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职业,便是艺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发展最为繁荣灿烂的时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期间,更是达到了巅峰。唐太宗是一位艺术高手,他知晓音律,喜爱歌舞,而且精通多种乐器,因此艺妓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艺妓的前身为伶人,也叫优伶,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但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只存在于极少数皇室中,虽少有却地位极低,主要工作是为主人和宾客弹琴吹箫、唱歌跳舞。到唐太宗时期,艺妓正式成为社会性的职业。
艺妓的从业人员最开始是具有音乐舞蹈方面天赋的宫女,为了管理培训艺妓,唐太宗设立了教坊,由宦官执掌,到明朝的时候,教坊被更名为教司坊,这个时候,不止王室皇家,达官贵族以及民间富商们,也都十分享受这种歌舞表演,对艺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宫中宫女人数有限,为了满足需求,朝廷便将在战争中抓获的俘虏的妻女或者是被治罪的官员的妻女送去当艺妓,这些女子大多都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双全,因此学起歌舞来很有效果,但身份地位的连番转变,也让这些女子受尽折磨,苦不堪言。
此外,这个时候的艺妓,已经不再是刚开始时单纯的歌者跟舞者了,在表演期间若是被哪位有权有钱之人看中了,很有可能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自古以来,艺妓跟妓女就有着本质区别,只卖艺不卖身,但她们地位低下,所以一旦碰上这种情况,毫无办法,即便不愿意也只能认命。
现在,教司坊没有了,艺妓这一称呼也没有了,但多了演员这一职业,可以说是艺妓的演变延续,因为好挣钱而相当受欢迎,很多人都抢着做。