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的悲剧命运与齐国的继承制有关系吗?

齐桓公的悲剧命运与齐国的继承制有关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19 19:05:43

[var1]

[var1]

齐国自太公建国到春秋时代,根据史书中所记载的传承来看,很多时候都出现非嫡长子继承公位的事情出现,这跟太公当年推行尚贤之策有关,也跟齐国所在的东夷区域有关。东夷部族们虽说跟殷商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可是双方之战争自殷商建国到亡国其间很少有断过,也就是说在西周之前的东夷部族,依然有着独立的文化体系,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的体系可能并没有在东夷地区得到推广,况且殷商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本来就还不够成熟。

从齐国的前12代国君来看,在史书中明确为嫡长子的并不太多,特别是在齐哀公而后,整个齐国的继承体制就可说是陷入混乱格局,即便是父死子继的传统也被打破,齐哀公的弟弟齐胡公齐献公相继为君,这显然已经不是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能约束的。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杀也许已经在齐国人的心底植下仇恨的种子,对于天子的礼乐制度抱持着某种抵触的情绪。齐庄公时代即大约就是在西周末春秋初,而周王室的衰微和孔子们所说的礼崩乐坏,也许就是开始于这个时候。

齐国历史上的国君,从谱系上看来,兄弟相争的事情绝不少于任何诸侯国,就是除了有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在齐国还大量的存在兄终弟及的模式,这种模式事实上在当年的殷商时代是大量存在的,而齐国所在区域本身就是当年殷商势力覆盖的范围,就是太公望本身也可能就是殷商的贵族,因此可说齐国从始至终就没有真正彻底贯彻过周天子的礼乐制度,反而更可能是结合当地特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管理体系,也包括嫡长子继承制。

翻阅齐国的历史,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大凡齐国之国君皆有很多夫人,而且他们大多喜好女色,被人诟病的齐襄公如此,雄才伟略的齐桓公也是如此。从上图中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国君,恰好大多都是来自当时国君所宠幸之女子的儿子,这即是在说,齐国人的国君选拔体系,除了嫡长子、兄终弟及,还有一种方式,那便是唯其母有宠者立,就是哪个夫人最受国君的宠爱,他的儿子就能成为继任者,并得到朝臣之拥戴和百姓之认可。

史书中还明确说过类似的话,即是“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齐国内乱未止,国家贵族高氏、国氏等人就能里应外合,拥立小白继位为齐桓公,并得到齐国百姓之认可,这或许跟齐桓公母亲受到齐僖公的宠爱有关。齐桓公在成为春秋霸主而后,亦是有很多夫人,甚至还曾经为蔡国女人发动对外战争。齐桓公的内宠众多,其中有六个女人有个六个儿子,倚仗母亲之宠,都在觊觎国君之位。齐国历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得到良好推行,也许对这些儿子影响深刻,就算是他们的父亲齐桓公也是在千难万险之中才夺取到君位,所以他们都暗地里筹谋,各自结盟朝中贵族子弟,形成自己的力量派系。

[var1]

齐桓公死后,齐国再度陷入内乱。太子昭势力衰弱,不得与其它几个兄弟相争,公子无诡得到权臣易牙拥戴继位为君,可是易牙本身在国内众臣的口碑就不好,当年还多次受到管仲和鲍叔牙的贬斥,更重要的是齐桓公之死,据说也是因这个易牙联盟后宫囚禁所致,易牙之地位本来也不稳,公子无诡的君位坐得也不稳,史书载“三月而死”。而太子昭得到宋襄公支持,大兵杀回齐国成功逆转,打败了其他四个公子后入住齐王宫,成为齐孝公。而齐孝公死后,公子潘杀掉了齐孝公的太子自立,成为齐昭公。齐昭公死后,太子舍立为齐君,可是太子舍的母亲“无宠于昭公,国人莫畏”,齐桓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商人杀掉了舍而自立,是为齐懿公

齐懿公因骄奢又被国人所啥,齐人到卫国去迎立公子元归国,继位为君,是为齐惠公。因为公子元的母亲卫姬也是齐桓公宠爱的女人。自此而后,齐桓公的六个儿子,其中有五个都做了国君,只有公子雍没有做国君,但是在易牙的辅助之下,公子雍与鲁国楚国等国支持下,在齐国边境驻扎,对齐国都城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进攻都城,这支力量也成为齐国衰退的重要制约,齐国承继制度的混乱,正是齐桓公作为一代雄霸之主最后却不得好死的原因,宠爱后宫而立储君的做法也自受到后世诟病,齐国人的悲剧,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争位就已经开始了。

更多文章

  • 他是秦国第一战神,冠绝古今,白起都服他!一战打下天下第一粮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战神白起有多厉害,白起秦国战神完整版,秦国十大名将魏冉白起

