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什么还要把大周朝还给李唐?

武则天为什么还要把大周朝还给李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24 更新时间:2024/1/8 22:32:35

其主要原因在于以父系家长制为基础的封建总阀以及传统社会观念的约束,母子皇位继承较姑侄皇位继承更具合法性以及得到社会认可,以及武周朝延续后女皇将不会被列于宗庙的必然结果,加之武则天取得皇位的途径及方式并未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臣民心唐王朝,最终迫使武则天放弃帝位与延续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爱,还政于唐。

武则天从垂帘听政到独掌大权,终于改唐为周登上女皇之位,但在其统治末期却将来之不易的皇位传给皇子显,又下诏改周为唐,还位于李唐王朝。此举实与其争夺皇位的目的相悖,因而引起了诸多说法和猜测。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首先,这是封建宗法制度及当时人们传统社会观念的约束,使武则天不可能建立一个能够延续统治的武周王朝。武则天的夺权经过了争夺皇后之位、参与并独掌朝政、严厉镇压反对派以扫清统治障碍等阶段,最后终于改唐为周,开创中国女皇统治的历史。

在其登上皇位后,其统治政策趋于和缓,可谓出现了暂时的国泰民安景象,已不存在统治危机,那么违和在登基后的数年即立皇嗣李显为皇太子,奠定了还政于李唐王朝的统治格局?

此举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条件的无情制约,无论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约束,以及当时社会人们的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不可能接受和容许一个女尊南北为基础的女皇家族的新形式王朝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从周朝开始,经秦汉开始建立并完善的皇帝制度中有关皇位继承制、陵寝制度、宗庙祭祀制度也已齐备。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各朝皇位的实际继承者并非嫡长子,但此制度无疑是历代封建制度统治集团公认的基本皇位继承原则,(毕竟整个社会的家庭财产继承都是依循整个原则。)

按照封建宗法制的规定,武则天女皇的身份首先受到合法性的质疑,而要迎合武则天建立女皇家族统治需要,手下就必须废除封建宗法制度,重新建立一整套女皇皇位继承、宗庙祭祀制度予以保证,这在当时封建宗法制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下是根本可能的,作为统治者武则天,对此问题的关心、了解及可行性无疑是最清楚的。

二世按照封建宗法制的规定,女皇传位面临同姓为姑侄儿母子异姓以及姑侄相传女皇身后不能进入宗庙与母子相传要改周复唐等难题,其结果使武则天只能摒弃传位于侄,放弃武周王朝延续的理想,传位于子,还政于唐。

既然不能改变封建宗法制,那么武则天建立女皇封建皇朝的愿望显然不能实现,而要建立武周王朝,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在皇位继承人身份规定方面首先就行不通,因为要实施嫡长子继承制,皇帝概是男性,皇位要实行皇太子继承制,原则上立嫡长子为皇太子,退一步讲也要立嫡子为皇太子,无嫡子时方可立皇庶子,宗法制规定的皇位继承并没有由侄子即旁宗继承一说。

其二,从武则天登上女皇的方式及武周统治集团的构成以及臣民对唐、周两个王朝的态度看,臣民心向李唐王朝,对武则天改唐为周的行径及武周王朝不服,即使武则天勉强传位于侄,武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统治危机。

武则天掌握唐中枢政权,直至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夺权途径不是凭自己创立的军政集团所拥有的军事实力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唐王朝而重建新王朝,而当时唐王朝统治状况良好,并非已经腐朽衰落。武则天只是凭借自己是太宗朝的人才和高宗朝的宠妃以及皇后身份,因为高宗的宠信和支持财主不完成夺权和改朝换代的。

其夺取政权的途径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非法,其登上女皇的道路充满了勾心斗角、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而其严厉镇压反对派的手段过于残酷且殃及无辜百姓,因此难服天下人之心。其建立的王朝无论是在阶级基础、统治集团的构成、或是基本的政治、军事、法律以及经济化制度方面,都延续了唐王朝的旧制,虽有形式上的改变(官署和官员称谓),其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变更。

虽然武则天将反对自己的唐宗室及大臣屠杀殆尽,但是武周与李唐两朝的关系仍是千丝万缕难以分清,武周女皇曾是唐朝的掌权皇后,是唐王朝统治集团的主要任务,周朝的官僚机构组成人员仍然是以唐官僚或是其子弟为主,其心向唐朝或对唐朝有好感是必然的。可见周王朝与唐王朝统治集团仅仅是换汤不换药、换了块包装而已。

综上所述,可知武则天还政于唐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与武则天的主观愿望相悖的,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虽然有过迷惑、犹豫,但最终选择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尽管这对武则天来说心中是不愿的。这也就回答了武则天在立李显为皇太子和决定还政于唐之后,还拖着老病之躯迟迟不让皇位于李显,直到被囚实际已失去皇帝权力之后仍不退位的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是什么神为什么会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子牙被称为姜太公是什么原因,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什么意思,姜太公和诸神回避图片

