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冷知识-狩猎、采集、捕鱼和植树的活动

春秋战国冷知识-狩猎、采集、捕鱼和植树的活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1/26 1:46:37

狩猎

商代狩猎活动比较频繁,卜辞中常有狩猎的记载。猎获量最多的动物是鹿类和狐,还有豕、兔、马、鸡以至虎、兕象等。有时,一次猎获鹿可达几百头,可见其规模是很大的。西周春秋,狩猎仍然常见于记载。《逸周书•世俘解》谈到了武王克殷后进行的狩猎活动,《诗经•小雅•吉日》、《车攻》、《郑风•叔于田》、《大叔于田》、《秦风•驷》等都描述了西周春秋王室贵族大规模狩猎的场面。《周礼》言田猎者甚多,“山虞”“川虞”“迹人”等的职掌都与狩猎有关。但这时的狩猎一般已在农闲进行,且与军事演习相结合。

[var1]

《左传》隐公五年说:“故春搜、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对劳动人民来讲,狩猎是肉食来源之一(如《豳风•七月》载冬闲时农夫狩猎捕得小野猪可以归己),但狩猎的主要意义还在于保护农业生产。因为当时地旷人稀,鸟兽尚多,为害庄稼。如《春秋》庄公十七年记载多麋成灾。因此,对付野兽是一件要紧的事。《周礼》中有“雍氏”一职,“春令为阱获”,“秋令塞阱获”,就是一种对付野兽保护农田的措施。对于各级贵族来讲,狩猎除了是一种娱乐活动以外,也是和“祀与戎”相联系的:一方面进行军事演习,另一方面以擒获作为祭品。西周春秋各级贵族多有供狩猎游乐的园囿。不过到了春秋晚期以后,这种狩猎活动已受到限制,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子产禁止丰卷田猎,说是“唯君用鲜,众给而已”。《管子•问》“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弋猎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反映它在战国时代确实是趋于衰落了。

[var1]

[var1]

采集

先秦时代野生植物的采集仍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来源之一。

从《诗经》记载看,当时采集活动很频繁,采集范围很广泛。其中很多是佐食的野菜,如荼、堇、荠、芑、莫、葑、葍、蓫、■、蕨、薇、卷耳、荇菜等等。《诗经•豳风•七月》反映当时农民除了吃黍、稷、菽、麦、麻等粮食和瓜、枣等蔬果外,还采食野生植物荼(苦苣菜)、鬱(郁李),俗称野葡萄等。《礼记•月令》:“山林薮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荀子•王制》谈到的山林川泽中的“百索”,也就是百蔬。《周礼•冢宰》的九职中“八曰臣妾敛疏材”。疏材也是指“百草根实之可食者”(郑玄注)。这些蔬食之所以仍有必要,是因为当时农业生产尚不够稳定,受自然灾害威胁较大,所以它们除平时辅助主食外,凶年还可以作为度荒食品。故《尔雅•释天》说:“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

[var1]

不过对诗经时代的采集业也不宜估计过高。

第一,《诗经》中采集对象除佐食的蔬菜外,还有作为衣着原料的如葛、菅,作染料的如绿、蓝,作药用的蝱(贝母)、萱草、艾、养蚕用的蘩以及饲料薪柴等等,总之,以蔬菜和生活用品为多,并非主要食物来源。

第二,《诗》言采者甚多,但并不都是野生植物。如《鄘风•桑中》:“爱采麦矣,沫之北矣。”黄河流域并无野生小麦,故采麦与获麦同义。准此,则《诗》中所谓“采葑采菲”,所谓“采采破”都可能是指栽培植物的收获。

第三,《诗经》中某些采集活动是带有宗教意义的,是原始社会的历史孑遗。如《召南•采苹》:于以菜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烹)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之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中少女主持祭祀正是原始社会妇女领导进行采集活动在宗教上的再现。《左传》隐公五年:“君子曰:苹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同样是对采集时代的一种朦胧的回忆,不能说明采集仍在周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var1]

捕鱼业和人工养鱼

先秦时代薮泽众多,江河浩淼,有利于鱼类的繁殖,《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诗》中这类记载很多,真所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因此,捕鱼业是比较发达的。

《夏小正》中不但以“鱼陟负水”、“獭祭鱼”作为捕鱼季节到来的物候标志,而且有“虞人入梁”的记载。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商代有时把鱼用作祭品,商王也参加捕鱼活动。《诗经》中许多诗篇涉及捕鱼,捕鱼方法有钓、网,梁和笱(人工鱼梁)以及潜(人工鱼礁)等,网具有罛(大拉网)、罩(竹鱼罩)、九罭(百袋网)、汕(撩网)等,所载鱼类则有鳣、鲔、鳟、鲂、、鲿、鲨、鰋、鲤、鳖、鲦等,反映出捕鱼业的繁荣。