    [var1][var1]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国少梁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按理说司马错也是出身名门。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作为三朝老将,他为秦国奉献了太多太多,人们只知道白起痛揍六国,却不知道司马错为秦国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白起出名的时候,六国已经羸弱,可是司马

  • 他带领儿子兼灭六国,成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功劳不输杀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四大名将一览表,杀神白起,杀神白起图片壁纸

    [var1][var1][var1]就这么一个被后人称为杀神、人屠的人物,在秦国的统一史上却并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位可以和白起平起平坐,同样居于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秦国名将——王翦。如果说白起是秦昭襄王时代的武力代表,那么王翦就是秦始皇手下的超级战力,就连蒙家蒙恬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蒙恬的爷爷蒙骜也不过

  • 史上最全能的战神李牧!李牧大败秦军的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是怎么打败秦军的,李牧大战秦军完整版,李牧和秦军交战是第几集

    [var1][var1][var1]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五十万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魏国的武卒制军队一时成为

  • 他是战国名将之首,坑杀40万降卒,最终被一国之君踢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十大悲惨名将,史上最惨的战国将领,最有争议的战国名将

    有些人称呼他是战神,有些人则说他是恶魔,他的一生,到底是如何度过的呢?[var1][var1]白起是生于战国时代,一个人才汹涌的时代。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一个非常有名的秦国大将,被封为著名的“武安君”,一生致力于为秦国征战,却从未打过败仗!这是将他称为第一战神的第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白起有勇

  • 《皓镧传》异人皓镧淋雨信息量好大,皓镧可能并不那么喜欢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皓镧传异人皓镧吃醋,吕不韦和异人谁更爱皓镧,皓镧对异人是真爱吗

    [var1]皓镧对异人,可能在吕不韦离开的那段时间里,皓镧就已经不自觉得动心了。不是因为异人会撩她,而是可能刚好异人那种细致入微的照顾,还有片刻的安稳终于给了她一种家的感觉。她以前对秦王孙不来电,是因为两个人相处一直客客气气的跟朋友一样,但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才发现秦王孙居家生活化的一面。如果没

  • 《鬼谷子的局》秦国迅速强大和魏国逐渐衰弱的道理让人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鬼谷子分析魏国,秦国vs魏国,庞涓不死魏国能打败秦国吗

    在封建制度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领导人的,即一国君主。魏国是在魏惠王手里由强变弱的,而秦国由弱变强是从秦孝公开始的,秦惠文王继续强大,以致使列国忌惮,需要六国合纵才能抵抗的地步。1首先看两个国家君主的性格和治国力度。魏国,魏惠王继位前,他的祖父魏文候和父亲魏武候都是铁腕君主,任用

  • 《鬼谷子的局》秋果救他爱他却又必须杀了苏秦,这是什么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鬼谷子为什么说苏秦,鬼谷子徒弟苏秦是谁,鬼谷子徒弟苏秦张仪

    当她毒杀苏秦失败,无奈的回到多年未归的家,匆匆看了一眼又要走时,面对父亲的疑问,她回答:看到这里,泪水瞬间从眼角滑出,当她说出这句话时,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她再也不可能像普通女孩一样,围在父母身边,享受他们的爱抚;她再也不可能像普通女孩一样,嫁人生子,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她再也不可能像普通女孩

  • 《鬼谷子的局》告诉你,庞涓为什么会败于孙膑,惨死于马陵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鬼谷子说孙膑和庞涓,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

    [var1]1、庞涓与孙宾曾是一对患难兄弟在平阳之战中,庞涓亲眼看到魏兵攻陷平阳后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因看不过魏军的行为,一箭刺死追杀孙宾的魏卒,自己也自此离开魏军,这是庞涓与孙宾第一次相遇,也是他俩相爱相杀的序曲。平阳之战后,父亲孙操战死,祖父孙机也死于平阳瘟疫,孙宾被墨者指引,决定到云梦山拜鬼谷

  • 《春秋》是孔子所作的吗?《春秋》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吗,春秋孔子完整版,孔子的春秋起止时间

    当然,《春秋》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人们谈论《春秋》,往往提到孔子。《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所作呢?历来学者争论不休。[var1]一种观点认为,《春秋》就是孔子所作。它最早由孟子提出来。后来多沿用这种说法。孟子认为,春秋时社会动荡,各种邪说暴行屡屡出现,“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大秦赋》高开低走,张鲁一剧透后续剧情,只字未提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秦赋张鲁一开场独白,大秦赋最震撼的一集,大秦赋张鲁一演技炸裂

    [var1]【张鲁一剧透后续剧情,只字未提统一六国】[var1]近日,张鲁一参加了访谈类综艺,他也谈到了自己的新剧《大秦赋》,并且剧透了一部分后续的剧情,在视频中,张鲁一与主持人聊到了《大秦赋》的主线剧情,表示这部戏展示了从嬴政降生到收复王权的过程,只字未提统一六国,可见这段历史戏份不重。[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