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东进中原,楚国北图中原,皆必与郑宋促外交之盟。所谓小国无外交,强国靠征伐,郑国自齐晋崛起后,就日趋衰败,根本没有挣扎之意。宋国还好,几代君主苦心经营,力图强大宋国。宋襄公就曾一度欲雄霸中原,但终究不敌楚国,宋国霸业成梦幻泡影。幸运的是,宋襄公的外交敏锐度还是相当强的,当重耳流亡宋国时,宋襄公礼遇重耳,算是为宋国后世外交留下了一份好遗产。
此后宋国衰败,迫于晋楚武力,时而叛楚归晋,时而叛晋归楚,境遇大不如前。但宋国地理位置,显然对晋国而言非常重要,晋国联盟宋国,清除宋国周围的附楚小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自此宋国便便依附于晋,成为纯正的亲晋派诸侯。
晋国与宋国的蜜月期从此时就已开始,即便到晋灵公时期的晋国动荡,宋国依然坚定的跟随晋国,在晋国稳定局势、称霸中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楚国北进之心不死,屡次派兵进攻宋国,因晋国霸业衰退,在邲之战中晋国败北,楚军围攻宋国,晋国不及救援,宋国无奈之下,被迫附楚。
[var1]
晋楚后世称霸的核心区域,即在宋国。晋悼公称霸时,以八国之师帮助宋国,从楚国口中夺回数个城池。晋国与宋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总体说来非常和谐,晋国依靠吴国制衡楚国的路线,即是借道宋国打通的,所谓''用吴以犄楚,先用宋以通吴,实于彭城取道'',这个彭城,正是宋国的一座城池。
宋国在这种外交关系中,尝到了明显的甜头,也便不愿意参与到征伐战争中来,和平派在宋国崛起,甚至后来由宋国促成的弭兵之会,促成晋、楚等国停止战争,各种外交活动频繁展开。一方面源自于晋国的衰败,一方面是源自数十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诸侯大国皆有休生养息之意。
后来,宋国朝堂派系,渐渐有倾楚之意,楚国主持的攻打吴国的会盟和战争,宋国皆有参加。但是晋宋联盟并未破裂,中原列国纷纷叛晋后,宋国对晋国的遵从依然未变。晋楚两国,也认识到战争与外交同样重要,一味的依靠战争,必与列国结怨,无法行外交之策,中原有宋国斡旋,正好是晋楚称霸的棋子,宋国可谓是春秋外交的极度推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