在牧野,大败殷商军队。纣知大势已去,便**而死。周公拿着大钺,召公拿着小钺,一左一右,夹辅周王

  • 齐桓公的悲剧命运与齐国的继承制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桓公死后齐国怎样,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齐桓公时期的齐国疆域

    [var1][var1]齐国自太公建国到春秋时代,根据史书中所记载的传承来看,很多时候都出现非嫡长子继承公位的事情出现,这跟太公当年推行尚贤之策有关,也跟齐国所在的东夷区域有关。东夷部族们虽说跟殷商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可是双方之战争自殷商建国到亡国其间很少有断过,也就是说在西周之前的东夷部族,依

  • 他是秦国第一战神,冠绝古今,白起都服他!一战打下天下第一粮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战神白起有多厉害,白起秦国战神完整版,秦国十大名将魏冉白起

    [var1][var1]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国少梁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按理说司马错也是出身名门。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作为三朝老将,他为秦国奉献了太多太多,人们只知道白起痛揍六国,却不知道司马错为秦国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白起出名的时候,六国已经羸弱,可是司马

  • 他带领儿子兼灭六国,成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功劳不输杀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四大名将一览表,杀神白起,杀神白起图片壁纸

    [var1][var1][var1]就这么一个被后人称为杀神、人屠的人物,在秦国的统一史上却并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位可以和白起平起平坐,同样居于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秦国名将——王翦。如果说白起是秦昭襄王时代的武力代表,那么王翦就是秦始皇手下的超级战力,就连蒙家蒙恬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蒙恬的爷爷蒙骜也不过

  • 史上最全能的战神李牧!李牧大败秦军的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是怎么打败秦军的,李牧大战秦军完整版,李牧和秦军交战是第几集

    [var1][var1][var1]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五十万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魏国的武卒制军队一时成为

  • 他是战国名将之首,坑杀40万降卒,最终被一国之君踢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十大悲惨名将,史上最惨的战国将领,最有争议的战国名将

    有些人称呼他是战神,有些人则说他是恶魔,他的一生,到底是如何度过的呢?[var1][var1]白起是生于战国时代,一个人才汹涌的时代。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一个非常有名的秦国大将,被封为著名的“武安君”,一生致力于为秦国征战,却从未打过败仗!这是将他称为第一战神的第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白起有勇

  • 《皓镧传》异人皓镧淋雨信息量好大,皓镧可能并不那么喜欢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皓镧传异人皓镧吃醋,吕不韦和异人谁更爱皓镧,皓镧对异人是真爱吗

    [var1]皓镧对异人,可能在吕不韦离开的那段时间里,皓镧就已经不自觉得动心了。不是因为异人会撩她,而是可能刚好异人那种细致入微的照顾,还有片刻的安稳终于给了她一种家的感觉。她以前对秦王孙不来电,是因为两个人相处一直客客气气的跟朋友一样,但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才发现秦王孙居家生活化的一面。如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