    反而一直在民间作者一个辅佐帝王的丞相。那之所以会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样的一句话,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去凸显出姜子牙他个人的智慧以及能力。那这样的一句话说出来,其实并不是为了凸显他个人的地位有多么的高尚,只是为了凸显大家对于他的尊敬。那他之所以有能力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因为大家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认可比

  • 中国史上四大妖姬之首竟然是她,妲己、褒姒都不及她万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四大妖姬妲己长相,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妖姬和四大美女,妲己杨玉环褒姒

    中国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妖姬,分别是导致夏朝亡国的妺喜、导致商朝灭亡的妲己、导致周朝亡国的褒姒以及导致晋朝灭亡的骊姬。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皇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红颜祸水」等等,就连妲己都望尘莫及。中国史上有所谓

  • 通天教主被鸿钧老祖收服,梅山七怪为什么还阻挡姜子牙伐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伐纣时机已到,鸿钧老祖封印通天教主,鸿钧老祖 姜子牙

    梅山七怪算得上厉害,尤其是大哥袁洪,有的说他是未来500年的孙悟空,但是他们和万仙阵中的万仙比起来真的是差的太远。再比一比刚刚失败的通天教主,都被鸿钧老祖收服,也是差的太远太远。难道梅山七怪太笨了?不知道通天教主都失败了,自己还飞蝇扑火?其实,他们是知道的,知道会失败为什么还要前进?为什么还要阻止姜

  • 晋国中期和宋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和晋朝关系,晋国纪录片,晋国赵括和赵国赵括

    晋国东进中原,楚国北图中原,皆必与郑宋促外交之盟。所谓小国无外交,强国靠征伐,郑国自齐晋崛起后,就日趋衰败,根本没有挣扎之意。宋国还好,几代君主苦心经营,力图强大宋国。宋襄公就曾一度欲雄霸中原,但终究不敌楚国,宋国霸业成梦幻泡影。幸运的是,宋襄公的外交敏锐度还是相当强的,当重耳流亡宋国时,宋襄公礼遇

  • 她和西施一同被进献给吴王,比西施更美,却默默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施是真的喜欢吴王吗,美女西施和吴王吻戏,吴王夫差和西施

    [var1]越王勾践当初决定用美人计扰乱吴国时,派范蠡去越国民间挑选美女,范蠡来到诸暨苎萝村浣纱溪旁偶遇了西施,被西施纯天然的美貌深深吸引,然后西施就顺利被选进了宫里培训,其实在苎萝村,还有另外一个美女一同被范蠡选中,她叫郑旦。能和西施一同被选中,说明郑旦的容貌不会比西施差很多。但是在诸暨坊间,流传

  • 孔子上山想服山大王从良,却说不过对方?原来这是庄子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庄子为什么瞧不起孔子,孔子心庄子气原文,庄子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这次孔子要见的人是一位像山大王一样的江湖英雄,他带着9000多弟兄横行天下抢劫钱粮人口,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不敢对付他,而且一直有传说这位山大王穷凶极恶,常常拿人的心肝下酒,可是孔子却不信这个邪。[var1]只是因为孔子跟山大王的哥哥是好朋友,就自告奋勇来说服山大王放下屠刀,颜回和子贡记得清清楚楚的

  • 平原君为何能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因为他能为了跛子而杀妾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平原君是赵相吗,平原君与赵奢关系,战国时平原君是谁

    这一切都源自于秦国君王贤明及政策合理,而这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人才,如商鞅、白起等大才之人,让秦国一步步的走向了强大。但其余六国存在几百年也不是吃素的,不会白白看着一家独大,也为了加强自身的实力,各国都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强大。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吸引人才。于是各国王室都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招揽门客

  • 慕容复一心想要光复的大燕国,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复光复大燕有多难,慕容复要复兴的燕国历史上在哪,燕国慕容复

    [var1]燕国这两个字,我们可能更熟悉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但在北宋以前,历史上出现的燕国多达十几个。结合历史背景,慕容世家想要光复的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前燕。前燕是南北朝时期,辽东公慕容皝创立的政权,南下的鲜卑人分支在辽东北逐渐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342年,慕容皝击败了后赵,在龙城也就是今天的太原

  • 唯一由武林高手护卫的国家,国土仅一座城,却让战国七雄战战兢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烽火战国七雄争霸,古代最惨烈的守卫战,战国有七雄是哪七雄

    [var1]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常依附于大人物的门下,“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门下便曾有许多的武艺高强的侠客。孟尝君原名为田文,原来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名贵族子弟,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但是靖郭君田婴的子嗣太多了共有四十多个,但好在孟尝君少有才学,渐渐的受到了重视。田婴让他主持家政,和接待

  • 春秋战国冷知识-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及其产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各粮食作物亩产,粮食品种及图片,春秋战国的粮食

    粮食作物,古代称作谷。谷的品种相当多,故有“百谷”之称。其中主要的品种,是“五谷”。《孟子•告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关于五谷的解释,说法不一,而多用以指黍、粟、麦、稻和大豆。这五种谷,在先秦时期固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一直到现在还在不同程度上分别保持它们的传统地位。黍[var1][var1]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