除河流湖泽中产鱼外,东方沿海地区又产海鱼。《禹贡》中青州贡“海物”,徐州贡“鱼”,都是海产。《周礼•职方氏》青州、兖州“其利蒲鱼”,幽州“其利鱼盐”,其中的“鱼”,相当部分当是海产,齐国即以产鱼著称。《史记•货殖列传》说太公封于齐,通鱼盐。齐景公时代设“祈望”管理“海之蜃盐”。而陈氏厚施,“鱼盐蜃蛤,弗加于海”,说明齐国大贵族也有经营海鱼生产的。

[var1]

捕鱼是先秦时代人们肉食的重要来源。“炰鳖鲜鱼”是贵族的佳肴。

《周礼》中有“掌以时?,为梁,春秋献王鲔,辨鱼物为鲜薧,以供王膳羞。”又有“鳖人”掌供应王室鳖类食品。由于大牲畜向役用发展,鱼类食品在一般人的肉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孟子在谈到民食时就是把鱼鳖同五谷和鸡豚狗彘之畜并提的。《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大人占之,众惟鱼矣,实惟丰年。”郑笺云:“鱼者,众人之所养也,今众人相与捕鱼,则是岁熟相供养之祥。”由于鱼为庶人常食,故亦为庶人祭祀之品。《国语•楚语上》:“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土有豕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

[var1]

随着捕鱼业的发展,人工养鱼在先秦时代亦已出现。《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郑笺:“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跳跃,亦言得其所。”灵沼是周文王在丰京宫城修的水池,故其中之鱼当为人工养殖。又《孟子•万章上》载:昔者有馈生鱼予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赵注:主池沼小吏也)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可见周代人工养鱼确实开始了。以上两例都是在园囿中养鱼,这种经验必然会推广到人工陂塘中去。《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到战国至汉初的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时,有“水居千石鱼陂”一项,这种大规模的陂塘养鱼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必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var1]

“饭稻羹鱼”是楚越地区经济生活的重要特点,在这基础上可能较早地发展了人工养鱼。《吴越春秋》载:“越王既栖会稽,范蠡等曰:臣窃见会稽之山,有鱼池上下二处,水中有三江四渎之流,九涘六谷之广,上池宜君王,下池宜民臣。畜鱼三年,其利可数千万,越国当富盈。”这反映了吴越之地很早就有人工养鱼的池沼,而这种池沼可能是和用于稻田灌溉的陂塘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范蠡养鱼法》虽是西汉入托名范蠡之作,但亦当与南方养鱼比较发达有关。又《华阳国志》记载李冰在成都平原也建造过养鱼的陂池。

人工植树造林的开始

人类砍伐利用林木是很早开始的,但人工植树造林却发生较晚。

从现有材料看,植树始见于周代文献。

如:彼乐之园,爰有树檀。(《诗经•小雅•鹤鸣》)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小雅•巧言》)

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诗经•郑风•将仲子》)

[var1]

树之棒栗,椅桐梓漆,爰作琴瑟。(《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最初的植树,大概就是发生在园圃和住宅宫室的周围。不过,周代的植树已不限于上述范围了。如《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种檖(梨树)于野外的下隰地中。《国语•周语下》载单襄公使陈,看到陈国“道无列树,认为是亡国之征,说:“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可见种植行道树很早就为人们所注意。《左传》襄公九年,“诸侯伐郑,斩行栗”,这里说的就是行道树。据《周礼》所载,当时在封疆沟涂、城郭旁边都种植树。春秋晚年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和不合理的樵采牧猎,山林的破坏在有些地方仍然比较严重。如《孟子•告子上》载: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var1]

[var1]

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发展,人们保护林木的呼声更高了,人工造林也获得初步的发展。如《左传》昭公十六年载:见周礼之郑大旱,(子产)使屠击,视款,树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韩非子•显学》称“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訾谤。”此处以桑名山,当系人工树艺之桑林。所以子产对砍伐林木的人是不能容忍的。《周礼•载师》提到了“漆林之征”,当时人工种植之漆林大概也是比较普遍的。《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也反映了当时人工林确是存在的。《荀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小权修》托言管仲:“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可见春秋战国时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对植树造林是很重视的。

[var1]

[var1]

不过,总的来讲,对我国先秦时代植树造林的估计不宜过高。当时植树造林的规模较小,范围较窄,以宅旁行道植树为主,树木种类则主要是经济林木,如做车轮的檀树、做琴瑟的椅桐梓漆、养蚕的桑树,以及果树等。对山林中的林木,一般只是加以保护和管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春秋战国的冷知识,春秋战国时代三大特征

    物侯历和物侯诗根据国内外民族学资料推测,在农业发明前,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中已积累了初步的物候和气象知识。农业产生后,由于掌握农时季节的需要,对物候的观察更加深入,从而成为人们掌握农时的最早一种手段。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和物候诗:《夏小正》和《诗经•豳风•七月》。《夏小正》经文

  •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制盐、漆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时期的漆器,战国漆器有哪些纹样,战国盛产漆器图片

    战国时期的纺织品生产也颇为发达。《尚书•禹贡》载,当时的兖州贡“织文”,是一种“非一色”的丝织物;青州贡“檿丝”,是一种“山蚕之丝”,即柞蚕丝;徐州贡“玄纤缟”,是一种“赤而有黑色,以为之衮,所以祭也”(均见蔡沈《书经集传》)的黑红而细的丝织品;扬州贡“织贝”,郑玄说:“贝,锦名也,《诗》云:‘成是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楚国,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士兵被阉杀

    [var1]楚的先世,在传说中,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说,他是帝颛顼高阳的后裔。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离骚》这篇自传式的诗里就自认为是“帝高阳之苗裔”。《大戴礼•五帝德》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祗励”。这就不是一个人

  • 韩 地 古 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地指什么地方,古韩州历史,横山桥新安韩地未来规划

    韩地古今宜阳地处洛河中游,属河南省西部。东临洛阳市,西连洛宁,北与渑池、新安毗邻,南与伊川、嵩县为界。南北宽50公里,东西长57.5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宜阳夏、商属予州雒西地,西周时属周南地。春秋属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时为韩宜阳邑、韩武子自封地韩原迁此建都城。韩景候迁都阳翟之后,宜阳开始

  • 西安发现秦国章邯将军都城,地铁五号线直接改道,考古人员正发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名将章邯,章邯墓,章邯与晨曦公主

    章邯是秦国著名大将,也是秦朝最后一名大将,秦二世时期,被封为雍王,并且拥有很大封地。此次发现的废丘,正是章邯将军的都城,目前发现地为东马坊遗址。[var1]考古人员表示,此次在当地发现了很大的夯土建筑,在地下部分可达80米乘以100米的范围。而在西侧还有方圆2500平米的二号夯土建筑,整个建筑处于秦

  • 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第一相管仲,管仲相桓公,管仲到底有多牛

    [var1][var1]齐桓公和管仲虽说管仲只是春秋诸侯中一个国家的宰相,他虽然不像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家那样,创造出以求进身、邀功名的思想体系,但他却是春秋时期最成功的社会管理实践者,他所创立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不仅在理论上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通过实践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将中国的社会经济管

  • 古时战士在外打仗,想老婆了该怎办?勾践想了一种办法,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勾践卧薪尝胆完整版

    要想产出一支完美强大的军队,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纪律,只有遵守纪律的队部才能赢得战争,走向最后的胜利。据说著名兵法家孙武,他在帮助吴王的妃子与宫女进行阵法的排练时,因为妃子不听命令,他就当场就将妃子给杀死,这可是吴王的爱妃啊!好你个孙武,居然说杀就杀了?这是冒着斩头的风险,来执行纪律的。[var1]不

  • 古天乐《寻秦记》峰回路转,陈翔版吕不韦结局一笔带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天乐寻秦记峰回路转,寻秦古天乐版免费,陈翔版本寻秦记吕不韦谁演的

    古天乐《寻秦记》在结尾的时候吕不韦奋力一搏妄图推举自己成为新任秦王,但是在最后关头王翦倒戈相向完成了局势的峰回路转。陈翔版吕不韦的结局却一笔带过,在最后一集只有一个饮鸩的画面就草草了事了。[var1]古天乐《寻秦记》把对付秦朝宰相吕不韦的戏份描绘得十分紧凑耐看,从一开始项少龙带着赵盘来到秦国处处低头

  • 古代著名的四大刺客,除了荆轲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刺客荆轲,荆轲是刺客还是剑客

    [var1]1.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是战国末卫国人,为人慷慨,侠肝义胆,喜欢读书舞剑,在游历到燕国后,受燕国太子丹的器重被拜为上卿,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越来越快。赵国被灭,眼看秦国的矛头直指燕国,燕国陷入到了恐慌当中,太子丹想到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计策,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他觉

  • 在《庆余年》中,北齐国的权臣沈重手眼通天,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庆余年沈重结局,沈重的资料简介,沈重被太后去掉蟒纹代表什么

    沈重的一生,可恨、可怜又可悲。沈重掌控锦衣卫,诛杀无辜性命从未眨眼,实属可恨[var1]说到锦衣卫,没有人不胆寒。作为北齐最大的特务机构,它的作用可以匹敌庆国的鉴查院。无论是臣子还是百姓,只要被他们抓到了把柄,定要不死不休。沈重杀人,就如吃饭一样平常。死于他利刃之下的亡魂,不计其数。对待满身伤病的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